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园林选址立意--品读耦园
曹林娣教授 2007-01-14
浏览量:666
相地合宜
善于选择园林的地址,再根据园址的地形形势,因地制宜,“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一)东方文化生态
中国传统的科学与文化,是以阴阳五行作为骨架的。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思想,弥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
《易经》在研究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时,往往用抽象的阴阳八卦来说明宇宙人生变化的法则。
宅园“风水”
传统文化注重的宅园“风水”,讲求人和宇宙的调和,阴阳八卦和五行、四象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
图腾崇拜与诸天帝合一
远古游牧时期,视天体为神灵之居所,并发展为中国的天有“五帝”的观念,即东青帝,其精为龙;西白帝,其精为虎,南赤帝,其精为鸟,北黑帝,其精为玄武,中天黄帝,其精为北斗。这样,就使图腾崇拜与诸天帝合一。
四象
战国初,中国古代天文学为了对日月及五大行星的运动进行系统观察,便将它们运行路线附近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区,称为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又被分为东西南北四组,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为宿主,称为“四象”、“四宫”或“四陆”。
五行说-阴阳五行说
中国古代朴素的宇宙观认为天地由金、木、土、水、火五种物质组成,此为五行说。
战国邹衍创立“阴阳五行说”,将五种物质的相克相生与朝代更迭联系起来,虽然已经失去“五行说”的原意,但影响深远。
按其说,五行各有一神物为代表:金为白虎,木为青龙,土为北斗(或黄龙)水为玄武,火为朱雀。此说与天体崇拜以及天文学的二十八宿又相一致。
景观学
地球上空气流动的地方就有风(为空气),有动物、植物和人类声生存的地方就有水(资源),风水本是人类生活生存所必需的。
古时风水经历几千年流传、修正、逐步完善形成现代科学“景观学”,它将更好的服务社会建设、建筑工程、环境美化和人类养生。
宇宙气场和和地方磁场
天体宇宙气场和地方磁场相互应产生风水气场。在国外有人做过类似试验,在一个区域内用仪器测量八个方位的磁场、测量结果表明各个部分的场能是不同的。
日月星辰旅星的辐射、七星八卦布局的变更、人们居住的环境空间、均存在良性的气场信息和煞气信息的干扰、必然也会受其影响。
人与天地共处的一门学问
人与天地之气相交,有直接、间接,主动被动,顺逆之分,有接受天地之灵气、精气,以助自身吉庆安康的;有接受天地之凶煞恶气,以损自身、伤残寿夭的。因此,形成了人类几千年来,如趋吉避凶、迎纳、顺从自然之气,兴宅益人,丁财两旺,人与天地共处的一门学问。
风水四灵
天上的“四象”成为风水术中的“四灵”,其构成模式完全套用五行四灵方位图式,只是将四灵具体化为山(玄武)、河(青龙)、路(白虎)、池(朱雀)等环境要素。但用的是相对方位,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灵之地为最理想的环境。
观水
“观水”,审视宅基龙脉附近的水势;水为山的血脉,福之所依,财之所倚,水也称“财水”。首
先寻觅萦迂环抱的水势。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用不竭”,并注重水态的澄凝团聚、水貌的钟灵毓秀、水质的色碧气香、甘甜清冽。
天门和地户
古人认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西北方地势高亢为“天门”,东南方低下为“地户”。所以,风水家观水则认为水自西北流向东南为佳,“抱水”——宅前池塘或河流,呈半月状或环抱状,抱水的作用是可使基址之地生气凝聚而不散泄,这些理论影响传统园林理水在水形、走向、聚散等方面的处理。
风水之“穴”
中国风水将最吉祥的地点称为穴,这一古老惯例是古人试图寻找或建造一个理想的洞穴的居住者传下来,并演化至今的。
李约瑟谈风水
李约瑟赞美道:“在许多方面,风水对于中国人民是有益的,如它提出植树木和竹林以防风,强调流水近于房屋的价值。虽在其他方面十分迷信,但它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成分,遍中国农田、居室、乡村之类,不可胜收。”
关于风水
“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1、风水说与环境生态意识
追求的是环境的回合封闭和完整均衡、背阴向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爽垲高敞,“具有日照、通风、取水、排水、防涝、交通、灌溉、采薪、阻挡寒流、保持水土、滋润植被、养殖水产、调整小气候,便于进行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等一系列优越性 。
《黄帝宅经》
《黄帝宅经》认为,“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
舍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俨雅,乃为上吉”,实际上是对住宅周围环境的理想要求:背山面水,空气流通,挡住呼啸的北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冬暖夏凉,符合人们生活的生态需要。
[1]、符合医学科学者
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的吉,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阳光紫外线可以杀菌。大门前不可种大树,以免阻挡阳光,阻挠阳气生机进入屋内,屋内阴气不易驱出。
? 不宜选择草木不生之处。
? “不宜居大城门口及狱门、百川口去处”
? 粪屋对门,痛痨长存、天井积水,易染疫痢,窗户漏风,切宜避忌等,
圆明园
清代乾隆时请法国传教士韩国英协造圆明园:
“希望北面有座山可以挡风,夏季招来凉意,有泉脉下注,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线。”
静宜园
乾隆“静宜园”,建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山坳里,北、西、南三面环山,“即旧行宫之基,葺垣筑室。佛殿琳宫。参差相望,而峰头岭腰,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揽结之奇者,为亭、为轩、为庐、为广、为舫室、为蜗寮。自四柱以至数楹,添置若干区”。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也是“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又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同。”
原生态环境意识
传统风水说中还体现了保护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如风水术有关植树的规定,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两类。在大环境中,风水术认为,草木为龙之皮,来龙是村落住宅、墓地之命脉,伐山木必至伤龙。且树木位于吉方者,伐之则去吉,位于凶方者,动之则招凶,所以严禁伐木。
[ 2]、风水与环境心理
风水说作为中国人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信仰体系,表达了中国人的环境理想。既追求环境条件好,也追求环境的美。
囊括四海、包举宇内
承德山庄地形地貌恰如中国的版图缩影:西北高、东南低,巍巍高山雄踞于西;具有蒙古草原风情的“试马埭”守北,绿草如茵,麋鹿成群,大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区情趣;具有江南秀色的湖区安排在东南,水光潋滟,洲岛错落花木扶疏,俨然一派江南景色。再加上蜿蜒起伏的宫墙,正是万里长城的象征,符合皇帝独尊、端威庄严之势 。
山庄地形象征
北有层峦叠翠的金山作为天然屏障,东有磬棰诸山毗邻相望,南可远舒僧冠诸峰交错南去,西有广仁岭耸峙,武烈河自东北折而南流,狮子沟在北缘横贯,二者贯穿东、北。避暑山庄崛起在“丫”形河谷中,环抱的群山呈奔趋之势,近低远高,有“顺君”之意,众山犹如辅弼拱揖于君王左右的臣僚。
水心榭
福禄绵长 家道昌盛
日本学者郭中端在专论中国风水一文中说:“选风水,则是为了使家庭和子孙后代在将来能够福禄绵长,财源茂盛。”追求家道昌盛是选址时一种普遍的环境心理。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住宅的大门一般偏于东南,处于属“木”的“巽”位,“巽”为“风”卦,水木相生,“风”为入,寓意财源滚滚而入,且向阳、通风。正南“离”卦,属午火,阳气最旺,惟“帝王”和“神”消受得起,一般人不避反伤,所以私家园林大门鲜有朝正南开者。
习惯以开东南青龙门为常见
主纳灵气的住宅大门,一般以八卦中的离(南)、巽(东南)、震(东)为三吉方。习惯以开 东南青龙门为常见。
苏州园林受巷弄朝向所拘囿,“选向非拘宅相”(《园冶·立基》),但宅园内部主体厅堂,都座北朝南。
清代北方四合院
清代北方人修四合院,以离(南)、巽(东南)、震(东)为吉方,东南最佳,所以大门都开在院子正面前左角,位于八卦中的巽位,称巽门,又称青龙门,最吉利。四合院大门为气口,除居吉方外,还须朝向山峰、山口、水流,以迎自然之气。
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以隐逸为旨趣的明清文人,大多将宅园建在城市里,营造的是居尘而出尘的城市山林,相土选址以地僻为胜,远往来之通衢。当然,实在没有选择的余地时,只好以心远地自偏?±来自我慰藉。
幽栖绝似野人家
艺圃位于文衙弄,不远处就是曹雪芹《红楼梦》中说的“红尘中一二等风流繁华之地”的阊门,但却“隔断尘西市话哗,幽栖绝似野人家”,要找到艺圃,非得有寻幽探芳的决心不可。
美、吉、变、情
苏舜钦选址见到苏州学宫旁边,即“近泮村”,那里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市。杂花修竹之间有小路,三面环水,旁无居民,左右都有林木相亏蔽,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二、园林立意
需要考虑园林选址的环境特点,如在山林、江湖、郊野、城市、乡村等不同的环境中造园,也应有不同的“立意”。
意在笔先
构园与作文一样,必须意在笔先,有“意”就有境界。
深邃的立意
园林只有景(境)而无意,那只能是花草、树木、山石、溪流等物质原料的堆砌,充其量不过是无生命的形式美的构图,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
中国园林都有深邃的立意,正是这个“意”引动了游观者的情思意蕴,从而产生了永久的艺术魅力。
魏晋时期
文人园林的正式诞生在魏晋时期,那时的园林已经喜欢援引丰富人文意象的典故来点景题名:
宋齐之际,刘勔步趋东晋名士谢安的高卧东山,造园名为“东山”;
南齐萧晔因借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的典故,名后堂山为“首阳”;
梁刘慧斐引用《维摩经》“远尘离垢”一语作“离垢园”等。
名目要有其义
北魏孝文帝明确提出了园林的“名目要有其义”。他花园亭台殿堂已经都有出处。
北魏孝文帝时的堂构建筑都题上了宣示皇帝恩德、与民同乐等题名,“言”与“象”之间互动的审美趋势在园林中的初现与泛化。
大唐园林
大唐帝国沐浴在“诗”的海洋里,大唐园林也浸润着诗情和画意。
晚唐已注意题诗对园林意境的凸显作用。郑谷《郊墅》:“竹庄花院遍题名。”唐人杜荀鹤:“七字君题万象清。”
宋朝
宋朝论诗讲求“诗眼”, “诗眼”是诗人极力锤炼的警策之处,也是一句甚至全篇的审美情趣的凝聚之点,最能够传达诗人的情趣、神采。
呈现出巨大的艺术能量,成就了画境文心的古典园林文化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完全成为诗画艺术载体。
明清
明清则集其大成,经典性的园林立意都很深邃博大。
圆明园
圆明园,是康熙皇帝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解释说:“圆明”含义是:“圆而入
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是帝制时代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颐和园
颐和园,“颐和”,颐养天年,颐为《易经》卦名,《序卦》:“颐者养也。”《易·颐第二十七》:“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和为“太和”,即太平之意。
颐和园就是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
万树园
景点立意也很深邃,非一般游人所能理解和感受的。
如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取意《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的意象,《诗》中其他部分还用杞、李、枸、栲等树,不断反复这一句式,故提炼出“万树”的意象。
乐得贤也
更深的意义还在于“乐得贤也”的潜台词。此诗解释是“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也”。这里是接见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场所,而《诗·小雅·南山有台》是周文王宴飨宾客的古代乐歌,借此传达出乾隆意欲仿效文王怀柔四海九洲,而“乐得其贤”也。
在这样予设的情境下进行充满诗意的对话,意与境谐,言与象互动生情。
私家园林所立之“意”
私家园林所立之“意”属于士大夫思想体系,以隐逸文化为精神主脉。
农、渔、樵为传统文化的“一主二副”,也是士大夫心理最稳定、最安全的退路,其象征就是田园、江湖和山林。
篇篇歸去來
這一方方小園,回蕩著士大夫的進退和榮辱、苦悶和追求、無奈和理想。
蘇州園林像一首首左太沖的招隱詩,如一篇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1]回歸江湖
沧浪亭、网师园
摇首出红尘
潇洒的钓翁,“摇首出红尘”,“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恶风浪不怕”,可以“任船儿尖耍”。这位高雅飘逸的“渔父”,追慕的是自足适意、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和随缘任运、清净淡泊的所谓“渔钓精神”,并将其所含蕴的楚骚的神韵、禅宗的趣味和得意的玄学,写入园中山水风月,融进以琴书自娱的闲适生活之中。
[2 ] 回歸田園
拙政园 、艺圃 、耦园
[3] 陶融自然
遊目騁懷,醉心風月,寄情松竹,取樂花鳥,隨性適情,追求的是白居易所說的“外適內和,體寧心恬”,俯仰於茂木美蔭之間,以“天人合一”、“返樸歸真”為最高審美境界。
生理需要和精神享受兼備
留園因阜壘山,因窪疏地。集賓有堂,眺望有樓,有閣讀書,有齋燕寢,有館有房,循行往還,登降上下,有廊榭樹亭台、碕沜村柴之屬。
居住、讀書、作畫、撫琴、弈棋、品茶、宴飲、憩游、修禪、祭祀,無所不備,自足、內向,生理需要和精神享受兼備。
[4]、知足常樂
謙抑中和、隨遇而安,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華,容膝自安,家無長物,琴書自樂,恬和養神。一丘一壑之中寄寓了廣闊的心靈世界。宋程俱的“蝸廬”、清尤侗的“亦園”、俞樾的曲園、民國吳待秋的“殘粒園”、半園、“絸園”等,皆為容膝自安之意。
[5]、其他
还有表达退思补过的退思园;
怡亲、娱老的怡老园、怡园等;有抒发方外之情的壶园、弇州园等。
谱写在地上的爱情诗
-----品讀耦園
東方傳統倫理文化
蘇州耦園為典型的中國“士之一流”所營建,表達的是親情、友情,特別突出了夫婦情愛,影射出東方傳統倫理文化的奇光異彩。
化愛情為浪漫的妙構
但是,化愛情為浪漫的妙構、用山水建築譜寫成高山流水知音的不朽頌歌的,惟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蘇州耦園。
耦耕
“耦耕”的釋解有二人二耜並耕、二人一耜等多說,《詩經》中有“十千維耦,播厥百穀” 、“千耦其耘” 等盛大的耦耕場面描寫。《論語·微子》篇也有“長沮、桀溺耦而耕”的記載,總之,耦耕,是上古原始的耕作樣式或經濟形式,成為文人歸耕田園的符號。
耦耕於園中的是一對恩愛夫妻
宋蘇軾《浣溪紗》詞曰:“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
耦耕於園中的是一對恩愛夫妻,他們在一起播種的是愛情,收穫的是幸福。
耦園的男主人沈秉成
耦園的男主人沈秉成(1822~1895年),原名秉輝,字仲復,號聽蕉,浙江湖州人。早慧而好讀書。道光二十九年考中舉人,歷任蘇淞太道道台、安徽巡撫、各地按察使等職。
同治四年(1865),沈秉成因父死奔丧,返京时继配夫人姚氏及二子俱卒,本人又患肝脾之疾。萬念俱灰之際,舉家來到心儀已久的人間天堂——東方水城蘇州,希望借此溫山軟水,療治他心靈和肉體的創傷。
嚴永華
最令他感到莫大欣慰的是,傾慕已久的一代才女嚴永華終於走到了他的身邊。
嚴永華,字少藍,號不櫛書生,浙江桐鄉人。其母擅閨中三絕,受母教濡染,永華早慧,工丹
青,嫻詩賦,通音律。少時其父在滇黔為官,永華隨伺左右,後因母病回浙江侍奉,是著名孝女,她的事蹟錄入了桐鄉的《孝女傳》中。
枯木再春
沈秉成與嚴永華之兄曾共事于京城,永華兄曾向同事展示其妹手繪花鳥及題句,沈大為嘆服。沈妻姚氏得知後笑曰:“君若慕此才女,不如將來求為繼室。”數載後姚氏竟因喉疾而終。沈果真向嚴家求婚,獲允。定親之日,沈以絕句六首向嚴永華索和,嚴欣然酬答,沈秉成大喜過望,瀕臨枯涸的心田頓逢甘雨滋潤,枯木再春,1867年10月,嚴入为繼室,时沈46岁,嚴31岁,自此夫婦琴瑟相和,病體得以康復。
城東“涉園”廢地
夫妇侨居苏州拙政园.
1874年,沈秉成覓得城東“涉園”廢地,地處小新橋巷深處,東臨護城河,三面傍水,深得地偏之勝,優美而寧靜。
1876年,耦园落成,遂与夫人入住
易“涉園”為“耦園”
園不甚廣,占地面積約11畝。住宅居中面南,原涉園為東園,住宅之西增築西園,雙園傍宅,整體格局寓“偶”,在蘇州諸園中別開生面,乃易“涉園”為“耦園”。
“当门一曲抱清川”
耦园住宅取离卦朱雀门,“当门一曲抱清川”,门临由西向东的内城河,明堂开敞,阳气最旺。
门前原有八字照墙,呈不封闭状,以阻挡“煞气”,并保持“气畅”,清风徐来,风柔气聚,缭绕有情,也避免外界直视。
耦园
耦园住宅居中,东西各傍一园。东(左)为流水,南(前)有河道,北面枕河,楼厅、重檐楼阁、藏书楼殿后,西(右)有大路。
东有城郭雉堞,岗阜逶迤,草木葱蔚。山环水抱、山青水秀的天然地形,生气凝聚而不散泄,蓄积气场,生机勃勃,是完整、安全、均衡的意愿中的环境构图,构成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
中部住宅
耦園的中部住宅,為一座沿南北中軸線四進三門樓的古宅院,依次為:沿河照壁、門廳、轎廳、主廳、樓廳及宅之前後碼頭
借重天井的景观线
园林住宅部分都为一落几进的长廊型建筑。
耦园在南北中轴线上设四进三门楼,门楼之间辟三个“天井”,便于采光、藏风纳气,使屋内气场无死角,气色精彩亮丽,并可借重天井的景观线,引景、借景。
竹籬茅舍心自甘
大門前臨碼頭,是六扇黑漆竹絲牆門,“編竹為扉,質任自然”,以表達竹籬茅舍心自甘的情愫,素樸雅致,內斂而不張揚。
平泉小隱
門廳與轎廳之間為小院,植玉蘭兩株。門廳後面門樓上刻有“平泉小隱”四字。唐李德裕遊息的別莊叫“平泉莊”,去洛陽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平泉莊台榭百餘所,天下奇花異草、珍松怪石,靡不畢具。後人常以“平泉”作為園林的代表。這裏也是將耦園與之相比擬,並突出了“隱”字。
鳳求凰
門樓東西兩側兜肚都刻鳳凰,錦雞頭、鴛鴦身、鸚鵡嘴、大鵬翅、孔雀尾、仙鶴足,居百鳥之首,五彩斑斕,儀態萬方。東側的鳳凰展開了美麗的翅膀.
夫婦隨鳳飛升仙
相傳春秋時有蕭史善吹簫,秦穆公女兒弄玉愛慕之,穆公乃以女嫁蕭。弄玉每日在蕭史身邊學簫作鳳鳴,感鳳來止。後夫婦隨鳳飛升仙界去。
凤穿牡丹
西側的鳳凰亭亭玉立,祥雲漫捲,牡丹盛開,高貴而美麗。
大客廳載酒堂
面闊三間,陳設精美。光緒三年,耦園東花園落成之時,沈秉成在這裏大宴賓客。“載酒堂”匾為清人李鴻裔所題,原匾額有李鴻裔於光緒丙子三月的款識:“仲復同年兄辭榮勇退,於寓廬叠石種樹,名曰耦園。今春東園落成,同仁燕集斯堂,遂以‘載酒’顏之。蓋取宋人‘東園載酒西園醉’詩意也。”
東園載酒西園醉
額名取自南宋戴復古《初夏游張園》詩意。原詩講,在梅熟季節,載酒宴遊,一面飽嘗黃熟了的枇杷,一面觀賞戲水的乳鴨,從東園醉到西園,瀟灑閒適,風致獨特。額名既符合該園獨具的東西兩園格局,又映射出園主不同流俗、灑脫不羈的名士風範。
載酒 問字
取自園主沈秉成的詩歌.
源自《漢書·揚雄傳》:揚雄多識古文奇字,而家素貧,嗜酒,時有好事者載舊至揚雄處問奇字。稱問字酒。載酒遊為子雲遺跡,亭旁有載酒亭和問奇橋。
問字車常載酒迎
園主沈秉成將客人比作揚雄,謙稱自己為“載酒”、“問字”的人,客廳裏是當時園主和文友們進行文酒之會的主要場所。沈秉成詩曰:“不隱山林隱朝市,草堂開傍闔閭城。支窗獨樹春光鎖,環砌微波晚漲生。疏傅辭官非避世,閬仙學佛敢忘情。卜鄰恰喜平泉近,問字車常載酒迎。”
樓廳
正廳後院即五開間兩夾廂的樓廳,高敞,上下兩層,五樓五底,是園主人的正宅。樓廳前的院落較大,東、西各建側樓,組合成“凹”字形平面。
詩酒聯歡
正廳與樓廳有牆門隔開內外。牆門的磚細牌科門樓,額題“詩酒聯歡”,文人雅集,進行“文
字飲”、“竹林宴”的主要場所,成為中國遊園的一種特殊方式。古有王羲之的蘭亭集、石崇的金谷酬唱,文人將之視為“會享人天清福”的“雅玩”。
小客廳前小庭院
自住宅大廳往東折,經小院,便是東園西側“無俗韻軒”小客廳前小庭院。小院雅潔可人,院北立湖石三峰,題刻“浮玉”、“古月”、“白業”,石凳、精美的古石礎,桂樹婆娑,松影亂牆.
無俗韻軒
步上青石澀浪,入面闊三間的小客廳,硬山卷棚頂,懸橫匾“無俗韻軒”,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何紹基所書對聯“園林到日酒初熟,庭戶開時月正圓”,透露待客賞月之意。南窗外是一個很大的庭院,松影竹韻,花木扶疏。
枕波雙隱
《世說新語》:孫楚欲隱,謂王濟曰:“當枕石漱流。”一時語誤為“枕流漱石”,王濟詰之,孫楚曰:“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利其齒。”時人欣賞他應對自如且語意甚佳,自此,“枕波”遂成為隱居山林的代稱。
齊眉一室結吟情
嚴永華有詩曰:“小歇才辭黃歇浦,得官不到錦官城。舊家亭館花先發,清夢池塘草自生。繞膝雙丁添樂事,齊眉一室結吟情。永春廣下春長在,應見蕉陰老鶴迎。”時沈氏為蘇淞太道,擢升河南按察使與四川按察使,他均以病辭未赴。當然夫婦無柴米夫妻之累,自然可享夫婦酬唱之樂,成為令人豔羨的神仙眷屬。
吉慶(磬)双利(双鲤鱼)
雕窗和軒廊的掛落上,精雕細刻著蝙蝠和吉慶(磬)双利(鲤鱼),相依相偎的“雙鯉魚”木雕圖案還可生發出夫婦如魚得水、白頭偕老的美好聯想。
儲香館
曲廊再向南延伸,至城曲草堂呈東西走向。
廊西多種叢桂名“樨廊”。旁為儲香館,面臨庭院,庭中遍植叢桂,每至秋季桂花飄香之時,清香四溢,後有天井,植有山茶與南天竺,環境十分優雅。
樨廊、筠廊
樨,秋天植物,属阴,方位西,位于东园之西;
梧桐西墙边,属于阴性,招引凤凰;
筠,象征春天,属阳,方位东,位于廊东。
蟾宮折桂的殷殷厚望
沈延請仁和吳昌綬教長孫邁士讀書其間,吳昌綬為近代著名刻書家,精版本目錄之學,可見沈氏對子孫蟾宮折桂的殷殷厚望。
城曲草堂
東園主體建築——面闊近40米的一組重簷樓閣,坐北朝南,下有三間廳堂,上為重樓複道,與住宅毗連,總稱“城曲草堂”,為昔日園主宴客的地方,體形寵大,裝修精美,周以遊廊。
城曲草堂方位含义
位于全园东北角,处于《易》之“艮”位,艮者,止也,读主人心态是希望在此卧石听涛,开门看雨,化解凡俗;
草堂对东园是正北边,是藏,含补读旧书,长智解惑之意;
女牛渡天河,柳煙滿城曲
堂內懸清乾嘉四大書法家之一梁同書所寫“城曲草堂”匾,取自唐李賀《石城曉》“女牛渡天河,柳煙滿城曲”詩意,像牛郎織女般過男耕女織的生活,亦切雙隱,也寄寓了園主夫婦不羡慕錦衣玉食、華堂高屋的貴族生活,而甘願過城邊“草堂白屋”清苦日子的意趣。
臥石聽濤
堂內對聯:“臥石聽濤,滿衫松色;開門看雨,一片蕉聲”,將自然界的山石、松色、以及濤聲、雨打芭蕉聲等作用於人們視覺或聽覺的自然景象,組合在一起,一片天籟。
雙照樓
取梁王僧孺《懺悔禮佛文》:“道之所貴,空有兼忘,行之所重,真假雙照”之意。“照”即“明”,“雙照”可指夫婦在此隱居學道、雙雙明道之意。沈秉成好道書,故以道義名之。
可遠眺俯瞰
據傳在此樓中,每逢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可同時看到日月並存的奇觀。“雙”,“偶”也;“照”,“心心相映”也。
東、南、西三面檻窗,可遠眺婁門城樓雉堞、雙塔倩影、遠山黛痕,俯瞰東園山水花木。
補讀舊書樓
補讀舊書樓是主人書房,匾額系江蘇巡撫張之萬所書,面積僅二十平米左右,現在已經拆卸下兩面板壁,變三間為一大間。室內以杉木代牆,杉木吸水,耐濕,便於書畫的收藏。
清內閣學士翁方綱對聯
今書樓懸清內閣學士翁方綱所書對聯一副:“清閟雲林題閣,英光米老名齋。” 元代書畫家倪雲林家有清閟閣,藏法書名畫甚多;宋代書畫家米元章家藏古帖,尤其寶愛晉人法書,家有英光齋、寶晉齋等。用兩位書畫名家題閣名齋的風流雅事,與此書樓媲美,亦可催人聯想。
錢穆先生著書處
錢穆先生著書處即原來的補讀舊書樓加上邊上兩間房子組成。1939年夏,錢穆先生經香港、上海回蘇州侍母,夫人張一貫亦率子女自北平回家。錢先生變換姓名,擇居耦園東花園,代治荒蕪,除時或至上海晤呂思勉外,杜門不出。
補讀舊書樓
錢穆在補讀舊書樓習英文,讀美國人所著世界史,並撰《史記地名考》。該書體裁別出,辭簡義盡,將《史記》全書地名,一一考訂無遺。同時,還主編《齊魯學報》。民國29年秋錢去後方,家屬仍留此。
抗戰勝利以後,其侄子錢偉長先生也曾來蘇住耦園叔父處。
安樂國
取意宋理學家邵雍所居“安樂窩”之意。元關漢卿《四塊玉·閒適》:“意馬拴,心猿鎖,跳出紅
塵惡風波,槐陰午夢誰驚破?離了名利場,攢進安樂窩,閑快活。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此用來表示超脫名韁利鎖,隱退山林之志。
還硯齋
“雙照樓”下為書房還硯齋,俞樾篆書題匾,款識曰:“東甫先生(名炳震)為吾郡老輩,生平致力於經學、史學、小學,實為乾嘉學派導其先河,莫年所用一硯,久已失之,今為其元孫仲復廉訪所得,因以名齋。”額含念祖之意。
劉墉對聯
齋內《看松讀易圖》兩側懸掛著清劉墉書寫的對聯:
“閑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清靜無為
精神上要獲得絕對自由,不為名鎖利韁所束縛,應該無思無慮、無欲無求,這樣,人的心境超脫了功利,得到了高度淨化,就能永遠保持一種空靈澄澈的心境,保持了自己的人格自由,“身外無求”,實在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搜盡奇峰打草稿
黃石厚重粗獷,有棱角崚嶒之勢,挺拔突兀之姿,使人感到群峰巍巍,綿亙不斷。是藝術家“搜盡奇峰打草稿”,把各種真山的結構、規模、塊面、線條、節理等經過精心的提煉概括,成為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景物雕塑,將自然界的險峰佳境、千仞萬壑濃縮于方丈、尺寸之間,以滿足文人士大夫寄意丘壑的隱逸情思。
桃嶼
西側小山作為陪襯,摩崖曰“桃嶼”,長滿桃樹的山嶼,坡度平緩,西麓降至樨廊半牆,山頂上築有平臺,置石桌石凳供小憩賞景。
邃谷
主、副兩山間谷道寬僅一米餘,兩側削壁如懸崖,深邃似谷,摩崖“邃谷”,深奧幽邃的峽谷。山
上不建亭閣,而於山頂山后鋪土之處,散置十餘種花木,有百齡以上喬木有山茶、黃楊、樸樹,還有繡球、紫薇、臘梅、天竺、女貞、黃楊、扁柏、國槐等,隨風搖曳,平添了山林趣味。加上崖壁間伸出的一枝枝葛藤蘿條,或攀緩堅石,或緊纏老樹,越發增添了深山林壑之感。
受月池
池水形狀狹長,自北而南,水際崖腳刻有“受月池”三字,此池西邊臨山,東靠廊,月夜賞景,山水可人。
唐李商隱《戲贈張書記》詩有“池光不受月,野氣欲沉山”句,此反其意而用之,言川光初媚,池光受月,夜氣欲沉山,更顯出一池亮麗。
望月
倚筠廊有卷棚歇山頂暖亭,臨水面山宜賞月,題為“望月”。嵐氣盈盈之時,夫婦乘風望月,聽月色嫋嫋,多麼愜意!
亭外枇杷晚翠,又符“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詩意。
吾愛亭
取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詩意,詩云:“眾鳥欣所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反映了省淨沖淡的藝術風格和卓然高標、別樹一幟的生活情趣。園主藉以寫志。
宛虹杠
亭西北曲橋“宛虹杠”似彩虹高架于受月池之上,清葑湄草堂主任李果《涉園·雜詠》詩贊曰:“為園城東隅,流水抱河曲。一橋宛垂虹,下映春波綠。倒影逼遊人,此景迥超俗。”小橋下映春波,倒影逗人。橋下之水縱貫南北,與山崖樹木相映發,是對“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絕妙詮解。
山水間
“山水間”。水閣為卷棚歇山式,北半部淩駕于水上,三面臨空,給人以溪流不盡之感。在閣中憑檻北望,黃石假山矗立于池西,滿目濃翠,一虹臥波,能飽餐山水間情趣,在山水間醉飲,就有歐
陽修《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逸興。
高山流水
水閣為女主人操琴之處,面對高山流水,園主夫婦伉儷情深,猶鐘子期之于伯牙,堪為人間知音一雙。沈秉成和夫人嚴永華琴瑟相協,知己兼知音,情意相投。
林下清風絕塵俗
北簷下揚州女書法家李聖和撰書掛抱柱聯暢發了此情此意:“佳耦記當年,林下清風絕塵俗;名園添勝概,門前流水枕軒楹。”遙想當年園主夫婦,花前月下、水邊林下優遊唱和的伉儷深情及瀟灑風姿,特別突出了女主人謝道蘊般神情散朗的林下超逸風致。
歲寒三友
水閣內置明代大型杞梓木“歲寒三友”落地罩,雙面透雕松、竹、梅,構圖渾厚,精美絕倫,規制之大為蘇州眾園之冠,圖案內涵更深化了“佳偶”的內涵。
小樓的外面,植竹松梅,搖曳生姿,內外呼應,又一曲高山流水。
松鼠偷吃葡萄
水閣戧角圖案也那麼精緻,你看戧角那松鼠偷葡萄,鼠为子,葡萄多子,意思多子;伴以屋畔喬松,是那麼渾然得體,精思巧構,人們在舉目仰首之中,都有不盡的美撲人眼簾。
聽櫓樓和魁星閣
水閣東南,“聽櫓樓”和“魁星閣”,均作重簷歇山卷棚式,下有連廊,上有閣道相通。互相依偎,恰似一對情侶佳偶,與“耦”合意,無疑是神來之“築”。
聽櫓樓
東南角“聽櫓樓”依外圍牆轉角而建,兩面臨河,與外內城河僅一牆之隔,船舫來往不斷,每當月色空明之夜,四周萬籟俱寂,這時,于寧靜中時時傳來欸乃櫓聲,“參差鄰舫一時發,臥聽滿江柔櫓高聲”,這是絕妙的“聲借”,使人領受江湖野趣。
便靜宧
“宧”,同“頤”,平和,頤養精神,“便靜宧”即適宜靜靜地頤養精神之所。
魁星閣
魁星,即奎星,,它是主宰文章興衰之神。其神頭部似鬼,它一手持筆,表示用筆點定科舉中試者之姓名。舊時讀書人極為崇祀。
廊間粉壁塑十數孔玲瓏剔透的漏窗
閣與樨廊南端相接,廊間粉壁塑十數孔玲瓏剔透的漏窗,有精美的葵花、海棠、靈芝狀祥雲、冰梅、如意等吉祥圖案。倚廊有小方亭與吾愛亭隔水相對。折西又有半亭,透過月洞門可見南面庭院中的山石竹木、花台曲徑。
西園
飽覽了東園美景,再從住宅樓廳出“鎖春”小門曲折西行,便進入西園。西園面積僅得東園之半,然樓廳、軒亭、山石壇俱全,簡淨可人。
龜鶴命長松壽遠,陽春一曲情千萬
原額有沈夫婦長跋,言沈在鎮江做知府的時候,得到《瘞鶴銘》拓片,較所藏《瘞鶴銘》多出了“壽”、“鶴”兩字,並有吳梅村的款識,鶴壽,均寓“壽”意,且沈秉成愛鶴,曾自號老鶴,故篤愛之,特築此亭記之,並取以名亭。
嚴永華詩
? 嚴永華有詩曰:
? 小有園林趣,當春景物新。
? 名花如好友,皓月是前身。
? 風過松多韻,雲來石有神。
? 素心終不改,天際想真人。
織簾老屋
象徵著夫妻雙雙在深山讀書,象前輩南朝齊吳興人沈驎士一樣,一面誦讀詩書,一面編織竹簾,
口手不停,還自己打柴汲水,並日而食,終身不做官。是篤學守節的典型。表現了園主嚮往那種織簾勞動、躬耕讀書的理想的隱居生活。
城市山林景色
織簾老屋為硬山頂,內部以屏門、隔扇和飛罩分為南北兩半,為鴛鴦廳的形式。
還掛有清兩江總督左宗棠所書抱柱聯:“澗道餘寒曆冰雪,洞口經春長薜蘿。”取自唐杜甫:“澗道餘寒曆冰雪,石門斜陽到林丘。”
湖石假山
南面的湖石假山,自西南向東北方向呈綿延起伏之勢,銀杏、枸骨、袋袋櫞等老樹已逾百歲,老樹蔭濃,蔥翠入畫,山下有洞壑相通,盤旋可通山頂,自然典雅,湖石延至東北鶴壽亭前,構成綿延不盡之勢,東麓有斜廊屈曲,廊南房舍舊為書塾。
怡然自得
廳北落地罩兩邊,寫有“怡然自得”、“清泉洗心”八個字,給人以山林野逸、自然忘機的美感。
書齋前有寬敞明亮的月臺,四周均有疊石和假山.
北院為不規則形狀
北院為不規則形狀,院西南角設湖石假山,點綴花木,散置湖石,牡丹花台亦用湖石疊置,與南園呼應,花時繁香豔態,秀色可餐,令人忘機。前後左右山石對織簾老屋形成群山環抱之勢,頗有“遙羨書窗下,千峰出翠微”、“坐對青山讀異書”的佳趣。
坐對青山讀異書
前後左右山石對織簾老屋形成群山環抱之勢,頗有“遙羨書窗下,千峰出翠微”、“坐對青山讀異書”的佳趣。
鰈硯廬
凹形藏書樓一座,與住宅相通,名曰“鰈硯廬”。傳說沈秉成在京師得到一塊汧陽石,剖之發現有魚形,制為兩硯,與夫人嚴永華共掌。比目魚雙目同側,兩眼都長在左側的叫鮃,長在右側的叫鰈。
此硯魚形兩眼都在身體的右側,因名.
天為賢梁孟,產此雙合璧
比沈氏年长1岁的曲园主人俞樾曰:
“沈仲復觀察與嚴少藍夫人,伉儷均能詩。仲復在京師得一異石,文理自然成魚形。剖而琢之為二硯,硯各一魚,夫婦分用之,名曰‘鰈硯’,其名頗新,余為賦五言詩一章,首云:‘何年東海魚,化作一拳石。天為賢梁孟,產此雙合璧。’亦文房一佳話也。”
《鰈硯廬聯吟集》
夫婦唱酬,沈著有《蠶桑輯要》、《鰈硯廬金石款識》等著作,嚴有《鰈硯廬詩抄》、《紉蘭室詩鈔》。伉儷相隨數十載,詩酒酬唱,未嘗有虛日。夫婦合著《鰈硯廬聯吟集》,共三集六卷。
萬卷圖書傳世富
沈秉成藏書甚豐,更喜金石字畫,所藏金石、字畫、典籍皆為精絕,藏書數量更超萬卷。沈曾自題對聯曰:“萬卷圖書傳世富,雙雛嬉戲志懷寬。”
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
風吹竹篁如長笛聲一樣悠揚;
流水淙淙好似琴鍵鳴奏。
從易學角度詮釋
園的佈局,住宅居中,東西兩園對偶,震卦位於東方,象徵春天、長男;兌卦位於西方,象徵秋天、少女。陽大陰小、左陽右陰,東園為主,面積大,位左;西園為輔,位右。山石東園渾厚黃石,陽剛之氣,西園玲瓏湖石,陰柔;東池南北窄長,西園水井一口。
陰陽和合
東西園中,處處陰陽互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受月池、望月亭,月屬陰,暗寓男主人接受和依戀女主人;雙照樓日月雙照,夫婦比肩;鰈硯廬,陰陽和合;山水間琴瑟相諧,聽櫓樓與魁星閣夫妻依偎……
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沉浸在溫柔鄉里的沈秉成,1885年終於因詔書累下,無奈再度復出,離開了這座精心構築的愛巢,赴京任职。
1889年任安徽巡抚。
挽斷羅衣留不住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 ,1891年,沈氏诏署两江总督,“拜命之日,嚴夫人卒”。 小沈秉成15歲的嚴永華,病逝于安徽巡抚任所。沈赴应天(南京)署两江总督任。
光緒二十一年(1895),沈秉成奉调赴京,因病就吴下就医,再次回到闊別多年的耦園,“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物是人非,畫閣魂消,紫薇花殘,七月郁郁而終。与夫人合葬于杭州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