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做梦的人更健康

    陈锡林老师   2010-10-30

    浏览量:440

        视频播放

        主讲:陈锡林(原苏州市心理学会秘书长、苏州大学文哲所健康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摘要:本讲座从《盗梦空间》科幻影片说起,讨论睡眠、梦与健康的关系;说明,不同脑电波睡眠时梦的性质与意义;人的梦境与意识、下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尤其是,发表了个人“一家之论:梦(dreaming) 之析”,提出独特的“有梦的人才健康,”的观点与理论。

    从《盗梦空间》科幻影片说起

        从2010年9月1日开始, 《蝙蝠侠》的导演诺兰的一部新片《盗梦空间》,引起了比以往更大的关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热映,成为不少人谈论的话题;而在全世界,它的票房已经超过6亿。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是因为《盗梦空间》科幻影片讲了一个关于梦的科幻故事:盗梦人是如何潜入别人梦中,窃取他们潜意识里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道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与同事阿瑟(约瑟夫?戈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和纳什(卢卡斯?哈斯 Lukas Haas 饰)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渡边谦 饰)的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齐藤利用。齐藤威逼利诱因遭通缉而流亡海外的柯布帮他拆分他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在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重返美国,柯布偷偷求助于父亲迈尔斯(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吸收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艾里阿德妮(艾伦?佩吉 Ellen Page 饰)、梦境演员艾姆斯(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和药剂师约瑟夫(迪利普?劳 Dileep Rao 饰)加入行动。在一层层递进的梦境中,柯布不仅要对付费希尔潜意识的本能反抗,还必须直面已逝妻子梅尔(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处处破坏,实际情况远比预想危险得多……。 

        《盗梦空间》欣赏意义: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要忠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抗住外界的压力,更不要自我欺骗,这样才不会老来遗憾。 

        睡眠、梦与健康的关系密切

        ——睡眠是什么?

    

    

        睡眠是极为复杂的过程:

        一种非清醒的状态;

        一些不同状态(思维停止、迷糊、做梦、、、、、、)复杂的周期性过程的连环与交替的过程。

        一种没有行为的不活动时期。(脑电图EEG呈现出特定的睡眠时不同状态的脑电活动模式)。

        睡眠、梦与健康的关系密切

        ——梦,从来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感。

        在人生的岁月中,睡眠与梦形影相随,有的人对梦的内容不屑一顾,有的人因为长期多梦而忧虑重重。其实,这是对睡眠、梦与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所致。

        ——人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猫,每天睡12小时;

        ——马,每天睡2小时

        睡眠是受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睡眠—觉醒中枢控制的大脑复发性的惰性活动,它不受主观意志控制,与觉醒相比,许多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如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活动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增多而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多等。这些改变多数是利于机体休息、调整和健康的。

        人类的睡眠可分为五期、两相

        人类的睡眠可分为五期、两相:第一期,人躺下不久,意识处于模糊状态,身体有飘浮感觉,此时如醒来,则会否认已入睡。第二期,此时睡眠甚好,掰开眼睑不见光,眼球也不动,如此时醒来,仍有未曾入睡之感。第三期,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阈值提高,有睡眠感但不深。第四期,睡眠最深,无精神活动,无眼球活动,生命体征正常,不易被叫醒。第五期,伴有眼球快速水平颤动、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大量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梦境。

        脑电波分析,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两种。上述前四期叫非眼快动相睡眠(NREM)即:慢波睡眠,时间约80~120分钟,

        第五期叫眼快动相睡眠(REM)即:快波睡眠,时间约20~30分钟。

        这两相睡眠交替循环,每夜约有4~5个循环周期,约6~12小时。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能力(时间)逐渐下降,成人约6~9小时,老人约6小时左右,婴幼儿相对较长。

        据统计,约80%的梦出现在深睡眠向浅睡眠过渡的时期,如此期醒来或被恶梦惊醒,则对梦境记忆犹新;如不醒再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则梦境模糊或几个梦搅在一起无法理清。 

        人类:昼夜用于睡眠的比例(图示)

        不同脑电波睡眠时梦的性质与意义

        人人有梦,夜夜必梦;睡眠与梦,形影相随。

        在梦里,我们爱恨交织、悲喜交加,梦醒的时候,却发现一切空空如也。

        每个人都会做梦,因此每个人都想知道,梦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黑沉沉的夜里,我们的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所有故事,在猝不及防中,进入了我们的梦?

        梦的出现,标志着什么?——“有梦的人,更健康”!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大脑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非理智的自由创造性联想,没有客观现实意义,不应对此抱有任何担心和顾虑。梦的出现标志着三点:

        一是睡眠良好,80%的梦是在睡眠的第五期发生的;

        二是大脑功能健全,因为痴呆、植物人是没有梦的;

        三是有利于健康,这是通过梦剥夺试验证实的。  

        美国普尔大学的罗杰斯教授研究发现:人在做梦时,会大量产生一种来自骨髓和淋巴结的物质;有防病治病之效。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在梦眠时会产生有梦催眠肽和无梦催眠肽两种物质,梦多的人,脑中有梦催眠肽含量高于无梦催眠肽,可以延年益寿。

        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做2—6个梦。“人人有梦,夜夜必梦”是现代心理生理学研究中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也就是说,尽管你今早起来大脑中空空如也,以为自己一夜无梦,实际上,梦已经悄悄地来过,又悄悄地走了,没有在你的意识中留下痕迹。

        “人人有梦,夜夜必梦”,“有梦的人,更健康”!为什么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做了梦,有时却不知道?这是和你醒来的时间有关。

        按照对脑电波的分析,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刚刚入睡时,我们处在慢波睡眠中,然后慢慢进入快波睡眠。慢波睡眠也叫无梦睡眠,是对肌肉和身体各个系统疲劳的调整,对于增高和生长有很大的意义。快波睡眠也叫有梦睡眠。而快波睡眠才是真正让大脑休息的睡眠,这时,负责逻辑思维、白天最辛苦的左脑几乎不工作了,负责情感思维的右脑接了左脑的班,梦,就在右脑中产生了。

        睡眠:无梦或有梦,慢波或快波;往复交替着。——如果醒在慢波无梦睡眠中,就会认为自己一夜无梦;如果你醒来时正好处于快波有梦睡眠中,就会依稀记得自己做了梦。

        人的睡眠,表现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在漫长的一夜中,慢波和快波睡眠循环往复地交替。先是80—120分钟的慢波,接着是20—30分钟的快波,然后再是慢波、快波……。  如此循环4—5个周期,大约是6—12小时,恰好一夜的时间。如果你醒来时正好处于快波有梦睡眠中,就会依稀记得自己做了梦;但如果醒在慢波无梦睡眠中,就会认为自己一夜无梦。

        人类的快波(有梦)睡眠在整个睡眠时间中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新生儿的快波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50%,2岁以内的婴儿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30%~40%,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20%~25%,而老年人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不到5%。  

        梦属于想象范畴

        ——梦境内容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生活经历的反映。

        心理学认为,梦属于想象范畴,是在睡眠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意想象,其内容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生活经历的反映。

        梦境显示的内容只不过是做梦人的过去了的经历的内容和无序的“生活碎片”(包括曾经参加了的、曾经注意与未关心了的、可能遇到了的、或许是你遇到了的却是与你无关的“人情世故”).

        梦境显示的内容也可能是做梦人的理想、空想、希望、期望与思想所折射的“幻影置景”。因此,梦境可以反映人的生活文化的片段遗迹和主观向往;可以反映人的工作学习的“记忆碎片”和“情绪表达”。人人必梦,夜夜有梦。这是现代心理生理学研究的科学结论。

    朋友,你昨天睡眠做梦了吗?

        ——做梦是健康的标志

        梦少或无梦则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如果一个人真正地完全不做梦了,那说明他的右脑肯定出了问题。一般认为,只有植物人和痴呆症患者是不做梦的。伦敦英国皇家医院的医生发现,有些病人述说头昏头痛,并称睡眠中不再做梦,后来检查发现这些病人有轻度脑出血或长有肿瘤。最新研究结果证实:梦是人脑中主管各种功能的各个中心点联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某一个中心受到损伤,就形不成梦,或形成一种残缺不全的梦,如梦中人物只有图像而没有语言。 

        心理学界公认的基本结论:睡眠就是思维过程的必要整理形式。心理生理学认为,睡眠是大脑对外界刺激信号的整理过程,没有睡眠就不可能形成记忆,没有记忆就无法形成思维。

        因为,大脑不可能无限制的接受外界刺激,因为刺激产生了大量的短肽,一方面对于这些短肽大脑要有一个清理的过程,这种情况下通常人们会感到大脑里很乱,想法很多而理不出头绪,这是短肽堆积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短肽、肽链或蛋白的产生,使大脑中用于形成肽链的原料供应出现短缺,这时大脑会产生困乏而想睡觉。

        大脑的营养原料缺乏是睡眠的直接原因,但睡眠并不仅仅是一个补充原料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整理的过程。思维整理过程的睡眠形成了快速眼动睡眠(快波睡眠);清除短肽和补充大脑原料过程的睡眠形成了非快速眼动睡眠(慢波睡眠)。由于快速眼动睡眠是思维的整理过程,所以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梦境,出现一些在清醒状态下被抑制的想象,也有人在这个阶段获得灵感。非快速眼动睡眠是思维停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睡眠进入深睡状态人们的思维活动全部停止,留下的是一个生理过程。

        梦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心理现象

        梦是大脑功能活动脱离主观意识控制的一种自由创造性的联想,其创造材料可来自白天的所见所闻,尤其是睡眠前的精神、躯体刺激和心境状态,如兴奋、紧张、焦虑、压抑、期待及躯体不适等,加上睡眠中机体和环境的变化,如口渴、胃肠蠕动、膀胱膨胀、肢体受压、麻木疼痛、环境的温度不适、钟表的声音及外界的风雨声或人为的噪音等,都可构成梦的成分。

        梦的内容与生活经历、心境、情绪、身体状况、睡眠环境的刺激及个体差异有关。由此可见,梦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心理现象,不会伤害身体、影响健康和睡眠,也不会带来噩运,相反,无梦才会对健康不利,请不要被梦困扰。

        ——人的梦境与意识、下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有关!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个小小的山尖,而它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庞大身躯,则代表着人的无意识和潜意识。

        人做梦时,就像冰山一样,思维摇摆、浮荡在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人的梦境与意识和下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有关!

        前1/3梦境在里,反映的是睡前24—48小时的生活;

        中1/3梦境在无意识里,反映的是上周和上个月的生活;

        后1/3梦境在无意识和潜意识里,反映的是一生的经历。

        在梦中,所有你以为忘记的、潜意识中的爱与恨,都可能向意识中冲撞,重新在梦境中以不同的面目表现出来。

        关于梦的几个问题

        关于梦,人们有着太多太多的不解,所以解梦一事大为流行。

        关于梦的说法,哪些可信,哪些又不可信呢?

        弗洛伊德是怎样说梦的呢?

        弗洛伊德把梦的实质理解为,梦是一种愿望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他引用大量的梦的例证证明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梦,本质上都是愿望的达成。他指出,使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可用以维持精神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睡眠不受干扰。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心理较之成人的单纯,所做的梦也就单纯,是通俗的白话文而不是深奥的象形文字。他说,就像我们研究低等动物的构造发育,以了解高等动物的构造一样,我们应该可以多多探讨儿童心理学,以了解成人心理。小孩的梦,是简单明显的愿望达成,虽然它比起成人的梦显得枯燥,但却提供了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虽然它比成人的梦简单,但却证明了人的梦的本质。因为儿童的梦简朴、明白、易懂,它未曾化装或很少化装,有摄人灵魂的自然美。分析儿童的梦不需要任何技术。 

        分析弗洛伊德的说梦,其观点是这样的:第一,梦是伪装愿望的达成。第二,所有的梦都是可解的。第三,梦的来源一是身体状态;二是日间印象;三是儿童期的经历。第四, “性”扮演重要角色。 

        一家之论:梦(dreaming) 之析

        1、梦和情感的关系。梦是压抑﹑不满的释放和发泄,梦还是困难﹑麻烦的解决或者回避,梦还是愿望的渴求和心灵的倾诉。 

        2、身体状态和梦的关系。身体内部有可能产生与梦境有关的应激源(胃病、心脏病)。 

        3、日间印象和梦的关系。意识来源于物质世界,来源于实践。所以说梦是来源于物质世界和社会实践,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不仅仅儿童时期的经历和梦有关,任何时期的经历都有关。 

        4、梦是直接刺激物导致大脑把沉淀到潜意识里的事件表现为显意识。这个直接刺激物一般是和”日间印象”有关,或者和最近发生的事有关。 

        5、梦和性的关系。梦中经常有”性”行为或者”性”欲望,这说明”性”被压抑了,需要释放和满足。

        6、梦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正如人的大脑会记忆﹑会遗忘﹑会思维一样,人的大脑也会做梦。 

        7、做梦是人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不做梦的大脑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心理有愿望,想表达,可以通过嘴巴表达,也可以通过行动表达,也可以通过梦来表达,梦和嘴巴会说﹑手脚会动一样,是人身体的一种机能。 

        8、梦是潜意识表现的一种方式。潜意识常常是通过梦来表现的。梦是潜意识和显意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不做梦的大脑是有缺陷的,人脑如果不做梦,说明在潜意识和显意识之间存在障碍,就等于缺少了自我对话的机关与秘密通道。 

        9、梦,就是梦。梦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直接刺激物导致大脑把沉淀到潜意识里的事件表现为显意识,梦是愿望的达成,梦是压抑的释放和回避,是矛盾的解决,是一种心灵的倾诉,是对客观事物经过复合﹑重叠﹑交叉﹑伪装的反映。

        10、任何梦都是可以解释的。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

        一家之论:梦(dreaming) 之析,引起做梦的原因:

        ①“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机体内外部刺激的影响,都会对做梦有影响。

        ②“人之爱与恨,人生入世之缘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都会影响梦景意象的伪装。

        梦中没有语言和颜色,为什么?

        国际梦境研究协会曾将人的梦分为12个类型,分别是:遇到追击、受伤、遇险、丢失重要物品、考试、高空坠落、出丑、迟到、电话断线、灾难、迷路、死人。做梦就像是将你左脑中的所有记忆,在右脑中重新洗牌。由于右脑是没有时间顺序、没有逻辑、没有语言,只凭直觉和感悟的,因此记忆中的事被打乱,在梦中,你可能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海,一会儿和朋友在一起,一会儿和家人在一起。

        梦中往往是没有语言的,或语言也是很少的;也没有颜色,即使有也很单调。梦中人也不可能唱歌。原因分析:这是因为,语言、颜色、记住歌词,这些都属于左脑逻辑思维的内容,做梦的右脑则不能完成。最新研究结果证实:梦是人脑中主管各种功能的各个中心点联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某一个中心受到损伤,就形不成梦,或形成一种残缺不全的梦,如梦中人物只有图像而没有语言。

        做梦也是一种思考,比醒时更有创意性

        正因为梦是没有逻辑的,反而能解决很多在逻辑的世界里,我们苦思冥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做梦时悟到的,梅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也是做梦时发现的。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做梦也是一种思考,它比醒时的思考更有创意性,所以在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时,最好先睡上一觉,也许答案就藏在你的梦里。

        为什么醒来后只能记得极少数的梦呢?

        对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看法:

        其一是干扰论的看法:认为数个梦彼此干扰,新做的梦,干扰了前面的梦;虽然在一夜之间梦境连连,早晨起床时,很可能只记得临醒之前的最后一个梦。此一解释,大致符合一般人的经验。

        其二是动机性遗忘论的看法:认为梦境中多属令人不愉快的事,当事人不记忆,以免引起焦虑。这个解释,不符合一般事实。因为,事实上一般人所记忆的梦境,并非全属令人愉快的事。

        其三是讯息处理论的看法:认为做梦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性质上均属短期记忆。短时记忆如不经复习或输入长期记忆中去加以贮存,自然很快就会忘记。这是一种认知心理学兴起以来的新的解释法,看来较为合理。 

        我们该相信《周公解梦》吗?

        梦到棺材就意味着发财,梦到蛇则意味着吉祥,不少人都笃信《周公解梦》中的这些说法。

        临床心理学认为,《周公解梦》中绝大部分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刻板、机械地定义了梦里的形象。而梦的内涵实际上是灵动的,随着梦里的情绪而变动。比如梦到棺材时,如果是探究的心态,意味着你发现了一些具有神秘感的事;如果是恐惧的心态,意味着你对亲人或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担忧;如果你逃跑了,则意味着生活中有什么让你厌恶的事,你想避开。而蛇和鸽子,一般在女性排卵期前后容易梦到,意味着较多的性欲。

        梦和现实的正反之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梦和现实是相反的!

        因为梦反映的是心底最直接的愿望、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

        最典型的例子是肚子饿时会梦到红烧肉,寒冷时会梦到熊熊的火堆。

        抑郁症患者的梦都是很开心的,因为他们在白天非常痛苦;一旦他们梦里变得痛苦了,就说明病就要康复了。

        为什么老做同一个梦?

        为什么老做同一个梦?这是因为有一件事对你心理的刺激太强烈了,或者是你潜意识里特别怕的东西,或者是你非常渴望得到的东西,而这个心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比如非常想结婚的女人,就会做同一个关于离婚的梦。

        梦里为什么会见到陌生的人、去陌生的地方?

        人的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

        比如你走在大街上,记得你看到了一栋大楼,几辆汽车,实际大楼和汽车以外的东西也进入了你的记忆,只不过你没有意识到。在梦中,它们都会跑出来。而且由于右脑的无逻辑性,梦中的人和地方可以张冠李戴,比如这个人的脸,却有着那个人的身份;这个地方的大楼,却在另一个地方出现,这些都会让你觉得很陌生。

        梦到从高处掉下来是长个吗?

        一般孩子做这样的梦是说明在长个儿。这种梦只在半夜23:30—凌晨两点之间做,这是人的生长期。

        老做噩梦是身体有病的表现吗?

        梦确实和疾病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有胆囊炎的人,可能会梦到心脏病发作,因为胆囊和心脏处于同一个神经上;有肺病的人,梦见胸部受压;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梦见被追赶。老年人梦见有人追逐,自己身体歪斜扭曲、情绪激动,醒后心有余悸,可能与心脑供血不足有关;

        青年人梦见吃饭、饮酒,可能是溃疡病的先兆。压力太大的人常梦见自己走路困难、迈不动腿;有疏离焦虑感的人则会梦见找不到亲人或家门。

        为什么有人能清晰描述自己的梦,有人不能?

        容易记住梦的人,往往是内省的人,而不容易记住梦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是压抑自己的情感、与世隔离的人。此外,这和梦的强弱程度,以及做梦人的记忆力好坏、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女性怀孕时梦就特别多,而且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此时雌激素水平比平时高2—3倍,导致右脑与梦有关的边缘系统活动更稳定。

        我们能进入别人的梦吗?

        《盗梦空间》中,由于能进入别人的梦,使盗梦者拥有了改变别人思维的能力。其实现实中,催眠师做的正是这样的事。催眠控制的是一个人的注意力,当注意力变窄时,人就会进入睡眠状态,但听觉还和催眠师的语言相联系。催眠师通过语言和梦境中人的潜意识交流,把他无序的梦引导成有序的,达到调整心理的目的。在进行梦的分析时,颠三倒四的梦对解梦人来说更有意义。有些梦的情节非常精彩,好比好莱坞大片,这只能说明你的想像力丰富。在梦的分析中,真正反映问题的,往往是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友情提醒:

        ——遇到下列情况,最好请心理学专家看看。

        如果经常出现怪梦,比如,同一个梦反复出现;还有就是反自然的怪梦。反自然的怪梦则象征人格中有不能整合的部分。于是,要提防是否在人格方面可能出问题?!

        如果梦反复出现,说明你已经在潜意识中产生了焦虑,只要找出原因,梦境就会消失。

        ——喊醒一个人,一定要轻柔!提醒大家,贸然将一个正在做梦的人叫醒是件“危险”的事!因为梦和现实的反差越大,对人情感的冲击就越大,会对他造成惊吓。平时喊醒一个人,一定要轻柔的。可以先判断他是否在梦中。由于做梦的快波睡眠期,也叫快速动眼期,所以一个人的眼皮如果在动,就说明他正在梦中。

        最后,再次强调,有梦的人才健康;做梦的的人更健康!

    

        参考资料:

        注1、陈锡林(苏州大学)专题讲座,《睡眠与梦的认识》,苏州大讲坛(苏州图书馆)2008-12-21

        注2:人民日报《生命时报》张静记者电话采访陈锡林等专家文章,《做梦的人更健康》刊载于:人民日报《生命时报》2010-9-12

        注3:《盗梦空间》引出梦的解析,老做梦的人健康_健康频道_新华网(转载)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917/16/179287_54400455.shtml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