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诸仁谈养生13《诸仁养生30年食(药)疗研究心得体会总纲揭密》

    诸仁老师   2009-11-15

    浏览量:157

        各位养生朋友,大家好!

        今天讲的题目是“诸仁养生30年食(药)疗研究心得体会总纲揭密”,属于中级养生知识,上一次13讲的“湿型体质”也是养生的中级版。当你听完养生的中、高级知识后,你就能尝试养生向治病延伸的乐趣,就能感到人体是已知宇宙中最奇妙的,将养生作为第一兴趣爱好确实是乐在其中。因为你只有把身体调养好了,才能使其它兴趣爱好玩得更有滋味。你说对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出真知。中医的食(药)疗虽然在古代没法标出化学分子式,没有白老鼠的试验报告,但却是几亿人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得出来的宝贵救命知识。我们把这种知识看作是“经验人体调节学”,是调节人体状态的大师。如桔子和橙子,如果拿去进行西方式的营养化验的话,会发现它们的糖份等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可到了中医这里却有了本质的区别:橙子不“上火”、桔子“上火”,而且这个火是不太好的“虚火”。它不像有的东西,如桂皮(肉桂,一种调料)上的火是“真火”,是“命火”……,居然火还能分几种!就是阳、气虚的人也不见得“虚火”就好,因为尽管阳、气虚者,桔子吃多了照样“虚火上升”,嘴上起泡等等却没有真正改善阳、气虚,却反而更难受了,所以说是“虚”的火。而象桂皮(肉桂)那样的“真火”呢,是“真阳之火”,能够护肾阳、暖腿脚等却不会“虚火上升”,甚至还能引导别的“虚火”归靠“真火”等等。你说这么多奥妙营养成份表上会有吗?各种化学成份分子式能反映出来吗?白老鼠试验上能看出来吗?退一步讲就算仪器能测出来,到最后不还得人来试吗?而且那个人试即临床试验也决不可能几亿人次试几千年!当然,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补上“化学分子指纹”、“白老鼠”等等,但是有一点我们愧对老祖宗,就是中医赖以治病的载体——几千种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就像几千种能救中华民族性命的大熊猫,岌岌可危,很多已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它们生息繁衍的地方很多已变成柏油马路和钢筋混凝土,很多品种疑似绝灭或正在绝灭,再加上认识上的原因等等导致我们平时能用上的中草药(饮片)品种在上规模的大药店也只有区区几百种,而且由于老中医开了方子配不到药的话,以后就不开该药,导致实习医生(徒弟)就学不到。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不断缩水,形成恶性循环,缺乏了市场需求的拉动,中草药产地就更不会想到要保护,如同野草一般自生自灭。

        而我们再看西方国家呢,他们自知缺乏老祖宗的非物质遗产这一弱项,正在拼命补课,开着直升飞机、科考船,使用成百上千万的美金仅仅是为了考察一株小草或一只小虫的药用价值,试图从头学起,后来居上,一改三、四十年以前对中草药的怀疑态度,转而成为高投入、高产出,占据着植物药出口的绝大部份贸易份额!

        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借今天的机会花几分钟的时间为了公益呼吁社会和有关部门,为了子孙万代的防治病载体——几千种中草药不致于大部分成为无米之炊,应赶快采取保护措施,并集思广益地征集各种抢救方案,比较、筛选一些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方案加以统筹考虑、实施。

        在此呼吁权威部门编写《全国非普及药店邮购非普及中草药饮片目录》,鼓励老中医多开以前因买不到而不敢开的草药品种,年轻医生学得好有创意的应作为科研项目来鼓励……,先把中草药品种的使用范围恢复到解放初期的范围,再逐步像西方国家那样进一步拓展品种……。有关权威部门牵头编写目录,为的是对目录上确认的邮购药店进行审查,以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药,也解决了看病、养生的无米之炊的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强项”与“摇钱树”会否旁落,几千年的该领域“领头羊”地位能否保住的大问题。观赏性的大熊猫要救,几千种能救中华民族命的“大熊猫”(中草药)更应该救,何况中草药产业做好了就是当今的“朝阳产业”,是“摇钱树和聚宝盆”,是国外要向我们购买知识产权的“千年核心技术”。依我看,我国的四大发明应为“五大发明”,第一就是中医(中草药),它能带领中华民族在技术上、经济上挤身于顶尖强国的地位,前提是国家提供启动的动力,即人力物力的保证(包括集思广益、发掘民间的好东西)。

        好了,在我们穿插了几分钟的公益呼吁,为解决无米之炊的忧患后,可以安心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了。有了好的原料(买食物及中草药像买菜,同样的青菜萝卜是大有好坏之分的),在我们以居家自学的情况下,我们同样必须面对“原料”的好坏、产地、生长时间长短、品种的选择、操作技巧、适合别人不等于适合你……很多不确定的未知数,但大家可运用“仁食养8原则”试试,它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学好了则能助你将食(药)疗搞得很精彩。下面是“仁食养8原则”:

    原则(1):凡是你不太了解的或没吃过的食(药)物,(包括单味或多味混合的)一概从微小量开始缓慢增加,即一开始可从保健量(或治疗量)的1/8~1/4~1/2~保健量~治疗量缓慢增加,(平和的东西可少试几回,怀疑的可多试几回)看看世界上唯一的你对于该食(药)物有否过敏、抗拒、不宜等,这一阶段不是看疗效,而是看你身体对该物质的相容性。以流感疫苗为例,说明书上必然有一句“对鸡蛋过敏者忌(慎)用”,为什么呢?因为流感病毒只能在活的生命体上培养,故用受精蛋能使生产成本压至最低,所以吃鸡蛋过敏者忌(慎)种该疫苗。一个鸡蛋能培养很多疫苗,一支疫苗才0.5克,过敏者都要禁用或慎用!想想吧,就这么一点点。另据外电报道,一对外国恋人,女方对巧克力过敏,男方吃过巧克力后跟女方接吻导致其死亡。当然,这是极端例子,一般更常见的是程度比过敏轻的“抗拒”或程度更轻的“不宜”,比方说阴虚体质的人吃“大热”的食物就是不宜,按现代科学来讲,你是世界唯一的,那怕双胞胎也不例外,只不过同卵双胞胎的一致性高一些,但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没有哪一种药是所有人都适宜的,甚至有好些食品也是这样,总有小部分人是另类的、个性的、不一般的,甚至我还碰到有人反映正宗蜂胶不能吃,只能扔掉或送人,还有人正宗的中药眼药水不能用,甚至有的人对参三七这样“好评如潮”的好东西也“不宜”,失之交臂……

        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可理解的,一点也不奇怪的,这些都是养生可以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因为一般处方,如要利水,就在利水药中选几味,要活血则在活血药中选几味……,当然还要提供“动力”,再在补益药中选几味……,当然我说的都是辨证用药,都是对的,但具体到你个人就可能要选用利水类中的另外几味更好,或活血药中的另外几味更有效……,古人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故你要在养生中做个有心人,将“类聚”的特别适合你的或“不宜”的食(药)物记录下来,以后随着我们养生程度的提高,会教你正确使用这些资料,会使你终身受益,亡羊补牢,少走弯路,运气好的话甚至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特效食(药)物,至于还有人无论对什么食(药)物都无感觉也很正常,或者是他们还未碰到比较有感觉的食(药)物,或者他(她)们兼容性好,就象有人对这过敏对那过敏,有人却什么都不过敏一样。总之,这三种情况,即感觉好、感觉不好、无感觉都是你的宝贵资料,以后我们要用到这些宝贵资料的。

        原则(2):象公安破案一样,你可试着看看详细的中草药辞典(手册)对你有“好感”的食(药)物是怎么描述的,“它们”还可以有哪些伙伴……。这些对你也是一种提示,一种启发。例如:你觉得和生姜比较“投缘”,那就可以查一查:原来生姜除用于外感风寒外,还可用于胃寒呕吐,和中降逆止呕效佳,这时生姜的伴侣为制半夏;如果“伴侣”换成黄连、竹茹等可治胃热呕吐;再如还是生姜,可用于风寒束肺、咳嗽痰多,这时它的伴侣为陈皮、杏仁、制半夏、紫苏等。你的“朋友”的“伙伴”有时候对你的“友好”程度从统计概率上讲会相对高一些,可以看作是一种“线索”提示吧,如有需要,值得你去追查,此外生姜可解鱼蟹毒,生姜可预防晕车:将生姜切片硬币大小,固定于内关穴上(男左女右),见投影图:内关穴;生姜治小孩虚寒性遗尿:加“伴侣”炮附子、补骨脂为末,捣泥外用,填入并固定脐中,5天换药1次即可。另外,在缺医少药的山区、农村等作临时手段(城市里也可作为辅助手段),轻度急性炎症如腹腔炎,可用生姜、芋头各半捣糊状,摊于纱布上,敷于患部,范围大于病灶2公分,重者每日2次,轻者1次,每次敷3~4小时,治疗各种急性炎症113例,全部痊愈(摘自山东医药,1978年7期32页);还可用生姜和仙人掌搭配,二药去皮,刺捣泥状摊铺于塑料薄膜或凡士林布上,贴敷患部,保持湿润,日换药1次,治疗急性淋巴结炎29例、急性乳腺炎21例、急性腮腺炎14例、疔肿12例、外伤性肿块6例,全部治愈,其中5天内治愈76例(摘自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年10〈8〉期)。

        将生姜120克捣泥,将铁锅烘热后把红糖、菜油各1斤放入锅内,待油沸糖溶后再放入生姜,充分搅拌混匀后收膏,早、晚空腹各1匙冲服,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一周左右胃脘痛、嗳气等自觉减轻,服了3料后症状基本消灭,治疗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9例,收效良好(江苏中医杂志1984年3期23页)。

        生姜汁调大黄粉成泥状外敷腰部扭伤处12~24小时,未愈者再敷,治110例,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84年7期46页)。

        生姜治美尼尔综合症:取10克左右生姜嚼后咽下,呕吐即止(四川中医1985年4期14页)……

    以上大家可以看到,仅举1例生姜,即如滚雪球般,把“朋友”的“朋友”带出来不少,这些滚雪球出来的,你也可以逐一排查、研究,象公安破案一样,以特别适合你的食(药)物为突破口,可带出一个药(食)队来供你筛选……

        原则(3):这里所说的“食(药)物”,对非资深人士来讲指的是“本草纲目”中的食物部分,数量也不少,占本草纲目中的一半不到。

        原则(4),有点类似原则(2)那样,你觉得好的食(药)物或不好的食(药)物,你都可以按笔划或拼音等在本草纲目等手册中找到,再看看它被分于哪个类中:活(理)血类?补气类?滋阴类?等等,如薤白,散结通阳导滞,促进血管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动脉脂质斑块和血脂、血清过氧化脂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等等,有点像葱上长的细小的大蒜头,民间也用于食药疗,价廉物美,很不错,但可惜有的对大蒜味很“忌”的人不喜欢,失之交臂。怎么办?查手册,可发现它分类于理气活血之类,那么你可以据此线索筛选一下,同类里面是否有其它的品种可选用。另外你也可反过来用,碰到你特喜欢的效果好的食(药)物,你也可查找它们的同类,发展、筛选新“朋友”,为你的养生添砖加瓦!增加调控的途径与手段。

        原则(5):因为现代人的情况与古代人有5个半方面的不同(见诸仁谈养生5~6讲),所以造成有一些古人用得很好的方子到了现代人这里不太灵光,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一些有忧患意识又长期搞研究的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迫不得已地、慎重地为现在买不到的消失掉的某些食(药)物找替代品,主要是在医保“OTC”药里面找。

        下面在介绍一些原理前(注:1、深入的内容将根据大家学习与理解的进度编排在养生的“高级版”内,现在仅是点题,今天讲的食(药)物主要指本草纲目中的食物部分),先介绍邓家刚老师: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邓老师提出:青霉素的性味归经是:性寒、辛、微苦,归肺、心、肾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痛利咽、凉血消肿、通淋,用于温病热症、尤其用于卫气分证、清热解毒、善清肺经热邪、又泻心胃之热……

    阿斯匹林:性温、味微酸、辛、苦、有小毒,归膀胱、心、肾经,用于发汗解表、退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风湿痹痛……

        利血平:性寒、味酸、咸、苦,归肝、肾经,用于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共324种西药翻译成中药叙述方式的有益尝试,近期可作为医院中西药处方时的搭配参考,也可作为分析中、西药同类药重复用药可减量的参考依据,远期可研究考虑:中药品种减少不足的或因化肥、农用激素等造成品种退化等时的少数品种、微小份量的替代!当然替代品种还必须是以温和的为主……

        原则(6):“长期效应”:如一个甲鱼一顿吃了疗效不大,如分7份(视大小可多分少分),7天吃才能发挥更好的保健或治疗效果,……(以前已讲过,这里就不作重点介绍了)。

        原则(7):食(药)疗学习的时间和养生中、高级内容的时间安排是有时效的,最好能在退休前后那几年学起,当然能早学质量会更高,如晚的话最好不要晚于七、八十岁,因为正常人的思维规律是高龄后体健时还是可以的,但与青壮年比有一个区别,那怕是一次中等强度的伤风感冒都会使人的思维判断能力阶段性地降低,如此时进行需要判断力等的辨证思维的话,肯定要受影响,此时去操作刚学不久还未牢牢巩固的中、高级知识容易出错,但年轻人不会这样,哪怕发烧到39.5度时仍可保持清晰的思维与逻辑能力,所以说如果退休前后进行人生的转型升级,把第一兴趣爱好转到养生上来的话,那么经过多年的巩固与实践,就自然会训练有素,成习惯以后,即使老了也不容易错了。当然老了以后学一点初级的、普及的养生还是可以的。

        原则(8):与第(5)条类似,深入的内容将根据大家学习与理解的进度编排在养生的“高级版”内,现在仅是点题,是对于食(药)物的多味配方。你在长期深刻领会、习惯应用以上诸原则和其它中级版内容后,还可利用“情报排除法”(这个以后要讲)来取到真经,找到最顶尖的、最适合你这个个体的治疗方法、方剂来解决你的难题……,这些都是经过多年、多人实践的、行之有效的养生策略与方法……,到了这份上,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人人谈虎色变的“现代病”及其它病等原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你有很多办法可“制”它,主动权还在你手上……,倒是千奇百

    怪的各种新型流感,感染上身时会使你猝不及防,个人只能象防地震那样搞预案,预先做准备。

    以上是三十年研究中总结出来的食(药)疗8原则,本草纲目中近一半都是各种食物,在本草纲目中并未因为它是食物就剔除出医药书。当我们反复学习深刻理解时就能体会到作者李时珍的一片苦心,我觉得对老年养生来讲食物既有药性又相对平和的特点恰恰符合老人养生的特点,尽量“补也不峻补,泻也不猛泻”(急病除外),尽量利用“长期效应”,春雨润物细无声,你自身对食物“不宜”和“朋友”的宝贵资料将在这里得到回报,因为按本草纲目的思路,食物照样可以组方嘛,药物食物本是一家,是后来的人们把好吃的从药书上分离出来,却忘了它们的药性!

        所以本草纲目不能丢,你正好可用里边的食物组方养生,提高自身的养生素质后,如有兴趣再学一点中医、中药知识倒也未尝不可。

        以上为“仁食养8原则”。

        下个月15日我们要讲新法过冬季的一些创新技巧,从源头上消减过冬的一些坏处,还避免了很多衍生出来的不利因素,特别适合老人。

        下面我们有个互动:现在我们有一部分听众经常自发地互相热议“苏州大讲坛相约健康”的栏目内容,深化理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说明市图书馆的品牌深入人心,有些老前辈还主动提出能否再自学一点、超前一点,先“养”起来,这样还可“传、帮、带”,让大家共同“养”好。我说如果这样,那你们的“精神养生”将会搞得更好、心理更平衡,大家的养生热“气”也会更高,大家会互相受到“感染”和鼓舞,效果也会更好。是好事,我们就搞个试点吧,稳扎稳打,有这想法的部分听众请把投影上的书名抄录一下,包括以前介绍的的工具书名,然后可到市图书馆办阅览证(免年费)或借阅证(少量年费),找到该书后再将困扰你的健康问题进行对照,你会有极大的收获。我向大家介绍的书等信息都是从成吨的书里面优选出来的,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便于大家把精力用在刀口上,碰上疑点大家可以共同讨论研究,有点像大学里的研究生班,我们就暂时称呼其为“养生研究”吧。为了便于大家交流,大家可先认识认识,听众读者自发学习小组的公益热心人,等会大家可以一起在门口认识认识,互留电话。

        最后我还要答复大家,你们在课后递给我的小纸条(问题),我回去后都要把它们分成3类,一类是听众(读者)自发学习小组就可以回答的,第二类是有代表性的,不牵涉很多系统知识的,一下就能讲清楚的,一般安排在下一次讲座解答,第三类是牵涉到养生系统知识和原理,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将会安排在相应的讲座内容中结合进去详细讲,总之,我感谢你们的反馈信息,它会使我的讲座办得更好,更贴近老百姓,最后提一个小要求:小纸条上要留联系电话、姓名,否则当我要问明情况才能回答时便无法进行了。

        谢谢大家,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 诸仁养生小知识、小窍门 ☆

        7、世卫发警告警惕室内氡

        冬季要勤开窗通风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一份报告显示,除吸烟外,吸入室内氡气已成为引发肺癌的第二大因素,新试验结果证明,室内氡气浓度限值应从现阶段的每立方米1000贝克降至100贝克。

        流行病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约有3%至4%的肺癌病例由氡辐射引起。室内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引发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氡是一种来源于岩石和土壤的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容易聚集在地下矿井或房屋等密闭环境中。在室外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对人体几乎不构成威胁,可一旦进入室内,就会在密闭空间内大量聚集。一般说来,室内氡气来源于房基土壤、建筑装饰材料和户外空气。为避免室内氡气浓度过高,世卫组织建议勤开窗通风,尤其是在冬季。

        另,第9讲中的防治流感措施,再加两点:(1)如有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需加紧控制和治疗。(2)保证睡眠充足,尤其不要晚睡、熬夜。

        友情提示 —— 纯公益讲座苏州大讲坛《诸仁谈养生》栏目(内容为实用养生学精华系列),时间固定为每月15日下午1:30在市图书馆多功能大厅举办。寒暑假暂停。原则上寒假为1—2月,暑假为7—8月,具体时间以当时通知为准。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