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风雨拙政五百年——拙政园史

    郭明友   2013-04-17

    浏览量:4806

    今天讲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的历史是比较清晰的,我今天拿出来给大家讲,既是给大家讲故事同时也是想理出一点新东西,当然大多数内容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切磋。

    拙政园的位置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至萧王弄。全园面积约72亩,开放62亩,水面12.2亩,是苏州最大的园林,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现在变成了若干个园中园,空间来讲分成了东中西三个部分,实际在东中西三部分又有若干个小园子,因为我们知道园林的设计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如果空间比较大就要对它层层分割,设计一个又一个的园中园,来营造庭院深深的景境。

        1.拙政园之前世

        我这里做了一个简图,拙政园之前世,拙政园如果只从建园算起到现在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就这个地方的园林历史而言不是这样,所以我用一个层层向上的图向大家展示,这个地方最早是三国郁林太守陆绩的一个宅子,有没有园子我们现在还不能草率地去说,那个时候的园是非常简单的,但既是是只有一块石头也足以为我们后来文人立为标杆了,再后来是东晋戴颙,然后是晚唐,陆龟蒙是非常清晰的在此建有园子的,是田园式风格的,北宋的时候有胡稷言的五柳塘,他的儿子后来改为如村,到了元代中期有个大弘寺,到了元代末年张士诚占据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给了他的驸马潘元绍,成了驸马府,潘元绍喜欢造园子,所以园子很大。到了明代中期的时候这个地方有近竹园、春庵,还有从前朝留下来的宁真道观,到了正德年间王献臣正式造拙政园,开始了拙政园的历史,但此前还有一千年的历史。

        陆绩宅:郁林石—廉石

        208年冬,孙权命陆绩征岭南,夺取并镇守郁林郡(今广西贵县)。陆绩任太守多年,为官清正廉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深得百姓爱戴。陆绩任满还家时因全部家当不满一船,船吃水太浅无法航行,只好搬了岸上的大石压船才顺利返家的故事。压船还家的巨石,后被人们收藏起来,称为“廉石”。

    南朝戴颙宅园

    关于戴颙,戴颙(公元377—441),谯郡(今安徽濉溪)人。戴逵之子,生逢乱世,耿介磊落,妙解音律,博通经史,以孝著称。《吴郡图经续记》:“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晚唐陆龟蒙宅园:不出郛郭,旷若郊墅

        皮日休《松陵集》卷5:“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余每相访,款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陆龟蒙为唐代农学家,这在古代儒家士大夫眼中的鄙事是尤为难得的。

        北宋胡稷言五柳堂→胡峄如村

        北宋胡稷言五柳堂,五柳堂胡稷言居在临顿里陆龟蒙之旧址也。

        元代大弘寺

        元代的大弘寺原址在现在拙政园的东园。

        元末——潘元绍驸马府

        钱泳《履园丛话》:张士诚陷平江,改名曰隆平府,开宏文馆,设官属,自立为吴王,妻刘氏为后,以女夫潘元绍为驸马都尉,视同腹心。元绍好治园圃,聚敛金玉及法书名画,日夜歌舞自娱。凡摴蒱、蹴鞠、游谈之士,无不罗至。及元绍败,士诚俱置不问。世所谓七姬者,皆元绍妾也。

        2.拙政园——简史

    正德4年王献臣造拙政园,到了嘉靖末王献臣的儿子王锡麟不争气,园子给输掉了,输给了徐氏徐少泉,徐氏有这个园子也不久,明王朝灭亡后清军入关,徐氏将这个园子卖给了陈之遴,陈之遴买了园子之后并没有在这里住,很快就被守军军官占去了,作为兵备道行馆,相当于我们的警备司令部,后来降清的平西王的女婿王永宁托他的朋友买下了拙政园,拙政园遭了最大的殃。再往后康熙十八年王永宁也被抄家了,这里变成了苏松常道的公署,四五年之后公署撤掉了,园就分散了,这次是第二次分散,在嘉靖末是第一次分散,王心一做归田园居把东边分解出去,第二次分解是把已

    经分散的西部有分为西中两个部分,西面先后是叶沈汪程赵,中部为蒋査吴往下传,可是后太平军来了,李秀成在此建了王府,三个园子又统一了成为忠王府,太平天国结束后园子再度分散成补园,中间的拙政园,东边就成了一个废园,这样就进入了上个世纪初,民国期间,流传到日寇占据苏州,先是作为直奉会馆,主要是旗人(满清贵人)在此吟诗作画聚会,东边就整个荒掉了,一度成为荒烟殡舍。后来日伪政府将三个园又都拿回来了,在此租借了一阵子,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在此办了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很快民国结束了,1949年此地成了苏南行署苏州专员公署,后来有文物局园林局先后接管,然后开始修复。大约就是这样一个历程。

        3.王献臣——拙政园

        3.1.王献臣——慨然自任、力图有为的锦衣卫

    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世居吴门,年少得志。弘治八年奉命宣使朝鲜(1495),程敏政《送行人王君使朝鲜序》说:“敬止少年,伟丰仪,妙词翰,选于众而使远外,名一旦闻九重。临遣之日,赐一品服,视他使为荣。”

    连续遭同行算计,下狱问讯,最后降两级,谪岭南。沈周有《和林郡侯送王敬止赴任琼州韵》、《送王敬止谪琼州》二首;李东阳有《王永嘉献臣恩养堂王自御史谪海南以量移今职》;徐祯卿有《王敬止御史始窜海南继移永嘉令自燕中迎养》。

        3.2.大弘寺并不毁于王献臣之手

        可是民间又有王献臣抢占大弘寺传说,王献臣圈占大弘寺,赶走寺僧,剥夺佛像金箔,以造拙政园,以至晚年遭报应,患严重皮肤病。但是民间传说并不可靠,据明代中期王鏊《姑苏志》: “大弘寺……延佑间,僧余泽居此,尝别创东斋,斋前有井,因自号天泉。元末寺毁,相传毁时见红衣沙门立烟焰上,久之乃没,寺既荡尽,而东斋独存。”大弘寺在元末已经毁去了。

    康熙年间的《江南通志》:“拙政园在长洲县娄门内大弘寺西,明侍御王宪臣所筑,广袤二百余亩。”

    据以上两条文献王献臣没有亲手毁掉大弘寺。

        3.3.吴门文人对王献臣初造拙政园未见认同

        王氏拙政园200余亩,园景为当世苏州园林之最,又有文徵明的图绘诗咏,但是却未见一次像样的文人雅会,其他文人也鲜有诗咏文序可知吴门文人对王献臣初造拙政园未见认同。

    唐伯虎仅有一首诗歌,诗意还颇耐人寻味,《西畴图为王侍御作》 :

    铁冠仙史隐城隅,西近平畴宅一区。

    准例公田多种秫,不教诗兴败催租。

    秋成烂煮长腰米,春作先驱两髻奴。

    鼓腹年年歌帝力,不须祈谷幸操壶。

        3.4.文徵明之于王献臣

        相较其他吴门文人,文徵明与王献臣的关系非同一般。

    第一,文徵明与王献臣交情较深,他不仅为王献臣筑园谋划图绘,撰写园记,而且还曾为其父亲王瑾写碑记,为其子王锡麟取名赐字。其“拙政园图咏”及其他诗歌,迄今仍是研究拙政园初期的最基本文献。

        文征明《咏竹》二首序:旧岁王敬止移竹数枝,种停云馆前,经岁遂活,雨中相对,辄赋二诗寄谢敬止。

        第二,文徵明关于王献臣和拙政园的诗文,都未收进《甫田集》——为文嘉编订,乃家藏本 。后人对此多有疑惑。柯律格、顾凯:社交活动与园林隐逸追求之间有冲突,有损于文待诏的“清高”,故而略去。此说不大靠谱。

        第三,文徵明为王献臣图绘诗咏拙政园,很可能是收费的,是其耕隐人生的营生活动。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拙政园记》及古近体诗三十一首,为王敬止侍御作,侍御费三十金,鸡鸣候门而始得之。然是待诏最合作语,亦最得意笔。考其年癸巳,是六十四时笔也。

        第四,文徵明结识王献臣,与其交往,缘于家父推荐。其《送侍御王君左迁上杭丞叙》:——往岁先君以书问士于检讨南屏潘公,公报曰:“有王君敬止者,奇士也,是故吴人。”他日还吴,某以潘公之故,获缔好焉。及君以行人迁监察御史,先君谓某曰:‘王君有志用世,其不能免乎?

    第五,文徵明图绘诗咏拙政园,还别有一番心思——遭际相似、借园自况。

    文徵明《拙政园诗三十一首》:“徵明漫仕而归,虽踪迹不同于君,而潦倒末杀,亦略相似,顾无一亩之宫,以寄其栖佚之志,而独有羡于君。既取其园中景物,悉为赋之而复为之记。”

    总结:文徵明与王献臣交往主要原因有:

    一是家父及先贤的推荐;

    二是钦佩其敢于犯颜抗争,不苟言苟行;

    三是两人有相似的仕途经历;

    四是应园林主人之酬请;

    五是自己无力造园,羡慕王氏园景,借图绘寄托自己的园林情怀。

        3.5. 王献臣初造拙政园园景

        今按文献可知,除《拙政园图》外,文征明为拙政园绘有十二帧、二十帧、三十一帧的图册。真本今皆不知所在,仅三十一帧存有黑白的影印本,时间款是“嘉靖十二年癸巳九月”(1533)。园景有:

        梦隐楼、若墅堂、繁香坞、芙蓉隈、 柳隩、意远台、钓矶、水华池、怡颜处、来禽囿、得真亭、珍李坂、玫瑰柴、蔷薇径、桃花沜、湘筠坞、槐幄、槐雨亭、尔耳轩、芭蕉槛、竹涧、瑶圃、净深亭、待霜亭、听松风处、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志清处、嘉实亭、玉泉。

        拙政园是当时苏州城内最大一所园林,也是当时苏州园林中,设计最系统完整,景境层次最丰富,审美主题与艺术形式融合得最为自然紧密的一处园林。园景以车马稀少、旷若郊野的田园风貌为基调,造景以大面积水域为主体,山水应和,建筑稀疏,竹林密布,格调朴素淡雅。

    文徵明另有《饮王敬止园池》、《寄王敬止》、《席上次韵王敬止》等几首诗歌,其中有:

    篱落青红径路斜,叩门欣得野人家。

    东来渐觉无车马,春去依然有物华  ……

    小草闲临青李贴,孤花静对绿荫堂。

    遥知积雨池塘满,谁共清风阁道凉?……

    高士名园万竹中,还开别径着衰翁。

    倚楼山色当书案,临水飞花拂钓筒。……

        4.徐少泉拙政园园景

        据徐树丕《识小录》记载,拙政园传至第二代王锡麟时,就易主徐氏了:“娄门迎春坊,乔木参天,有山林杏冥之致,实一郡园亭之甲也。园创于宋时某公,至我明正嘉间,御史王某者复辟之。其邻为大横寺,御史移去佛象,赶逐僧徒而有之,遂成极胜。……当御史殁后,园亦为我家所有。曾叔祖少泉以千金与其子赌,约六色皆绯者胜。赌久,呼妓进酒,丝竹并作,俟其倦,阴以六面皆绯者一掷,四座大哗,不肖子惘然叵测,园遂归徐氏。故吴中有‘花园令’之戏,实仿于此。”

    从得园经历来看,徐少泉这一代主人的品格修养及文德才情相对低俗一些,因此,他们很容易破坏性地改变园林景境的早期设计。

    袁宏道《吴中园亭纪略》: “乔木茂林,澄川翠干,周围里许方诸名园为最古矣。”

    王世贞《古今名园墅编序》:“徐鸿胪佳园因王侍御拙政之旧,以己意增损而失其真。”

        5.王心一归园田居——拙政园第一次裂分

    徐氏居拙政园五世,家道中落,崇祯四年(1631),园已渐荒废,王心一购得东部荒园,造兰雪堂。这是拙政园历史上的第一次裂分。王心一有《归园田居记》。王氏居拙政园东部,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园林被日伪征租。

    5.1王心一归园田居——园景特点

    第一,模范元明名家山水画。王心一:“予性有邱山之癖,每遇佳山水处,俯仰徘徊,辄不忍去。凝眸久之,觉心间指下,生气勃勃。因于绘事,亦稍知理会。”

    归园田居叠山出自于著名画家、叠山师陈似云之手:“东南诸山采用者湖石,玲珑细润,白质藓苔,其法宜用巧,是赵松雪之宗派也。西北诸山,采用者尧峰,黄而带青,质而近古,其法宜用拙,是黄子久之风轨也。余以二家之意,位置其远近浅深,而属之善手陈似云,三年而工始竟。”

    第二,自然之美。“门临委巷,不容旋马,编竹为扉,质任自然……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园景是因地制宜而稍加人工,强调一种自然朴素、清幽淡雅的文人趣味。建筑则体量小而色调素雅,疏密有度,因此,园境总体为山水大花园的自然风貌。园中有秫香楼,可以登楼领略园林内外的荷风、稻香等自然乡村田园风光。

    第三,花木繁盛,园景丰富,移步换景。

    园中有花木植物数十种,并无奇花异木,且多为主人亲手种植。

    园景约五十余处,数量和密度似乎很大,却以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成为其景境的鲜明特征,并非质实的园林建筑。

    第四,充满文人艺术的书卷气。五十余景题名多出自古人诗赋,大家、名流书写——即文且雅,富有文气。

    “听书台,听儿子辈读书声也”;“归园田居”、洞景“小桃源”(陶渊明);“兰雪堂”(李白“春风洒兰雪”);“涵青池”(储光羲“池草涵青色”)。

    “归田园居”、“兰雪堂”为文震孟书,“墙东一径”为归世昌书,丛桂景“小山之幽”为蒋伯玉书,“一邱一壑”出自辛弃疾词,题额为陈元素书,“流翠亭”为叶廷秀书。

    5.2王心一归园田居——古今变迁

    第一,园林本向东开门,现变为向南开门。

    第二,正堂兰雪堂自池北移至池南成为门厅。

    第三,缀云峰自池北兰雪堂前,移至池南兰雪堂背后,成为入园观景的假山画屏。

    第四,园林造景本自成体系,现为三园之一部分。

    6.清初时期拙政园之命运流转

    6.1.转售陈之遴

    吴梅村《咏拙政园山茶花》:

    拙政园故大弘寺基也,其地林木绝胜。有王御史者,侵之以广其宫,后归徐氏最久。兵兴,为镇将所据。已而,海昌陈相国得之,内有宝珠山茶三四株,交柯合理,得势争高,每花时巨丽鲜妍,纷披照瞩,为江南所仅见。相国自买此园,在政地,十年不归,再经谴谪辽海,此花从未寓目。余偶过(姻亲),太息为作此诗,他日午桥独乐,定有酬唱。

    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

    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

    顺治十年(1653),慑于镇将强取,徐氏子孙以二千金,售园于大学士海宁陈之遴(姻亲)。《浙江通志?海宁县志》:徐湘苹,名璨,吴县人陈之遴继室。

    6.2.兵备道行馆(康熙3年)

    康熙元年(1662),陈之遴被流放,拙政园被没收为公,先后为王姓、严姓两将军府。康熙三年(1664),改为兵备道行馆,为安姓将军府。从这期间诗歌可以看出,拙政园基本旧貌依然存在,三十一景大都还在。未几年,园复发还于陈氏,陈氏售园于吴三桂女婿王永宁。

    6.3.转售王永宁(约康熙10年1672)

    毛奇龄《西河集》:平西额辅构园亭于吴,即故拙政园址也,因旧为之。凡长林修竹,陂塘陇坂,层楼复阁,雕坪曲圮,极崇闳靡漫之胜。予入观时,方籍入毁拆,非盛时矣。然一步一境,移人性情。但记其一名楠木厅者,大概九楹,皆楠木所构,四向虚栏,洞槅轩敞,高辟中柱。百余柱各有础,其础纵横絜量,通约三尺而高齐人肾,墨石如鉴,雕镂之巧,龙盘凤转,锦卉错杂。询之皆故秦晋楚豫诸王府物,而车徒辇载,所费不亿,不足则复取具区石,购工摹仿以补之,其奢丽皆此类。

    王永宁对拙政园园景的破坏是全面的:

    第一,大兴土木,改造山水,摧毁园林旧貌;

    第二,园景风貌全面世俗化、富贵化。

    —— 造斑竹厅、娘娘厅、楠木厅,列柱百余,柱础高约三尺,雕龙刻凤,园中歌舞演剧不断,文人园几乎成为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浮华名利场。

    此地多年没县官,我因官去暂盘桓。

    堆来马矢齐妆阁,学得驴鸣倚画阑。

    ——陈其年

    6.4.苏松常道(康熙18)→撤署园散(康熙22)

    《江南通志》:康熙十八年1680,归并常镇道……改为分守苏松常道,移驻苏州。其间,参议祖泽深曾对园林建筑进行局部增修。

    康熙22年1684,玄烨南巡时曾来此园,但园景已经是“廿年来数易主,虽增葺壮丽,无复昔时山林雅致矣”。是裁撤署,园林随散为民居。先后为王(皋闻)、顾(璧斗)、严(公伟)等富室或官僚所有。 (康熙22年《长洲县志》)

    7.复园、书园——名园再度裂分

    乾隆初年,西部的拙政园再度裂分,中部为太守致仕(退休)的蒋棨所得,更名为“复园”;西部为太太史致仕的叶士宽所得,更名为“书园”。

    至此,拙政园形成三分的基本局面。

    7.1.蒋氏复园七十年

    蒋氏居中部拙政园约70年,初入时园已荒废,多年经营,园景得到恢复,故更名为“复园”:“山增而高,水浚而深,峰岫互回,云天倒映……不出城市而共获山林之胜。” 沈德潜、袁枚、赵翼等名流,一时云集,诗赋不绝,并有《复园嘉会图》传世。

    袁枚《宿苏州蒋氏复园题赠主人》组诗:

    人生只合君家住,借得青山又借书……碧槛红栏屈曲成,海棠含雨近清明,半池雪霁水微绿,坐看野塘春草生 。

    7.2.査世倓、吴敬入园为主

    嘉靖十四年(1809),蒋氏失园,园转售予以刑部郎中致仕的海宁人査世倓,査氏延用“复园”之名,并继续修缮园林,未几,园再转售予以礼部尚书致仕的协办大学士吴敬,更名“吴园”。分割原“复园”住宅建筑部分售予潘氏。这一局面持续到李秀成忠王府时期。

    7.3.叶氏书园

    乾隆初,叶士宽得园林西部荒址,与中部蒋氏“复园”同步修复,先后营造“拥书阁”、“读书轩”、“浇书亭”、“行书廊”等十景,是为“书园”。

    叶氏居“书园”两世,后辗转售予沈元振、汪美基等姓,至咸丰年间,园林大部分也归入李秀成的忠王府。

    8.忠王府——中、西部园林短暂整合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苏州,李秀成合西部汪氏(硕甫)宅、中部潘氏(爱轩)宅,以及两园的花园部分,营造忠王府——“工匠数百人终年不辍,工且未竣,城已破矣”。

    据说,今拙政园见山楼为其理事公务之所。

    李鸿章:“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也……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9.补园与八旗直奉会馆——中西部园林再度裂分

    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以忠王府为行辕,江苏巡抚衙门也在此,五年(1866),李鸿章行辕及巡抚衙门撤出,西部复还汪氏,十年后(1877),汪氏以白银6500两售予张履谦。

    同治十年(1871),巡抚张之万居中部宅,修复“吴园十二景”,与布政使恩锡、织造堂德寿、粮道朴英合议,出资成立“八旗直奉会馆” 。

    9.1 八旗直奉会馆

    八旗直奉会馆——“修廊迤逦,清泉贴地,曲沼绮交,峭石当门,群峰玉立,吴中园亭之美,未有出其右者。”(世勋《八旗直奉会馆记》)

    这次修复奠定了今天拙政园中部园景的基本面貌。

    9.2 张氏补园

    光绪三年(1877),富商张履谦自汪氏手中购得西部宅园——“池沼澄泓,林木蓊翳,间存亭台一二处,皆欹侧欲颓……园之东即王槐雨先生拙政园也。一垣中阻,而映带联络之迹,历历在目。观其形势,盖创造之初,当出一手,后人剖而二之耳。”(张履谦《补园记》)

    张氏居有补园直至新中国成立。

    张履谦对园林大规模修缮,先后增营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三十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拜文揖沈之斋等建筑——今日密丽的园林风貌,即起于此。欲知更详细的关于补园的过往可参看张履谦玄孙所著《补园旧事》、《补园旧事续编》

    10.民国期间的拙政园

    民国初年(1911),直奉会馆以茶室、滑稽戏、说书等赢利维持经营,园林成为开放娱乐空间。

    民国八年(1919),园内设立流行病收治医院,后设戒毒所、区公所等。其间,李鸿章侄李经义暂居园中。

    民国十九年(1930),园林已经败落为“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九路军军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后,园林中西部被陈则民征用作日伪江苏省政府办公处,陈群任伪省长其间,在设日式木屋,专供日本军政首脑及特务享乐。

    东部归园田居已经基本荒芜,沦为棺柩杂陈的殡舍。伪政府打通中、东两园,造一座小洋楼,用作职员宿舍,并将土假山上的亭子(放眼亭)更名为“补拙亭”。

    民国三十四年(1945)后,园林主要空间,皆被用作回迁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校舍,因空间不足,学院特向张氏后人张逸侪租借了西花园。其中,中部为教室和学生宿舍,西部为行政区域,东部为教职工宿舍和操场。

    11.建国后的拙政园

    1949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出,住宅部分改作苏南苏州行政专区公署;

    1951年,专区公署迁出,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并修缮;

    1952年,中部和西部修缮完工开放;

    1954年,园林局接管拙政园,开始大修。

    1959年,大修东花园,改建园门,1960年完工,兰雪堂、涵青亭、秫香楼、芙蓉榭、缀云峰、天泉亭等,皆修作于这一期间。

    1961年,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破四旧”重点对象,“拙政园”更名为“东风公园”,修复后的家具陈设再次散落;在园中倒影楼附近,开辟空间改作“儿童乐园”,设置滑梯等娱乐设施;

    1976年,再度保护修复;

    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

    关于拙政园风雨五百年历史的反思

    1.园林的历史沉浮,也是城市兴衰的指数;城市兴则园兴,城市衰则园衰它们是息息相关的。

    2. 园林景景逐渐偏离主题的五百年历史;回顾拙政园的园景在逐步偏离主题,从一开始造的时候王献臣就不是很纯粹,到后来我们发现拙政园中根本就没有几个隐士来居住,而更多的时候都是些达官贵人在此居住,所以说逐步偏离造园的初衷,而且这不是个案,苏州很多园林都有这样的特点。

    3.园林造景转向密丽浮华、贵而不高的历史;这也是逐步背离园林精神最高境界,最早的时候它不贵到高,不华但雅。

    4.艺术审美视觉化、表像化、世俗化的历史;五百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这样的一个进程。

    5.文人园林个性化精神追求逐渐迷失的历史。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