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京杭运河文化史(下)

    戈春源   2012-12-23

    浏览量:265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能来听我的讲座,我感到很荣幸,十分感谢。今天我主要讲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大运河沿途景色与民俗,二中大运河文化特色及如何继承。

    一、 京杭大运河沿途景色与民俗

    1、大运河的龙头——北京

    ①北京,大运河源头所在地。

    a、玉泉山有玉泉池,泉水清澈,如沸汤滚腾,为大运河水源。有玉泉垂虹景色。

    b、颐和园、昆明湖景色。有3300多亩,明朝时种稻谷、荷花。颐和园水源众多,除玉泉外,还有昌平神山泉。万寿山、大戏楼、长廊、石舫、后湖与苏州街。

    c、中南海、北海景色。白塔、团城,运河水源——温榆河。通惠河(大通河)、通州(北通州),今称通州区,有永通桥,在通州之西8里,长50米,主孔两旁有镇水兽四只。两边柱子各33根,石狮很精美。

    ② 北京为什么成为龙头?地形:燕山山脉南麓,是蒙古高原至华北平原的通道。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历代建都所在(战国燕、辽、金、元、明、清)。

    ③民俗:溜冰、六月六(浴象)、贮冰。

    2、大运河龙角——河海交汇处的天津

    天津:是海运与河运的交接点。是北京的门户。负有拱卫任务,明朝时称天津卫。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

    ①景物:a.天后宫(天妃宫)。天后宫(天妃宫),天后是保护海上安全的女神。位于北运河与海河之间,号称三汊口,交通方便,万货俱全。有诗“晓日三汊口,连樯集万艘。”今存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三年廿三日庙会,游人如潮。

    b.望海楼教堂。望海楼教堂,濒临海河,在海河北岸。清末重修,长30米,宽10米。廊式建筑,装饰华丽。天津是开放口岸,较洋气。1870年,天津教堂所在地。此外,有老西开教堂等。

    ②民俗:七月十五放河灯。

    3、运河北段的重镇——龙身(一)

    ①沧州。沧州是盐(长芦盐)的集散地。景物:a.铁狮子,在沧州市西20公里,重40吨。高5.3米(头部长1.5米),传为镇水之用。狮子形象生动、昂首怒目,爪如锯、牙如钩。因此沧州称狮子城。b.杜林桥,在杜林村,三孔,全长66米,两旁石栏雕有各式人物,很是生动。它在运河的支流黑龙港河上。

    ②德州。苏禄王墓,明万历十五年(1417)苏禄国(今菲律宾)王带三四百人到北京朝觐,因病死于德州。墓园松柏苍翠,有翁仲、石兽。“万里游魂滞此方,丰碑犹在焕奎章。”今山东温、安两姓为苏禄王后裔。

    ③聊城。聊城位于运河西岸,号称“南北要冲”,商贾云集。景物:a.山陕会馆。清乾隆山陕商人建,建筑面积3331平方米。160余间、山门三间,有八字影壁。飞檐挑脚、金碧辉煌。正殿三座祠关帝、文昌、火神、财神、水神。有各种雕刻,有戏楼一座。b.光岳楼。在聊城市中心。名字含义:有光于岱岳之间。因东昌府,又称东昌楼。砖石结构,高9米,占地1200平方米,斗拱飞檐。存康熙“神光钟瑛碑”、乾隆诗碑。c.铁塔。在聊城东关,原兴隆寺内,十三层。高15.8米。塔基莲花形。面积10.16平方米,雄拔秀挺。聊城与临清是过黄河之处。

    ④临清。临清,号称山东西北水陆交通中心。景物:a.鳌头矶。在汶河分叉处,中洲如鳌头突出,故称“鳌头矶”。两个闸门如鳌足上建观音阁,小巧玲珑。很是热闹。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b.临清砖塔。在运河东岸。万历(1573-1620)重修,八角式,高60米,九层。塔刹呈盔形。登临见运河如带,孤帆远影。c.临清清真寺。在临清城西,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现存大门,钟鼓楼,望月楼,正殿(礼拜堂)等一万平方米,正殿有葫芦形尖顶,宏丽轩昂。

    ⑤济宁。济宁,号称水运码头,农产品集散地。景物:a.太白楼。传为李白饮酒处。在济宁南部旧城墙上,二层,高20米,二楼内嵌李白、杜甫、贺知章的画像,楼下存头大“观”字,传为李白手书。楼东有涮笔泉,传李白洗笔处。b.声远楼。明天顺四年(1460)重修,高17米。楼上有铁钟一口,重七吨,是宋代原物。c.济宁铁塔。北齐始建,明万历九年(1581)重修,高23.8米。八

    角九层,每层挂风铃,叮当作响,每层设置佛像二尊。

    4、运河中段的重镇—— 龙身(二)

    ①徐州。徐州是交通枢纽,两线(津浦、陇海)相交,兵家必争之地。景物:a.云龙山。相传刘邦隐居山中,其妻吕后见到一股云气,像龙,称云龙。广植松柏,四季常青。兴化寺内有石佛半身坐像,高10米多。后檐墙,仅有三块大砖,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说。山顶有放鹤亭,宋代文人张天骥建,早上放,晚上收鹤。不愿做官。下有饮鹤泉。b. 乾隆行宫。乾隆在1757年南巡宫殿,在云龙山北。原有院落五进,有正殿配殿,左有园林,小桥流水,花草树木茂盛,今存大殿琉璃瓦顶,陈列汉画像石刻。

    ②宿迁。原是钟吾,后宿国迁此,称宿迁。项羽故里,有项王祠庙,塑像。并建项王文化园;楚城广场,宿迁博物馆等。

    ③淮阴。(1)淮阴处于淮河之南,故称淮阴。过淮河之处。(2)淮阴在运河中的地位:是京杭大运河中点,清朝漕运总督与河道总督、东河总督的衙门所在地,导淮济运之处。(3)景物:a.镇淮楼。在淮安城区西北,运河之东。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改建,七层砖塔,高44.1米,呈优美的抛物形。b.文通塔。在淮安区中心,原宋代都统司酒楼,明朝为鼓楼,因淮河泛滥,称镇淮楼。二层木结构高楼,宏伟古朴。

    ④扬州。扬州是古九州之一,由“人物轻扬”而来。景物:a.平山堂、大明寺。平山堂、大明寺。在大运河邗沟源头之西蜀冈上。大明寺,或称栖灵寺。刘宋大明年间建。唐高僧在此讲学。宋代欧阳修在寺内修平山堂,饮酒赋诗。b.文峰塔。在扬州南门外,古运河入江水道处,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仿楼式砖木混合结构,七层八角形。鉴真从这里东渡,至张家港黄泗浦出发。c.瘦西湖。邗沟源头之西。徐园、小金山、钓鱼台、小金山之西、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运河南段的重镇——龙身(三)

    ①镇江。镇江,又称京口,在运河之西。景物:a.金山。落座于长江南岸,高60米,原来是“树影

    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因建筑,掘得金子,故称金山。金山寺(康熙时称江天禅寺),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顶有慈寿塔,江天一览亭,下有天下第一泉。b.焦山。位于长江中间,焦光隐居。山高150米,周长2000米。有定慧寺,俗称焦山寺,东汉年造有大殿、藏经楼等。山顶有吸江楼,山间有碑刻,以南朝《瘗鹤铭》最宝贵。

    ②常州。常州,与“常熟”意思相近。景物:a.近园。在常州长春巷内,建于清康熙年间(1668-1672),规模小而布局精致,映水叠山,石径花草,别有情致。b.红梅阁。红梅公园内,在运河之旁,高17米,双重飞檐。北宋建,元代重建。登楼远眺景色尽收眼底。c.天宁寺。建于唐天复(901-904),原有面积130多亩,清末重建。今存大殿、文殊观音、普贤与金刚等殿、罗汉堂等。“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为东南第一丛林。

    ③无锡。在无锡城西运河上,有锡天下争,无锡天下宁。景物:a.黄埠墩。战国黄歇治芙蓉湖,水面下降露出一墩,故称黄埠墩。后成运河中一岛。文天祥被押,在黄埠墩写下《过无锡》一诗:“英雄未死心为碎”清皇帝行宫,大跃进中拆除,1982年利用张元庵旧建筑,筑成二层高阁。“鱼龙吻脊,飞檐翘角。”b.南禅寺。在无锡南运河边上,南朝梁建为480寺之一。建有天王殿、大殿、真武殿。建有宝塔“妙光塔”,高43米。河边独树,秀丽耀姿。c.锡惠公园。头山门,唐宋经幢,御碑亭。偃人石,金莲池,第二泉(二泉映月)。唐时泉水供京城。宋宫廷贡品。李绅在此读书。锡山龙光塔、寄畅园、原叫秦园。东部以水廊为主,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用借景的手法,吸纳锡惠。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住这里。

    ④苏州。苏州以姑苏山命名。景物:a.文昌阁。浒关,征收税收的关口。文昌阁,在运河西岸,高10多米,明万历钞关主事施重光创建,西托阳山峰峦,三面为月牙河围绕,称“水晶盘中一青螺”。b.铁铃关、枫桥、寒山寺。枫桥地区:铁铃关,垒石为基,中为三层,为抗倭用。枫桥在唐已有。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长39.60米,高5.7米。高启“画桥三百映江城,梦里枫桥独有名。”枫桥一作封桥。枫桥米市,枫斛。寒山寺是寒山子来此。有妙利普明塔院。第一诗碑与第一佛钟。c.百花洲、接官厅、盘门、吴门桥。双庙(伍子胥、孙武),瑞光塔(孙武为感母恩而建)

    原13层。今塔,宋景德至天圣年间(1004——1030)建,七级八面,高53米,巍峨挺立。解放后发现文物“妙法莲华经”胥盘门地区:百花洲、接官厅。吴门桥是跨运河是最高最古的石拱桥。始建宋元丰七年(1084),清重修长66米。d.灭渡桥、 宝带桥。元僧人敬修因遭摆渡人刁难横暴,而募捐修桥。故名灭渡,“平横暴也”。历代修筑(明况钟、同治再修,长81米,)江南古桥典范。宝带桥是苏州城南运河,唐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宝带而筑。820年建成,桥呈宝带式,全长317米,53孔,北端石狮一只,桥北有石碑亭、石塔各一座。如长虹卧波,中秋可看串月奇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e.三里桥。三里桥是吴江牵道,三里桥。在运河之上,建于元,清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总长50.4米,为苏州最高古桥。

    ⑤嘉兴。嘉兴,原名禾兴。后因避讳改嘉兴。景物:a.南湖。烟雨楼,占地11亩。明嘉靖间首府赵瀛建。细雨霏霏,若烟若雾。文人董其昌、张岱登临,乾隆八次登临。b.小瀛洲。在烟雨楼北,有仓颉(字圣)祠,面积50余平方米。有亭临湖。望目远望,菱田连连。

    6、大运河的龙尾——杭州

    杭州:杭通航,航行之州。景物:①西湖。6.3平方公里,宋代开始称西湖,苏白二堤、断桥、一株杨柳一枝机、湖心亭、阮公墩、三潭印月(小瀛洲)。有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锋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断桥残雪。②其他景色:虎跑、六和塔、灵隐、吴山、凤凰山、黄龙洞、葛岭。③纪念性景物:岳庙、张巷水,秋瑾、章太炎墓。

    二、大运河文化的继承

    1、和美性。从北京到杭州一路景色十分美丽和谐。大运河文化是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和谐文化。

    2、交融性。南北之间的交融都要靠运河。我经过研究发现普通话的发源地就在运河。

    3、向上性。大运河是发展的,古代到现代运河是不一样的,设施改进了,河道开阔了,走向拉直了。所以运河是发展的,向上的,并不是保守的。

    我们现在要发扬民族精神,继承大运河的文化,把运河建设得更好,充分发挥它的灌溉航运作用。今天就讲这么多,有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