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

    王彬   2014-04-11

    浏览量:210

    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我在这里讲的内容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这个话题偏沉重了一点。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2014年最新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出现惊人增长,中国首当其中。中国新增病例为307万,占全球总数的21%,死亡人数220万,占全球总数的26.9%,所以我国癌症目前处于高发阶段。

        美国自90年代开始,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双下降趋势,中国却以2%~4%的速度不断增长。《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

        据统计,我国居民死亡率中恶性肿瘤占据第一位,我们苏州居民死亡率中也显示恶性肿瘤占据了第一位。因此,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杀手。恶性肿瘤预防知识的普及显的十分重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7%的美国人认为癌症等于死亡;37%的印度人认为癌症等于死亡;47%的中国人认为癌症等于死亡,该结果显示,在我国公众中癌症知识的普及程度还不高。

        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它的口号是:保护环境,远离癌症,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它的目的是引导公众关注癌症和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癌症的规范化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一、什么是癌症

        癌症就是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癌细胞永不凋亡,而是失控生长,无限制地向周围扩散、浸润,由原发部位向其它部位转移,这种转移如无法控制,将侵犯重要器官和引起器官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患者死亡。

        二、恶性肿瘤的分类

        恶性肿瘤的分类通常以它的组织发生(即来源于何种组织)为依据,如: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如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食道癌、睾丸癌等。来源于非造血系统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间皮瘤,骨肉瘤等等。来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等。

        三、癌症的病因

        癌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了,医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多途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癌症大约仅有5%,大多数癌症则归咎于环境因素,两者共同对癌症的发生发挥着作用。肿瘤流行病学调查,80%-90%的肿瘤是环境因素引起的,空气、水、土壤污染,致癌物质的增多,使得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癌症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环境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1)环境致癌因素

        1、雾霾与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其来源,包括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国外的研究报道,雾霾与肺癌有关系。中国工程院士钟南山认为,肺癌的发病率高与雾霾有很大关系。

        2、吸烟

        大量前瞻性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因烟草中含有40余种致癌物质,引起肺癌的危险性增大8-12倍,二手烟已被证明能够使不吸烟者患肺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60年代起开始实施控烟、改善大气环境等措施,30-40年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是烟草最大生产国,目前我国大约有3.5亿烟民,由于烟草危害健康的滞后效应,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肺癌。雾霾和吸烟与肺癌有关,如果我们在雾霾天里吸烟毫无疑问是雪上加霜。室内装修是城市居民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害物质如甲醛和氡会引起鼻腔、口腔、咽喉、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3、饮食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40%的癌症与饮食习惯、食物加工、烹饪方法等因素有关。过量食用红肉、腌制肉类、动物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可能会增加患胃癌、 肠癌、乳腺癌的风险。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可至肝癌,亚硝胺类和食管癌、胃癌、肝癌有关。吃的蔬菜、水果等如有残留的农药也会致癌。酒精已证明为促癌物质,患癌的风险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大量饮酒的同时还大量吸烟,患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会大幅提高。

        4、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患原发性肝癌的机会增加9-10倍,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胃淋巴瘤有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

        (2)人体的状态

        1、遗传因素

        如乳腺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研究表明,当人体细胞内的各种肿瘤抑制基因存在遗传性缺陷时,机体对肿瘤的易感性则会大大增强,成为患癌高危人群。

        2、身心健康

        缺乏运动,长期紧张、焦虑、精神压力大,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利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入侵。有人像林黛玉那样爱忧伤,郁闷,高兴的时候不能跟大家共享,苦闷的时候不能找人去交流,这也是一些特殊的致癌心理因素。

        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易受到外界致癌物的影响如汽车尾气、家装残留的有害物质、常进食高脂肪饮食、加上学习压力大、常常紧张、熬夜、运动少造成免疫力下降。

        四、癌症的预防

        癌症的预防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就是减少环境中致癌物质,不要患癌。二级预防:就是及时发现早期癌症,及时治疗,彻底治愈。三级预防:就是通过科学抗癌,来延长中、晚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据流行病学统计:1/3 恶性肿瘤可预防、1/3 恶性肿瘤可治愈、1/3 恶性肿瘤可延长生存期。

        一级预防(远离癌症)。就是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和接触,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如减少和消除雾霾。改变我们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合理营养膳食,避免病毒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有证据显示,90%以上NSCLC由主动吸烟所致,30%的NSCLC由被动吸烟所致,停止吸烟就能阻止肺癌。我国原发性肝癌病人90%有HBV感染背景,HBV育苗接种可有效防治肝癌。

        烟草相关性肿瘤的预防。大量研究证实,吸烟除引起肺癌外,还会引起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胃癌及宫颈癌。每日吸烟支数大于20支时,死于肺癌的风险为不吸烟人的15~25倍,且吸烟年龄越早,危险性越高。戒烟后其风险可降低,戒烟15年后其风险相当于正常人群。戒烟预防癌症是十分重要的。

        不合理饮食与肿瘤。富裕国家中,一些非吸烟导致的主要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与动物性脂肪摄入量增加相关。流行病学及试验资料证明,富含纤维食物饮食能降低癌症的危险,蔬菜与水果摄入较多的人群,许多癌症的发生率低于摄入少的人群。所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的摄入,对于减少肿瘤的发生是有益的。食物添加剂的滥用也不应忽视,少含或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也有利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减压、保持良好心态也能预防肿瘤。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目的是提高肿瘤治愈率。 就目前肿瘤防治水平而言,唯有早期发现肿瘤,才是挽救生命的最好办法。所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体检意识会使早期癌症的确诊率大大提高。据国内外资料表明,早期诊断的肺癌患者不足25%,80%的肺癌患者一经病理确诊已属晚期,失去了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肺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肺癌的长期存活率,如I期肺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80%。而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为5%。

        早期肿瘤常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医,而一旦病人有了症状,肿瘤往往已到了晚期,所以,肿瘤的早期诊断必须建立在早期发现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在貌似“正常”的人群中将患了肿瘤的病人识别出来,健康体检是发现早期肿瘤的最好方法。

        高危人群是指患某种癌的危险性很高的人群。由于某些原因,在这群人中,某种癌的发生率比通常人群高好多倍。因此这个人群便成为预防某种癌症的重点对象。

        高危人群的健康体检。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肝硬化者,需要每6个月检查一次AFP,肝脏B超。有癌家族史及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者;体检需要加肠镜检查,可1~3年检查一次。长期吸烟,尤其是男性年龄超过50岁,如果吸烟超过20年,吸烟每天超过一包,建议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这样能发现普通X线不能显示的早期肺癌。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胃溃疡的患者在体检中要做胃镜检查,1~3年一次。乳腺癌病人的亲属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4-9倍,要学会自查乳房及乳房的B超检查,在40岁以上每年照一次乳腺钼钯。

        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设立有肿瘤高危人群健康咨询服务和肿瘤高危人群健康体检服务。健康体检一般在40岁以前可2~3年体检一次,在40岁以后可每年体检一次。

        三级预防(科学抗癌)。其目的是控制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肿瘤的治疗要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

        五、癌症的诊断

        1、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的特征是症状反复出现,经久不愈,逐渐加重。晚期患者容易出现消瘦、贫血、浮肿等营养不良表现。

        乳腺、皮肤、舌部或身体任何部位可触及的不消退肿块;疣或痣发生明显的变化;持续性消化不良;吞咽时胸骨后不适、进食后有梗噎感觉;耳呜、听力减退,鼻塞不通气,鼻衄,或伴头痛或颈部肿块;月经期外或经绝期后的阴道出血;持续性干咳,痰中带血丝,声音嘶哑;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带血,原因不明的血尿;久治不愈的创口、溃疡;不明原因的消瘦。

        2、体格检查

        浅表淋巴结、体表肿块、肝脾检查、肛检等。

        3、辅助检查

        ①影像学检查:胸片、CT、MRI、GI、PET/CT等。

        ②内镜检查: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腹腔镜等。

        ③超声波检查:B超、心超等,对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肿块囊性实性鉴别,有特异性。

        ④肿瘤标记物检查:如CEA、CA199、AFP、CA125、CA153、PSA等。

        ⑤核医学检查:ECT骨扫描等。

        ⑥病理诊断:恶性肿瘤的最后诊断,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而病理诊断又必须与临床相结合。

        六、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

        临床常用的分期法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分期法。TNM分期把恶性肿瘤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恶性肿瘤的病理:细胞类型

        恶性肿瘤的分期:临床分期的意义在于了解肿瘤发现的早与晚,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七、恶性肿瘤的治疗

        包括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中药治疗、介入治疗等等。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根据恶性肿瘤容易到处转移的特点,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等多种治疗,其目的是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多学科合作团队。肿瘤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多学科合作团队就是集外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化疗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中医科医生等多学科医生来共同讨论适合病人的最好的治疗方案,使病人从治疗中获取最好的效果,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

        肿瘤联合门诊。苏州市立医院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每周四下午开设有多学科合作团队参与的肿瘤联合门诊、肿瘤联合病房,让多科医生在一起共同来讨论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一是方便了病人,二是为肿瘤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了肿瘤的治愈率,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避免了肿瘤治疗的不规范。

        八、肿瘤病人的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了解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肿瘤是否稳定、肿瘤治疗的副作用。

        随访的时间一般2~3年里每3个月一次,以后半年一次,五年后一年一次。

        总结:

        1、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去改造我们的基因,但是我们可以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减少各种致癌物质的产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烟、吃得正确、坚持运动、心情愉快,就会减少患癌机率。

        2、重视健康体检,肿瘤高危人群要了解自己相关的检查,发现早期癌症,提高治愈率。

        3、患了恶性肿瘤需要得到规范诊断和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