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诸仁谈养生16:瘀血体质的祛瘀好象10000前面的“1”,如果缺了它,后面的养生“0”再多再好也会无济于事
诸仁老师 2010-03-15
浏览量:791
——诸仁养生语摘:在一个“现代病”横行的年代,你不学一点防身的技巧、化解的方法是不行的,这些方法和技巧就是养生学。
各位养生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瘀血体质的祛瘀好象10000前面的“1”,如果缺了它,后面的养生“0”再多再好也会无济于事》
先讲一讲常见基本体质的归类与养生,我们是按中医原理和习惯归类的,其中也加了一点实践经验的东西,总共是“6+1”个基本类供大家对号入座,属于养生的中级知识。一般而言,书上的知识都是归纳起来的典型知识,但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却是非典型的、可能是间夹在一起的、混合的几种类型的组合,但一般其中会有一个主旋律(即主要的体质类型),并且这个主旋律往往伴随你的终生而没有改变。下面先列出常见的“6+1”种基本体质的中医思路的归类与养生:
1.湿型体质上(<痰>寒湿) 2.瘀血型体质
湿型体质下(湿热)
3.阳、气虚型体质 4.阴虚型体质
5.(肝)气郁型体质 6.平和型体质(兼谈无症状疾病)
“+1型”,“难补态”体质(非湿型,但却又是障眼的、混淆视听的“魔法师”)
上次我们讲的湿型体质(上),还有(下)尚未讲,今天先讲瘀血型体质。跟古代相比,今天的瘀血体质普及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尤其是中老年要找出完全不带“瘀”的人还就很难。人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有人“瘀血”是“主旋律”,而有人不是但间夹“瘀”、混合“瘀”,这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古代的“瘀血”只是多种体质中间的一种普通体质,并不象今天这样“突出”,其原因请参见5-6章(讲)中讲的“五个半方面的不同”,并且根据几千年方剂的调查、统计、归类及所占百分比等,也支持这样的看法。所以中医养生爱好者在学习古方的时候要看到这一点才能更有利 于当今的实践。
下面我们来看4幅投影解剖图,看看西医对瘀血的解释与实践。
第1幅图是血管中的栓塞,由于种种原因的“瘀血”形成的血栓,如超长时间的电脑上网、下肢深静脉由于长时间不活动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或由于“血流变”化验指标或血管外科检查指标太差而引起血栓,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结晶、骨折后的骨髓脂肪颗粒甚至空气等等。“栓子”可以脱落部分或全部,然后随血流进心脏,还可被心脏泵出进入各个血管,这时就靠命运决定“栓子”是进入非重要血管还是重要血管。如果是“肺栓塞”“脑栓塞”等则可能是致命的。
第2幅图是血栓也可以因血管太差或中医说的“瘀血”引起,在解剖示意图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当动脉内层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层”就极易损伤,这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损伤处的胶原接触、聚集并释放化学物质,启动凝血过程,即释放的化学物质使可溶性纤维蛋白质转化为不溶的丝状纤维蛋白的血小板和血细胞,聚集在丝状物内形成血凝块,当纤维蛋白聚集过多的血小板时,血流减慢。血凝块增大,最后终于阻塞动(静)脉,血凝块的碎片可脱落进入循环形成栓子。
第3幅解剖示意图是动脉瘤即动脉壁薄弱部位异常膨隆,可能是疾病损伤或先天性因素造成,动脉瘤原则上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实践中以主动脉为多见。老年人好发于肾脏水平线以下的腹主动脉段。动脉瘤又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动脉壁内层受损出现裂隙,血液渗入动脉中膜(夹层)导致局部膨隆,动脉壁变薄易破裂,这叫夹层动脉瘤,还有一种是普通动脉瘤,没有夹层,是因为动脉中膜肌纤维薄弱,在血流的压力下动脉壁膨隆形成动脉瘤,有时也破裂。
第4幅解剖示意图是动脉粥样硬化,该血管病始自血中过量脂肪和胆固醇的聚集并沉积在动脉壁内层,根据西方解剖资料20岁左右的青年已可见端倪,在几十年漫长的人生中逐渐积累长厚形成沉积物,再由小斑块形成大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脂质内核及其顶部的纤维帽构成,血流湍流使得斑块表面粗糙,使血小板和血细胞在局部聚集,形成血凝块,血凝块增大甚至可使动脉管腔完全阻塞,部分血凝块也会脱落随血液循环到各处,形成栓塞……
限于篇幅,还有一些解剖图就不一一展示了,总之,依照我们历来所讲观点:养生如果抓好了这一个题目:一个“中心”(清洗血液,疏通血管),你就能得一半分,50%!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寿命主要依据于好血管的寿命,循环问题引起的各大疾病是人类的主要死因!并且还间接地是其他很多毛病的“幕后黑手和推手”!所以我们把它列为“中心”,口号是“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二十字方针”。
下面我们从养生的视角来讲讲瘀血体质。“瘀血”在古代并非象现代(特别是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这样“普及”。大家平时所说的血粘度高也是瘀血迹象之一,到医院做血流变详细检查可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有的人平时看来血色素不错,血粘度也马马虎虎,但他的红细胞却象冰糖葫芦一样成串、或有好几个粘在一起,这也有问题。诸仁养生第5-6章(讲)我曾用道具给各位演示:毛细血管直径小,红血球直径大,因此红细胞(红血球)要流过毛细血管就必须分散开来,还要卷曲或折叠或放气后才能通过毛细血管,完成新陈代谢,放出氧气带走二氧化碳,否则难以进入毛细血管或进去后容易卡住。那就白忙活啦。你想血液流经心脏、肺脏、瓣膜、大小血管千里迢迢来到目的地毛细血管,结果却难进去,只有少量比较年轻的才能通过……,如果微循环长期不畅,该处的组织就会衰弱……后面的结果就不讲自明了吧。而且这种红细胞的空运转,查血流超声图还很难发现,因为这些品质不良的红细胞在大血管里的流动是基本正常的……,这些也属于中医的瘀血范畴。
在中医实践中,瘀血体质中偏瘦者较多些,(不排除肥胖者也有瘀血)该体质中,皮肤干燥综合症者比较多见,因为这种全身的、长期的干痒是血脉不畅在皮肤上的反映,所以中医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该体质者的面容也很难做到清爽、光滑、白净,对爱美女性影响较大,脸部生斑,气血晦暗,甚至口唇发暗,痤疮丘疹发紫等等。
我们在“仁预警”里曾让大家通过看舌脉来在家中自我预警心脑血管等瘀血的风险程度,(医院检查必不可少,但你不可能天天检查,仁预警是一种补充)如果瘀血严重,舌头反面舌系带两边的两条小静脉(舌脉)怒张、或长、大、或弯曲缠绕成一堆等等……,仁预警”的部分计算公式:(世界顶级权威的经验)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3.5为理想水平,4为中等。
如太高则预测到心脏病发生概率高……
初学者可对照年轻人、健康人、其他人多比较,气虚的人刚开始看好象问题不大,须一分钟后 问题就突现出来了……
该体质常见面部肌肉似不灵活,有些呆板,好象没有别人容易绽开笑容,易抑郁、健忘、心烦易怒等等,还有身体某部位的发青、发紫、疼痛或某器官供血不足等也都与瘀血脱不下干系。
瘀血体质有一定的遗传性,也就是说有的人天生易瘀、有的人则不易,如苏州镇湖有位90岁的老太太,居然每天7个小时久坐不动靠刺绣挣钱,注意:是“每天7小时”而不是记者来了才表演一番,这是两个概念,两码事!更令人惊讶的是该老太居然未象很多电脑族那样呈瘀血相,反而略有武林掌门人之风范!让我们佩服健康基因的内在宏大力量,这是爹妈给的,学不象的。注意,有很多人嫌养生学麻烦就专想学这些东西:哪个长寿人多吃红烧肉,哪个长寿人抽烟喝酒……,都在他们的专门档案收集之中。今天又遇到这位久坐不动的长寿老太,该不会再学了吧?!
殊不知这些长寿之人凭借自身强大的基因优势,本可活上一百几十岁,就是因为优越感太强不注重养生学而少活了一大段岁月,只是他们“基数”大,纵然减去一段岁月其绝对寿数也还是可达普通长寿的,只不过达不到本来的超级长寿而已。但却使得一些不明就里的追星族去把那些不科学的习惯也都全盘继承下来了,结果也要扣去一段岁月,可普通人却没有超级的寿命和超级的基因,这一扣不就惨了吗?我们最该学的是象孙思邈那样的大养生家,年轻时因体弱基因弱而专攻中医养生,结果不但解决了自身的问题还解决了人民群众的问题。
正确的养生方法弥补了弱势基因的缺陷,最终寿命得到增加活了一百几十岁。比喻一下吧:“有的人发到了好牌却打糟了,有的人发到了坏牌或打好了。”
瘀血体质者疏肝理气很重要,肝脏似将军,很讨厌受到制约和束缚。肝脏喜欢疏通、疏利、宣泄,使人的血脉四通八达,“周身通泰”。如有伤肝的因素,肝气就会郁滞易形成瘀血体质,如长期“七情”不调(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尤其是生活中的压抑、生闷气、抑郁等让肝憋屈难受造成肝气郁结,容易不由自主地叹气。(叹息)
我们在5-6章中曾讲“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所以要避免七情不调,最好的方法是不能心胸狭隘。西方研究机构曾有专业调研,心存恶念的人易短寿,善良宽容的人易长寿。如果暂时受到“七情”的影响,而过后能用养生法自我调整过来,则气郁、淤血也会慢慢消散,怕就怕斤斤计较、无端怀疑、上纲上线又钻牛角尖,钻进去出不来,那肝脏真是非常憋屈,长此以往肝脏不得舒展,“将军”无法指挥气血,瘀血体质就难以避免,尤其是女性,善良之心、恻隐之心更易促进气血平衡、美丽而更有女人味,性格乖戾、阴暗是不利于养生的。
另外受外伤后伤筋动骨一百天,时间长了体内会留有难以完全消散的瘀血,也容易促使体质向间夹瘀血转化,容易这里痛那里痛。
慢性病久治不愈,时间长了容易“久病入络”,即影响到微循环,所以中医在治很多微循环方面的慢性病时也会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来调理人体的“基础环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思想。还有长期服药者(主要是指“化学药”即西药,还有部分“中、下品”的中药,而“上品”中药使用得当是延年益寿的)损伤或加重肝脏负担,也会弱化肝功能,并影响到气血的运行。
还有长期的寒冷环境也易促生阳虚体质,血脉有一个特点是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所以这种阳虚一般多多少少地间夹着血瘀,种种的血脉瘀滞如果你不去管它,任其发展就会发展到“血络”、微循环,就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血液千里迢迢经过心脏、大小血管等达到最后的目的地,微循环进行新陈代谢,如果这时因瘀阻等难以发挥作用,前面的所有环节都白干了……“久病入络”,许多慢性病、难治病、疼痛性疾病等等都和瘀血体质这个“基础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顺便强调一点,许多人问我养生治病经验时,十有八九都把“循环”这个“基础环境”忘了。我再次声明,如果你不注重“基础环境”的“食养法”调理,光听后面半句话的招术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尤其是老年病、难治的慢性病等。反之,如果你把“基础”调好了,有很多因循环基础不好而生的病可能就自动好了,或者即使不好但在以后的配合药物治疗中也变得较容易,预后较好。所以同样严重程度的疾病,古名医有“阳脉者生,阴脉者亡”的说法,使外人觉得如此预测生死,深奥莫测,其实是有它的科学道理的。对此《气血与长寿》的作者北京颜德馨老师已用了二、三千例的临床实践证明了上述观点。
【以下摘自诸仁谈养生6:】
⑥在临床观察中,活血化瘀药既能治疗实症,又能治疗虚症。文献指出,当局部炎症发展到某一阶段时,都会出现血瘀现象,此时合用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解毒药,可获很好效果。天津市中医院发现活血化瘀药与益气健脾药同用治疗慢性肝炎,有明显提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调节蛋白倒置作用,提示活血化瘀药与祛邪药或扶正药配合后均有增效作用。
以上资料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多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与其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关,用衡法来解释其功能实质是比较适当的。
活血化瘀疗法具有平衡阴阳的作用
大量资料表明,活血化瘀疗法的特点是:运用面广,针对性强,重复有效。多年来,我们运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肺心病、慢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脉管炎、红斑性狼疮、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血压病、新生儿硬肿症、缺血性中风、精神病以及眼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不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获得了实验室的客观指标的支持。我们曾对75个病种的565例患者作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均有血瘀阳性指征,经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好转后,其阳性指标也相应好转,这表明活血化瘀疗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具有改善人体功能活动及代谢障碍等多种作用,这种作用已远远超过历代所谓的“通行血脉,消除瘀血”的含义,因此完全有必要为活血化瘀疗法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以反映其功能的全貌。活血化瘀疗法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是与其能直接作用于气血有关。《素问?调经论》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王清任亦谓:“气通血活,何患不除”,活血化瘀疗法能够调畅气血,平衡阴阳,发挥扶正祛邪,消除疾患的作用,因此可以用衡法来概括其功能。
有人认为中医学的“八法”都可称为衡法,临床体会“八法”是针对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给予不同的方药,是间接达到平衡阴阳气血的治疗方法,“八法”中的任何一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大黄煎剂,功能攻下,给与正常动物时,可使胃排空速度增加,当用化学试剂灌胃使之功能抑制时,或用多次放血或使之疲劳等办法造成虚证时,再与大黄煎剂,不仅不能促进胃的排空,反而使胃内容物长期停滞,可见大黄只适用于实证而不宜于虚证。又如附子为温热药,在寒冷季节或室温9~12℃时,将其浸出液给予动物有强心作用,但在温暖季节或室温在18~20℃时,其浸出液用后反而会引起动物心传导障碍,这说明附子只适用于阴证、寒证,不适用于阳证、热证,而活血化瘀疗法却能直接作用于气血,对任何病理状态均具备平衡阴阳气血的的特异作用,不仅能“祛邪”而用于实证,还可“扶正”以治疗虚证,而且既可用于热证,又可用于寒证,既能治疗急性病,又能治愈绵绵日久的慢性病,甚至有些临床没有瘀血指征的患者,用之也能取效,它的这些作用,已不是“八法”中的任何一法所能概括,因之有必要赋予它的新的定义,将它命名为衡法,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其效能的特性。【以上摘自诸仁谈养生6】
那么在气血瘀滞的基础环境下有哪些危害呢?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了前述已得病的人,暂时未得病的人风险也很高,即西医“血流变”检验等指标较差的人,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切脉脉象较差的人和前面所讲的种种迹象,用解剖上的话来说血管某部分口径的堵塞程度自中青年起就越堵越多,当堵塞血管截面积(口径)的50%时你一般感觉不到,因为心脑等血管的代偿能力很强,打篮球、爬山、游泳照常进行,一般当堵塞75%时人们才会有所反映,堵90%左右起才会有危险……所以早期的75%不到的堵塞程度一般可归类在无症状疾病里面……这就使人们普遍地麻痹大意。可在养生家看来只有“治未病之病”才是养生的真谛啊。血管是人的生命线,血管是人体的长城,保血管即保命,长城不能倒!
人体内的大中小血管约有13万公里长,有些地方比较好查些,如颈动脉、冠状动脉等等,但更多的地方却有隐蔽性,不保证一定就能查出,有个患者因胃病住进大医院,在住院期间突然大出血,很吓人,可是折腾了几十个小时总算救过来了,却不知道是哪里出的血,而且医生都是正常操作,没有不妥,只能说明人体的复杂性并不象常人想的那么简单。有一种消瘦的瘀血者除了阴虚内热、脾胃差气血化源不足外,严重的还要“散血、破血”,“死(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中国清代有位名医王清任是公认的活血化瘀大师,他的系列名方中的“血府逐瘀汤”可能还略嫌偏弱,恐怕还要增加虫类活血药的百分比。中医认为虫类活血药可以往很细小的脉络里去“钻”、去“搜刮、剔除”瘀血、死血等等,故对于严重的瘀血可考虑选择“大黄庶虫丸”等,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还可酌情吃一点红枣等补充一点活血等的“能量损耗”。
第二种是肥胖者“瘀血”的风险也偏高,肥胖和瘀血这两者一旦纠缠在一起则高血压、糖尿病、痛风、中风、冠心病等就极可能找上门来,哪怕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混身是病。
第三个是肿瘤,当瘀血体质与阴虚体质互相夹杂时,尤其要当心其风险度更高,再说了现代所说的癌症本来就很类似于古代中医所说的“积聚”,而治积聚要点之一就是活血化瘀。最新的西方研究也证实,癌组织周围确实有成团的较密集的乱麻状异常血管(这倒比较符合中医的看法),并且西医根据该理论研制出妨碍癌组织生长异常血管团的药物,从而妨碍了癌细胞的快速生长,据说效果还不错。
第四个是瘀血体质者如果还有阳气虚体质则得抑郁症的风险大增,此类人体内环境糟糕到一定程度便可能会出现中医所说的“神无所居”的症状,很象现代人们所说的抑郁症,很多人以为抑郁症是思想问题,只须做思想工作便可。其实这种情况只占少数,多数的情况是我们的“神”所居住的体内“基础环境”太差引起的。如果“周身通泰”“六脉调和”“精气神”十足等等,精神就会愉悦、平和、不易发脾气等,也就不会得这种病。用西医的话说,如果体内的各种生化物质,尤其是大脑内的生化物质全部调节在正常范围内的话是不会有这种病的,那怕为“七情”所伤产生的抑郁经过别人的劝说和自我的“想通”也会自动好的……
其它如黄褐斑、偏头痛、某些疼痛等,疼痛如是刺痛则大多是瘀血为主,而胀痛则气郁的可能性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气血畅通则疾病难以立脚。
瘀血体质的养生强调疏肝活血,还有一定要少喝酒。可能有人要问不是听说酒能活血吗?答案是酒虽有活血的作用,但是却伤肝,还助湿(湿热),活血只是暂时的,可伤肝却是长久的。实在想喝就少喝点红葡萄酒(即“干红”,太便宜的大多为勾兑酒 ,几乎没有葡萄原料),米酒(即糯米酿甜酒)不会太影响肝脏,还有些活血作用。
老听众都知道,我们的养生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口号,一个中心即“疏通血管,清洗血液”,两个基本点即“合理活动到位,合理蔬果到位”,我们提出的三、四十岁平台和五、六十岁平台,基本上都是以一些活血化瘀为主的食物或药食同源的(包括食疗法)食物等组成的。那为什么又叫“平台”呢。这是借用工程技术中的名词,就是说在这个基础(平台)上,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特殊个体情况,如寒、热体质等等加以筛选、增减,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把两个“平台”合起来,这些具体操作细节,我们在“食养法8原则”中讲了很多,并且我们又在常吃的对身体有益的25种以上食物中提供了补气、补血的食物以作为活血化瘀的“动力”。(注:活血化瘀最好配合“能量动力”药食效果将会更好)当然,每个人的个体情况都不一样,你如果再把这25种以上的食物也来个筛选、增减那就效果更好啦。细心的你会发现,我们的讲座如果把每一讲都连起来理解的话是那样的丝丝入扣,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在紧张的现代社会中,“养儿防老更需养生防老”,这才是享晚年清福的不二法门。
另外,精神层面上要培养爱好(例如养生也是爱好),多交朋友,心情开朗阳光,助人为乐等等也有助于活血化瘀,另外,20字方针中的“合理活动到位”等等,让我们发扬红军过雪山的精神,提升人体“第二心脏”的作用……我们过去讲得很多了,限于篇幅本次就从略了。
现代的活血化瘀大师北京颜德馨老师通过二千多临床病例的研究和动物实验,提出了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气血失调,内环境失衡导致“瘀血”的论点,从而使脏腑得不到正常的滋养,功能受到障碍,导致人体的衰老(而过去的传统观点是人体衰老是脏腑虚衰,主要靠补)。颜老师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89年的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由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抗衰老----气血与长寿》,《气血与长寿》一书也是颜老的著作,一时国内外争相报道,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至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虽然也有很多千古名方,但我们主张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柴胡疏肝丸、逍遥丸、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等系列,到现在还是中医治疗各种瘀血方面症状的“圣经”。当然还有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大黄庶虫丸等也都是常用的经典方,但必须声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遇手术、出血性疾病时要酌情减免药量,目的是既要活血化瘀,又不能活过头,要根据化验指标等来决定。
现在是春天,对瘀血体质的人来说,一年四季中的关键是春天。春天阳气升发,肝脏也开始生发,欢快得不得了,如果久坐不动,生闷气,穿紧身衣服,就会影响肝脏疏泄,容易引起气滞血瘀。在桃红柳绿的春天,大家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多进行户外活动吧!
诸仁谈养生附小知识.小窍门
接14讲中关于生姜的服用经验,由于时间关系,上次未能充分介绍的一些生姜体会现编入小知识中接着介绍,以缮读者。(重复部分未删)
咽喉肿痛:在热姜水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当茶饮用。
孕期呕吐:经常口含一片生姜就能治疗和预防。
小儿吐奶:用1-2片生姜煮水喝后再喂奶。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姜和红枣(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开胃。
关节痛: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几片生姜或者姜枣水喝,一日3次坚持吃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
痛经: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酒后头痛、头晕:可用生姜煮水喝,马上缓解。
手脚已生冻疮但未破溃:可用生姜煮水泡手、泡脚。
长痱子: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头屑多、掉发:经常用温姜水洗头,效果不错可试试。
狐臭:每天用生姜片多擦几次,能明显减少臭味。
另外,生姜还有解毒的功能。如误食了毒覃,轻者会舌麻、恶心、呕吐,最好的方法就是赶紧口嚼生姜,连吃几片,怕辣的人就多切几片生姜煮水喝,要连喝几次至症状完全消失;重者会引起神志不清、昏迷,在送入医院抢救后,等病情稳定了之后,就给病人喝生姜水,这样能更快速地驱除毒质。
中年男士易患高血压病,是由于体内寒湿重,经络瘀堵不畅造成的。可以在每晚泡脚的水中加入生姜,有助于去寒、降血压。同时生姜又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就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说,常用生姜泡脚既可以去寒又不上火,而且降压、补肾,同时可以治疗男性前列腺炎等疾病。
受凉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红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生姜3-4片、大蒜7-8瓣加红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发热:在生姜、红糖水中再加入大葱1根,一日2-3次。
吃过食物后腹胀: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会儿就能缓解。
受凉引起腹泻:用烧开的生姜水冲鸡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泻停止后再喝一天,以巩固疗效,暖胃肠。
空调房间待久后引起的浑身发紧、头发胀:随时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体的不适马上消除。
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喉咙发痒: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后只要不吃寒凉食物,就不会复发。
生姜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常吃会引起肝火旺,所以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是忌吃的,口干、便秘、患痔疮的人也要少吃。
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配一些舒肝、理气的食物,如山楂、菊花,用它们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注意:由于今天的内容是养生核心,重要内容较多,一次讲不完,故请大家到下次4月15日讲座时,把今天发的讲义也带着,合起来看效果好。把记录的提问归纳、整理然后作解答,还要举一些典型例子加重要数据来精要说明具体的操作细节,请各位不要缺席,把中心内容听完。
友情提示:纯公益讲座苏州大讲坛《诸仁谈养生》栏目(内容为实用养生学精华系列),时间固定为每月15日下午1:30在市图书馆多功能大厅举办。寒暑假暂停。原则上寒假为1-2月,暑假为7-8月,具体时间以当时通知为准。
下期讲座:主题:《吃出健康来——老年人的合理饮食健康》
时间:3月27日下午1:30(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