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夏季防晒服的选购
郭建峰 2016-09-04
浏览量:204
随着进入夏季,市场上各种防紫外功能衣服开始走俏,可是对于那些号称防紫外功能的衣物究竟有多大效果,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甚至经销商往往难以判定。
2015年夏天,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市售流通领域和网络电商平台的防紫外服装进行随机抽查,经检测,合格率为56.1%。2015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官网公布的防晒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也显示,八成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要求或产品明示值不一致。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使用氟利昂等氟氯烷类物质(CIFC)以及工业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造成地球保护圈臭氧层变薄。1985年英国的J.Farnan等人在《nature》上发表的臭氧层出现空洞的论文,引起世界极大反响。臭氧层能保护地球,防止有害的同温层辐射和UV透射到地球表面。一旦臭氧层被破坏,地球表面就会充满过多的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过度的曝晒和过多的受紫外线辐射是有害的。
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纺织品表面,会形成纺织品表面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整理是通过在纤维、纱线或织物上添加防紫外整理剂,将紫外线反射或吸收掉,减少透过率,从而获得防紫外线的功能。添加防紫外整理剂是指在纤维或纺织面料表面增加涂层,好比是给衣服面料涂上“防晒霜”,从而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其实普通的衣物尤其是厚重面料的衣服,也具有防紫外线的功能。”夏天的衣服面料普遍质地轻薄,虽然也能屏蔽或吸收一部分紫外线,但是往往不容易达到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的要求,所以需要进行防紫外的后整理。
防紫外整理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远不像给皮肤涂一层防晒霜那么简单。如何选择整理剂、整理剂的用量、整理工艺等等,诸多因素影响着衣服防紫外功能效果。
我们测试发现,有的防紫外服装洗涤多次后防紫外效果变化不大,有的洗一次之后防紫外功能显著下降。所以,防紫外整理剂的选择和整理工艺,大有学问。衣服紫外线防护性能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纤维原料种类、纱线表面形态及结构、织物组织结构、面料织造紧密度、面料颜色、面料厚度、紫外线整理剂的种类、添加量以及加入方式等。
防紫外整理工艺:
1、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强烈地、选择性地吸收高能量的紫外光,并以能量转换型式,将吸收的能量以热能或者无害的低能辐射释放出来或消耗掉,从而减轻紫外线的伤害。
2、使用紫外线屏蔽剂,一般利用不具活性的陶瓷、金属氧化物等细小颗粒与纤维或织物结合,达到增加织物表面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以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损害人体皮肤。
国家标准GB/T18830—2009规定,当样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且UVA的透过率T(UVA)AV <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通常为了防止人体晒伤或晒黑,户外运动纺织品或经常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穿着的衣物需要具备防紫外线功能。一般用紫外线防护系数、紫外线透过率表征产品的防防紫外线功能衣服是真是假以及其紫外线性能。
所谓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是指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简称UPF。通俗地说,比如UPF值为50,就说明有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织物,因此紫外线防护系数数值越大,对皮肤的紫外线防护功能就越强。日光紫外线UVA是指波长在315nm至400nm的日光紫外线辐射,这段波长对人体的伤害最强,所以标准规定该段波长的透过率不得高于5%。
可是,有些衣服是用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面料拼接成的,要对这些面料分别测试吗?实际检测中的确有不少这样的衣服。对于具有不同颜色或结构的非匀质面料,按标准要求应该对各种颜色或结构进行测试,以其中最低的UPF值作为样品的UPF值。就像图2 中的彩色条纹,要对蓝色、绿色和白色部位分别测试,需要每个颜色都要达到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且UVA的透过率T(UVA) AV <5%时,才可称为‘防紫外线衣服。”
也有不少人会通过披风、长袖衬衣来防晒,防晒衣的效果是不是要优于普通衣物呢?许多普通服装也具有防紫外线性能,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防紫外整理(如涂层)是主要途径。实际上,纺织面料的纤维成分、质地疏密厚实程度、颜色的深浅等等,都会对防紫外线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相同服装的防紫外线性能,深色的比浅色的好,面料厚的比薄的好,面料结构紧密的比疏松的好。
防晒透气难两全。有的消费者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件防晒衣,但在穿着时却觉得不透气、很闷,这时候就会觉得产品的性能不好,自己花了冤枉钱。由于大多产品的防紫外功能主要是靠表面涂层来实现,使得紫外线不容易透过,而涂层对透气则具有较强的抵抗作用,导致透气性差。
洗后防紫外功能有所削弱。不少购买遮阳伞的顾客都知道,遮阳伞最好不要当成雨伞用,那么防晒衣清洗后,也会影响防晒效果吗?
由于在洗涤过程中,具有防紫外功能的涂层受到破坏,防紫外性能衰弱,同样洗涤过程中织物结构变松、孔隙变大,也会导致紫外线透射率增加,防紫外功能下降。不过在清洗后,大部分样品的透气性能则较洗涤前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防晒衣经洗涤后面料结构变松散,孔隙变大,导致透气能力增强。再由于在洗涤过程中,面料涂层受到拉伸或破坏,使面料表面孔隙变大,透气性同样增加。
消费者在选购防紫外服装时,不要轻信商家的过度宣传,而要留意两个指标: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必须大于40,另外一个是日光紫外线UVA的透过率T(UVA)AV必须小于<5%,只有这两个指标同时达标,才可以称为“防紫外线产品”。此外,防晒衣的防晒功能固然最重要,但也不可忽视服装的透气性,应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穿着体感较为凉爽的防晒衣。化纤类的产品透气性较差,消费者要尽量避免选择。
正确标注:①UPF 40+②UPF 50+
1、如果产品没有经过防紫外工艺处理过,可以挑选一些相对厚一些的衣服,这样紫外线不容易穿过。厚度应该适宜,如果面料过厚,会影响散热。
2、在织物的组织和密度方面,可以挑选一些组织紧密的衣服,面料越紧密,挡光能力就越强,紫外线透过量就越少。织物之间的缝隙大,紫外线容易通过,不利于防紫外。一般机织服装会比针织服装防紫外线性能好。
3、可以挑选一些不透明、颜色较深的服装,衣服面料的颜色越深,紫外线透过率就越小,防紫外线的性能也就越好。 可以通过对着光源看的方法辨别,透光越少,防紫外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