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冬春季家庭养花基础

    陈立人   2015-12-26

    浏览量:2784

    花木的生长和发育与栽培位置周边的环境条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养好花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你所栽培的各类花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四季变化人为地进行环境因素的调整,为其创造最适宜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才能达到枝繁叶茂、花开不断地观赏效果。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和空气。其中温度、光照、水分是最为关键的因子,对花木的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今天就围绕温、光、水如何对花木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在冬春季这一低温弱光偏干燥的环境下,如何进行花木的养护管理。

        一、温度

        温度是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它影响着花卉光合作用的效能,影响着呼吸作用的强弱。大多数花卉在3~40℃的温区范围内都能生长,在此范围内,若温度升高,生育速度相应加快;15~25℃是适宜生长温区,在此范围后,生育速度接近最快,生理活动进行也最旺盛。此后温度继续上升,生育速度反又减慢下来,直到生育停止或进入休眠状态。

        1、花卉对温度适应性的分类

        不同种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超过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的界限,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依据花卉对温度适应性的不同表现,可以将花卉分为三类,在冬春季管理过程中要将环境温度保持在花木的最低界限温度以上,以便安全越冬不受伤害。

        ①喜温花卉  原产热带或亚热带,如秋海棠类、凤梨类、洋兰、一品红、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米兰、西洋鹃等。生长适温18~25℃,越冬温度  5~10 ℃以上。

        ②半耐寒花卉  原产温带,如山茶、杜鹃、茶梅、牡丹、芍药、桂花等。温度0 ℃以上可安全越冬,生长起点温度16 ℃,在长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 

        ③耐寒花卉  原产温带与寒带,如玉簪、萱草、月季、腊梅、石榴、贴梗海棠等。耐 0℃ 以下低温,10℃左右已能正常生长。

        2、低温对花卉伤害

        喜温花卉在环境温度0℃左右易受霜害或冻害。花木受轻微冻害后可采取“剪除受冻枝叶、移入室内”的救护措施,在此过程中要绝对避光养护,并且缓慢提升环境温度,切忌进行阳光暴晒,高温解冻等错误操作。

        3、提高喜温花卉的抗寒能力

        花木的抗寒力与自身细胞液浓度有一定的关联性,细胞液浓度越大抗寒能力加强,可采用①入秋后控制氮肥;②入冬前控制水分提高自身的抗寒力。也可以采取气温降到5~10℃时搬入室内,气温升高出室,反复多次进行抗寒锻炼。

        4、塑膜保温措施

        ①时间

        11月中下旬当夜温低于生长最低度时开始上膜,当4月上中旬,夜温达10℃以上时去膜。

        ②管理

        白天35℃以上适当通风,16时前必须覆盖,保持土壤、地面潮湿。

        ③注意事项

        塑膜的透明度要高,晚间密封性要好。

        5、冬季常见盆栽花木养护技术要点

        米兰越冬温度以10℃-12℃为宜。过低易落叶,过高则顶芽容易萌动,长出细嫩枝叶,次年移出室外容易干梢,影响开花。

        茉莉越冬温度以8℃-12℃为宜。温度过低易落叶。此时如果浇水不注意,过干易枯死,过湿易烂根。

        金桔、佛手等花卉越冬温度以5℃-10℃为好。温度低于5℃而又浇水过量,易造成大量落叶。温度过高则继续生长,但枝细叶薄,并引发植株大量落花落果。

        水生花卉,例如荷花、睡莲等,霜冻前应及时把水放掉,将花盆移至地下室或楼道过厅,温度保持在5℃为宜,盆土干燥时要适当喷水。 

        御寒能力较强的茶花、杜鹃、含笑、月季、梅花等花卉,置于室外朝南向阳的避风处也能越冬,但在连日低温期间,也需搬入室内保暖。 

        含笑越冬温度以5℃-10℃为宜。要注意适当通风,节制浇水。如室温超过15℃,则秋季已形成的花芽会提前孕蕾开花,但花的香味极淡,品质不佳。

        山茶越冬温度以3℃-5℃为好。山茶的花芽于夏秋之交已经形成,若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休眠则花蕾发育不良。如室温超过15℃,容易提前发芽而引起落叶落蕾,不能开花。

        二、光照

        光照是花卉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来源。没有阳光,花卉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其生长开花就会收到严重影响。一般而言,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旺盛,体内形成碳水化合物多,花卉生长和发育就健壮,因此,绝大多数花卉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花繁叶茂。

        1、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它的强弱会影响光合作用效率,进而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光照强度是以照度勒克斯(Lux或Lx)为计算单位,习称米烛光。不同种类的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同一种花卉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光照强度要求也不一样,在栽培养护中要根据花卉对光照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花卉正常生长对光照度的要求最高在3万~6万Lx,最低需要300~1000 Lx,维持生命活动 5000~15000 Lx。

        2、光周期

        每天昼夜长短变化,对花芽形成的影响称为光周期,根据花卉开花时对光周期要求有长日照、短日照、中性三个类型。调节光周期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光照:主要利用人工光源,在有效光照强度下延长光照时间,这种方法可以使长日照花卉提前开花,短日照花卉延后开花或不开花。另一方法是遮光:在长日照条件下,16点左右用黑塑料布或其他黑色物做成罩子,将花卉遮罩起来,到第二天8点以后再揭开遮光物,在这过程中要注意通风但不能透光。这是缩短日照的方式,有利于促进短日照花卉提前开花。

        3、冬季花木摆放原则

        开花的花卉及性喜光照、温暖的花卉:如蟹爪兰、仙客来、茶花、一品红和秋播的草花及米兰、茉莉等,应放在窗台或靠近窗台的阳光充足处。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可放置在室外接受阳光直射。

        性喜阳光但能耐低温的常绿花木或处于休眠状态的花卉:如桂花、柑桔类、牡丹等,可放在有散射光的冷凉处。

        一般对光照要求不严格的花卉:如盆栽睡莲、月季,可放在没有光照的阴冷处。

        三、水分

        水是植物体的组成部分,也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不同的花卉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可分为四个类型,需采用不同的浇水原则。    

        1、盆花浇水原则

        花谚说:“活不活在于水,长不长在于肥。”浇水是养花成功的关键。盆花浇水的原则:“见干见湿、干透湿透”。要求盆土干湿交替,防止水分过多,造成根系缺氧死亡。“见干、干透”是指土表2㎝左右土壤干燥,而下层土乃有潮气。“见湿”指浇水要浇透,是要盆土上下都吃到水。

        2、浇花用水

        浇花最好使用软水。硬水含有大量钙、镁类矿质盐分,长期用硬水浇花,会使盆土碱化板结,通气性变差,严重时导致花卉根部缺氧造成根部腐烂,进而影响观赏性和生长。软水中雨水或雪水硬度低、杂质少、酸碱度适中,是最理想的浇花用水,其次是洁净的河、湖水。长期使用雨水浇花,有利促进同化作用,延长栽培年限。但要注意冬春季需将冰雪融化,雨水搁置到水温接近室温时才能使用。

        城市自来水由于经过消毒沉淀处理,硬度不高,所含杂质较少,虽然含有微量易挥发的氯醛类化学药剂,但对大多数花木仍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若在日光照射下敞放几天待其挥发后再使用更好。

        3、浇水方法

        冬季给植物浇水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因为冬季大多数花卉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需要的肥水量极少。因此必须待盆土干透后才可以浇水。浇水的时间最好是在中午前后,水温与室温相近时进行,切忌在傍晚进行随手浇。浇水时也忌当头淋浇,用尖嘴壶贴近土表细缓地浇入,流出的水能迅速渗入土中为宜。

        4、冬季水分管理

        入冬以后,气温不断下降,花卉的代谢缓慢,或进入休眠状态,可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浇水施肥外,一般盆花都应严格控制肥水。如果盆土不是太干,就不要浇水,尤其是耐阴的花卉,更要避免因浇水过多而引起烂根落叶。浇水时间均应在中午前后,水温不能太低,切忌用太冷的水。最好将浇花用水预先在室内日晒一段时间,待水温与室温接近时再用。在冷水中加点热水提高水温的办法也是可取的,但水温不能过高。手入水不感觉刺骨为宜。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