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泰伯南奔之谜

    朱红   2011-05-29

    浏览量:1194

        视频播放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泰伯南奔之谜”,这是个老题目了,“泰伯”苏州话讲呢就是“taba”,没有译音,普通话说就是“taibai”,因为这个伯有五六个音,根据意义不同音也不同,他是排行最大最长的所以叫“bo”,中间最强大的那么这个字不念“bo”,如果说它是诸侯中间最强大的那么这个字念“ba”,如果说他的译意是田间的小路那么这个字就读“mo”,如果说它的意思是丈夫的哥哥,那么这个字就念“bai”,在这里泰伯的意思是兄弟中间排行最长的,所以就念作“taibo”。

        泰伯南奔是个老问题,在从前就有不少人研究过这个问题,传统的记载也很多,那么到现在再把这个题目拿出来研究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根据传统的记载研究下来就发现里面有不少问题,过去记载的传统观点影响最大的就是泰伯让伯这个人道德品质非常高尚,他不争王位,提倡礼让的风气,这是儒家的观点,一般来讲对于泰伯的评价就由此而来的,长期以来前人在这里边好像也发现很多问题,不大符合实际的历史。我在早年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吴越文化论丛》,这本书里就记载了很多文章,就有人提出来泰伯南奔不可信,泰伯根本就没有到太湖来,也有人提出种种疑问,关于泰伯还没有到南奔之前的周国的许多情况,因此这里边就有许多问题,这次我把泰伯南奔这个题目整理了一下,把从前自己所发现的一些疑点都整理了一下,本来这本书在讲课钱要出版的,后来推迟了,这本书里我就提出了新的观点跟传统的记载有所不同,我所发现的问题前人就发现了,清代史学家、经学家崔述他就提出没有泰伯南奔这件事,崔述他是很厉害的,对《史记》的功绩特别厉害,甚至于说《史记》是本小说一无所信,当然这是过头了,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收集了不少先秦的资料,所以在很多地方的记载还是比较可靠的,但是也有地方由于资料不足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象,譬如说我们现在看的《苏秦列传》很精彩的,“头悬梁,锥刺股”啊,“六国败将”啊,他为了激励自己的师弟张仪,故意冷落他让他到秦国另谋发展,当了秦国的宰相,后来才知道是师兄在帮我的忙,否则我在六国谋个差事也就当个二把手三把手,这样一来我到秦国就可以当第一把手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到后来70年代在汉墓出土了20多张苏秦的文献,里面有15张是苏秦写给齐王的,这个是最原始的资料,用这个东西跟史记一对照为什么呢,张仪比苏秦来

    的早,甚至于比他的哥哥苏代还要年纪大,而且他们之间也没有师兄弟关系,所以讲史记虽然是信史,但也有个人的想象,也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应该给一个科学的反映态度。

        我为什么现在反映呢,不是我本事大,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因此我们看地下出土的文物经过了科学的考察,它对于还原历史真相起了许多重要的作用。中华儿女哪里来,黄河是母亲河,我们都是黄河流域的子孙,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太湖三山岛发现了史前的石器,考古学家都聚集在那里,挖出了5000多枚石器,原来那是古人之前的一个石器加工场,就是证明了在一万年前我们太湖流域这个地方已经有新人类活动,这样就把黄河中心论颠覆掉了,就证明长江下游地区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这样就把中华文明就改成多文化了,后来在中华流域也发现了,还在四川三星堆文化也发现了,说明这个是同步的发展,譬如说现在考古里面还有,有个学者叫钱穆在台湾的国学大师,写过一部国学史纲,他认为孙子,孙膑是一个人,没有孙武子这个人,他的理由是孙武这个人不见于《左传》这些记载,原始的先秦的材料没有孙武子这个人,像《吴越春秋》记载来看,也只是有头无尾。后来在70年代汉墓里同时出土了《孙武兵法》、《孙膑兵法》,这说明现在考古学、科学比以前要发达,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不少事情。特别我来写泰伯,我又不知道3200年前的泰伯是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他怎么生活,我所知道的只是《史记》上面的记载,有两个地方,一个就是吴泰伯世家,一个就是周本记这两个地方关于泰伯的资料加起来是200多字,你从200多字里面怎么能够知道他的生活情况,但是因为专家的研究,出土文物考古发现的成就使我们可以知道3200年前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甚至还可以出土他的实物。你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你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你要用后来孔夫子的思想,礼让啊、友爱啊来套到泰伯的头上套不上,他是周太王的大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思想呢,所以说这是儒家后来为了美化泰伯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现在学者的研究再加上地下考古的研究、科学的解释、考证,这样我们可以比前人懂得多,了解的多。

    接下去我们来谈泰伯南奔的事,泰伯为什么会南奔,我们就根据《史记》里面有一段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

    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这段话什么意思,他说泰伯和仲雍这两个人是周太王的儿子,是季历的哥哥,季历这个人很贤明,而且他有个儿子叫季昌,非常聪明,在他身上有神奇的事情发生。这样周太王就想传位传给季历,以便传给昌,周太王你是第一把手,你说传给谁就给谁,在周国传承有制度的,祖上传上来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嫡长制,就继承人一定是兄长,周国呢一夫一妻制,不存在什么嫡,那么就是传给长子,一直传到周太王,从来都是这个样子,而且有规定的如果这个儿子是生病了、残疾或者精神上有疾病可以由他兄弟来继承,这样的话周太王看中老三,而且老三有个孙子季昌实在聪明,祖父喜欢的不得了,那么传位给三房,根据主次,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那怎么办,而两个哥哥非常实相走吧,让给老三了,这两个人就是史记上讲的“乃奔荆蛮”,他们周国是在魏河的北边,就是陕西的中部,“荆蛮”是对于楚人和越人的称呼,楚人在湖南、湖北这个地方,越人在江苏、安徽、浙江这些地方,那个地方出竹子,所以称作荆,蛮呢那个地方不是中原人,所以称为“荆蛮”。泰伯跟中雍一看,父亲要传位给老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不大好就走吧,往南方走就到了“荆蛮”。这是《史记》的记载,他们到了荆蛮后季历果然当了周国的国公,原来的周太王后来死后季历就当了国公,季历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昌就变成了周文王,周文王的儿子季发就是周武王带兵杀商建立了周王朝,那个时候他就追赠自己的父亲叫周文王,所以周文王不是一开始讲的是到后来追赠,我的曾祖父叫周太王,祖父季历叫周王,曾祖父叫周太王,就是这么来的。再说泰伯跟中雍两个人逃到了荆蛮,断发纹身要把额前的头发全部切短,把脸都露出来,纹身就是在身上刻花纹,因为到河里有鳄鱼他们叫龙,有攻击人的水生动物,他们认为刺了花纹后身体就不是白的了,这样一来可以避免龙的伤害,所以断发纹身。周族的制度规定,周族人不能够绘上身体发服,头发再长不能剪的,只能把它挽起来,剪下来的指甲都要包起来,藏起来,到死的时候放在一起,这个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根据周族的规矩,人的身体是父母生下来的不能弄脏弄伤。泰伯跟中雍断发纹身后你就破坏了周族的礼制了,没有办法回来做国王了,这样老三你就放心吧,我们不会回来的。当地的荆蛮一看,周国的大公子了不起,跑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思想境界高,怎么跑到我们这地方来,根据《史记》

    这样一个情况。《史记》这样的记载是不是合理,当时的情况是不是这样,有人认为这个让给季历,为什么要让,他们如果不让,这里边恐怕,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两三千里路跑到海边来,太湖当时是海边,这有点犯不着,当时什么情况,周国到我们苏南这个地方要经过许多的部落国、诸侯国,诸侯国跟你讲道理,但部落国不跟你讲,文明程度低,把你抓起来当奴隶,甚至杀掉,非常危险,两个人怎么能从陕西跑到太湖流域来,所以这是一个疑点。到30年代组织了一个叫吴越文化研究会,在上海、江苏、浙江,当时掀起了一股吴越文化的热潮,就把泰伯南奔的问题提出来了,当时泰伯从陕西到我们江苏来只能有一条路,这一段都是殷商的诸侯国他通不过,有人说,这肯定是对的,一个有历史记载,第二个无锡有鸿山泰伯墓,肯定是来的,反对者说了,这个墓你好相信的,没有的,有的时候它只是纪念意义,但是在殷商时期在江苏的南部有大量的周人遗迹,这又怎么解释,周人在陕西,怎么会在江苏出现过,所以说明泰伯他来过。他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要跑到我们苏州来,等等许多事情,现在我们来仔细研究。

        泰伯姓季叫季泰伯,周国人都姓季,周太王的儿子,季历的兄长,他的父亲叫公亶父,泰伯的母亲则需要考查了,季历母亲为太姒,是商朝贵族之女,泰伯跟中雍不是太姒生的。一直到8岁泰伯进入学校念书,主要学什么东西呢,殷商的时候才出现文字,但古代的人读书不比现在的学生轻松,语文、历史、科技(占卜看天象)、地理(学四方)、算学、舞蹈、音乐、体育,学这些干什么,原来都是跟礼制有关。10岁泰伯继续学习周国的礼制,礼制泰伯学得非常好,后来他到了太湖地区动不动就把周国的礼制搬出来。周国在公亶父上台之后出现了好现象,周族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发展农业生产,使周逐步强盛起来。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纷纷皆来归附,是一位远见卓识,英明果敢的伟大的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缔造者之先驱。使周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关于泰伯打仗,哪本书上有记载,但在《易经》里面有记载,“长子帅师,弟子舆尸”,就是国公的长子泰伯带领军队打仗,长子的弟弟中雍负责把阵亡的将士尸体运回埋葬,但是没有资料,不知道是公亶父、泰伯联手抵抗的戎人,还是三个人一起抵抗的。

        太王古公亶父约死于武乙二十一年,那么王位传给谁呢,他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那么交给谁好呢,按照主次长子泰伯,名正言顺得到继承,老二中雍这个人很激进很活络,比泰伯要活络的多,老三季历19岁年轻有朝气还有个聪明的儿子能够使周国发扬光大,因此他把王位传给了季老三。有一天出现了一桩奇事,在中国历史上叫做赤爵事件,赤爵(红色的鸟雀)嘴里口衔着一份丹书飞到了季历的儿子昌的手里,当时四岁,在读书,告诉姬昌说,做事情要勤奋不要懒惰,这件事马上就传开来了,说明姬昌有圣瑞,公亶父开心的不得了,对泰伯,中雍讲我们周族发扬光大能够昌盛的人就只有姬昌了。但对于他们为何让位其中有好多种说法。其实根据古书记载公亶父是有计划的,泰伯、中雍顾全大局“让季历”,既保持了周族内部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周邦的迅速地发展壮大;又埋下了东部荆蛮牵制殷商的种子,因此泰伯、中雍是周族的功臣。泰伯从陕西到江苏,当时的交通也没现在那么发达,实际长度2000多公路,但是你要陆路过来3000多公里,所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许多人不同意泰伯南奔。国公生病,历史记载这个病是很蹊跷的,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说让泰伯和中雍去衡山采药,父亲生病儿子采药这是理所当然的,留下个小儿子治理国政,但是从陕西到湖南1300多公里如果很顺,泰伯身体很好,一定能走过,那么他来回四个月,这四个月我们算他一天吃1斤粮食,那么他至少要背120斤,因此从这里边可以看到公亶父是有谋划的,这是亶父的一个棋子,一路就是从周国向东边发展,第二方面他要派出一些南下之辈去开辟根据地将来就可以跟周国共享父业,这就是古书记载的公亶父有歼商之志。要是泰伯、中雍开辟成功可以跟周国呼应,不成功老大老二就不再与老三争夺王位,公亶父是个政治家。这个观点是徐中舒提出的。南下经历了2年功夫,没有目标带着三百人出来,后来到了长江边上,死掉逃跑了100多人,他们到宁镇剩下的仅仅有200多人,到了宁镇后发现情况不对有商代的遗迹,他们以为已经到了江苏的地方,但是殷商王朝已经从安徽东部过来,所以他们再往无锡方向跑,当时无锡到常州是片大沼泽,人马过去就淹死,所以估计他们是沿着长江边到了无锡,这个地方叫藩篱,周人到了藩篱这个地方四面一筑,这个地方没人那么圈起来就是我的,在那个地方他就建立起来了勾吴部落,

    那时的藩篱就是现在无锡的梅里。那泰伯怎么会成功的呢,一个200人的小部落,当时太湖地区的越人成千上万,所有的部落一盘散沙,所以正好是泰伯重建根据地的机会,建立了勾吴部落后他统一新的生产方式,把太湖其他部落的奴隶吸引过来,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所以他们中间就发生了战争。2万多人跟2千多人打起来结果勾国赢了,这个人家是不相信的,主要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一定能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当时周武王4万多士兵对抗殷王17千万士兵,最后周武王胜,因为殷王奴隶军一打仗就搞起义反对殷王,在藩篱的战争中也是这样,越人老早就想投奔勾吴国了,这样泰伯就建立了城墙,最后形成了勾吴国,周文化和泰伯文化结合起来就成了勾吴文化,这个勾吴文化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吴文化,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误会吴文化,是不对的,因为勾吴文化吸收了周文化。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