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诸仁谈养生1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指导我们正确选择冬季养生中的上策、中策、下策
诸仁老师 2009-12-15
浏览量:111
各位养生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指引我们正确选择冬季养生中的上、中、下三策”。
如果你是养生爱好者,相信你一定希望对膏滋药、对冬季养生的“三策”有更多了解,总的来说在“现代病”(“三高一胖”等等代谢综合症)暴发以后的时间段,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膏滋药好象没有以前那么“灵”了,其中的原因我们在湿型体质等章节及以后的讲座中均会具体分析。如果碰巧你的运气好,属于膏滋药仍比较“灵”的部分人,那你也要通过“三策”的运用避免滥用补药,真正的“治本”;如果你属于“现代病”暴发期后的不能一味通过“补”来解决问题的人群, 那你就更应该通过“三策”这样的“立体”思路的运用来达到真正的“治本”正道。
现在离古人推荐的膏方服用时间已不到10天了,现在的节气由于全球变暖也不是很准确了,如今年的立秋后的秋天气候(平均气温5天低于22℃)一直到立冬前一个月才显现出来,包括秋燥也是到此时才昙花一现,秋高气爽了没一个月就直接入冬了,以至苏州报纸用大标题惊呼:秋天哪里去了?但不管天气怎样变,冬令进补的策略大家应略知一二,以便在上、中、下三策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策”。
千年传承的膏滋药没错,问题是看你怎样去用它。膏滋药的最大特点是“膏”,即“驴皮膏”用量超大,并且还有“细分”:如男人用阿膏(驴皮膏)中可以先加入“鹿角膏”(不是鹿茸,是鹿角熬制的,往往是先提取掉精华,角渣再熬胶入阿胶……),而女人用的阿胶也可在其中加入鹿胎粉、当归等等成份,谓之鹿胎膏,算作阿胶用,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加,还是纯阿胶也很好。上世纪70年代以前就是这样的,反而好,纯度高。现在我都不敢和大家讲纯度的概念,因为每熬制一公斤阿膏需要近三公斤驴皮,而现在驴皮的批发价就要120元/公斤,再加生产成本、人工、税利、零售加价,你说一公斤该卖多少钱才能维持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可老板们却发大财了,价格都卖得不高,是抢手的冬令货。你再看看猪皮的价格,只有驴皮的十分之一!其中的胶质含量却十分丰富,只可惜药效却不同,根本两码事!其实资深的养生爱好者要懂得变通,就拿我们食物中常见的黄鳝(鳝鱼)来说吧,查《本草纲目》或权威的《中药大辞典》,顺便说一下,象学生字典一样时时要
用的工具书我已介绍过二、三种,已够了,今后不会再介绍字典性质的,最多是临时查一个什么资料,那是另外一回事。我再为大家提供一个服务:一般的疾病想在《中药大辞典》的4700种成份中找到相应可治病的那几百种好象很难,我可以无偿义务给大家提供复印资料,直接告诉你几百个与你疾病相关的品种各在第几页,一查便知。现在是信息社会,如此大的量想靠手工去到处抄是不现实的。
通过查工具书,你马上可知黄鳝的补血强身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比较强大,你完全可利用我们讲过的“长期效应”,每天来一点“红烧鳝鱼段”,时间长了你就会清晰地体会到原来食疗法用好了不比药疗法差,血色素等都提上去了,脸色也慢慢好转,反正吃菜,还没多花钱,何乐而不为?按照上次讲的“食养法8原则”,你可以在工具书的指引下,用食物操练操练,提高自己的水平,破解自身的生命密码,你将终身受益无穷!
记住,把你的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实践中会增加你的效果!其中的科学奥妙,以后在高级版中(如有机会的话)我要给大家作专门的分析。
你和大家分享的体会,我们读者(听众)在每月底都有自发的养生角交流,类似于自发的读书小组。一般讲座前排的听众里就有喜欢与大家分享、交流的听众,大家可互相熟悉。例如红烧鳝段方法中就有个小窍门可交流:最好烧菜前先用热锅干炒鳝段,为什么呢?可除去鳝鱼外面的粘液,好象这样效果更好,还更好吃……
我们回到阿胶上来,食疗、药疗谁更好,建议大家不要争,应人而宜。因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所以有人服“这个”好,有人服“那个”好,不可一概而论,要结合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书上的东西往往都是原则性的东西,而且还都是对“典型的情况”下而言,而我们人的体质首先就不大“典型”,因为每个人都有其个性的、不同于别人的、特质性的一面,难怪古代有个高超的名医临死前把一辈子心血的手稿都烧了,因他认为如果出书后不同的人照搬同一个药方的话就等于是害人而不是救人,担当不起。
实际上对古人而言,阿膏的另一大功能是防腐,因古代没冰箱,再加古人物质条件相对艰苦,一般全家老小过春节几天中能吃上一只老母鸡就是很小康的生活了!所以膏滋药中大量的补品对于缺衣少食的古人修复艰苦对于自身的损伤确实很管用,犹如当今尚未开发的西部穷乡僻壤,服之灵验。但对于因营养过剩又久坐不动引起现代病暴发的人们来讲,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可同日而语……
再说一般的膏方药中的阿膏等补药一般也就是平时药方中常用的补药,而我们家中又都有冰箱,再说现在的药店大多可为你定做(制)丸药,专为你生产定制的丸药对于慢性病或保养身体,使你一年到头都可以随时不平衡随时调整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补药也是药,即使在条件艰苦的古代也不能“太过”,有碍脾胃,往往要加一点反向调节的平衡措施,如加点表散风寒的发表药等,而我们在平时,如感冒时是不会将这两类药一起开的,因为感冒时一般是不好大补的(极少数人例外),也许是古人也知道太补不好,要平衡一下,“双向调节”吧,这些都是古代经典方的用药思路。
可到了现代,好象越是生活舒适、条件优越、经济富裕的家庭好象就越讲究膏滋药。有一次我去中医院找老师时亲眼所见有的健康状况一般的人开了价达二千多元的膏滋药不满足,还逼着医生一定要开上万元的,好在该门诊就在中医博物馆内,里面的药房有大量自费、名贵药材可供选择,才满足了他的愿望。据我的业余调查,类似这部分人不惜打破自己身体的平衡,喜服“猛补”“峻补”的药,如有的中年人普通种植人参不要,要野山参(现只有柱参),植物性补药不喜欢,要动物性补药……。那么有些人补了峻补的药干什么呢,有的为打麻将,半夜精神好了能多赢钱、有的为久坐不动看电视舒服还有胃口吃“炸薯条”等,还有人热衷于房室之事,忙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这些都不是补药的正当用途。以笔者个人之见:
1.补药也是药,如人参闭气……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胃真阴,阴虚火动,肺有火热咳嗽吐痰、吐血衄血、内热、骨蒸劳瘵均在禁例……,痧痘斑毒初发欲出闷热若误投入,非药可解……,所以说补药用之不当亦可杀人。(摘自〈清〉凌奂著《本草害利》,其中详述了上百种补药的“害”等)
2.就算确需补药以求平衡,也应依据年龄、体质等循序渐进,如野山参(现只有柱参)、名贵动物补药等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在70-80岁甚至更高龄时应用,就如第一讲养生策略中比作打“电子游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级别”才越高,你硬要倒行逆施,先不说补过头伤人,没事就喊“狼来了”,把计都使完了,到将来高龄了,“狼真的来了”,你可能无计可施“不灵光”了。
常言道“救急不救穷”,膏滋药也一样,最好是你不要抱着我一辈子要吃它的念头(即“救穷”),而正确的做法是(“救急”),我只是暂时吃它,是为了更好地“合理活动到位”(见“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有关篇章),生命在于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属于你的健康。(而补药只是帮你一把,促使你走上“平衡”的轨道)。靠大吃补药过日子是有些人身体虚弱到多活动也不能,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就象依靠吸氧、挂盐水过日子也是不得已的下策一样。你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有些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看上去保养得不错的“上等人”常年补品不断,中国的、外国的、古今中外的补品精华不断……,却几年不见就听说“没了” ……,按常人看怎么也“轮不到”他(她)呀,那么顶级的保养还“犯事”,那老百姓不都得死啊?其实不然,一个基本平衡的人比如是一张方桌子,四脚平正,属基本平衡态,你还要去常年猛吃补药就如同在方桌的一脚之下硬垫上一块木板,这么时间长了,桌子适应了倒也不摇晃了,但你已离不开“木板”(补药)了,抽掉了就摇晃不平,就更觉得自己该补了,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其实这种平衡是畸形的平衡,如果身体没有虚弱到不能活动的程度,那应在服用补药的短阶段内渐渐地用合理到位的活动等养身方法去替换补药,酌情建立新的“平衡”才是正道。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只知一味地猛补虽然也是“一策”,但却只是上、中、下三策之下策。
那么“中策”和“上策”呢?我们知道所谓冬季养生必然是针对这个“冬季”的,冬季最主要的特征也就是“冷”,一切弊端都是从这个“冷”字上派生出来的,要是你能少吃药或不吃药就把这个问题给治了,那肯定就比“下策”技高一等,可进入“中策”甚至“上策”。在全球变暖的今天,这个思路在我们苏州这样的地理位置还是比较现实的,要知道在我们小时候最冷的冬天冻冰厚得可以过河不上桥,直接踩着河面上的冰想在哪里过河都行,所以在现在不很冷的冬天“中策”可
以利用一些偏温性的食物来使我们提升对寒冷疾病的抵抗力,这方面的食物我替大家查了《本草纲目》等书,将部分常用的抄录于下供大家参考:如高梁、糯米、谷米(谷子、?米)、黑米(鸭血糯)、羊奶、羊肉、羊髓、羊肚、羊骨、蚕蛹、黄牛肉及牛肚、牛髓、乌骨鸡、一般鸡(微温)、野鸡肉、蛤蚧、狗肉、猫肉、鹿肉等,水产类是竹节虾、蚶子(毛蚶)、淡菜、鲢鱼、鳝鱼(黄鳝)、鳟鱼、带鱼、鳊鱼、刀鱼、鲶鱼等,菜有:辣椒(大热)、南瓜、洋葱、葱、蒜、雪里蕻、韭菜、香菜(芫荽)、香椿头等,水果如:樱桃、核桃仁、桃子、红枣、松子、槟榔、杏子、木瓜、石榴、荔枝、桂圆、杨梅、金桔、佛手柑、柠檬、还有生姜、肉桂(热)、胡椒(热)、砂仁、花椒(川椒)、松花粉、桂花、小茴香、八角、茴香、丁香、红糖、咖啡、酒、红茶、石碱等。
除了夏季温、热食物酌情少吃外,冬季可酌情多吃,可提高耐寒性,春、秋季亦可常食但勿过量,另外我们还可利用“物理方法”、小家电等等来配合,效果也很好,学会以后你会感觉这个冬天过得暖洋洋地真舒服,一些因“冷”派生出来的疾病在你的不经意间竟然没怎么注意到,你会奇怪怎么冬天这么容易就过去了。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二个方法:
第一则:我们知道冬季对老弱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只是全球变暖的关系,冬季死亡率已不如过去高,有即将让位于夏季的趋势。但是老弱者因为体寒而大量服用热性药也是有弊端的,很容易造成“虚火上升”,顾了“阳”而顾不了“阴”等等。现在有一种新科技:“无级调温”电热毯加天然“远红外线”,可用极省的花费得到确切的持续几年的效果。原理是冬天的寒冷是因为我们缺乏红外线,但你光补充红外线还不行,最好还要补充你最需要的那种红外线。科学研究表明,红外线的波长从0.8微米左右一直到上百微米(1微米=1毫米的千分之一)其中能够引起我们体内细胞共振的,对各种酶有激活作用的,能提高细胞活性的是10微米左右的远红外线,这是其一;另外,我们还要找到舒适的热源,以前的只有高温档和低温档二档的电热毯无法满足我们的个性化需求要求,所以不舒服,一般仅作预热用,除非碰巧,一般这二档温度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无法持续使用。中国人的基础体温为什么是36.6度左右,西方人的基础体温为什么是37度左右(摄氏),这些都是千万年进化的结果……(略)
好一点的“无级调温”电热毯(能显示温度数字的更好),可以随意调节你要的温度,是个性化的产品,你可以调到你最舒服的温度,相当于整夜做理疗。同时你的被子等最好再配上特别暖烘烘的羊毛被褥,这时天然远红外线就出来了,可调低“无级调温”毯的温度。注意:最好不用棉花被,因棉花不容易产生“远红外”,导致你被迫去调高“无级调温毯”的温度,这时产生的“远红外”少了,你也就不那么舒服了,理疗作用也差了。所以最好要配合起来使用效果好。
投影一 毛细血管
钱都花在刀刃上,用最小的花费得到最大的效果是我们的特色。
第二则:药粥疗法与煲粥利器电压锅
药粥疗法,既不同于单用药物祛邪治病,又有别于食用五谷以扶正调理,它集药物、食物为一体,人们在吃饭的同时,获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效果,适合普通家庭广泛采用。(电压力锅现场演示,文字介绍概略)比较了解了所有的家用电器: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非主流产品光波炉)、煤气灶等等的温度控制、节能情况、操心程度、寿命、危险程度……
投影二 电压力锅
①羊肉粥:取黄芪30克,人参3克煎浓汁,将羊肉去脂皮细切500克同粳米药汁水煮粥,粥临热时将红枣洗净加入,肉熟再加微量盐即可。
功效:补气血,健脾胃,主治老年气短无力、精神不振、心悸烦躁、食欲不佳、头昏耳鸣、健忘失眠等症。
②四色粥:绿豆、红豆、黑芝麻、麦片各适量加水煮粥。
功效:补益元气,调和五脏,健脾补血、平肝气、止烦渴。
③健脑粥:粳米100克,核桃仁25克,干百合10克,黑芝麻20克,冰糖少许,同入砂锅加适量水文火炖熟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滋阴助阳,治阴阳两亏,高血压。
④绿豆海带粥:绿豆、海带(切碎)各100克,大米适量煲粥,作晚餐长期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降压,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辅助食疗。
⑤玉米粉粥:玉米粉、燕麦各30克,先以燕麦煮粥,煮沸后调入玉米粉同煮。
功效:益肺宁心,调中开胃,适用于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的的辅助食疗。
⑥二冬粥:天门冬10克,麦冬10克,煎汁去渣,取汁与粳米100克煲粥。
功效:滋阴清热,消渴(糖尿病)辅助食疗。
⑦菟丝子粥:菟丝子30~60克,粳米100克,糖少许煲粥。
功效:滋阴补肾,消渴(糖尿病)辅助食疗。
⑧二冬枣仁粥:酸枣仁10克微炒,与天门冬、麦门冬同煎汁,取汁加适量粳米煲粥,调入少许蜂蜜。
功效: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失眠、健忘等。
⑨五味子粥:五味子30克,党参30克,茯苓15克,同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煲粥后加少许蜂蜜。
功效:用于心气不足,心神不安之症。
⑩桂圆莲子粥:桂圆25克取肉,莲子25克去芯,红枣10枚,糯米50克煲粥,加少量蜂蜜。
功效:健脾和胃,养心益肾,心悸、怔忡等。
以上讲的都是“中策”。
最后我们再讲“上策”,今天的题目为什么叫“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指引我们正确选择冬季养生中的上、中、下三策呢?
文武之道泛指世界事物,不管你是学“文”还是学“武”,还是学养生都要懂得“一张一弛”,“张”就是动、紧张、用力、收缩等等,“弛”就是静、松弛、放松、休息等等,我们的身体一天到晚老是紧张工作,用力锻炼等等不行,但反过来老是一天到晚安静、久坐不动、舒舒服服地放松也不行,这两种情况都要得病、都不叫养生,养生的真谛是“动静”要结合,也就是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中的“合理活动到位”,何为“合理”,也就是要符合每人个体生理承受能力,比如心率、对一般的健康人而言,锻炼时心率不超过每分钟170 - 年龄 = 心率上限(如有病则遵医嘱),比如坐轮椅的、体质又差只能按摩按摩上半身就算活动了,所以我们不叫运动叫活动,避免
这部分人绝望。因人制宜,好象老生常谈吧,只要你不“偷懒”,功效好得出乎你的意料,因为合理“活动”的范围内也有“保健量”与“治疗量”,我发现有很多身体还可以的人活动量连“保健量”都达不到,更别说“治疗量”了。大家都看到媒体上有个捐肝给儿子的母亲,因脂肪肝而捐不成,就每天走10公里(约2-3小时),风雨无阻,半年后连医生都惊讶脂肪肝好了,能捐了,这些“量”就是她的治疗量。当然各人情况不同,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一张一弛”必须在身体允许的“合理”范围内,过头了就是搞极端反而打乱身体的平衡,要循序渐进(有病的要遵医嘱)。
我想说的是“一张”还有大家想不到的好处:
例如健美比赛前男、女运动员都要进行大量的肌肉锻炼,女运动员如果锻炼太卖力、太过头的话会引起身体激素分泌的变化,甚至可以男性化!运动的“功力”确实强大,分泌了过多的雄激素,粗略地讲正常女性的雌雄激素比例是以雌激素系为主,雄激素系为辅的一种平衡状态,反之男性也一样,而老年人所谓的肾亏、肾阳不足等是老百姓讲的“火力不足”,怕冷等等状态按西医思路的话也就是打破了青壮年正常的激素平衡状态,使某些激素衰减造成的,这些通过“一张”也就是合理活动到位是可以大大缓解的,可以改善你的激素分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而我们大多数人包括青壮年却“一张”不足,“一弛”过头,不是看电脑就是沙发上看电视或是打麻将等等,“动、静”(一张一弛)失去了平衡,时间长了就会人体失去平衡,即病来了,虽然我们可以找医生调理,吃补药如膏滋药甚至是西医打激素针等等,与其“一张一弛”(动静)失去平衡后打针吃药,那么为什么不在源头上多抓紧而要绕这么一大圈呢?先不说人多遭罪、多花钱、多吃药等等,单是这激素针、激素药用时精神百倍,但长久后却是透支生命,用得太多的话后果严重。因为当今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做到象我们人体内自动分泌的激素那样天然、那样复杂的种类、那样恰当的比例、那样符合生物钟的定时分泌等等。同样的原因,中医中药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况开出成份复杂的补药作用于人体内更多的“靶点“,虽然改善了很多,但运动员们仍不能服用,仍可尿检出激素阳性,并且仍无法比拟我们人体自身分泌的“仙药”(激素、酶等)。而且这种分泌,只要你“一张”平衡好了,仍是相对的很强大,很管用,前面的真实案例就很说明问题,如果体质允许的话,
你抓好这个“源头”就会觉得这个冬天仿佛不大冷了,因冷而起的各种病痛也大大缓解了,你会觉得体内仿佛有个温煦的太阳,而且更有养生讲究的是身体的活动还有“冲血管垃圾”的作用,就是在短时间内分几次或一次进行一些活动量稍大的活动,这时心率、血流速都在短时内相对上升,就象黄河短时间内开足闸门用大流量的河水去冲走黄河底部瘀积的泥沙一样,可将泥沙一冲几百上千里冲下海!如中学生考试背书等等,假如早上“冲了一冲”会觉得整个上午大脑特别“出活”,状态特别好,不管背书什么的特“开窍”。所以亲戚朋友小孩报名兴趣班问我时,我都会说起码报一个与体育有关的兴趣班,但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弄不明白,我家小孩这么“皮”,这么好动,再叫他(她)动不要翻天啊,殊不知这样还能缓解多动症呢,你给他充分地动后,上课时才能充分地安静,如果是胆怯、懦弱性格的孩子注重俯卧撑等上肢力量活动的话还能使他(她)豪情万丈、不怕风雨,你看科学养身真的奥妙无穷!
这“合理活动到位”的玄机,以后有机会我再给大家讲深吧,今天讲冬季养生主要让大家正确选择上、中、下三策,原则上讲只要在你的身体状况允许的范围内(量力而行不勉强)首选上策,其次中策,最后才下策(其实当身体“失衡”需要补药来平衡时,一年四季都可以,完全没有必要一直拖着,非要等到这个“时候”,而且治疗慢性病或调理身体又数定制(做)丸药等形式最为方便与实用,还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以后有机会会专门深入讲)。就象吸氧啦、挂盐水啦等等虽然当时可能觉得很舒服,但如非确实必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策略上还应该“上-中-下三策”,而不是“下-中-上三策”。当然我们在分析时只能讲得典型些大家才容易听懂,而实际情况是不会这么典型的,一般往往结合具体情况,上策中策混合或中策下策混合或上策下策混合等等因人而宜,如有可能尽量发挥补药的“正当用途”,尽量不用于“非正当用途”,在实践中加深体会“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深刻道理。
★ 诸仁养生小知识、小窍门 ★
1.桂附泥鳅生姜粥
处方:肉桂皮10克,制附片10克,泥鳅250克,生姜5片,粳米100克,盐适量
用法:①将肉桂皮、附片用布包好,入锅煎汤去渣取汁,泥鳅用开水烫后去头、骨取肉,汤留用。②粳米淘净入锅加药汁及泥鳅肉汤同煮粥,将熟时,入姜、盐再煮一沸即可。
功效:温肾壮阳,化气通淋
主治:适用于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职,致小便不利甚至癃闭,周身浮肿,对男子阳事不举,妇人宫寒带下诸症亦宜。
禁忌:阴虚内热及热淋症,小便涩痛者忌用。
2.枸杞羊肾粥
处方:枸杞叶250克,羊肉60克,羊肾1个,粳米60-100克,盐适量
用法:将肾剖开,去内筋膜,洗净,切碎,羊肉洗净切碎,先煮枸杞叶,取汁,去渣,用枸杞叶汁同羊肾、羊肉、粳米、葱白煮粥。粥成后入盐调匀,稍煮即可。
功效:温肾阳,益精血,补气血。
主治:肾虚劳损,阳萎,腰脊冷痛,脚膝软弱,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听力减退,夜尿频多等。
来源:《饮膳正要》
禁忌:素体有热,阴虚阳亢,或阳虚而外感发热者,均当忌用。
3.桂浆粥
处方:肉桂2-3克,山药10克,红糖适量,粳米30-60克
用法: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调入桂汁、山药及红糖,同煮为粥,或用肉桂末1-2克调入粥内同食。
功效:补阳气、暖脾胃,散寒止痛。
主治:肾阳不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阳萎,小便频数清长,或脾阳不振,脘腹冷痛,饮食减少,大便稀薄,呕吐,肠鸣腹胀,消化不良,以及寒湿腰痛,风寒湿痹,妇人虚寒性痛经等。
来源:《粥谱》
4.健脑粥
处方:粳米100克,核桃仁25克,干百合10克,黑芝麻20克,冰糖少许
用法:将前四者弄净同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及少许冰糖,文火炖熟煮透即可。
功效:补虚滋阴,健脑益智。
禁忌:脾虚便溏者少食。
5.参苓粥
处方:人参3-5克(或党参15-30克),白茯苓15-20克,生姜3-5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相混,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
主治: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侊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
来源:《圣济总录》
6.玉屏风粥
处方:黄芪、防风各30克,白术60克,生姜3片,粳米50-100克
用法:先将前三味各研为极细末,和匀后备用。另将生姜与粳米同入水中如常法熬粥,俟粥成时调入以上药末3-6克,继续熬至粥融,当晚餐服食。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禀赋不足,卫外不固、反复感冒者,亦可用于气虚自汗等。
来源:《丹溪心法》方加味
友情提示:纯公益讲座苏州大讲坛《诸仁谈养生》栏目(内容为实用养生学精华系列),时间固定为每月15日下午1:30在市图书馆多功能大厅举办。寒暑假暂停。原则上寒假为1-2月,暑假为7-8月,具体时间以当时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