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寒山钟声
王国栋 2012-02-25
浏览量:1621
自寒山寺枫桥夜泊这首诗有之后,一千五百年以来寒山寺就有很多传说,我今天主要讲枫桥夜泊之谜。其实寒山寺有很多谜,张继这首诗是不是他原作?枫桥指的是哪个枫桥?古钟这口钟到哪去了?有没有寒山、拾得这个人?他来过苏州没有?在历史上有很多之谜,我今天带了很多关于《枫桥夜泊》的歌曲,我们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欣赏一下《枫桥夜泊》这首诗。
在历史上,一首诗一句话造就了一种文化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张继这首诗在苏州寒山寺是个极致,当然这种类型还有,比如一句格言或一个排比句,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者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造就了苏州杭州两个城市的知名度,文化在中国造就一个城市一种现象的寒山寺是极致。我在北京开会,有个广告商找到我说张继寒山寺这首诗是最好的广告,其实在寒山寺历史上并没有很多高僧大德,很知名的学者,寺庙也比较小,但是寒山寺进入十大名寺,作为苏州对外的品牌,没有张继这首诗是不行的。苏州清朝有个很有名的学者官僚叶昌炽他在1922年写完寒山志说,要是没有张继这首诗就不可能有寒山志,寒山寺到现在也不会这么盛行,下面我把不同地方唱的“寒山枫桥夜泊”给大家演示一下。
这首诗自流传以来诗中有很多异同,第一,是“封桥”还是“枫桥”到底哪个是对的呢?宋朝以前有不同的争论,宋朝的宰相大学士王硅郇公,他一笔一写就成了现在这个“枫”,那么张继当年写的是“封”还是“枫”,实际上据现在考证他写的是“枫”,但是他错了,在宋朝以前我们唐诗里面就是封建的“封”,这里面又有个问题,实际上我们老苏州都知道,我们苏州是江南富裕之地,枫桥北宋以前是封建的“封”关口的意思,后来张继写的这个“枫”字,就像我们说苏州的浒(xu)墅关一样皇帝说了就这么办吧,就把“封”字改过来了,其实他是湖北襄州之人,他可能“枫”跟“封”没听懂,在历史上应该是封建的“封”,后来根据他的诗就直接改过来了,为了好听便于传播。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到底是“晚泊”还是“夜泊”,首先是我们现在的寒山寺还是其他的某个寺,这是一个意思,另外当年张继来的时候是否住在我们现在的地方,有学者认为他没有住在枫桥镇,因为枫桥是个郊区,他应该住在城里,他当时是进士,尽管没有做官但他出于宦官之
家,也不会很穷,他半夜里听到钟声,唐诗上有好多种说法,现在基本上公认夜泊是对的,因为他不可能太晚住在那,当时是安史之乱避难路过苏州来的。下面我们看第三个是“江枫”还是“江村”,俞樾先生说: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的"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朝龚明之《吴中纪闻》作“江村渔火”,宋人的旧籍是应十分珍视。此诗宋朝的王郇公曾书以刻石,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明朝文征明所书的碑刻,“江”下一字不可辨识。因此,补书石刻,姑且从今本,然“江村”古本却不可淹没。因作诗一首,以告观者:“郇公旧墨久无存,待诏残碑不可扪。幸有《吴中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这是俞樾的资料,他是大学问家1821-1907年他治学非常严谨,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实际上我觉“江村”可能是对的,那边有没有桥,有桥但不一定就在那个地方,唐诗上以前有的地方互相转录,就写的是“村”,一般作为史料以及大家都认为江村渔火。江枫呢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树就是江枫,张继当时指的是树呢,还是我们江枫镇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里面还有一个是“渔火”呢还是“渔夫” ,据俞樾的后人讲,俞樾还写有另一碑阴,可能是他对自己的考证持很慎重态度,所以书写完毕后,却未正式应用,存在家中,全文如下:唐张懿孙《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然第二句不甚可解,“江枫渔火”四字文义不贯,于下“对愁眠”三字又似不贯,向以为疑。检《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因疑“江枫”二字应一转作“枫江”,诗题一本作《夜泊枫江》,“枫江渔父”或即其自谓也,因作一诗以正其误。诗云:“有客寒山寺外过,闲将旧句一吟哦。枫江一转与题合,渔父传钞作火讹。妙悟不从雠校得,佳章翻觉□瑕多。老夫小试研经技,欲起前贤问若何。”
下面我们继续讲枫桥夜泊里的四个谜,我再介绍一下,张继是哪年来到姑苏的,我们经常听导游说,当年张继高考落榜了心情很郁闷,路过寒山寺在上面烧了一炷香听了个钟声,第二年就高举了,这种说法在网上特别多,实际上我们翻开历史看,我个人认为他不是赶考,,753年他已经考取了,755年的时候安史之乱,他从襄州那里赶过来11月份的时候安史之乱,现在学者普遍认为他不是只写了寒山一首诗,当时还写了阊门,诗的内容是忧国忧民的不是个人牢骚,而且张继是刚直
不阿的一个人,他做官也做了七年,从这个角度说他不是因为赶考宣泄,完全是一种很高的爱国情怀,如果说赶考以前落榜了路过这儿很适合现在年轻人的想法,烧柱香第二年就高考上了,这比较有市场。实际上应该说他不是落榜而是避难到江南来的,呆了一个阶段第二年又回去做官了。张继这首诗写的很漂亮,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像红楼梦一样,从禅意的角度一样不错,从忧国忧民的角度也不错,从个人宣泄对愁眠我觉的也不错,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现在也没有个说法,个人去理解,但不能说一家之言,这就是写的禅诗,这样我觉得有点偏。我们下面再看这个,对于我们研究寒山寺的人来说有点忌讳,本来我们寒山寺就是寒山的,但是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现在的寒山寺不是张继诗里面的寒山,在唐代以寒山这个字样,颇多的在唐诗里面,当时的含义有人翻译成深秋季节的山,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杜牧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比如和他同时代的有个诗僧,“古寺寒山上”。再比如我们公认的寒山子,寒山子里面有寒山道,这在学术界争论得很厉害,他们认为当年张继路过的时候坐的是船,并没有到寒山,张继到了枫桥镇或者在苏州住下来,晚上远远的听到钟声,这个寒山是泛指,客观的说这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一千年来大家都认为苏州寒山寺就是张继这首诗中的寒山寺,有些东西一下说不清楚,历史已经认可它了。
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多远,两百米外就听不清楚了,但是国内国外都有记载在10里以外甚至20里以外都能听到钟声。新民晚报97年登过一篇文章,他们研究钟声传播,有个反射波,次声波可能附近1里路的地方听不着,10里路20里路听得特别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寒山寺张继在七八里是因为反射波听得到钟声。还有对寒山这方面,我们新区那地方也有个寒山,有人做文章说不是运河这边的寒山是新区那个小寒山,后来从学者考证看出,张继这首诗出名后他们后改的名,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肯定就是苏州的寒山寺,张继到过苏州这毫无疑问,他当时晚上在哪里住宿,应该是在客船,因为他是避难,也可能走得很仓促就在船里坐,这时听到声音是很正常,也有学者提出来,苏州半夜里是不敲钟的,现在大量的史诗当年在苏州唐以前有敲半夜钟的,我个人看法不能要求12
点就是半夜,即使是我们现在去敲钟也没那么正,就我们现在还有个现代之谜,苏州寒山寺首届敲钟是谁敲的钟,说不清楚,有人说是性空法师敲的,有人说是楚光敲的,有人说是日本人敲的,还有人说是小和尚敲的等等,实际上我找过性空本人聊过天,我认为有些事情就这么仅仅33年就说不清楚,有的事情长了更说不清楚,应该说当时第一次敲钟是性空法师主导下敲的钟,他敲108下钟的时候中间来了二三十个日本人,他敲了几下后日本人说我也敲两下,当时大家都乱敲,有人问他敲了多少下他说我给忘了,快到时间了再敲一下就108下,他随口说了个108下,所以当时不止他一个人敲的,是好几个人都敲了,第一年是否敲了108下这说不清楚,第二年的时候性空就聪明了,他说我一定要108下准时敲,跟姓董的一个干部商量了一下,我们这么办吧,11点42分的时候你看表每十秒你就暗处躲在那跟我点个头,我就来一下就不数了,结果性空眼神看了姓董的干部,敲到第107下的时候他们还有暗号姓董的干部拿出手电,特意装了新电池,在下面远远的照了,给下面人做了个暗号,灯光一照就是零点108下,你们就放炮。第三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三十三届都是42分每十秒敲一下,其实是他本人说的,这个情况当事人在就说的清楚,当事人不在就说不清楚,包括枫桥夜泊里的寒山,有些东西它永远就是个谜。
平江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江南地区苏州是以水路桥为主,陆路仅仅是便道,其实很多宦官人家都有船的,当时我们寒山寺也不叫寒山寺叫枫桥寺,平江图1229年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幅石刻城市地图,收录了359座桥梁,61个坊,264个巷子,20条弄,67座寺观,其中许多地名还沿用至今,平江1200年以前,寒山寺当年有座塔,塔在我们北面这个地方,现在的塔在东面,同时寒山寺从以前至今有好几个名字。寒山寺至今1500多年了,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有过5次遭到火毁,我个人觉得不止5次,第一次元朝寒山寺的塔毁于战火,第二明朝洪武年间又毁于大火,第三次明朝万历年间毁于大火,第四次康熙50年毁于大火,第五次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清军烧了一次大火,历史上记载
寒山寺有5次大的灾难,这在我们寒山志里面都有的,寒山寺因为有张继这首诗,也有僧人的努力,以及社会的这种文化,结果寒山寺千百年来虽然毁了5次实际上是越来越发展,但我个人统计了一下寒山寺有过8次劫难,第六次是清朝道观年间,方丈过生日吃斋面,当时菜也不多做饭的僧人去后面菜地摘菜,正好看见树上有两个大蘑菇,摘了把它做成浇头,结果140人吃了全部死亡,这一次是人为的灾难,第七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占领寒山寺,第八次是文化大革命时,寺庙变成了仓库监狱进行批斗,现在的寒山寺越来越漂亮,发展越来越快,但还需要我们加强对它的日常管理,同时,寒山寺在国内外非常有名,因此到处都有仿寒山寺,在日本的东京就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