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苏州的砖雕门楼
马洪德 2014-01-23
浏览量:6648
苏州的砖雕门楼起于明,盛行于清初,衰落于清末,旧的门楼结束于民国初年。
苏州地区的砖雕门楼是安定的环境、发达的经济、优良的文风、精巧的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
苏州地区砖雕门楼的建造,绝大多数不是为了“炫富”,从其字牌中间的四个大字——主题来看,多为祝颂之词、训诫之语;从其雕刻的内容来看,同样包含着要求子孙后辈们崇德尊礼、勤奋努力,期盼着仁、义、礼、智、信的严守和福、禄、寿的到来。
可贵的是,现存苏州地区的砖雕门楼,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考验,目前尚未涉及到房地产开发而幸存下来,希望有识之士不要动脑筋将历史古迹拆了再造“新的古迹”。
苏州地区的砖雕门楼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无价瑰宝,这些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再也不能做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的愚蠢行为来破坏这些宝贝了!
本来准备将采集到的苏州砖雕门楼分:一、明末清初;二、乾隆、嘉庆朝;三、道光、咸丰朝;四、同治、光绪朝;五、宣统朝、民国初。分段叙述(还附:不易判断的门楼;无字门楼;新建的门楼三个部分)。
时间关系,重点精编了二十座左右较具典型的砖雕门楼奉献给大家。
1.明善堂(东山)
毫无疑问,位于苏州吴中区的东山明善堂是现存最古老、非常精美、保存完整的门楼,包括它的两侧塞墙雕刻,堪称精华独一了。因此,明善堂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实相符的。
作为明朝的建筑,它的砖雕门楼为苏州地区的同类建筑树立了十分重要的典范。
明善堂的前进砖雕门楼在两根对称的垂莲柱(挂芽)以中带凹势的形态长长的挂在两边。正中上方为抛方荷叶斗,中间雕“卍”字纹,下枋中间雕有一只银锭,横放毛笔一枝,寓意大概是希望“必定高中”吧!
它朝内门楼的左右兜肚分别雕刻了“麒麟送子”和“独占鳌头”;上枋刻有“陈抟一觉睡千年”和“彭祖长寿八百年”两个有关长寿的神话传说。此门楼中间字额空白,下枋刻的是“凤穿牡丹”饱含富贵的气氛。
两侧塞墙清水方砖斜饰面,抛方上部亦为各种造型不同的荷叶斗。左边的荷叶上分别雕有各种动物如鱼、虾、蟹、螺蛳、鸳鸯、青蛙、蜻蜓等,拱垫板分别雕有各种像荷花、桃子、牡丹、石榴、迎春、竹叶和古钱等图案。
塞墙贴脚则分别透雕“荷花游鱼”和“喜上眉梢”,抛方是鲤鱼跳龙门成龙返回;右边抛方是五鹤捧春,贴脚雕刻的是富贵牡丹、雀梅报春,荷叶斗上雕有游鱼,拱垫板则雕有石榴、海棠、菊花、牡丹、古钱和卍字等。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东边墙的云鹤纹中,一只翱翔的仙鹤身上居然还端坐着一位寿星,这当然是为了突出一个“寿”字,画面生动、主题鲜明、品位高尚。
2.贻厥孙谋(木渎)
苏州木渎南街上的这座门楼是木渎镇上最古老的砖雕门楼。据有的专家考证,此为明末的建筑。根据是,其建筑单坡屋檐,两垂莲柱伸过门梁底,且柱中呈凹势,具有吴地早期砖雕门楼的特征。不仅如此,门楼的上枋雕有仙鹤及团形“寿”字,下枋刻有生动的“鲤鱼跳龙门”图形,都可作证。
“诒厥孙谋”四字典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原诗的最后一句是:“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主要是讲周武王为子孙后代长远打算而迁都的(自“丰”迁至“镐”)。
门楼左面兜肚雕刻的是一只鹭鸶鸟在荷花丛中,寓意为一路连科,希望子孙后代在乡试、会试、殿试的科举考试中每试必中(头名),连科都高中,顺利吉祥。
右边兜肚雕有鹈鹕鸟与竹子,鹈鹕的头顶羽毛高耸似冠,而竹子乃四季常长之物,且一节比一节高(节与级谐音),究其用意乃高官有禄、级级升高的吉祥含意。
门楼上枋雕有四只仙鹤以不同姿态在空中翱翔,中间夹有三个圆形篆体“寿”字。仙鹤为羽族之长,可声鸣九霄、音传数里,行步有士绅之态、性情高洁。鹤是仅次于凤凰的吉祥长寿的仙禽,有“一品鸟”之称,其寓意也可理解为希冀子孙亦能官居一品之意。
下枋满雕着“鲤鱼跳龙门”图案,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和陕西省韩城之间,跨越黄河两岸形同门阙一般,传说夏禹治水时,曾在此凿山通流。据《三秦记》传说:“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海江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上则为龙,不上者点额暴腮。”古时以“龙门”两字比喻名望很大的人,谁如果得到他的援引而增长了声誉,就叫“登龙门”。汉朝大臣李膺名声很大,士人中有被他接见的,称为登龙门。唐朝大诗人李白在《上韩荆州书》中有“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因此,这一图案作为古时文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得以仕途光明、荣宗耀祖。
在这一图案的右下方还雕刻着一只螃蟹,螃蟹是水族中的甲壳动物。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殿试,最后由皇帝钦点一甲一名即为状元,所以这个“甲”的用意就不言自明了。
3.质厚文明(中和堂)
苏州古城区内,东花桥巷中和堂的“质厚文明”门楼应是保存得最为完整、年代最早的砖雕门楼之一。门楼题款的年份是:康熙乙未年(康熙54年—公元1715年),中间“质厚文明”为篆体,题写者为蔡行元。
毋需多说,这座门楼足可成为康熙年间的典型门楼。它的上枋雕的是“状元游街”,由一队队随从举牌吆喝、鸣锣开道,有手执金瓜锤前边引导、手擎华盖紧紧跟随的。而高中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衣着华丽高高的骑在白马上庆贺金榜题名时的威风、荣华富贵到来时的得意。这一队二十个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门楼的兜肚分别是“福禄如意”和“平升三级”。
门楼下枋雕刻的是鲤鱼跳龙门,这是一切读书人的愿望,谁不希望十年寒窗书包翻身呢?中了秀才就是“相公”了,中了举人人们就要改口称“老爷”了,并且仕途有望;如果一旦中了进士,就高官有望了。
需要点明这座门楼的特点在于:檐口斗拱中间拱垫板所雕刻的五个“福”字,每块拱垫板下的福字经雕刻者精心设计,别出心裁的造型,把古人对“福”字的理解生动地反映出来。
“福”字一:由书本、棋盘、宝剑组合而成。这三门是古代文人的必修功课:书当然是指圣贤之书,如四书五经之类;熟读书本,经过科举考试得中功名是读书人的奋斗目标;剑乃防身之器,既可行侠仗义又是礼仪必备之物,尚方宝剑更是权力的象征;棋是琴棋书画文人风雅的表示又含有清闲之意,还有引申为运筹帷幄之意。
“福”字二:一个示字旁刻画成一个“千”字形状,一个田字中间一横刻成为两只元宝,意思是千顷良田,有了田地就可以雇人种地,田里有大元宝是收租生财靠的都是田(以农立国的农耕社会)有了很多田地就是福。
“福”字三:示字旁变化成了一根龙头拐杖,“福”字的另一半变化成“寿”字,表示田多、财多还必须长寿了才是真福的愿望。
“福”字四:以人字形代替原来的示字旁,而将另一半雕成为房屋,而田字则变化成孔方兄(钱),而钱上还堆满珍宝直至屋顶,家中珍宝堆积无数,表明其认为有钱财有福。
“福”字五:将书和剑的组合替代了原来的示字,另一半的下边田字刻成一个欲倒的葫芦。葫芦是装酒的,也是仙人装着长生金丹的。书剑相伴、醉里人生,好不逍遥自在!何况葫芦里的灵丹妙药还能保君康健,此乃真福也。
4.令德贻芳(曹胡徐巷)
苏州古城区内另一座康熙年代的砖雕门楼是在曹胡徐巷的“令德贻芳”门楼,这是又一座保存完好的古门楼。
这座门楼字牌的含意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教育子孙后代:只有自己的道德修养按照圣贤的标准完备了,而且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待人处事,才能使自己(包括后代)都能安享富贵,并传至后辈。
门楼的建造年代很明确:乙亥桂秋榖旦,题写字牌者乃是康熙时状元王世琛。据惠和堂内的宣传材料说王世琛是王鏊的八世孙。而乙亥年则是康熙58年——公元1719年(比“质厚文明”门楼的建造年份仅仅晚了四年)。
该门楼左右兜肚分别是“鱼化龙”和“凤来仪”,不用多说,希望子孙们能勤奋好学,盼得书包翻身得以高中并官居一品。如其家已经有人官居高位了,则希望后世子孙也要像其先辈一般继续荣宗耀祖。
从其上枋众多的喜鹊在树丛中欢叫的热闹场面来看,不是寓意报喜之声不断吗?
再从其下枋精美的花枝雕刻,包括中间包袱锦周围精雕了各种花卉图案,中间还细刻了形似于聚宝盆之类的图形,——乍一看来还真有一点像一顶官帽呢!
王世琛,《中国人民大辞典》载:“铨子,字宝传。康熙进士,殿试第一(状元),授修撰,历侍讲,督山东学政。崇实学,斥浮伪。青齐文体为之一变,累迁少詹事。视学未竣,以劳卒。工诗文,兼善书画,能世其家学。”
5.玉山嗣美
在这条不太长的滚绣坊巷子里,留在人们目光里的一根粗大的花岗石柱,使人会联想到,这条巷里历史上一定出现过大人物,当然也一定会有古建筑存在。果然在东头,一家姓赵的人家是个大户,太平天国在苏州的三年半时期,曾作为梁王凌郭钧的王府。
不仅如此,在巷内还有反映苏州传统文化重要一环的砖雕门楼两座。一座叫“玉山嗣美”,一座叫“谨确家风”。总的来说,风貌保留比较完整。
玉山嗣美:一棵长得颇为兴盛的枇杷树旁门楼耸立其右,它的顶部没有斗拱。上枋两头各雕一朵硕大的莲花,显得特别的俊俏。在一卷卷彩云之下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张果老、汉锺离各持法器款款而来,路上花树相映,锦鸡欢迎于道。八仙是西赴蟠桃会还是齐赴主人家前来祝福?
中间字牌处并无花纹装饰,中间四个隶书大字“玉山嗣美”字迹清楚。右边为“雍正辛亥清和月”。雍正辛亥为雍正九年—1731年,清和月为农历四月。题写者:蒋深。
玉山嗣美,什么意思?据《辞源》载:“玉山,指(喻)品德仪容之美。晋书裴秀传附裴楷:‘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世说新语?容止》:“山公(涛)曰:嵇叔夜(康)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山海经?西山经》:“玉山,西王母所居也……。”“玉山”,含义清楚了,嗣美就可以理解为后辈们要继续努力使自己的学业、品德更臻于完美。
蒋深:《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清长洲人,字树存,号绣谷,又号苏斋,能书画,以纂修书画谱官朔州知州,有绣谷诗钞。”
门楼的两块兜肚处刻的是人物故事,惜已面目不清。
下枋两端处各有一长方形浮雕,左为“瑞雀报喜”,右为“喜鹊登梅”,再在两头饰以如意头,中部有长卷式的各种花草和六棵高大的树木及动物图案,使人体会到空灵和野趣。一根长长的垂莲柱(另一根已毁)为八面方柱,头部雕刻充满着古朴之风。不仅整座门楼雕刻精细,就连门楼的左右柱脚也雕饰了漂亮的花纹。更为奇特的是,门楼西侧一眼古井上有围墙横跨,两面都可汲水。
6.世德作求(锦绣堂)
锦绣堂(又称“敬修堂”),位于西山东村,属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实在的,乘坐公交车去东村还不太方便,好在下了决心终于在烈日之下欣赏到东村,特别是锦绣堂的美丽、古老的砖雕门楼。总体来说,这几座门楼,在史无前例的破四旧“运动中”,砸得还“不够彻底”,基本上保存了它们较早期的乾隆门楼风格。
这是一座建造于乾隆辛未年(乾隆16年-1751)的砖雕门楼。这座门楼的垂莲柱虽然较短(一根已被砸破损)其它地方的精雕细琢,丝毫不逊于“列缋连云”门楼。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体说一下它上下枋的雕刻内容:大概是:“刘阮天台山遇仙”、“裴航蓝桥会”、“李白金殿退番书、高力士脱靴”和“甘罗十二为上卿”的故事等等。
中间四个篆体大字“世德作求”由漂亮的云鹤纹四周包围着,顿然使
人有飘然欲仙之感。
左右两个兜肚反映的故事,据猜测分别是在祥云下松树、梅树的映衬下高中文、武状元的喜庆画面。在门楼的底脚处亦有雕刻。
关于“世德作求”的来历,原出于《诗经?小雅?下武》:原文摘要如下:“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原文意思是说周武王能够继承先王的良好品德,他经常讲的话、做的事都能合于天理人情,所以,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能取得天下百姓的信任,所以能成大事。如果他说的话与做的事不是一会事,那样百姓就不会拥戴他(因他失信于民)。这是这里的主人告诫子孙后代,一定要世世代代继承良好的品德、取信于人,家业才可继续兴旺发达,否则是有很大危险的。
7.列缋连云(锦绣堂)
长过门梁不少的垂莲柱(柱中段还有似“天官”般的雕饰,可惜右边已不存),在门楼的拱垫板处,在花卉中间分别刻有不同写法的五个圆形篆体“寿”字。中间字牌以隶书写“列缋连云”四个大字。右边依稀可辨书写日期为乾隆壬申年(乾隆17年-1752),字牌长框以回文雕饰;上枋雕刻着长长的故事画卷,其中一段有点像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上枋两头的如意纹也向人们展示了乾隆年间砖雕门楼的典型风格。
门楼的左右兜肚本来分别雕刻着精彩的人物故事,据推断,右兜肚可能雕刻的是刘阮天台遇仙的神话故事?左兜肚则无法猜测矣!
列缋连云门楼的下枋,按乾隆时期的风格雕刻着“鲤鱼跳龙门”的图画;在祥云映衬下,鲤鱼们个个争先,不避风急浪高,立志不跃过龙门决不罢休!其中寓意想必众所周知矣!
关于“列缋连云”的含意,是讲,祖上已经为后辈创造了良好家业,希望子孙们不忘先辈们创业的艰辛,应当像画连环画一样,继续不断努力,像朵朵云彩一样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继承、发扬祖辈们建立的根基。
8.美哉轮奂(锦绣堂)
建筑在“功崇业广”门楼背面的是“美哉轮奂”门楼,虽然两座门楼正、背相对,但“美哉轮奂”门楼字牌上的落款是乾隆壬申年(乾隆17年-1752),比“功崇业广”门楼还早一年。
这座门楼也有着长长的一对垂莲柱,中间字牌的边框以回文装饰,中间以楷书写着:“美哉轮奂”,这四个字的含意是既庆贺已经获得的幸福生活,更希望下辈们在此基础上要更加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门楼的上下枋和兜肚来看,都有非常精细的雕刻。不过,由于“破四旧”的后果,使得活灵活现的动、植物形象、生动的人物故事等图案,已不便于辨认了,只能留待以后整修时能工巧匠的妙手了。
9.功崇业广(锦绣堂)
这也是一座垂莲柱长过门梁、乾隆时的砖雕门楼,经仔细端详,它建造于乾隆癸酉年夏天,癸酉为乾隆18年-1753年,它的特点在于,看似较为素雅,其实它的含意也是很明确的。中间字匾处四个大字“功崇业广”楷书,明确的训示子孙们,只有认真勤奋、建功立业,不仅可以保持住现在富裕的家业,而且还可以一代胜过一代,创建更加宏大的家业。
这座门楼的左右兜肚并未雕刻什么人物故事,而是意味深长的分别雕刻了荷花和牡丹。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牡丹则为花中之王,两种花卉连在一起,用意是希望达到荣华富贵的境界。
功崇业广门楼的下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枋面在云层下,中间一个圆形的篆体“寿”字,两旁分别雕似螭龙纹,既美观大方,体现了房主人长寿的愿望和希望子孙能象螭龙一样出人头地飞腾而穿云上天!
说到锦绣堂,现在对此文物景点作如下介绍,说乾隆皇帝当年巡游到江南时,看中了一位姓殷的村姑,村姑腹内结下龙胎。但因(清代)皇家家法森严,满族皇室怎可与汉女联姻,带回宫中为嫔妃有诸多不便。乾隆即巧借木渎富商之子徐伦滋之名与殷女拜了天地(徐给皇上顶了名)。紧接着,徐家公子哪敢进入洞房?当夜就远离家乡出外经商。过后“徐家媳妇”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乾隆几次南巡总要到木渎、西山把殷氏母女接至船上相聚,锦绣堂成了乾隆皇帝金屋藏娇的地方。
这段故事也不知道是哪位作家编出来的?需知乾隆六次南巡木渎是去过几次,但西山根本就没有去过。既没去过又怎能同殷氏女在西山见面有此风流韵事?何况乾隆每次南巡都带着太后、皇后且随从人等颇多,怎么可能每次南巡到木渎将殷氏母女接到船上相会?看来编故事者还需要再编得好一点!
10. 克勤克俭(双塔影园)
官太尉桥15-17号袁学澜故居“双塔影园”,袁学澜(1803-约1894)清诗人,有“诗史”、“诗虎”之称,咸丰二年购得卢氏旧屋后建,有乾隆辛亥年(乾隆56年-1791)的砖雕门楼两座“克勤克俭”和“云开春晓”,这两座门楼雕刻精细动人且保存完整——实为不易。
毋需引经据典,俗话说,家庭兴旺、男勤女俭,这是最最起码的要求。当然,作为已经富有的家庭也仍然需要子孙后辈们必须做到的规范。
克勤克俭门楼在两根长长的垂莲柱(超过门梁很多)中间;左右兜肚分别传神的雕刻着神话故事“东方朔偷桃”和“刘海戏金蟾”;下枋则精雕着由姿态各异的十只仙鹤组成的“翠竹松鹤图”。
关于东方朔偷桃的故事是讲:汉武帝时由岁星降生的东方朔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吃了好几颗仙桃,被王母发现后,本想给予惩治,但经东方朔巧言舌辩之后放了他。东方朔字曼倩,是汉代著名文学家,生性幽默诙谐,并精于算卦相面,时常有滑稽的语言逗人一笑。
“刘海戏金蟾”,也是一则神话故事。刘海蟾,名哲,字玄英,五代时燕山(今河北一带)人,他当时跟随刘守光(燕王)为丞相。颇信道家学说。某日有道人自称正阳子(纯阳子)者,当众宣讲道学,边讲边将十文钱置桌上,上放鸡蛋层层迭迭放了好几个。刘海蟾一看“危哉!”。道人即道:“居荣辱,履忧患,其危殆甚。”刘海蟾当即抚额自醒(后来刘守光果然没有好下场),当即辞官修道于终南山。在民间他渐渐被演变成了招财纳福的形象,被人视为终日喜笑颜开的散仙。又据《陕西通志》记载:刘海蟾,后梁陕西人,名哲,号海蟾子。因遇正阳子(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点悟后游于街市,并常用绳子串着铜钱抛玩戏耍,暗示金钱财宝乃身外之物,后被吕洞宾度为仙人,画面反映的是刘海拿着一串金钱正在戏耍三脚的金蟾。
门楼下枋的“翠竹松鹤图”雕刻着或梳修羽毛、或悠闲觅食、或欲展翅飞翔、或正鸣叫着招呼同伴……各种姿态的仙鹤像活的一样。图中仙鹤配以松树、翠竹,表现出主人期盼品德高尚、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11.云开春晓(双塔影园)
同“克勤克俭”门楼一样,两根长长的垂莲柱充分体现了清朝乾隆时期砖雕门楼的特色。这座门楼较之前者,装饰的内容更为丰富,它的拱垫板处分别雕有不同的花卉图案;两个兜肚处,左边为“马上封侯”,右边为“指日高升”;上枋雕刻着“鹿十景”;下枋细镂着“鲤鱼跳龙门”。
先来看一下它的上枋“鹿十景”:“鹿”,“禄”也。民间以为长寿仙兽的形象出现,而“禄”则是象征着福气(高官)高俸禄的意思。图中十头仙鹿以各种神态舒适地在松、竹、梅等多种植物中觅食、休憩,好不自在。
右兜肚:“指日高升”,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官员手捧圣旨,带着一只仙鹤,两名公差一前一后,后者手执幡扇,前者捧着官印上桥,就意味着乔迁荣升、官运亨通之意。这个故事出自宋朝赵抃年届七十而携鹤上桥的故事。图的右上角还有满枝葡萄映衬,点明了高官厚禄、多子多福的吉祥含意。
左边兜肚“马上封侯”,反映的是一位官员手捧朝笏上朝而去。两个差役,一个高擎华盖,一个捧着一只小猴,意思是马上可以封侯了。华盖是高级权贵的待遇,而身边跟着一头小鹿则喻示着封侯添禄(升官发财)。
门楼下枋“鲤鱼跳龙门”,刻划的是,在朵朵祥云下,水中白浪滚滚,鱼、龙、虾、蟹以及神马均神态逼真地在水浪中遨游、奔腾;有的鲤鱼经过努力终于跳过了龙门正在变成呼风唤雨的神龙;水中还有甲壳类水生动物虾、蟹的形象,“甲”,谁不希望子孙赶考取得“三鼎甲”的优异成绩呢?前已提及,“鲤鱼跳龙门”是一切读书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得以改换门庭、升官发财的共同愿望(当然,在苏州文风兴盛,好学不倦的结果是苏州的状元达到全国之最,但即便如此,真能得此殊荣的,也只能是读书人中的极少数幸运儿而已!)
“云开春晓”为钱大昕所题,钱,嘉定人,著名诗人沈德潜得意门生,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治学颇广,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他注意古声母的研究,有其独创之见,在史学上长于校勘考订……,钱大昕被列入“五百名贤祠”。
双塔影园内还有一座门楼“文章博综”是今人启功题的字,是旧翻新还是新建的,不详。
12. 朂虔介祉(黎里柳亚子府)
吴江黎里镇上的柳亚子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地方不仅是因为柳亚子作为辛亥革命的元老(以及“南社”的发起人之一)的革命业绩才赢得高规格的文物保护荣誉,细审之一,其房屋宏敞。现存三座砖雕门楼之古老、雕刻之精细,使人大开眼界!
说到这座住宅的历史,应当追溯到清初该宅的主人周元理。周与乾隆的关系相当不错,曾蒙恩赐御书“福”字达十三个之多,回乡之后,周将其中八个“福”字制成匾额高悬于厅堂之上,即将厅堂改为“赐福堂”。至今,堂内还存有与周曾同朝为官的雍正进士、乾隆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太保)嵇璜所题匾额“赐福堂”匾。
嵇璜(1711-1794)为乾隆时代人,因此有理由推断,这座住宅及其现存的三座门楼均像乾隆时的建筑。现将三座砖雕门楼分别介绍如下:
柳亚子故居进门见到的第一座门楼叫“朂虔介祉”,这四个字的含意是告诫子孙们,你们现在得到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只有时刻放在心上、恭敬的对待、认真的修心养性才能保持福泽绵延发扬光大。
门楼上枋精心雕刻回文图案,左右兜肚分别雕有神话故事内容;下枋在两旁如意头连接处各雕大型牡丹花各一朵,而在其中间则细刻着花卉图案。
在故居砖墙上方也雕有花卉和类似于织锦式的似包袱锦的图案。
13.诒谋燕翼(黎里柳亚子府)
在两根长长的垂莲柱中间写有“诒谋燕翼”四个大字:上枋雕有活泼的“百鸟朝凤”图案,包括喜鹊、牡丹、凤凰在内,充满着富贵吉祥的气氛;凤者,灵鸟也,为众鸟之长,加上报喜的喜鹊,寓意富贵的花中之王,其中含意不言自明。
门楼的下枋是“鲤鱼跳龙门”,图上鲤鱼已经跳过龙门,头部已经变成龙首,鱼尾正在变化之中,其余水族之类欢腾跳跃,神兽亦随之破浪而出、波浪汹涌,形象十分生动。
特别要指出的是,它的两根垂莲柱上,雕刻着宛如织锦的纹饰,十分精细好看,不知还有哪一位在苏州地区别的门楼上见过如此精工细刻的织锦纹!(其上、下枋上端亦均有精细的织锦纹)。
这座门楼的左右兜肚上分别刻的是:“进京赴考”和“衣锦还乡”,作为家长,对后辈子孙的期望可谓再也明白不过了。
14.天锡纯嘏(黎里柳亚子府)
(锡者,赐也),这是一座对应楼厅的门楼。天锡纯嘏是引用《诗经?大雅?鲁颂?閟宫》中的句子,现将原文有关章节摘要如下:“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其原意是对鲁僖公祝颂之赋。这里的意思是告诫子孙,只有认真修养好德行,上天自然就会赐给你安乐、健康长寿,不仅如此,上天还会赐给你的长辈以长寿。
这个门楼上枋雕刻的是“凤穿牡丹”,神鸟凤凰在意味着富贵的牡丹中游嬉,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总之,吉祥之含意是谁都明白的。
门楼的下枋雕刻着四大一小五只狮子滚绣球,狮子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作为百兽之王,具有镇宅驱邪的功能,五只狮子的图形也可以引申为五世其昌(五世同堂)的美好愿望。而五头狮子在锦袱绸带中嬉闹也昭示了期盼子孙繁衍、家族昌盛、代代相传的美好愿望。
天锡纯嘏门楼的左右兜肚分别雕刻着出将入相的图案,含意是希望子孙最终能达到出将入相位极人臣(画面上分别有“将”、“相”之字,其中人物头部在修整时未能加工好,令人惋惜)。
门楼拱垫板中所雕花卉图案亦颇精细。
15. 麐翔凤游(树德堂)
这两座位于大石头巷的门楼,传为原乾隆年间《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的府邸,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内这两座门楼雕琢精细,且虽历经劫难却保存完整,实属不易。
楼前的那座门楼名为“麐翔凤游”,麐者,麟也。麒麟和凤凰经常光顾的地方,当然是充满着吉祥瑞气了。门楼两端虽不是太长的柱头为花篮头,顶端均雕有狮子滚绣球图案。
左右兜肚左为“柳汁染衣”,演绎了书生李固遇到仙人后考试高中做官的故事;右为“杏花簪帽”,讲的是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插上杏花的得意图案(春风得意)。
上枋则以满雕镂刻了一幅“群仙祝寿”图,中间有福、禄、寿三星,两旁有王母、鬼谷、麻姑、刘海、东方朔等神话人物,还有猴、鹿、羊、金蟾等吉祥动物。
下枋便是有名的《四时读书乐》长卷式的,以元代翁森诗为题,分别雕刻四组人物配以园林式的背景。
春:《绿满窗前草不除》说的是在亭园中的一室,终日勤奋读书的相公孜孜不倦于攻读,无心欣赏春天的美景,就连蓬勃生长的青草也无暇顾及,至于古人说的“春天不是读书天”,看来也是误人子弟的!
夏:《瑶琴一曲求熏风》,烈日暴晒下的夏天,哪怕汗流如注,哪怕蝉鸣之声的烦躁,书生的苦读自会得到美好的收获。实在困倦之时,静下心来,焚香盥手之后,操抚一曲“高山流水”自会怡神醒脑,琴弦拨动,当能引来微微熏风,一丝凉意便能继续攻读。
秋:《起弄明月霜天高》篱边秋菊盛开,树上丹桂飘香,意志坚定的文士无心欣赏天高云淡,天上的美景、园中的花木,哪怕在霜天晓月的黄昏,也仅仅是一瞥而已。
冬:《数点梅花天地心》北风怒号,天寒地冻,不管瑞雪降临,寒梅绽放,追求高尚目标的读书人仍能坚持钻研学问,实在困倦,还可效法苏秦“悬梁刺股”的精神,始终坚持,十年寒窗,勤奋苦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须知:“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上述四组图景,形象生动,布局合理,宛如一幅山水人物画的长卷。
麐翔凤游门楼檐下设斗拱六座,拱垫板中央雕有寿桃,两旁则刻有圆形的“寿”字各两个。保存完整,精雕细琢的重要文物,确实应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舍龢履中(树德堂)
厅前门楼“舍龢履中”,字牌四周以蝙蝠云纹镶边,兜肚满雕团云纹,中心线雕香熏。两边的垂莲柱雕刻灵芝,柱头各雕金蟾一只,其垂莲柱的型制比较特别,呈“L”形。门楼上下枋均雕饰乱纹嵌花结挂落,两边兜肚也不同于其它门楼,中间由几何形装饰成形,似有盖的聚宝盆,四周雕有像灵芝一类的纹饰。
17. 藻耀高翔(网师园)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网师园不仅以它的精巧结构、美丽风景吸引着国内外参观者,园林所见两座砖雕门楼也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这两座门楼,一座是“藻耀高翔”,另一座叫“竹松承茂”。关于它们的建造年代颇有不同看法。从其园林的历史来看,先是宋朝的史正志开创其园;后历经兴废,至乾隆末期宋宗元购得后,曾大加修葺;嘉庆年间瞿远邨曾是该园主人;同治年间李鸿裔作为网师园主更是大兴土木修饰一新;……
因此,关于上述两座砖雕门楼的建造年代,就很自然的同宋、瞿、李三人有关了。
藻耀高翔:藻者,水草也。要求子孙们从普普通通水中的水草、高高的翱翔于蓝天白云,不经过勤奋苦读,实在是难以达到的,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努力之下,总有出类拔萃者在!
这座砖雕门楼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精美、漂亮。上部,它的拱垫板处均施以透雕。上枋整体雕饰着牡丹花卉。中间字牌框上、下均饰以透雕挂落;字牌框则以卍字结合蝙蝠图案,如玉雕饰件等花朵连接组成长方形框,“藻耀高翔”为行书。
两块兜肚处分别雕刻着“郭子仪上寿”和“周文王访贤”两则歴史故事;说的是郭子仪不仅武功盖世,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奇功,被封为“汾阳王”,而且在家中教育子女有方,所育七子八女均事业有成、尊敬长辈,待到郭子仪近百寿考,均来贺寿,史称“七子八婿大团圆”。
说到周文王访贤,如按“封神演义”的说法,姜尚拜师学道之后,回至家中做些小本经营,但时运不济;看看年已古稀,便在渭水之滨以直针钓鱼(等待时机);当时,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威望极高,眼看着商纣王政权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欲兴周灭商,便遍访贤者,至渭水边就迎姜尚回朝,终达此目的。
因此总的来说,其寓意便是希望福寿双全、贤德兼备;雕刻精致、神韵俱至。
门楼下枋三个不同写法的圆形篆体“寿”字,被云层中的蝙蝠及花卉纹饰所包围, 流云百福表示了“福寿双至”的美好愿望。
关于这座门楼的一对垂莲柱,结构也比较独特。它们由顶上一头大狮正在舞弄绣球、绸带;之下又有一头较小的狮子头上顶着一颗绣球,正在玩耍;下方还有似佛手型的装饰组成挂芽(大狮、小狮代代相传)。
藻耀高翔门楼还有一个地方与众不同,就是在它的两块兜肚前各有着一段以回文(透雕)组成的围栏。从层次上看来,可以更加增强其立体感。
这座门楼到底属于何时建造?愚意以为:从其精雕细刻规模来看,似属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妥否?
18.竹松承茂(网师园)
网师园内撷秀楼前另有一座砖雕门楼——“竹松承茂”。与前一座门楼相比,它显得非常素雅,从其所雕刻的图案内容来看,会使人感到似有一番“禅”意的味道。为什么?我们可以从门楼的朝向来观察一下,它的朝向是内堂,不需要精雕细刻人物故事之类的内容。
这座门楼既没有飞檐翘角,也不设斗拱出挑,只是在拱垫板处浮雕图案装饰,上枋处所雕内容也颇简洁;中间字牌框以回文雕饰。
竹松承茂这四个字的含意是明确的:希望子孙们能像青翠的竹子,挺拔的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虚心、有节、坚强而不惧霜雪,一代胜过一代成长。
门楼的两块兜肚是与众不同、独具匠心的:乍看起来,两边雕刻的图案好象是相同的。实际上,它们的整体构思虽是统一的,但内容却各有分工不同。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兜肚中间各雕人字形磬(石制古打击乐器),下面各有双鱼图案,这是生活富余、乐在其中又多子多福之意。
更值得人们玩味的是,在两头磬上,分别雕刻有:盘长、法螺、宝伞、法轮、钵盂、白盖、金鱼、莲花。——这不是“佛八宝”吗?
盘长:是回纹图形的器物,佛经中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法螺:是古印度的一种吹奏之乐器,意思是它能传递妙音,以解除人间的百般烦恼;宝伞:圆形、较长,能挡烈日、遮风雨;法轮:形状像车轮,也有一点似方向盘,佛家有“法轮常转、生生不息”之说;钵盂:按佛经中的说法,这是保持福智圆满、具定无漏之意,大彻大悟之后自会享受天伦之乐;白盖:佛经中说大白伞盖,表示有张有弛,有庇护众生、超度万物之能;金鱼:取其富贵、活泼、无忧无虑之态;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如佛祖、众菩萨都端庄地安坐于莲台之上,如按俗家来理解:莲房多子,也包含有希望多子多孙、代代相传的祝愿。
总之,两边兜肚总的寓意是期盼“法轮常转、生活富足、多子多孙、世代相传、智慧圆满、长享天伦之乐”。
这座门楼下枋除两头有“如意头”雕饰外,中间并未加工雕琢。
两根垂莲柱的雕刻亦有别于其它门楼:上端各雕莲藕一枝,下端则雕刻着花篮,内装万寿菊。整体的寓意是:出淤泥而不染(品德高洁),又盼望着像菊花般不畏风寒、长寿永康。
门楼的含意是与佛教教义相通的,其中也包蕴着:笃信佛教经典,首先自己大彻大悟、多做善事,自能去除各种烦恼、长享天伦之乐!
19. 聿修厥德(东山雕花楼)
1922年富商金锡之在家乡东山斥巨资建筑了“春在楼”,因其精雕细刻,称之为“雕花大楼”(雕刻大楼),其中砖雕集中于门楼,而“聿修厥德”(内)与“天锡纯嘏”(外)系双面门楼,成为该处砖雕的杰作。
先说说朝里的一面“聿修厥德”门楼,整体显得恢宏高大,其雕刻之精细堪称民国时期砖雕门楼之极品。门楼上部飞檐翘角,屋脊上正中塑有万年青,左、中、右塑有“福、禄、寿”三星坐像。挑檐底下设丁字斗拱,拱垫板处镂雕花纹“囍”字等纹样。
上枋雕刻的是“八仙庆寿”图,说的是三月初三日,王母娘娘寿诞,八位仙人及其它各路神仙都要亲自前往祝寿,并赴蟠桃会。只见八位仙人(及各路神仙)各持法器及礼物,欣然各显神通、结伴而行,一边交流修炼心得,一面欣赏仙、凡美景,好一幅群仙图!
上枋之下,有漂亮的挂落,雕刻精细、连接自然,正中似有一只蝙蝠倒悬其间,其寓意不言自明!
门楼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上枋与挂落之下还有一层中枋雕刻于字牌之上,间距虽然不大,但所雕之“鹿十景”真可谓“匠心独运”了。仔细端详之下,可见,十头仙鹿各自姿态不同,或立、或就地打滚、或小跑、或昂首招呼同伴、或注目前方、或凝神细听、或回首端详、或正品尝嫩嫩的青草、或高兴的跳跃、或蹿跃小小的土山。鹿的灵动和“禄”的谐音,对于主人的理想追求一清二楚。还可以理解为主人追求快乐的美好愿望。
两方兜肚则为“尧舜禅让”和“文王访贤”。古代帝王的典型以国家为重,以造福百姓为己任,并不想让其子孙(家属)长期据此高位,而是将这一重要岗位禅让给贤德之人。这一美德成为人们称颂的榜样,成为人们企盼的楷模。(有关大舜的孝行及躬耕于历山的事迹前已提及)。
关于“文王访贤”,也是讲贤德的明君(姬昌),为救助百姓脱离苦海,不惜到处奔波寻访贤人,不论其出身如何,有无靠山背景,只要是能忠心为国为民的能人,便要破格重用。须知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或个人)的利益,而是真心真意为天下百姓创立一个太平盛世!
中间字牌有“聿修厥德”四个隶书大字,何谓“聿修厥德”?《诗经?大雅?文王》中说道:“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意思是告诫子孙:要想想你们的祖先,在于自己注意修持好德行,并常常自己省察,使所言所行无不合于天理人情,才得到如此盛大的福份。而殷商原先的当政者,德行也是很好的;现在子孙不肖,应当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天命难保啊!要知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字牌右方为门楼建造年代:“癸亥长至节”:民国12年—1923年农历五月夏至日。
书写字牌者为当时名人:伊立勋。
此门楼的另一与众不同处在于:在字牌下面还有三个人像端坐在下面!难道又是“三星高照”吗?三星高照一般是指天体中“猎户座”自左至右的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民间称之为“福、禄、寿”三星。象征幸福、富足、长寿。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贫贱、寿星司寿考、生死。
另有一种说法,说“三星”即“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神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福星象征子女昌盛、福泽绵绵、(天官形象);寿星象征健康长寿、无痛无病;禄星则面相富贵雍容、主管加官进爵、添财进禄,且有求必应,云云。
之下,还有一层挂落装饰。下枋(除两端有如意纹外,整体雕刻着“郭子仪庆寿”长卷,说“汾阳王”郭子仪功劳盖世、教子有方、德行高超,寿诞之期七子八婿大团圆,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福、禄、寿”三字占全矣!)
垂莲柱上“和合二仙”笑容可掬,柱头狮子雕刻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用意明显。
门楼左侧雕有“凤穿牡丹”图;右侧雕刻的是莲花、荷叶之中一只公鸡正在啄食蛀虫,将其理解为“廉洁奉公”可好?
雕刻大楼理应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天锡纯嘏(东山雕花楼)
雕花大楼面朝外的一只门楼叫“天锡纯嘏”。何谓天锡纯嘏?这是取自《诗经?鲁颂?閟宫》诗中的句子,节录原文如下:“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髪儿齿。”
因鲁国是圣人周公的封国,子伯禽居鲁亦颇有德行,子孙后代执政者都能享受到长寿、健康的生活。就是属下的百姓也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福分。
门楼的拱垫板处不忘雕刻。
整个上枋部分雕刻着精彩的“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组成的纹样,称为“四君子”。此类纹样起源于唐、盛于宋,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崇。
梅,不惧风霜雨雪(隆冬时节),各种花树凋谢之时,独有梅花盛开。人们往往以此花喻为不避艰险,坚持高尚品格的寓意。宋朝林逋隐于杭州西湖边之孤山,不娶无子,独爱梅花(及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
兰,战国时著名爱国文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宋人郑思肖所画兰花为无根之兰,以示反对元(蒙)的统治。古人都以幽谷兰花喻为隐逸的君子。
竹,生长快,寓盼子孙众多。又因竹子虚(空)心,节节高升,既是节操高尚的象征,又是刚正不阿的表示,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晋时有隐逸名士“竹林七贤”的故事。
菊,被称为长寿之花,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有利健康。菊花还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隐逸者,赞其不畏风霜、绽香盛开(不怕黑恶势力,坚持良好品德)。晋时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门楼的两块兜肚为“赤兔易主”和“古城相会”,这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赤兔易主”是讲曹操在打败吕布之后,将吕斩首于白门楼,而其坐骑赤兔马乃一龙驹宝马,自然归曹操所得。后曹操征讨刘备,刘、关、张三兄弟失散,关羽被迫在曹操处栖身。曹操爱关羽是个人才,便善待之,并赠以不少礼物,羽均不为所动。只是赠以赤兔宝马时,羽方致谢,因关羽得此良马便可护送甘、糜二夫人(刘备妻)与兄长刘备团聚。
“古城相会”是讲关羽得知刘备音讯后,便“挂印封金”与刘备二夫人投奔河北而来(因未得曹操同意)沿途过五关斩六将,行至一处古城适遇张飞,张疑关投降曹操(见有兵马过来),关羽便立即大战追兵,斩大将蔡阳于马下,终于兄弟释疑、古城相会。
门楼下枋处整体雕饰颇为漂亮的几何形,花卉点缀其间。
两根垂莲柱不长,仔细看来雕镂亦足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