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说曹操
郭明友 2013-10-28
浏览量:1074
今天跟朋友们谈一个老话题,说曹操。曹操无论是从军事家、政治家的角度,还是从扭转诗歌艺术风格的文学家角度(建安风骨),抑或从一代豪杰、奸雄、枭雄等角度,都有说不尽的话题。即便是其留下的疑冢,也折腾了后世几百年。这里只说一件事——唯才是举,这个曾被历史教科书全面称赞的人才政策。
一.“唯才是举”——人才政策的颠覆性改革
1.1传统人才察举选拔制度简述
举孝(孝子);
举廉(廉吏);
举贤良(行为贤良方正的高品之士);
举文学(善于诗文辞赋者);
举明经(儒学秀才、学士、博士);
传统人才察举选拔制度所举人才标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德为先。曹操倡导举才不问德的用人政策,颠覆了四百年常规。
1.2.曹操的求贤令与人才论
建安十五年(210)首发《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十九年(214)再颁《求贤令》。
建安二十二年(217)三布《求贤令》。
其他举贤政令及辞章:《论吏士能行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二、曹操为何要“唯才是举”?
从当时历史现实来分析,“唯才是举”在当时,是一个颠覆历史、得罪世家的、不可接受、难以推行的改革措施。
2.1.已经很不靠谱的察举制举才亟待完善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2.2.尴尬的身世——举德选才等于自揭其短
《三国志-魏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世说新语》: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又曰: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
《异同杂语》: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於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2.3. 建安七子身世以及时代人才价值观念变化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建功立业,张扬个性,但是这些毕竟都是有深厚家世背景的贵族血统!
2.4. 曹操自身本身充满才与德之矛盾的典型——敢于举才弃德,也是出于绝世奸雄的自信。
曹操权奸性格之一——性多疑
误杀吕伯奢、梦中杀人、疑杀蔡瑁、徐庶脱身、势杀荀彧、枉杀华佗、华容道见擒。
曹操权奸性格之二——善诈术
陷害叔父、刺杀董卓、借首绥军、借刀杀人(祢衡)、忽悠许攸。
曹操权奸性格之三——行为邪狭、寡德缺品
这集中表现在曹操和他的女人们的关系上面。
《三国志?后妃传》:
曹操最早有丁夫人(正妻弃曹)、
刘夫人(早逝)、
卞夫人(娼家出身,后为王后,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武文世王公传》: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何进儿媳何晏之母)、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一共给曹操生了25个儿子。
激奋袁绍“贼在此”;
何晏“何氏之庐”;
长子曹昂之死(丁夫人所出);
甄氏之念(袁绍之媳);
2.5. 政局动荡、权利斗争、个人使命、人生志向等,也促使曹操冒险破格使用人才;而且,在人人都为建功立业而头脑发热的当时,也没有谁真的清楚,“唯才是举”到底会带来怎样的恶果。
三、为我所用、恩威并举
曹操“唯才是举”人才策略真相
3.1.曹操身边的文臣
《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刘放文翰,孙资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
官渡释嫌:一把火尽烧通敌书信,冰释将士所有疑虑。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初平中,兗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太祖临兗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父嵩,乞丐携养,因臧买位,舆金辇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奸阉遗丑,本无令徳,僄狡锋侠,好乱乐祸。
3.2.曹操身边的虎臣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及太祖领兗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威拔之,拜陷陈都尉。
张郃字俊乂,河间人。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瓚。 ……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郃说绍曰:“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绍不从之。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及到洛阳,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於梁,晃遂归太祖。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於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以侠闻於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於朗陵,众多归之。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於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3.3.逆我者亡——曹阿瞒屠戮文臣录
或不应被杀,或不该被杀,或不必被杀,或可以不杀,但是,曹操还是起了杀心,动了杀行。从这些案例可以侧面看出其所为“唯才是举”背后的自私狭隘、唯利是图、唯我独尊的专横残暴真相。
边让字文礼,……蔡邕荐边让于何进:“心通性达,口辩辞长。非礼不动,非法不言 ”,岂可“牛鼎烹鸡”以待之……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建安中,其乡人有构让于操,操告郡就杀之。
陈琳:“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被枭县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 ”。
祢衡字正平。少有才辩,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晓养性之术。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献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大夫首长、讥讽“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抵制“操表酒禁令” 多侮慢之辞、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宜封建诸侯”。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
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及帝都许,以彧为侍中,守尚书令。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曹操:与君共事以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刘表亡,曹公向荆州。表子琮降,以节迎曹公,诸将皆疑诈,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及河北平定,随在冀州。其后太祖从诸子出游,子伯时亦随从。子伯顾谓左右曰:“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人有白者,太祖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曹操: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
崔琰yan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於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魏略曰:太祖以为琰腹诽心谤,乃收付狱,髡刑输徒。前所白琰者又复白之云:“琰为徒,虬须直视,心似不平。”时太祖亦以为然,遂欲杀之。乃使清公大吏往经营琰,敕吏曰:“三日期消息。”琰不悟,后数日,吏故白琰平安。公忿然曰:“崔琰必欲使孤行刀锯乎!”吏以是教告琰,琰谢吏曰:“我殊不宜,不知公意至此也!”遂自杀。
杨修之死,既是由于曹操多忌,也因他卷入了丕、植太子之争。《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注引《典略》曰:“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绝。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日:‘我故自以为死之晚也。’其意以为坐曹植也。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慕,太子立,遂有天下。”
四、曹氏“唯才是举”的成果与教训
1.肇滥用刑杀政治之先
2.开六朝血色乱政之始
3.启功利主义任人之端
4.败选拔中正人才之纲
5.荡士林高贵文化之气
6.终成就帝业遗祸子孙
4.1.肇滥用刑杀政治之先
正始之音——噤若寒蝉;魏晋风度——哀鸿遍野。
4.2.开六朝血色乱政之始
A、异曲同工——吕伯奢与曹嵩的无辜被杀;
B、前功后鉴——曹操之腹与司马昭之心;
C、《世说新语-尤悔》: 桓公(温)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D、魏晋南北朝——中国短命王朝集中轮替的时代。
六朝——中国短命王朝集中轮替时代
曹魏(220-264),44年历五任帝王,其中:废帝曹芳254年被司马师废为齐王,后封邵陵厉公;260年高贵乡公曹髦率宿卫数百人攻司马昭,兵败被杀;264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废元帝曹涣为陈留王 。
西晋(265-313),48年经历四个帝王中,惠帝司马衷在八王之乱被毒死;怀帝司马炽被叛臣刘曜擒杀;愍帝司马邺出降刘曜。
东晋(317-419),102年间,历经11个帝王,平均寿命33岁,多被废杀,其中显宗司马衍22岁、康皇帝司马岳22岁、孝宗司马聃19岁即被废或被害。
南北朝(420年-589年),前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169年,先后共24任帝王轮替,十余个帝王被杀。
其中刘宋59年历4代8帝;
萧齐23年历3代7帝;
萧梁代55年历3代4帝;
陈33年,历3代5帝。

五、后世文人对“唯才是举”的矫枉
欧阳修《朋党论》:“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后世有“同利未朋,同道为友,同心为知。”
司马光《资治通鉴-序》: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博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朱东润先生在《八代传叙文学叙论》里面说: “唐宋以后的人物,见于传叙文学的,几乎都有一定的标格,但是汉魏六朝便充满了这许多不入格的人物:帝王不像帝王,文臣不像文臣,乃至儿子不像儿子,女人不像女人。李德裕说过:‘好驴马不入行。’”
六、曹操“唯才是举”对今人的启示
交友选才——德才并举,用人长而容其短;高瞻远瞩、举人重德、用人施德;广储人才,广育英才;人人皆有才,偏才有偏用,歪才坏才须慎用。
人才发展——心术(德)→ 智术(慧)→技术(能)。
人生规划——既要立足于现实审视思考,更要立足于未来人生的设计与定向。
延伸——任何急功近利的简单标准,往往难以造就科学持续的发展局面和美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