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老子哲学思想与现代生活

    刘庭华老师   2010-04-18

    浏览量:1292

        老子之道就是“弱者之道”

        今天我向各位汇报的题目是《老子哲学思想与现代生活》,副标题是《弱者之道》。为什么是“弱者之道”?大家知道,作为中华文明的经典之一,老子的《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充满辩证法的哲学著作,老子提出了许多辩证的哲学概念和命题,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无为而治;祸福相倚;柔弱胜刚强;不为天下先,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欲弱固强、欲取先与;知其白,守其黑;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老子关于弱者生存之道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人改变自身的命运和地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我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开始研究老子,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认为老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弱者之道”,老子之道就是弱者之道。如果我在30岁左右认真地研究老子的话,我想我的为人处世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年轻时容易犯的一些急躁的毛病。

        老子的思想超过孔子

        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大家知道,在春秋末期,这个时候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跟老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还有孔子。在春秋时代的思想家里,我认为老子的思想超过孔子。大家对孔子一般都比较了解,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孔子活了76岁,但老子活到多大岁数,哪一位朋友来说说?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老子活到了160岁,我不敢说老子一定活到了这么大年纪,因为司马迁和老子的时代相差好几百年的时间,但至少可以肯定,老子是一位长寿的人。为什么长寿?主要是三条:“无己、无功、无名”。老子的官不大,用现在的话说,老子最大的官衔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就不一样了,孔子最高当到了副宰相。但老子活得很潇洒,孔子却一生颠沛流离到处宣扬他的思想,直到60岁左右,孔子才清醒过来,回来写了第一部史书《春秋》。《道德经》很难懂,但是很有意义,也很容易做到。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说这个好不好?确实好,但是我们冷静地想一下,几个人能达到治国平天下?它很难做到,因为它过于理想化了。当然我们应该肯定,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特别是伟大的教育家,但不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老

    子》的结构简单,但内容博大精深,对世界的影响很大。上篇“道经”37章,主要论述宇宙万物本原,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下篇“德经”44章,主要论述治国理政、为人处世进退的方法、途径、智慧,以及养生等内容。中国历史上有4位皇帝为《道德经》作注;毛泽东先后2次说喜欢老子;日本哲学家铃木大拙说:老子是东方哲学的代表;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名言。自此,西方掀起一股老子热,成为世界发行量第二的书!

        “柔弱胜刚强”是规律

        今天讲的主旨就是弱者之道,重点讲五个字:“柔弱胜刚强”,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条规律。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自然界的“柔弱胜刚强”现象。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人活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是硬邦邦的,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死亡之后就枯萎变硬了。树木过于高大,那就意味着有要被砍伐的可能。坚强的事物往往有处于下风的趋势。老子这个思想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其实这是逆向思维。按理说应该是大的战胜小的,但显然这个思维是更深的层次。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有很多“柔弱胜刚强”的现象。秦国不是很强大吗?最终被弱小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历史学家在探讨秦朝灭亡的时候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妨参考司马迁的看法,意思就是说你秦国的灭亡是你秦国本身的原因,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是因为老百姓没法活了,最后才会起来造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殖民地占世界的80%,但后来却盛极而衰。

        为人处世也有“柔弱胜刚强”现象。老子认为,最高的道德就像水。他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八章》)。做人要学“水”,胸怀要宽广。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江海,用老子的话说主要是它处于下,不与人争高低。对于领导者来说特别要上善若水。汉文

    帝刘恒,23岁登基,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全国下了一个文件,规定任何人都可以给朝廷写信。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意有5个女儿。他被押送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时,连个帮手也找不到。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淳于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给国家当差的时候,齐国的人都说他廉洁正直。现在他犯法获罪,按律当处以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没入官府做奴婢,用身体来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这样,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作为皇帝来说,从秦朝到晚清,我还没有看到哪个皇帝因为一个民间来的建议而改变律法,这就是上善若水。

        作为个人来讲,为人处世,上善若水的品质也很重要。家庭矛盾你不能分得太清楚,尤其是一个男人你不能计较太多,我们有一句话叫好男不跟女斗,这其实是一种智慧。

    应该说,老子的哲学思想为弱者、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提出了辩证的思想方法、途径、手段和智慧,它为弱者和弱势群体改变自身的命运和地位,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

        用老子的思想韬光养晦

        老子提倡用隐藏锋芒来化解不利的处境,如用愚、怯、讷等表面的言行来掩盖自己的真实企图、目的。老子特别提倡做人要胸怀坦荡,但是要有谋略,你要达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事业,必须要暂时隐蔽自己,做事要低调。

        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最有名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成功报仇;孙膑装疯卖傻,忍受巨大耻辱和折磨,最后报仇成功;刘备为防曹操谋害,在后花园种菜,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装糊涂,躲过一劫,平安脱身;司马懿装老病重而夺权;等等,都是用隐藏锋芒来化解不利的处境。我们平时讲祸从口出,这个词语其实就是把老子的思想引申过来。有点才华不要夸夸其谈,到处炫耀。做人要像苏东坡那样有良好的心态,他自己讲过一句名言,说上可以陪皇帝吃饭,下可以陪乞丐喝酒,这个心态了不得,一般人做不到。相反,现在很多人官不大,眼睛却长在头上,总是朝上看,心里没有老百姓。

        老子有句话,叫“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要收敛的,必先张弛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强一下。要废弃的,必先兴起一会儿。要夺取的,必先让与一点儿。

        这个你冷静地想一想,真的很伟大。想一想老子的思想为什么叫弱者之道,为什么会弱者胜刚强,因为事物盛衰互相转化的规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告诉我们弱小者想要战胜强大者不能正面对抗,而应该促使其强大,再寻找机会推动其走向灭亡,等待最有利的时机,把对方打败,老子这个思想用在处理人际关系也好,外交战略也好,包括经商都有一定的意义。

        主讲者简介:刘庭华,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历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正师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课题组核心成员。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