图书馆里的工匠 古籍小达人
古籍“双翼”公益系列课程
第二场 沉睡在古籍里的云间仙籁
时间:2024年06月28日 来源:悦读吴江
吴江,这片江南水乡的灵秀之地,与古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吴江的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吴江的古琴艺术,融合了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吴江区图书馆古籍“双翼”公益系列课程第二场,我们将邀请苏州吴门琴社副秘书长、吴江区知秋古琴工作室创办人张秋红老师做客古籍保护中心,带领小读者及古琴爱好者一起跟着馆藏古籍《五知斋琴谱八卷》,探寻沉睡在古籍里的云间仙籁。
6月22日下午,来自我馆的六组亲子家庭以及古琴爱好者,欢聚在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三楼古籍保护中心,准备开始探寻古琴之旅。活动开始前,古籍保护中心的志愿老师向前来参加的读者们介绍古籍双翼公益课程的开展情况,同时向他们简单的介绍了古籍的相关知识。
活动流程回顾
一 吴江历代古琴名人介绍
吴江琴人历史长典故多
西晋张翰
西晋文学家。字季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吴郡人。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冏执政,召授为大司马东曹掾。当时王室争权,张翰托言见秋风起而思吴中“莼羹”、鲈鱼,弃官还乡。不久,齐王冏败,张翰因得免于难。
唐代陆龟蒙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江人,中国农业史上著名的农学家。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有《松陵集》存世。
吴江琴人数量多涉及面广
官宦琴人
元宁昌言、明史珩、明任敏、清沈世潢、清周光纬
文人琴人
唐陆龟蒙、清琴家蔡仙根、民国顾悼秋
隐世琴人
明尹宽、清仲沈洙、汤豹处、钱泳、张日华
女琴人
宋胡与可、明叶小鸾、徐佛、柳如是
僧道琴人
清朱履云、清达曾和尚
伉俪琴人
清任兆麟与张允滋、周光纬与王淑;
吴江琴人善弹琴,会谱曲,懂琴理,吴江古琴史料价值高
明代任敏,曾制《吴江曲》,并著有《琴理》
清代蔡仙根,著有《琴言》、《琴谱大成》、《操缦撮要》
清代任兆麟,著有《弦歌古乐谱》
清代的陈世骥,著有《琴学初津》
陈世骥
字良士,吴江人。工于琴,一生致力于发展古琴,与祝桐君、何桂笙一起研讨,编写了《琴学初津》,二十年中改写了三次,于1902年定稿,但未付梓印刷。但其抄本颇具影响。书中所收五十曲,他都说详加评论,被认为“无不中彀,言之启豁人心,句句开通奥窍”、“同调诸公无不叹服”、 “从学者桃李盈门”。
二 阅读古籍,认识减字谱
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动越两行,未成一句”,要得到一个音,需要用很多的文字来描述,有时密密麻麻写了两三行都还没把一小段旋律给写出来,这是非常繁琐的一件事
唐代的曹柔改革文字谱为减字谱
将文字谱记述的内容归纳为: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徽位、弦序这四个主要方面。
选取汉字中的某部分或偏旁来代替与简化,并把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符号。
减字谱里的“神秘天书”
三 琴曲欣赏
吴江的琴师们,以其高超的技艺和对古琴的深刻理解,将情感融入到每一个音符之中。她们的演奏,或激昂澎湃,或婉转低回,让读者们仿佛置身于江南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四 互动体验及心得分享
小读者们在志愿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古琴,抚摸古琴,练习古琴指法。
小读者们上台分享本次研学活动的活动心得。
五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