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丹青描绘

    蒋晓琴   2014-07-08

    浏览量:2079

    视频播放

    中国的绘画按照题材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在中国的传统画科当中,最早的题材是人物画。人物画的出现比山水画和花鸟画都要早。7000多年前就有了人物画。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出土的文物,早在7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我们的先民仰韶民族就开创了灿烂的彩陶文化。这样一个出土的彩陶陶盆上,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组图案,一组小人手拉手在跳舞。我们的祖先以简单的线条表达着对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中国人物画的最原始的雏形,出现在7000多年前。

        那么人物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呢?人物画以逼真传神,形神兼备作为创作的最高标准。

        我们的祖先对于线条的痴迷,到了东晋时期,终于形成了一种非常高古的游丝描。那么这个游丝描最主要的一个代表就是东晋的非常著名的一个大画家顾恺之。

        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笔下的游丝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像春蚕吐丝一般的绵延不绝,非常的均匀,非常的流畅,具有大自然的韵律,具有天籁之美。所以在史料中记录顾恺之,他是才绝,画绝,痴绝。说他才绝是因为他才高八斗,说他画绝是因为他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如火纯清的艺术造诣,说他痴绝是因为他对于绘画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如痴如醉的艺术境地。顾恺之以他均匀而流畅的游丝描开创了一个神仙般的绮丽的世界。

        欣赏一幅画:这幅画作是宋人摹本,临摹东晋顾恺之的非常著名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

        这幅画作,他的线条就是游丝描描绘出来的,绢本设色。画作以超长的连环画的形式,向世人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幅画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

        画作取材于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著名的爱情绝唱名篇《洛神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美丽的洛河边,曹植与一位绝代佳人不期而遇,这位绝代美女她姓甄,我们称她为甄妃,两个人一见钟情,互相深深的爱着对方,但是由于曹操从中干预,把甄妃嫁给了曹植的大哥曹丕,这段婚姻是没有爱情作为基础的,所以甄妃在犹豫,在抑郁当中离开了人世。她整日以泪洗面。当她离开人世之后,曹植看到了她的遗物,睹物思人,勾起了无比的思念,所以他挥笔写下了千古爱情名篇《洛神赋》。

        在这个曹植的洛神赋当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绘甄妃的容貌:甄妃远看像天边的彩霞一般绚烂夺目;近看像出水的芙蓉一样,娇艳欲滴。甄妃是那样的高贵,那样的典雅,那样的清丽,那样的飘逸,简直就是女神降落人间。所以到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当他读了《洛神赋》之后,被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感动。于是,他拿起了画笔,以他均匀流畅的,如春蚕吐丝一般的游丝描将这段爱情故事定格在他的画卷之中。他以淡淡的色彩,均匀流畅的线条塑造出了鲜活的人物。

        画面是开篇,开篇便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曹植,你看,他的胳膊是打开的。他打开胳膊,他挡着他身后所有的随从和家人,为什么?因为他凝神遥望着对岸,他深怕他身后的家人惊走了对岸的那位美人。那么在他的对岸,隔着涛涛的洛河水,是一位绝代佳人,绝代美女。发髻高耸,衣裙飘逸,手执团扇,依来依去,若即若离,流连在山水之间。两个人互相深深的爱着对方,然而,一个在人间,另外一个在仙境,在人间的这个看到了故去的人留下的遗物,睹物思人勾起了无比的思念。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堪称是人间爱情的悲剧。

        这幅画作顾恺之画得活灵活现,画面当中人物的描绘神韵飞动,栩栩如生,注入了灵魂,注入了思想,注入了情感,注入了生命。这幅画作顾恺之以这样高超的绘画技术表达着对爱情悲歌的咏叹。

        大家再有机会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你一定要走进故宫博物远的武英殿,里面全是中国的传世名作。在那里,你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书画艺术品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在照相术没有发明以前,东方绘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记录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场面与瞬间。

        再来欣赏一幅传世名作,这幅作品的名字叫《步辇图》,他的作者是大唐王朝非常著名的一个画家,叫阎立本。

        在大唐王朝的时候,阎立本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线条,他笔下的线条不再像顾恺之那样如春蚕吐丝,均匀流畅,而是变化非常的丰富,苍劲有力,如铁线银钩一般,所以在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上,把这种线条叫铁线描。就像铁线银钩一般,力透纸背。

        《步辇图》这幅画作依然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这幅画作被称为“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张写真照片”。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文献价值,因为他记录着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那就是唐朝美丽的文成公主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联姻的这样一个佳话。

        这幅画作色彩只有黑、白、红三种颜色,线条非常的简约,然而画中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画面虽然只有三种颜色,然而画面显得已经是非常的饱满,具有皇家的风范。

        画作当中,唐太宗李世民坐在高高的步辇之上。宫女几人分列在步辇的前后左右,有的抬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这位穿红色官袍的,他是大唐皇朝引班的礼官,相当于现在外交部的接待官员。

        在他身后,我们看到这个人物,从他的神情整个的描绘,气质一看就不是汉族人。在他身后拱手肃立的这一位就是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往长安的使者,他的名字叫禄东赞。他此次来到长安,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迎娶美丽的文成公主入嫁西藏。我们看在最后一位,穿乳白色官袍的,是大唐王朝的翻译官。画面当中,虽然没有出现文成公主的形象。然而我们从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时这种友好的神态,这样热情的一个场面,我们可以感受出来,这桩婚姻的隆重与完美。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当中,人物画以写意的方式,记录着几千年来历代的生活画卷。准确描绘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状态。人物画的描绘上至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真实的生活风貌。完全展现在画面之中。

        近现代中国画坛著名的国画大师蒋兆和的《卖子图》。1941年,国画大师齐白石看了这幅画之后,高度赞赏。说蒋兆和“三尺卖儿图,压倒借山翁”。说,蒋兆和就凭这一张《卖子图》,他的艺术造诣在我齐白石所有画作艺术造诣之上。那么蒋兆和在中国近现代的画坛具有着极高的位置。被称为人物画的国画大师。

        这幅画作,这个是彩墨写意人物画,笔墨非常的简约,寥寥几笔,然而人物非常的传神,人物的内心世界完全在人物的表情当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蒋兆和他的画作都是反应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生活在中国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生活的真实的写照。画面当中表现的是一对母子,疼爱孩子的母亲,需要母爱的孩子。由于贫困,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卖孩子。可是卖孩子,骨肉分离。所以画面当中对人物的刻画,完全是通过面部的表情,人物的动作。骨肉分离的悲情洋溢在整个画面之中。技法非常的高超。

        什么是人物画?一幅好的人物画,就是以形传神,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思想完全通过他的笔墨技法表达出来。使得这幅画作有意境,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这才叫好的画作。

        再来欣赏一幅画作《韩熙载夜宴图》,它的作者是南唐顾闳中。这幅画作依然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级的画作。

        这幅画作被称为是“中国皇家侦探史上的第一部写实记录片”。这幅画的诞生,跟一位诗人皇上有关。大家喜欢读中华传统文化,喜欢诗词的都知道,中国有一位诗人皇上,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因为痴迷于吟诗作画而亡国。正当李煜痴迷于吟诗作赋的时候,南唐的国力日渐衰退,在危难当中,在风雨飘摇当中,李煜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朝中的中书侍郎,重臣,这个人的名字就叫韩熙载。所以《韩熙载夜宴图》前面是个人名——韩熙载。他为什么又想起了韩熙载呢?

        因为韩熙载在南唐国力昌盛的时候,多次建议李煜北上统一全国。那个时候唐朝已经退居的长江以南去了。李煜在犹犹豫豫当中错失了大好的良机。但是当风雨飘摇的时候,他想再次的重用韩熙载。然而,今天的韩熙载还有当年的雄心壮志吗?于是李煜召来了当时一个著名的宫廷画家,叫顾闳中。他把顾闳中招来之后,交给顾闳中一项特殊的任务,夜探韩府。到韩熙载的府邸里面,趁着夜色去探探他现在的生活情况,然后用画笔把它描绘下来,回来汇报。所以,它被称为“中国皇家侦探史上的第一部写实记录篇”。

        而当顾闳中来到韩府的时候,这一夜正好是韩府大宴宾客,歌舞升平。那么顾闳中就把整个夜宴的场面以连环长画的方式画了五个章节。

        由于版面的关系,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夜宴已经开始了,拉开了序曲。果品上齐了,酒菜也上齐了,画面当中一共是7男5女,画得都是南唐当时真实的人物,相貌逼真,非常的传神。这个韩熙载坐在围榻之上,戴在高高官帽的,众宾客都围绕着他。而那位穿着红色官袍的在围榻之上的是当朝的状元,他的名字叫郎灿。这位正在弹着琵琶的绝色美女是教坊老师李佳明的妹妹。画面当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身份,跟韩熙载关系非常密切的当朝的官员。视频资料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当年顾闳中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他手指缝里面流露出来的艺术,今天成为国宝级的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这就是书画作品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历史的回顾。改革开放后,国家有关部门曾经收购全国著名画家的作品,那个时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当时,无论是齐白石,张大千,还是徐悲鸿,还是傅抱石,还是黄宾虹啊,还是吴昌硕,不管你是多大名头的国画大师,国家统一收购,15块钱一平尺,非常的便宜。

        张大千作于1944年的《仕女图》。仕女图是人物画当中的一个板块,仕女图也叫美女图,专门表现女子的,在唐代和宋代时期啊,他画中表现的人物都是大家闺秀啊,宫廷贵妇人,可是清朝以后,仕女题材遍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女子。画面当中一位古装的美人,亭亭玉立,衣着非常的典雅。浓密的秀发,面貌特别清新秀丽。手执团扇,若有所思。

        这幅画作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现身,当时这个藏家是在2000年的时候花了40万在四川掏来的。07年,7年过去了,故宫博物院专家点评:这是张大千的真迹。那么在07年的时候张大千的润格是多少呢?20万一平尺,这张画当时值多少钱呢?80万元,4个平方尺。现在这幅画,国际市场报价是多少呢?800万, 

        张大千,1899年出生,1983年故去,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他所独创的泼彩大写意画法中西合璧,在世界画坛堪称一绝!

        宋代以后,人物画就让位于第二个题材版块山水画。

        欣赏一幅画,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明代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董其昌他称这个画是“宋画第一”。这幅画作以丰碑式的高远构图,表现了秦陇山川的雄伟壮丽。

        画面上,一座大山迎面扑来,山涧飞瀑,山下丛林,山下丛林中掩映着茅舍房屋,山边蜿蜒的小路,蜿蜒的小路上一队商旅马队正在悠然而过。我们常说,人物画点睛最重要。人有人眼,山水画也有山水画的画眼。那么这幅山水画,他的画眼到底是什么呢?视频资料,欣赏《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这是一幅古山水,再来欣赏一幅当代山水的风貌。国画大师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这是一幅开宗立派的画,开创了中国画坛一个全新的山水画的版块叫红色山水。所以,李可染被誉为是“红色山水画坛的霸主”。他的画作一改中国山水画黑白两色的基调,而是营造出了热烈的气氛。

        画面当中,以浓密的朱砂描绘出南国深秋红烂漫的迷人景色。整幅画面当中,枫叶似火,小溪斜流,粉墙黛瓦的人家。1925年,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橘子洲头赋诗一首《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代君王的气概,当时他已经是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而国画大师李可染,把毛泽东诗词当中的激昂文字豪迈的情绪交织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当中。在当时,祖国山水一片红的历史背景之下,他开创了一个记录那个时代历史文献价值很强的红色山水画。所以他被称为是“红色山水画坛的霸主”开宗立派。而他的红色山水这一个系列7幅画,现在都是国宝级的画,哪一幅拿出来都是上千万,破亿元的身价。因为它在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上有纪念碑的分量。

        讲到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我们来看一位中国很著名的收藏家和机构运作家。这个人的名字叫郭庆祥。他有很高的书画的鉴赏能力。他收藏了很多国宝级的作品,他让万达拥有很多国宝级的作品。然而,在他的收藏人生当中,他却又看走眼的时候,他却有与大师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失之交臂的时候,他说:这一生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损失最惨重的一件事,就是错过了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听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王小丫对他的采访。

        郭庆祥他说,他错过了,跟《万山红遍》没有缘,但他还一直在牵挂这幅作品。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的市场表现,2007年的佳士得春拍,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就拍了3504万港元,当时是轰动了世界画坛。在整个的亚洲当中的,它的拍卖价格也是排在了前几位。

        在2012年的春拍当中,北京保利春拍,拍了2.93亿。算下润格,每平方尺2930万元。所以我们帮郭庆祥算下账:当年,邹佩珠(可染先生的夫人),跟他要100万,那张画是3个平方尺,他就讲价要80万,为了20万错过了这张画。现在我们按2930万一平方尺来算,3平尺的画7000多万元。还要升值。因为这一套红色山水,在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上它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纪念碑的份量。

        李可染先生是中国现代十大画家之一,李可染的山水具有时代感,他被称为是中国红色山水画坛的霸主。

        花鸟画,在西方叫静物画,西方没有花鸟画。花鸟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绘画艺术。

        中国的花鸟画是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的,表达情感的。中国的花鸟画一定是鲜活的,充满生机的。是鸟儿一定在空中翱翔,是鱼儿一定在清澈的水中畅游,是花卉是植物一定植根在肥沃的泥土当中,充满了生命。

        始创于宋代的花鸟画,首先是花中四君子,因为宋朝文人士大夫介入到绘画领域。当他们介入绘画领域后,寄情山水、寄情花鸟。以花鸟表达自己情趣以及他们的人生理想。所以说梅兰竹菊是最早的花鸟画的题材。它表达的是“刚柔忠义”四种美德。

        近百年来,中国的花鸟画达到了巅峰时期,中国的花鸟画坛名家辈出,在近百年中国花鸟画坛出现了许多艺术符号级的大师,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吴作人的骆驼、黄胄的毛驴享誉世界画坛。这些花鸟已经成为他们的艺术符号。

        徐悲鸿享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美誉。他的水墨画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步画坛。

        《奔马图》 徐悲鸿创作于1941年。1941年,正在新加坡做画展的徐悲鸿得到一个消息说长沙被日寇占领了、沦陷了。所以说他当时特别悲伤,连夜画出了这幅奔马图。以表达他胸中的一种激情和意气。他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出的奔马。他希望我们的祖国像这匹奔马一样,冲出黑暗,冲向光明,拯救山河。

        他的水墨画马,完全以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表达出马的骨骼的节奏,马的皮毛的质感,马的肌肉的弹性都表达的自然清新准确到位。而且他这个马极具冲击力,似乎要冲出画面一般,尤其他的奔马。他这个奔马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这幅画作90年代十几万块钱,到了2007年,在中国嘉德秋拍800万成交的。目前国际市场报价是2000万。

        齐白石先生画虾,最后到了特别洗练,寥寥几笔,虾儿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灵动传神。齐白石画的鱼虾螃蟹,没有用一根线,一点颜色来描绘水,除了水墨的虾,空无一物,就是白色的宣纸。白色的宣纸可以表达深邃的广袤的宇宙、天空,也可以表现广袤的江河湖海。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看了齐白石的画之后为之震撼,他说,“其实世界艺术的精髓在东方的中国,齐白石先生画的鱼虾螃蟹,没有用一根线,一点颜色来描绘水,然而我却看见了江河,闻到了水的清香。”从此,他再也不敢来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说明齐白石的艺术造诣在毕加索之上。

        齐白石《百虾图》2011年,深圳文博会拍了1.2个亿。100只虾,一只虾100万,全世界最贵的虾。

        齐白石是二十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当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颁发了“人民艺术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他的线条特别有力。他的画诗书画印相结合为一体,尤其是在花鸟画坛。

        李可染画牛表达出牛的默默无闻奉献精神,表达出牛的倔强,也能表达出牛的那种沉稳。可染先生非常赞扬牛那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所以他的画室取名叫师牛堂,也就是说他要向牛学习,以牛为老师,学习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奉献艺术的一种精神。《水牛赞》画面当中你看,四头浓墨的牛,神态各异,非常的生动传神。

        李苦禅的鹰,《英姿飒爽》这幅画,纯水墨画鹰。两只威猛的鹰,栖息在高高的岩石之上。雄鹰的羽毛完全是通过墨色的变化和对于雄鹰它的构图的少量的留白,已经感觉到雄鹰羽毛的立体和丰满;而雄鹰的嘴,像刀片一样锋利,他的眼光像剑一般的犀利;雄鹰的爪子,紧紧的扣着岩石表达着力量的渗透。而这幅画作,上下的格局,下部如蚴龙一般的苍松的树干,在空中飞舞,簇簇的松针像铁线银钩一般的苍劲有力,表达出中华民族高瞻远瞩、威严、凌然不可轻犯的民族尊严。它的意境非常的深远。

        这幅画曾经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嘉德春拍的时候拍过,当时拍卖的时候就各路藏家你争我夺、非常的激烈。以350万落的锤。那么目前这幅画,至少是1000万以上的身价。这是李苦禅的鹰

        李苦禅以书法入画,他将草书的笔墨技法运用到他的鹰当中,所以他画鹰不叫画鹰,就说“我在写鹰”,书写的痛快淋漓感。

        黄胄的毛驴。黄胄也是赞扬毛驴那种默默无闻的精神。黄胄他特别喜欢驴,特别喜欢为驴著书立传,特别喜欢画驴。他的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黄胄在文革期间被打成了右派,打成右派后就被下放到北京郊区农场去劳改去。罚他去养驴去。他长时间观驴、放驴、与驴接触、与驴为伍、以驴为友、和驴对话,使他与驴结下了不解情缘。

        黄胄养过的驴跟他感情特别深,感情深到什么程度呢?他养过的驴后来到别的生产队劳动去了。有一次,他在北京郊区赶大集,他养过的驴子,那么多人当中一眼就认出来黄胄了。驴背上驮着重重的货物,那驴跟疯了一样,冲开人群就冲到黄胄身边去了。然后依偎着黄胄久久不愿意离去,眼泪都掉下来了。所以我们说,万物皆有灵性,万物皆有感恩之心那。你看黄胄那么爱驴、画驴,为驴写生。那驴被他喂过之后,一辈子都忘不了他。感恩之心,万物皆有感恩之心,人更应该有感恩之心。

        黄胄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北京有他的艺术馆,叫炎黄艺术馆,他在人物画坛这个领域艺术造诣也非常的高,他反应新疆少数民族的这个人物画现在市场表现也很高。他的表现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正在进行“马上较力”的活动场面的作品《欢腾的草原》,在2013年11月底保利秋拍中拍出了1.288亿的高价。

        吴作人的骆驼。吴作人是徐悲鸿得意弟子,他年轻的时候专攻油画。后来上岁数以后改为专攻国画。中西合璧的手法来画国画,使得他的国画光感绝妙。

        吴作人画的水墨骆驼,粗犷之中交织着细腻,《饮水思源》画面当中三匹浓墨的骆驼,神态各异。以广阔无垠的大沙漠作为整个画面的背景,更加烘托出来沙漠之中骆驼的粗犷之美。

        骆驼之间,一线溪水伸向无限的远方,给观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而且背景也是大量的留白,表现出宇宙的深邃,而且一个纯洁的空间的高远,完全在这个画面当中烘托出来了。它提醒人们要感谢苍天大地,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孕育生命的甘泉,所以要饮水思源。人应该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每一幅花鸟画当中它都是有意境的。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