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儒家与现代教育

    傅佩荣先生   2006-09-08

    浏览量:1208

        儒家思想距离现在2000多年了,从孔子来说,将近2500多年。今天人类已经到了21世纪,我们还有必要去学习这些古老的智慧吗?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学习呢?我们决不是为了复古,认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悠久,所以就把古代的东西搬过来。也不只是为了说和西方的文化对照之下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就尽量保存自己的传统。我自己是受西方的学术训练的,对西方的思想也涉猎过,在长期的思考下,发现儒家思想在探讨人性方面,有它的特色。因为西方的哲学家在研究人的问题的时候,基本上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中世纪,而中世纪的特色是因为它有整个基督宗教作为它思想文化的主导原则。象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长达800多年的佛教的思想。宗教思想对人来说的话,它可以非常深刻的谈到人性的根本问题,比如象基督宗教,我所谓的基督宗教在今天看起来有3大系统,按时代先后是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宗教改革之后出现的基督教新教,在中世纪的时候是以天主教为主,所以这是我对基督宗教简单的一个范围介定。象基督宗教里讲到人的时候说人有原罪,当然你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人性是恶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它讲人的时候也提到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所以人有劣根性,但另一面他的心里又是有良心的,他是上帝的形象。所以作为宗教来说的话,他可以强调光靠人自己无法得救,信仰在这个时候就会显示出它的力量。

        佛教就叫人不要执着,你一执着就是把假的当真的,叫做失去的光明,也就是无明,人间所有的烦恼痛苦就是因此而来的。佛教很强调智慧的觉悟,要解脱,象这种宗教里谈到人的问题都必须配合他的教义,把生前死后一起考虑,才能说的圆满,但是儒家不一样。儒家思想的特色在于,它一方面从现实人生的条件去做思考,孔子对人的了解,他从经验出发,从来不会好高务远。我们小时候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种很好的想法,但它和经验世界脱节。我小时候也念这些,慢慢成长了发现好象人不是本善的。每天都有人做坏事,我自己也常常会有坏的念头,那请问你说人性本善说的是谁呢?所以这可以是一种很好的理想,但是你落实在生活里面和经验不能配合之外,你更进一步会问,那是孔子的意思吗?事实上不然。

        孔子对人性看的很实在,孔子说“君子有三戒”,他说的很实在。因为人有身体,有身体就有欲望、有本能、有冲动,这称做血气的作用,有血气的话,少年、中年、老年都要小心,一生都不能

    大意。整个一生都不能大意的话,又怎么说人性本善呢?完全不能对应啊。从孔子本生的话来看,我们就知道从宋朝以后的解释,说什么人性本善,那都不是孔子的意思。孔子只说“性相近”,并没有说“性相同”,更谈不到“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的各种环境、习惯,使每个人差别很大。也许你会问,那什么叫人性呢,就不谈人性了吗?孔子还是谈的。所以今天就是把我研究儒家30年的心得向各位报告,简单说起来,孔子谈人性的时候,想要表达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做“人性向善”。“向”这个字什么意思呢?它是指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这个力量由真诚而来。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他做好事的力量是由外而来的话,那就靠不住。如果是因为别人要求才做的话,价值在别人,就不在我身上了。我就变成别人实现“善”的一种工具。所以儒家思想最基本的就是,如果你要行善,必须你自己愿意做,这个力量必须由内而发,这样人才有所谓的道德价值。也许你又会问,怎样才能找到自我要求的力量呢?儒家把答案放在两个字上:真诚。说到真诚又有新的问题了,宇宙万物里只有人类有可能不真诚的,因为人类太聪明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扮演他的角色,他可以做父母也可以做子女,做朋友、做老师、做学生等等。每个人在社会上遇见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角色要扮演。这个时候你就会问什么是真诚呢?真诚是我面对我自己这个人,而这个人和每个人有同样的价值,这个时候我和别人相处,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所以孔子的整个思想都是建立在真诚这个基础上的,整个儒家的思想也是一样。真诚以后,你才能以人的身份和别人互动,也尊重别人。这是一个思考的出发点,一个人真诚以后才会发现内在有一种力量要求自己做该做的事。这个力量就叫向,该做的事叫做善,这里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说明。所有这种善都有一个特色,它讲的是和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当我真诚的时候,就会从内在引发力量要求我去实现和不同人之间的适当关系。我们如何判断适当呢?人生就是不断在做判断,判断有时候会错,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自己在做判断的时候,我该参考什么样的标准?所以我今天谈到的儒家的教育观,从这个地方出发,叫做人心向善。因为这个地方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方法。每个人都知道行善,所以我们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要行善?人心向善就是给你行善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如果你没有人性向善,你后面所谓的行善就是一个外在的要求,这是你受教育之后的结果。万一有人没受教育,那怎么办呢?

    就不需要行善了吗?再进一步就要问行善会有什么效果呢?行善的结果如果是很痛苦,是吃亏上当,是在社会上无法发展,那不是害人吗?所以行善一定要有个清楚的后果,叫做快乐。我们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时候,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你一定要谈到人性的问题。

        孔子有什么特别?两句话用的最多,一个有教无类,另一个是因材施教。通常我们用这8个字来称赞孔子,但是全世界伟大的教师都是这么做的,不是只有孔子。所以我们要强调,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老师绝对不是这8个字而已,他有他的特色。我们现在很喜欢用一个词——全能教育。教育难道只是培养人才吗?只是让你就业吗?这是儒家的思想吗?当然不是。很多人常常会问我,你好象很推崇孔子啊,为什么?我崇拜孔子有我的理由。因为我教书教了快30年,我只要看到别人做的到,我做不到,我就佩服他。我看到论语里孔子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也常说学不厌,教不倦。我教书这么多年呐,学就厌,教就倦。不容易啊,我崇拜他,因为他能做到。做不到没关系,继续努力啊。当孔子的知识已经超过别人的时候,他就开始当老师教学生,回馈社会。孔子对教育的态度,我归纳起来与三方面。第一个叫做人才教育。因为一般人受教育后就可以做官,做官不简单需要有专门的知识和能力,即五经和六艺,合起来之后才能出类拔萃,造福百姓。所以孔子教的学生,各个都可以做官,他也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做官,表现非常杰出,等于是民间教育有了成果,比正式的教育教的还要好。为什么?因为他不只是做官而已。所以你讲到全能教育第一个就是要让他成为人才,人才的标准用之于社会,只要是正当的工作就必定有贡献。职业没有贵贱,人格才有高低。这样就要谈到第二步,人格教育。很多人常常会问,你们做老师的,自己人格好不好?这个是很尴尬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做老师是我的专业,你问我人格好不好是什么意思呢,做老师的一定要是圣人吗?台湾有时候开玩笑,把圣人当作剩下的人呐。老师是一个职业,人格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怎么能要求一个人开始教书就要人格完美呢?人格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人格的重要是在于你能不能够自我要求,求其心安。所以,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只要真诚就会发现自己内心有力量,要求自己去做善的事情,人的一生人格教育不能忽略,因为我们教学生人格教育的时候,重要的并不是要求他们上完课不去做坏事,这个也是不可能的。道德决不是在书本上说说的,道德是要去实践的,那时候挑战就复杂了。那怎么办?你先把原理学会,道德

    基本上是要从真诚开始。很多人说,儒家思想就是要你做好人,不但如此。你光想做好事,不肯好好学习,它就会有个后遗症——愚蠢。儒家思想不是要你去做个烂好人,他是要你有个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在人格教育的时候,我们只能教给学生具体的原则和方法。现在的社会,人们都觉得犯错没关系,被抓到才是错,这个是很糟糕的,它代表我们人格教育有问题。我们现在教学生的时候会和他们说,道德教育是希望你真诚,只有真诚才能让你行善的力量由内而发。生命才有它真实的价值,所以我们谈人格教育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谈人性向善?你不谈这个,人格教育就没有基础,你永远是在考虑要不要守法律呢?要不要遵守礼仪呢?你永远不会说自己要行善,那就完了。所以儒家最可贵的地方是它不但是培养人才,它能培养有人格的人才。有人格的人才不代表他不会犯错,真正的道德价值不在于你不会犯错,而在于你犯错之后能承担责任。我们有自由,所以我们就可能会犯错。在犯错以后自己承担了责任就证明你是长大了,但这样还是不够。自由决不是没有规范的,如果没了规范就好象一条河流没有两岸,这样河水就一定会泛滥,导致最终的干涸。河水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有两岸,两岸就是限制。火车之所以能够开的远是因为它有铁轨。所以在人格教育的时候,就要把人的主动性和规范配合起来,那样才有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讲儒家思想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第三个——人文教育。孔子的全能教育有三个方面:人才、人格、人文。人才是为了让你在社会上有用,人格是为了让你心安理得,和别人互相尊重,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一般讲人文会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艺术方面,叫做审美的教育。审美的教育透过艺术、音乐、文学,让你感觉到一个字:化,化解人生的烦恼。人活在世界上谁没有烦恼?这种艺术的人文教育让你通过看到、听到立刻有了效果,但是这些还不够。要讲这些艺术审美是需要条件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第二个不能忽略的——宗教。宗教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生老病死,我们的祖先哪里去了?好人和坏人有没有报应?象这些都和宗教有关。人相信宗教都有一个基本的理由,叫做机缘成熟。我们有时候不太喜欢别人传教,人对宗教的要求是个非常自然的现象,因为人最终都会死亡,没有一个人是不怕死的,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面对死亡。所以我们可以了解下孔子是如何看待死亡的。我学儒家的思想早就超过30年了,对《论语》的研究也非常下功夫。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以这么翻译:早上听懂了人生的理想,就算晚上死了也无妨。那问题来了,难

    道人生的理想听听就算了吗?它不需要实践吗?这些问题不是我问的,是朱熹的学生请教朱熹的。那这就是一个最精彩的部分了,当你了解了“朝闻道,夕死可矣”,你就会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关键。孔子这样讲,他的理由何在?因为他认为人活在世界上,行善固然重要但是内心转向正道才是最重要的,你能行多少善,要看条件是不是配合。下面我举个例子。刚才在看油画展的时候,有好几幅作品都是和耶稣有关。有一幕我们都非常熟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的犹太人,他被自己的族人出卖了,因为他喜欢和穷人在一起,帮助一些可怜的人,当权派很讨厌耶稣。他们是怎么钉耶稣的呢?左右两面各一个江洋大盗,他们这是要羞辱耶稣,让老百姓看看最坏的人站在耶稣两侧,那就代表耶稣更坏了。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左边的强盗知道耶稣根本不是坏人,根本和他们不是一个圈子的,于是他就故意讽刺耶稣说,耶稣啊听说你是上帝的儿子,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一起被钉死总是有点缘分的吧,你就显示个奇迹吧,让我们三个从十字架上下来,你来当老大,我们再来干一番事业。当他讲完的时候,右边的强盗生气了,就骂左边的强盗说,你最好闭嘴,我们两个一辈子做多少坏事,今天被钉死是活该的,但是耶稣不是,是被冤枉的。说完,他又对耶稣说,耶稣啊,如果你真的是上帝的话,请你记得我吧。耶稣就立刻对他说,你放心,今天晚上你就会到天堂。我们念《圣经》,念到这一段就会发现,内心的转向光明是最重要的。也许我们会觉得基督教这么说是很武断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佛教的八个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说明无论是哪个宗教,它都有一个原则,宗教信仰的可贵就在这里,一念之转,生命就不同了。但是你不要只羡慕别人,你要看看孔子的智慧。我念书念到这一段,真的非常崇拜孔子。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和耶稣的思想、佛家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有机会欣赏宗教的时候,就要知道它是一种人文的理念的表现,它是可以让一个人得到最后的安顿。我们就会问孔子是一个宗教家吗?答案是:不是。孔子不是宗教家,但他有他的宗教信仰。我就举一个例子作为证据,在《论语》《述而》篇里说到:“子之所慎:斋,战,疾”。即是说孔子生平对三件事最为慎重,一是斋戒,二是战争,三是疾病。这个是有顺序的,放在第一个的是斋戒,斋戒就是祭祀,它就是一个宗教行为,这就说明孔子有宗教信仰。但是他不是个宗教家,他不会去传教,他是个教育家、哲学家。我们今天在这里介

    绍孔子的思想,你如果把《论语》仔细看一遍,你会觉得孔子很可怜。因为孔子公开说“莫我知也夫”,没有人了解我啊。我们在两千多年以后看到这句话,会很奇怪。三千弟子,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么多好的学生,为什么他还会这么说呢?有这样的感慨,我们就能发现,孔子不仅仅只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哲学家。作为一个教育家没有什么不能了解的,只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给学生,学生各个成为人才,这就可以了啊,为什么还要说没人了解他呢?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请问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什么?在《论语》里,我们有了他学生的回答,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答案对不对?肯定是错的。为什么呢?我举两个理由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第一个,曾子是孔子很年轻的学生,他比孔子小46岁。第二个,他的反应特别慢。孔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曾子就是第二个,这个“鲁”代表鲁钝。因此曾子说的这些话都是不可靠的。孔子教学教的是知识、文章,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在曾子年纪大了以后,他才有所发现,他说了一句话代表他有所觉悟了。在《论语·泰伯》里他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讲的是仁,仁作为我的责任不是很重吗?到死了才能停止不是很远吗?这代表曾子最后发现“仁”才是孔子的一贯之道。整部《论语》里,“仁”一共出现104次,每次的说法都不太一样,为什么?“仁”这个字很特别。它就是要你理解“人性向善,折善固执,止于至善”这三个层面。这三个连起来就把孔子的思想变成了一个系统。我们今天特别的谈这个重点是因为和教育有关系。希望第一个恢复孔子思想的完整面貌,它是全能教育,人才、人格、人文,在这方面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我们把我们的焦点放在孔子的价值观上。人有自由可以选择,选择的时候就有一个参考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价值观。一个人有价值观,说任何事情都知道本末轻重。那么孔子的价值观简单来说分为三个阶段,六个层次。在最基本的地方我们要掌握到自我中心,第二个而是人我互动,第三个就是超越自我。这三个词里面都有个“我”,换句话说价值观不能离开自我,因为它是自我自由决折的标准。我们讲的详细点,每一个阶段都有两中价值,当一个人在自我中心的时候,他的价值就是生存与发展。到第二个人我互动的时候,体现为一个是礼仪和法律,另一个是有情有意。到第三

    阶段的时候,第一种价值叫做无私,第二种就是至善。我们可以通过《论语》里的一段话来证明。“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即孔子要他们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说我的车我的马我的衣服和朋友一起用,用坏了没有遗憾。这是种有情有意,他的志向是不容易做到的。到我这个年纪都不曾见到真正的子路。但是子路和颜渊比起来就很可怜。因为颜渊就说了六个字“勿伐善,勿施劳。”我们通常理解为: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要张扬自己的功劳。对不对呢?对一半。“勿施劳”是指不要把劳苦的事情推给别人。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两个字:无私。这个时候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他要问孔子的志向。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们把他们三个的志向连起来看,子路就是要做到有情有意,颜渊是要无私,孔子的志向就是要做到至善。完全成立。我们学习孔子的思想绝不是只学几句话而已,要把他的话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要和人性的真相结合起来,整个人生就展现一个比较光明的境界,我们就知道人生应该何去何从。所以今天我们谈到自我教育就是终生教育,这个教育要有全方位的考量,这些都是很容易掌握的。人才教育大家都是认可的,而人格教育就要看它后面有没有人性论,而这个人性论站不站的住,这样你讲人格教育才有基础。那我今天特别把我的心得和各位报告,就是人性向善,人性向善中真诚是一个关键,每一个人都真诚,发现内在的力量,去做该做的事,再配合学习,知道该怎么做,什么叫做规范,那么这一生人格方面就慢慢成长发展了。还有一个人文教育,一方面有艺术修养可以让你有审美的情操,另一方面在机缘成熟的时候,有个人的宗教信仰,这些都配合起来,整个生命就比较安顿了。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