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要终生服药吗
何巧平 2011-09-24
浏览量:857
炎炎的夏日过去了,秋风起了之后,高血压的病人发病率会逐渐的增加可能控制的不是很好。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高血压的话题,高血压是不是需要终身的服药。
第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开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及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千万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控制水平。我们常讲高血压治疗里面有三高和三低,第一个是患病率高,2006年我国患病人口有2亿;第二个致残率高,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万,其中2/3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每年250万人新发脑卒中;第三个是死亡率高,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肾衰等引起死亡。三低的现状就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2006年我们中国的知晓率达到50%,美国是70%;治疗率我们中国是40%,美国是59%;控制率我们中国10%美国是34%;所以说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非常艰巨。
中国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现状
患病率 患病人数
高血压 18.8% >2亿
糖尿病 2.6% >2000万
糖耐量异常 1.90% 2000万
超重 22.80% 2亿
肥胖 7.10% >6000万
高TC(>5.72mmol/L) 2.90% 1.6亿人次
高TG(>1.7mmol/L) 11.90% 
低HDL(<0.91mmol/L) 7.40% 
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1、高钠低钾饮食,摄食食盐量超标;2、肥胖超重;3、吸烟、饮酒无节制;4、精神紧张;5、年龄;6、高血压家属史;7、缺乏体力活动;;8、遗传因素;9、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病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其中主要是脑卒中和冠心病。
第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国际上已经研究确定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膳食高盐;中度以上饮酒;2、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遗传因素等;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性相关;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病的定义及测量方法。WHO/ISH/ESC/ACC/AHA/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统一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非同日三次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18岁以上的成人血压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80-89
1 级高血压 ( 轻度 ) 140-159 和或 90-99
2 级高血压 ( 中度 ) 160-179 和或 100-109
3 级高血压 ( 重度 ) ≥180 和或 ≥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 和或 <90
血压的测量分为: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动态血压。
诊室血压:①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喝酒、喝浓茶、饮咖啡及排空两便。 室温在20-25°C。②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血压计应放在心脏水平。若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双臂血压。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人、糖尿病人及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③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cm,宜使用宽13-15cm、长30-35cm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用较小袖带。 ④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 cm。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⑤ 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mmHg(4.0kPa),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⑥ 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同时测量左右侧血压,以较高的血压值记录。同时记录脉率。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与第Ⅴ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小于12岁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应相隔1--2 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如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家庭血压: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不推荐使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动态血压监测:推荐以下正常值参考标准:24小时<130/80mmHg, 白昼<135/85mmHg, 夜间<120/70mmHg。动态血压监测,用于诊断评价单纯性诊所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血压波动异常大等患者。 
第四,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降压药的选择:降压效果好; 24小时平稳降压,一天一次,方便患者服用,依从性高;靶器官受损情况;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异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心、脑、肾等靶器官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经济承受能力和药物供应状况等。药物治疗的原则:1.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逐渐增加剂量。2.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50%。 3.70%病人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4.1—3月逐步血压达标。5.平稳降压,长期、持续治疗。6.不可突然停药或撤药。7.个体化治疗。高血压降压药物的种类:利尿药;β -阻滞剂;( β--block)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ARB);钙拮抗剂;(CCB)α-阻滞剂。
一、利尿剂 
1 利尿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
2 痛风患者禁用,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慎用。
3 小剂量可以避免低血钾、糖耐量降低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双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zide)12.5mg,每日1-2次;
吲哒帕胺(Indapamide)1.25-2.5mg,每日1次
呋噻米 (Furosemide)仅用于并发肾功能衰竭时。
布美他尼
安体舒通 
氨苯喋啶
二、β-阻滞剂 
β阻滞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80次/分)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阻肺急性发作、心功能4级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慎用。美托洛尔(Metoprolol) 25mg,每日1-2次;阿替洛尔(Atenolol)25mg,每日1-2次;比索洛尔(Bisoprolol) 2.5- 5mg,每日1次;β-阻滞剂可用于心衰,但用法与降压完全不同,应加注意。 
三、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时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优先选择使用长效制剂。非洛地平(Felodipine)缓释片5-1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Nifedipine)控释片3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每日1次;拉西地平(Lacidipine)4-6mg,每日1次;维拉帕米(Verapamil)缓释片120-240mg,每日1次尼群地平,尼卡地平。一般情况下也可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或尼群地平普通片10mg,每日2-3次。慎用硝苯地平速效胶囊。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并发心脏功能不全、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
妊娠哺乳期、双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血肌酐>265m mol/L或3mg/dL)患者禁用。可以选择使用以下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12.5-25mg ,每日2-3次;依那普利(Enalapril)10-20mg,每日1-2次;培哚普利(Perindopril)4-8mg,每日1次;西拉普利(Cilazapril)2.5-5mg,每日1次;苯那普利(Benazapril)10-20mg,每日1次;雷米普利(Ramipril)2.5-5mg,每日1次;赖诺普利(Lisinopril)20-40mg,每日1次。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厄贝沙坦(安博维)150-300mg,每日1次;替米沙坦(美卡素)80mg,每日1次;氯沙坦(Losartan)50-100mg, 每日1次;缬沙坦(Valsartan)80-160mg,每日1次。
适用和禁用对象与ACE-I同,目前主要用于ACE-I治疗后发生干咳的患者。 
药物治疗的剂量调整:高血压病人一般须终生治疗。病人经确诊为高血压后若自行停药,其血压(或迟或早)终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减药:用药后血压偏低可以考虑减小剂量,目的为减小药物的可能副作用及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但以不影响疗效为前提。病人在试行这种“逐步减药”时,应十分仔细地监测血压。 建议最佳服药时间:每日一次在清晨空腹刷牙后,每日二次每12小时一次,每日三次每8小时一次。 
药物联合:最佳联合:CCB+ARB、CCB+ACEI、CCB+ β阻滞剂、CCB+D、
ARB+D、AECI+D;不推荐联合β阻滞剂+ARB、β阻滞剂+ACEI、β阻滞剂+中枢作用药、ARB+ACEI 
高血压病控制目标:一般病人:<140/90 mmHg;老年病人:<150/90 mmHg;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病人:<130/80 mmHg;24小时尿蛋白>1g病人: <125 /75 mmHg;如能耐受,以上全部患者的血压建议尽可能降至低一点好一点。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标:空腹血糖: ≤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8.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老年人)空腹血糖: ≤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ic): ≤7.0%。
误区:药都有副作用,不难受时就不要服药了;血压降至正常就减小剂量或停药;自行停药;年纪大了血压高一点也正常,不必服药;担心长期用药会有低血压风险;想起来就吃,不规律服药;随便买点药吃,图省钱图方便;看别人吃什么药自己就吃什么药;与其他药物混着吃而没有了解是否有配伍禁忌;降压不达标;服用降压药,就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
第五,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1,改善生活方式;2,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限盐:1,减盐腌食品;2,各种咸菜;3,各种菜汤; 4,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看不见的盐:调味品: 酱油、味精、调味汁、方便面汤料等调味品;熟食: 罐头、酱鸭、午餐肉、烧鸡等;腌制品:咸菜、酱菜等。减重:体重指数BMI(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
的,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公斤,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低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限制高能量食物、高脂肪、甜食、酒精及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控制其它危险因素,饮酒的超重者要戒酒,老年高血压则需严格限盐等。减重的速度和目标: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小于每月1-2Kg,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缩减腰围,控制体重:减重目标:体重指数 (BMI) <24(18.5—23.9)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腰围:男性腰围 <90cm‘女性腰围 <85cm
合理膳食:日常饮食习惯,对于防治高血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瘦肉类 50-100g / 天;鱼虾类 50g /天;奶类每日 250g /天;每日食油 20-25g /天;少吃糖类和甜食。蛋白3-4个/周 ;蛋黄<3个/ 周。胆固醇摄入量 <200--300mg /天。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400g-500g /天;水果:两种中等大小水果各1个/天;推荐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推荐每天膳食纤维>30g /天。限制饮酒:高血压病治疗指南建议酒精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5g,女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15g。完全戒烟:限制抽烟:≤5支/日;被动吸烟:相当于主动吸烟的80%;
家庭油烟;空气污染。增加体力活动及锻炼:1 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进渐进,持之以恒,按科学锻炼的要求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2 对中老年人提倡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迪斯科等。3 常用运动强度指标 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平时心率,如要求精确则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4 运动频度 :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禁忌运动方式:举重、倒立、拉力器、拔河、短跑、剧烈运动。
晨练未必好:在城市里,清晨的空气不好,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比较高,这时运动较危险,可能引发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事件,温差较大;空气中质量指数差;空腹;没服药;心脏神经血管张力高。运动的最佳时间,运动的最佳时间是下午和傍晚,时间不方便的患者可以改变锻炼的时间,原则是早晨不要太早,日出后再运动,注意:高血压患者晨练前一定要服用降压药物。
怎么保持良好情绪?1 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处事不惊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老一老”2 控制情绪,摆脱忧郁:恶劣的情绪会使血压升高 3 生活节奏放慢4 留出休闲娱乐旅游锻炼休息时间。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1 靠政府与政策的力量改善大环境;2 靠家属与社区医师做耐心劝导,帮助这些人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体育锻炼、绘画等;3 在社团活动中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劝导和理解。 
第六,高血压病的患者教育。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高血压病人教育。
高血压不治疗,行吗?答案:不行!高血压是当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若不进行治疗,任其自然发展,则会明显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的风险;研究证明,收缩压降低10mmHg,中风的危险性就可减少2/5 ,冠心病危险性减少1/6
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答案:需要!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吗?答案:不可以!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急症应选用快速降压药。控制血压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需请教医生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有并发症时应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保护的药物。
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答案:不可以!目前尚无治愈高血压的方法。所有降压药都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或早或晚将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因此,降压药需长期服用。选择适合的药物,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范围,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吗?答案:需要!高血压是一种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能引起心脏和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病变是不逆转的。高血压引起血管硬化和靶器官供血不足,形成心脑血管病。其病变是不可逆转的。我国心脑血管病高发,50%与高血压有关,尤其是脑卒中与冠心病。长效平稳降压、联合用药、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保护的药物是安全的,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长期终身服药会最大限度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终身获益,也是国际上公认的。
总 结: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的损害,也是导致冠心病 、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不仅要降压,更重要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选择理想降压药物,要长久、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才能达到靶器官的保护。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