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康 熙 南 巡 与 碧 螺 春 茶

    阎崇年老师   2008-04-11

    浏览量:1486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康熙南巡与碧螺春茶》。康熙南巡与碧螺春茶有什么关系呢?我分三个题目,进行交流。

        

        一

        康熙帝南巡,主要期待有四:一是治河通漕,二是收揽士心,三是宣扬皇威,四是巡视吏治,五是访察问俗,六是观光赏景。

        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

        (1)第一次南巡,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辛卯二十八日启行,到十一月庚寅二十九日回京,共60天。途经河间、济南、登泰山、祭孔庙、桃源、高邮、扬州、镇江、苏州、江宁(南京),亲祭明孝陵等。

        (2)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丙子初八日启行,到三月丙戌十九日还京,共71天。途经济南、泰山、苏州、杭州、绍兴、祭大禹陵、江宁,二次亲祭明孝陵等。到高家堰,巡视中河、下河。

        (3)第三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月癸卯初三日启行,到五月乙酉十七日回京,共103天。途经河西务、天津、济南、高邮、宝应、扬州、镇江、无锡、杭州、苏州、江宁等。皇太后随同。

        (4)第四次南巡,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壬戌十六日启行,到三月庚申十五日回京,共59天。途经良乡、德州、济南、泰安、登泰山、宿迁、淮安、扬州、苏州、杭州、江宁、济宁、天津等。

        (5)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二月癸酉初九日启行,闰四月辛酉二十八日,回宫。途经张家湾、天津、济南、淮安、扬州、苏州、松江、杭州、江宁等。共109天。康熙皇帝为了阅视黄河中河南口改建工程,康熙帝说:“两河告成,特来巡阅。”率皇子向明孝陵行礼。阅高家堰。

        (6)第六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丙子二十二日启行,到五月癸酉二十二日回畅春园。途经东安、静海、沧州、德州、济宁、济南、清口、江宁、苏州、杭州。共118天。进一步巡视对治黄工程。

        康熙帝六次南巡总计520天。其中,发生发生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康熙帝南巡至江宁,江宁知府陈鹏年(1662~1723年)是个清官,下令将暗娼老窝端掉,改为乡约讲堂,堂内张写《圣谕十六条》,堂中悬挂“天语叮咛”匾。有人告发他“不敬莫大”,就是对皇帝的不敬,没有比这再大的。定罪“论斩”。正好是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到江宁。江宁织造曹寅向康熙帝免冠叩头,为陈鹏年求情:跪地不起,不停磕头,阶石有声,至血被额。康熙帝说你起来吧,陈鹏年免死,到北京武英殿修书处效力。如果不是碰上康熙帝南巡,陈鹏年可能命归西天。后来陈鹏年主持将无锡摩崖刻石《瘗鹤铭》,从剝落到长江中打捞上来,今藏碑林博物馆。陈鹏年曾官苏州知府、河道总督。黄河决口,陈鹏年“自请前往堵筑,寝食俱废,风雨不辞,积劳成疾,殁于工所。闻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悬磬。”雍正帝说:“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清史列传·陈鹏年》卷十三)

        第二个故事。康熙帝与碧螺春的故事。

        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正值宋荦任江苏巡抚,君臣二人有“碧螺春”的故事。

        康熙帝以内府所制豆腐一品赐给宋犖,并派御厨到宋犖衙署厨房,去向宋荦厨师传授做法,作为宋荦后半辈子食用。可能是康熙帝想到宋荦年纪老了,牙口不好,吃点软而有营养的食品,便将自己喜欢吃的豆腐一品送给宋荦,还“全程服务”,教给烹调技艺。宋荦以此为殊荣,曾把这件事写入自己的《筠廊偶笔》里。

        康熙与宋荦之间,不似君臣拘谨,而是随意沟通。第四次南巡,赐江苏巡抚宋荦御书“督抚箴”一副。第五次南巡,赐江苏巡抚宋荦御书对联、匾额,赐“福”、“寿”字,衣服一袭、帽子一顶、砚台一方,又蒙赐诗。宋荦三次接驾南巡,年老致仕回乡,享年八十。

    上述故事说明,江苏巡抚宋荦给康熙帝送碧螺春茶,康熙帝给宋荦送豆腐一品,交互往来,亦君亦臣,加深了解,增进情谊。康熙帝六次南巡,广泛接触汉族官员,对增进君臣了解、消解君臣隔膜,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宋荦的父亲宋权(~1652年),河南商丘人,进士,任明朝顺天府巡抚,刚上任三天,崇祯帝吊死。他投降清朝,仍任原官。他上书给摄政睿亲王多尔衮,提出三条建议:一是给崇祯帝发丧,二是免除明末加派粮饷,三是选贤任能,都被接纳。后升任大学士,病故。(《清史列传·宋权》卷七八)他的儿子就是宋荦。

        宋荦(1634~1713年),因父曾任内国史院大学士,14岁得荫三等侍卫。经常出入宫掖,熟悉朝章典制。康熙朝历官知府、布政使、巡抚、尚书等官,几与康熙一朝相始终。

        顺治四年,犖年十四,应诏以大臣子列三等侍卫,逾岁考试,注铨通判。康熙三年(1664年),授湖广黄州通判。八年(1669年),丁母忧。十六年,补理藩院院判。十七年,迁刑部员外郎,出榷赣关,还迁本部郎中。二十二(1683年)年,授直隶通永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令湖广、江西、安徽、江苏动支庐课购买,每斤定价六分五厘,江苏非产铜之地,越江西、湖广各关购买,每斤至一钱六七分,较定价昂贵过半。牒请巡抚田雯奏停采买。部议不准,得旨再议,仍照各关每斤一钱例行。

        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擢山东按察使。十月,迁江苏布政使,司库亏银三十六万六千余两,犖揭报督抚察劾,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二人分追完补。

        二十七年(1688年)二月,犖以钱局铜斤旧系各关采买,每斤定价一钱,四月,擢江西巡抚。六月,行至彭泽,闻江西抚镇标兵赴湖广会剿叛贼夏逢龙,次九江,以乏饷哗。犖檄发湖口县库银一千两,委道员赍给行月军粮,众兵乃前进。犖至南昌甫数日,有首告旧裁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散布号纸,煽诱三千余人,谋劫仓库,连合夏逢龙者。犖遣游击赵永吉擒至,鞫实,即斩以徇众。疏言:“擒获叛犯李美玉、袁大相谋劫仓库,合伙湖广,供吐确凿,即押赴市曹正法,以慰人心,以安反侧。其煽诱多人,未经指实,应免深究。”事下所司知之。十月,疏言:“江西每年采买竹木、紫竹,取给于饶州,貓竹通派于閤省,檀楠木轮解于南康、九江。名虽官捐,其实累民。请嗣后动支正帑,并严禁借端掯勒等弊。”又报宁州、宜春等十二州县夏末徂秋亢阳不雨,兼之螟螣为虐,委令

    各府确勘轻重分数,请蠲十分之二三。十二月,疏言:“各省在监罪囚,俱有支给口粮之例,虽起解囚徒,向无额设钱粮。伏读康熙二十六年恩诏:‘凡解部及递解外省各犯,按程给与口粮。’仰见圣慈矜恻,无微不周。江右路当孔道,解部及递解各犯,络绎不绝,应给何项粮米,尚未有部文。请照囚粮之例,亦在常平仓内交给,按日行五十里为一程,每犯一名日给米一升。其道里远者逐程加给。”

        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疏言:“近奉谕旨,藩库於年终奏销时,巡抚躬自察盘。如有亏空,立行纠参。法严且密,诚万世可遵也。惟是粮、驿二道,各有经收支放,既不在藩库之内,为巡抚察盘所不及;而各府库内,亦有收贮钱粮。似应一并清厘,请于每年奏销,及离任之日,二道责成藩司察盘,知府责成道员察盘,可永杜侵挪亏空之弊。”

        三十年(1691年)三月,疏言:“近来在外汉军文武官员解任裁缺者,并其家口概催归旗,既立限期,复令取经过州县印结,逐程递送,点验家口,竟与罪犯相似。所当区别定例,凡因贓私黜革及侵挪钱粮解部比追者,仍逐程递送取结;其丁忧降调裁缺候补等员,免其递送取结,止给到京定限咨文,自知违限处分,不敢后期,益感戴皇仁体恤矣。”诸疏并下部议行。

        三十一年(1692年)六月,调江苏巡抚。

        三十五年(1696年)七月,疏报苏、松所属沿海地因六月朔遇飓风骤雨,潮水泛溢,田舍被淹,俱经地方抚绥,动谕补种,惟崇明县田荡被淹,勘确成灾。九月,疏报江宁府属之六合、上元、句容,松江府属之上海,镇江府属之丹徒七月内山水陡发,秋禾俱淹,请照例蠲免,并动支贮榖赈恤饥民。又疏报淮、扬、徐三属二十州县及三卫滨河之地,值秋雨连绵,黄、淮交涨,田地俱沉水底,其被灾十分田亩额赋,请破格全蠲,并移江宁仓米十万石,镇江截留漕米九万五千余石,凤阳仓麦六万六千余石,散赈。事并得旨允行。

        三十八(1699年)年二月,上南巡,至苏州,御书“怀抱清朗”、“仁惠諴民”两匾额赐之。

        四十二年(1703年)三月,南巡回銮,谕嘉其居官安静。

        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驻跸苏州,赐“福”、“寿”二大字,题云:“江宁巡抚宋犖年逾古稀,

    步履壮健,故特书‘福’、‘寿’二字赐之。”又允犖请御书“世有令仪”以额其家祠。犖在任三逢巡幸,叠蒙宠锡无数,详见奏谢疏中。

        先是,请豁吴县太湖旁坍地一千七十余亩,额粮一百八十石、银一百七十两有奇。户部议湖旁坍没数逾十顷,似有虚捏,驳令详察。至是,复以积年沉水额赋难徵覆请,得旨,允豁除。五月,疏言:苏、松、常、镇四府州县有本任经徵钱粮完及九分以上,因接徵前任旧欠不完,概行降调者,请改为降留。部议不准,命九卿等再议,准留任一年催徵,如仍不完,乃调用。十一月,内陞吏部尚书。

        四十七年(1708年)闰三月,以衰老乞罢,上曰:“宋犖才品优长,前者巡抚江西,敬慎持己,加意爱民。在任十有四年,地方相安无事,简秉铨衡,正资料理。览奏,以衰老求罢,情词恳切,著以原官致仕。”濒行,赐诗,有云:“久任封疆事,苏台净点尘”。

        五十三年(1714年)三月,赴京祝圣寿,诏加太子少师,赐诗有“世家耆德自天全”之句。九月,卒于家,年八十。遗疏至,得旨:“宋犖宣力年久,敬慎自

        持,勤劳素著。予告以来,尚期优游颐养,忽闻溘逝,深为轸恻!下部议恤。”赐祭葬如例。    (《清史列传?宋犖》卷九)著作有《漫堂年谱》、《西陂类稿》、《筠廊偶笔》等。

        三

        “碧螺春”产于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洞庭东山,所以又叫“洞庭碧螺春”。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太湖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山清水秀。洞庭山有洞庭东山与洞庭西山。

        太湖有洞庭东山与洞庭西山。《康熙苏州府志》记载:“洞庭东山,周五十余里。本名莫里山(今呼为莫釐),相传隋莫釐将军居之;一名胥母,则谓子胥尝迎母于此也。以洞庭在西,故今称为洞庭东山。” 又记载:“洞庭西山,周八十余里,一名包山,以四面水包之,或谓包公尝居之。……其称洞庭,则以湖中有金庭、玉柱,左太冲赋云: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山居太湖中,遥望一岛而重冈,复岭萦洲曲溆灵踪异迹,殆不可穷。房琯云:不游洞庭,未见山水,信非虚也。”(《康熙苏州府志》卷九《山阜》)

    洞庭东位于太湖之滨,犹如巨舟伸进太湖岛(今为半岛),西山与东山相隔水面约10 里,屹立湖中的岛屿,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洞庭东山的自然环境为碧螺春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那儿湖光山色相映,果园茶林相间,碧螺春就在花团锦簇中迸发新芽,花香果香陶冶着碧螺春的天然美质。碧螺春的采摘须十分及时,高级碧螺在春分前后便开始采制,清明时正是采制的黄金时节,谷雨后只加工一般绿茶了。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称为“雀舌”。这样的嫩度,洞庭碧螺春,属绿茶类,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茶区山水相依,茶果间作,云雾弥漫,温暖湿润,茶树在浓荫如盖的果树下茁壮成长。真是“入山无入不飞翠,碧螺春香千里醉”。

        茶史钩沉洞庭山是古老的茶区,早在唐、宋时期就见经传。这里产的小青茶,被列为贡品。有苏轼的诗句为证:“无疑泉香夸绝品,小青茶熟占魁元。”(名茶美器,第152-153页)

        为什么叫碧螺春茶呢?碧螺春茶名的来源,主要有三:

        其一,神话故事。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名叫阿祥的青年。男女二人,心心相爱。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占有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搏斗,一直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了为报答阿祥的救命之恩,亲自照料他。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叶,回家泡给阿祥喝。说来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水后,病居然一天天好了起来。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于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了,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睁开双眼。阿祥悲痛欲绝,把姑娘埋在了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中国世界茶文化,第84-85页)

        其二,民间传说。1924年,徐珂的《可言》记下了有关的民间传说:相传碧螺春茶不用火焙

    制,采后以薄纸裹之,放于女郎胸前,等干了取出泡饮,所以虽纤芽细料,而无焦卷之患。清人梁同书《碧螺春》诗云:“此茶自昔知者希,精气不关火焙足。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纤褂不惜春雨干,满盞真成乳花馥。”(《频罗庵遗集》)

        碧螺春的由来,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据说洞庭东山有座碧螺峰,石壁里生长着几棵野茶树。每年春天,当地百姓背着茶筐前来采摘,炒制饮用,数十年如此,也不见有何异状。康熙朝的某一年,到了摘茶时节,老百姓又来采茶,看见茶叶长得特别茂盛,大家一个劲地采,采多了筐装不下,只好把茶放在怀里。没想到茶受到体内热气蒸熏,突然散发出浓烈的异香,采茶者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吓杀人香!”意思是香到极点了。于是,这茶便叫做“吓杀人香”。从此,每逢采茶时节,当地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必须沐浴更衣,倾家出动,不带竹筐,将茶采下置于怀中,回家加以精制。有个叫朱元正的当地人,特别精于制作此茶,他家生产的“吓杀人香”,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白银。

        中国文人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而且,以香艳诗句写茶事,也有点出人意外,但不管怎么说,碧螺春是出尽了风头。碧螺春也并非浪得虚名,它以纤细条,螺旋形,毛茸茸,花果香而著称,品质特别高。

        杨维忠先生编的《康熙赐名碧螺春》一书,收集有关民间传说多种版本。(《康熙赐名碧螺春》东山历史文化研究会印本)

        其三,坊里传闻。一位朋友相告:水月寺的碑文曰:有一位和尚按照佛祖释迦牟尼卷发的形状,在洞庭西山采摘茶叶,经过揉捏、焙干至玉片。为了证实这一传闻,经过到今金庭镇(即西山)水月禅寺,踏访四通石碑:一为《水月寺中兴记》,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立,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张益撰文;二为《重修水月禅寺大雄宝殿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立,兵部尚书彭00撰文;三为《重建水月禅寺大慈宝阁碑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四为《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宋苏舜钦撰文,公元2006年严艺林重书立碑。以上水月禅寺的四通碑文,都找不到上述记载,因此存疑。

        其四,望茶生义。据当地文史专家言:碧螺春的“碧”,是绿色的意思;“螺”,是茶叶相螺蛳一

    样卷曲;“春”是春天所产,因之茶名叫“碧螺春”。

        其五,文献记载。太湖东山有一座碧螺峰,峰的石壁缝里,生长数株野茶。每年当地人提着竹筐来采茶,以供日用,数十年间,没见异常。康熙某年,按季节采茶,有一人因采茶较多,筐里装不下,便揣在怀里,茶得热气,发出异香,采茶人争呼:“吓杀人香”!“吓杀人”是吴中的方言,于是就把这种茶叫“吓杀人!”从此以后,每到采茶时节,当地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前来采茶。新茶不用筐装,而是放在怀里。有一人叫朱元正,独精制法,尤称妙品,每斤值银三两。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车驾到太湖,巡抚宋犖特进献当地色香味俱佳的名茶。康熙帝品茶后,问茶名,答“吓杀人”。康熙帝嫌这个茶名粗俗,赐名“碧螺春”。

        (1)《柳南随笔》的记载,其作者王应奎,字东溆,号柳南,江苏常熟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次入闱,皆不中式,退隐山中,堆书及肩,埋头诗文。他在《柳南随笔》中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杀人香’。‘吓杀人’者,吴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云。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元正,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己卯岁(康熙三十八年),车驾幸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而售者往往以伪乱真。”(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卷二,中华书局)

        (2)《郎潜纪闻》的记载,其作者陈寿祺,字均堂,浙江鄞县人,生于道光二十年,咸丰十年成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曾官江苏昭文(今属常熟)县知县,后侨居苏州。他在《郎潜纪闻》中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嚇杀人香。” “嚇杀人”三字,吴谚,见《柳南随笔》。康熙己卯,车驾幸太湖,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陈寿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四,第六十九页)中华书局标点本

        (3)《清宫述闻》的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嚇杀人香。

    (嚇杀人三字吴谚见《柳南随笔》)。康熙己卯,车驾幸太湖,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圣祖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卷一,第19-20页)

        (4)清乾隆年间成书的《太湖备考》记载:“茶出东西两山,东山者胜。有一种名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味殊绝,人赞贵之,所产无多,市者多伪。”(《太湖备考》卷六)

        (5)清嘉庆年间成书的《清嘉录》记载:“谷雨前,邑侯采办洞庭东山碧螺春茶入贡,为之茶贡。”(《清嘉录》页八)

        (6)民国初年成书的《吴县志》记载:“东山有一种碧螺春最佳,俗呼吓煞人香。”

        (7)民国九年(1920年)成书的《洞庭东山物产考》,也记载了碧螺春茶。

        苏州太湖洞庭东山与西山产茶,早有记载。但碧螺春茶的名称,清朝以前,未见记载。

        (8)《中国名茶志》主要沿袭并概括王英奎《柳南随笔》的上述记载。

        综上记载,可以看出:

        第一,碧螺春茶的名称,据现今见到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清初。

        第二,碧螺春茶名来源,比较可靠的出处是王英奎的《柳南随笔》。

        第三,碧螺春茶最早的记载康熙朝。

        查《康熙苏州府志》的《物产》一节,没有记载茶,也没有记载碧螺春茶。不能据此说苏州洞庭东山与西山没有碧螺春茶,但可以说明当时的碧螺春产量不多,影响不大。

        查宋荦自编《漫堂年谱》,其康熙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记载三次接驾。在接驾中,记载:康熙帝同宋荦的君臣对话:

        问:“多少年纪?”

        答:“年六十有六。”

        问:“齿好麽?眼好麽?”

        答:“灯下看文书,要用眼镜。”

        后康熙帝送宋荦一副眼镜,一品豆腐。并说:“朕有自用豆腐一品,与寻常不同。因巡抚是有

    年纪的人,可令御厨太监传授与巡抚的厨子,为他后半世受用。”(宋荦《漫堂年谱》七十二岁条)

        但没有记载康熙帝御赐碧螺春茶名一事。《漫堂年谱》没有记载御赐碧螺春茶名,不能证明没有此事,因为可能有此事而宋荦认为不重要而阙载。

        陈寿祺著《郎潜纪闻》时间比王应奎著《柳南随笔》要晚。因此,《柳南随笔》与《郎潜纪闻》可视为两条材料,也可视为同一材料。因此,王应奎著《柳南随笔》中“碧螺春”条的真实性、可靠性,仍需要佐证。

        康熙帝对宋荦的评价:“宋荦才品优长,前者巡抚江西,敬慎持己,加意爱民。在任四十年,地方相安无事。简秉铨衡,正资料里。”康熙帝赠宋荦诗曰:“久任封疆事,苏台净点尘。”(《清史列传·宋犖》卷九)

      

        【注】2008年4月10 日,在苏州图书馆郭腊梅副馆长、古籍部孙中旺主任、东山镇杨维忠先生陪同下,乘车考察苏州吴中区东山镇(东山)与金庭镇(西山),在东山镇登山考察碧螺峰,在西山考察水月禅寺石碑。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