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多彩之画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及优秀传统作品讲座
王祖德 2005-04-17
浏览量:322
一.悠久的历史
(一)年画与年俗
(二)年画与雕版印刷术
(三)苏州产生年画的有利条件
1.苏州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2.明四家与年画
3.吴门雕版刻书业的发展
4.苏州的造纸业
5.苏州交通发达、商易繁荣
(四)桃花坞年画在明末清初时期(姑苏版)
(五)桃花坞年画在清末民国时期
(六)桃花坞年画在国内外的影响
1.国内
2.国外
二.年画的制作过程及产销方式
1.画稿(画师出稿)
2.雕版(刻版坊)
3.印刷(年画铺)
4.装裱(裱画店)
5.年画铺---画师----刻版坊---年画铺印刷、销售。
三. 桃花坞年画的艺术特色
(一)内容:1.喜庆吉祥;2.小说戏文;3.风俗时事;4.避邪纳福;5.实用装饰
(二)形式:1.中堂;2.门画;3.斗方;4.屏条;5.窗帖;6.灯帖;7.盒帖;8.春牛图
(三)继承与创新
在座的有老朋友也有小朋友,很高兴能在这里讲将我们的民间艺术,如果我们这一代再不去讲它的话,这种民间艺术就要失传了。正像冯骥才同志曾经讲过:农耕时代结束了,到新的时代以后,如果不把以前的东西去继承好,我们如何去面对我们的故人,面对我们的后人。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要把自己知道的,了解的去告诉别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了解中华。中华也好,苏州也好,它不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把它传承好,下代怎么了解我们苏州人,怎么知道我们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的这次讲座是一个功德无量的讲座,讲的是民间艺术的一个小小的艺术之花,有更多的苏州的文化还有待我们去探讨,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更爱护苏州、热爱苏州,把苏州建设的更好。
讲起年画大家都知道,逢年过节家里贴的财神爷,它是装饰环境,增加节日气氛的一种东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人怕年,后来躲年,再后来人们去斗年,最后大家高高兴兴过年,这个风俗习惯很久很久。最早的时候家里挂的是桃木,上面刻的是鸡和老虎,通过演变,才形成年画,最早的年画是用漆涂在门上的。它是风俗习惯中的一个品种、一个门类,是和我们过年习俗紧密相联的,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不是孤立的,是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紧密相联的。到唐、宋时期,特别是唐朝,四大发明的雕版艺术,最早的佛经传到了中国,它的传播就是雕版。中国的雕版艺术要比外国的早700年,雕版印刷推动了年画的发展。以前的年画是用手画的,到了唐朝才由雕版印刷。木版年画在唐宋时期就很繁荣了,但它最发达的时期是明清的时候,特别是在苏州,那个时期我们开始有戏曲插图,那个时候小说特别多,这对年画是一个推动,在明代中期,雕版从红色发展到六个颜色。那个时候全国各地都有年画作坊,在北方是杨柳青,在南方就是桃花坞了。为什么苏州的年画会发展的如此昌盛呢?1.苏州是一个2500年的文化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个时候苏州人要文化,有钱的人家喜欢刻书。在明清两代,苏州刻书的人有400多人,好的作坊有40多家,都聚集在阊门一带。2.苏州有很多画画的人、刻板的人,这对苏州年画有着推动作用。3.苏州的造纸业特别发达。4.苏州的交通特别发达,商业繁荣。
桃花坞年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这谁也说不清楚。年画年年在换,要找一张早期的年画、好的年画,极为困难。在博物馆里找唐伯虎的画,有,是祖传,因为它值钱。可是年画每年都要换,而且价格便宜,收藏它的人也相对较少。苏州最早的年画,有文字记载的是明代万历年间25年的作品,可惜的是,这件作品在日本。它相当大,有1米多高。最早的年画不仅桃花坞有,山塘街也有。那时有个人姓沙,他画的年画做工精细,很有名气叫“沙画”。后来由于战乱,年画由山塘街来到了桃花坞。最繁荣的时候,桃花坞大街上有60多间年画铺子。在明清两代,苏州的雕版业特别发达,能工巧匠特别多,苏州的作品都是中西结合,刻功特别好,非常精致,但是成品很少。所以那个时候苏州的雕版艺术在中国是首屈一指。
好的姑苏版在日本有164件,但在中国没有。一方面有历史原因,另一方面又有人为因素。目前,有文字记载的有600多件,非常精致。在国外也有年画,要晚了我们700年,但是我们的宝贝比他们少,这是因为那个时代,我们国家家底比较薄,被人压迫、侵略,这也是个国耻。所以我们搞这次讲座的目的也是为了唤起人们振兴中华,我们中国人是了不起的。
所以说,明清两代桃花坞年画是非常的兴盛,但是到了鸦片战争,情况就糟糕了。外来文化的进入,西洋印刷术的侵蚀,使中国自己的雕版业大受打击。为了生存,开始减少样板、颜色、产量、纸张的质量等等,把版画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到解放前,苏州的年画只有4家,其中有1家还被炸毁了。虽然如此,年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南方各地的年画都是由苏州流传过去的,特别是上海的年画。不仅如此,苏州的年画还影响到了日本。可是日本对年画的研究要比我们深,他们更善于改革变新。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并且要超越他们。另外,苏州的年画在东南亚影响也很大,那里的年画都是从苏州延伸出去的,那个时候苏州年画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年画是怎样做出来的呢?1画师出稿,2雕版3按颜色分版4印刷5装裱分红白两种,白的比较精细是上墙的,量也比较少;红的印刷量比较大,是干的。
《一团和气》这幅作品出于明代。造型粗看像老太婆,细看又像小孩子。老小和气。圆圆满满。周围是八仙子。这幅画是桃花坞代表性作品。
现在我讲门画。中国年画中出现的最早的一种形式,叫门神老爷。全国各地的门画中没有苏州的多。苏州小康人家比较多。苏州的房屋结构东西两井,东西花园,南北几井,门特别多。大门帖的是大门画 ,上面帖的是武将。那时唐代唐太宗身体不太好,有两个大将军秦叔宝和魏叔公。他们说:陛下,我们为你站岗吧。两人一站岗唐太宗心就定了,身体就好了。其实是心理作用。但是他们也不能经常站着。就叫画师画了他们的像帖在门上。这是传说中的故事,说明唐代就对门画相当重视。这一对门神,一个是黑脸财神赵公明,另一个是白脸传灯道人,迎接光明的,都是封神榜中的人物。第二道门,门开始小了,帖的是文官——天官五子。第三道门是平门,帖的是八仙,欢迎各种方面的人来我家做客。麒麟、送子是贴在房门上的;女眷的房门上贴的是琴棋书画;东墙门贴的是金鸡报晓,西墙门贴的是猫抓耗子;后门贴的是钟馗,刘海贴在橱门上等等,所以每扇门都贴各自的年画,都是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意思。所以说,年画大部分都是好的,反映大家好的愿望,当然它也有迷信的一面,它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年画还可以贴在窗上、灯上、篮子上。另外还有行贴,就如同现在的名片。年画还有一个作用是在戏曲方面,年画可以以连环画的形式反映出戏曲的各段内容,不仅满足当时老百姓的愿望,而且增加了节日的气氛。有动态人物的,也有舞台形式的,也有反映独立人物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多,颜色也是丰富多彩的,特别鲜艳。
从历史上讲,苏州年画这么长、这么久、品种这么多、形式这么丰富。在苏州有条街叫桃花坞,那里有用木版雕版刻出的年画,就叫桃花坞年画,这和地名有关系。年画不仅过年用,办喜事、生日、添丁、过节都要用。要了解苏州地方风俗习惯,在年画里都能找到。它是一种量多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我们有这么好的民间艺术,应该如何继承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以前手工制作,现在机器制作,生产过程是要发展的,艺术技巧是要继承的。
雕刻年画版的工具学名叫单刀,又叫拳刀。刀的使用是第一关是熟悉工具,先磨刀,磨的好刀,雕刻很快。掌握它的火候,掌握它的锋利程度。当学徒三年,二年是磨刀。画画五年,刻工四年,印工是三年。所以说我们手艺首先要懂这个技术的历史,了解历史,才能走进去。不断的更新
是需要的,但更多的是如何吸收变为自己的,壮大自己,丰富自己。所以在继承与创新上,我认为要大胆吸收,勇于创新,壮大自己,超过古人的绝境。这样才能一代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