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老年性膝关节炎的保健和阶梯化治疗
张向鑫 2017-06-11
浏览量:971
每年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关节炎被称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应及早重视、加强治疗。2010年统计数据,全世界关节炎病人约4亿,我国关节炎患者在一亿以上。
关节炎四大特点:①最常见慢性病之一 ,头号致残性疾病;②中国发病率约13%;③类风湿关节炎被称“不死癌症”;④关节炎发病年轻化趋势,膝关节衰老从30岁开始。
关节炎共有100多种类型,常见的关节炎有: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使得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由于海鲜、肉汤、动物内脏富含嘌呤,它的最终代谢产物是尿酸,当血中尿酸浓度达到超饱和时,容易沉积于关节、耳轮、肾脏等器官,引起关节肿痛急性发作、肾结石,若痛风反复发作,可出现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在关节、体表沉积、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骨关节炎的病因:①年龄因素(骨质疏松):随年龄增长,从中年到老年常发生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化,关节多年积累性劳损。②性别因素:以女性多见,尤其是闭经前后的女性。③遗传因素:末端指间关节骨关节炎,有Heberden(骨性结节)结节者,家族中姑姨、姐妹常患同样病。④体重因素:肥胖人发病率较高。体重大,势必增加关节负重。⑤饮食因素:营养不良是致病因素之一。⑥气候因素:常居潮湿、寒冷环境。
骨关节炎“侵害”的关节两大明显特点:负重大,活动量大。骨关节炎最常伤害是以下5个关节:①髋关节:腹股沟区、大腿内侧或髋的外侧出现疼痛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走路出现跛行。②膝关节:移动膝关节时疼痛,摩擦音,有被绊住的感觉,当上下楼梯或从椅子上站起来都会感到疼痛时,应及时就诊。严重者膝关节变形,出现膝内翻、膝外翻。③手关节:关节粗大、弯起来时特别费劲,时不时地还会感觉到疼痛,偶尔出现红肿,这些都是手关节受损的表现。④足部关节:大脚趾掌面的大关节。⑤脊柱关节:颈、腰部的疼痛、僵直。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影响老年人活动的最常见病因。临床症状: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疼痛多在活动时发生,故中老年人在上下楼、负重行走以及长途步行时会产生疼痛感,休息后可逐渐缓解。病因:①年龄和骨质疏松是最危险的因素。40岁以前骨关节炎很少,在50岁以后,该病的发病率呈指数上升,国内60岁以上人群中放射学诊断的骨关节患病率为42%。②体重,65岁以上60%的超重者发生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迹象:①特定时间疼痛。膝关节疼痛是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钝痛。尽管行走还不至于引起疼痛,在弯曲和伸直膝关节时,膝关节会隐隐作痛,或感到酸痛。②膝关节肿胀。在软骨磨损至变形之前,膝盖会先开始肿胀。肿胀的原因是膝关节的骨面相互摩擦,引起软骨组织病变,如关节滑液囊的发炎,造成液体在关节内堆积,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膝关节内翻(罗圈腿)或者外翻(X形腿)等表现。③膝关节微热。膝关节感到微微发热也是早期征兆之一,这样的状况以一天结束之后最为明显。④膝关节僵硬。晨起或身体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之后,膝盖觉得僵硬,但活动开后情况又变好,但活动过多时,由于膝关节摩擦又感疼痛加重,这也是退化性关节炎的前兆。⑤膝盖有声音。腿部弯曲时,膝盖咔咔作响,也是关节软骨磨损的迹象,严重可见关节畸形。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的关节疾病,是由于衰老及肥胖、损伤等其它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生化代谢的异常及蛋白多糖的丢失,从而导致关节软骨局部软化、磨损及结构性破坏,可伴有继发性的骨质增生(骨赘)、硬化,最终导致关节疼痛甚至功能丧失。通俗来讲,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老化,就像人老了牙齿会掉、头发会白一样,关节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变。正常的关节表面覆盖着一层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发生退化、磨损、甚至消失,在X光片上就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骨赘、骨质硬化。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属于铰链关节,它是我们身上少数只能往一个方向运动的关节,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正常人的膝关节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关节软骨磨损的机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伤,膝关节退化较快。
根据研究统计,膝盖负重倍数如下:①躺下来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几乎是0。②站起来和走路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大约是1~2倍。③上下坡或上下阶梯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大约是3~4倍。④跑步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4倍。⑤打球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6倍。⑥蹲和跪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8倍。例如:体重50kg,每上一个台阶,膝盖约要承受200kg的重量。
人的膝关节只有15年的最好状态:15岁以前,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的生长痛。15岁-30岁: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30岁-40岁:髌骨软骨产生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在这段时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40岁-50岁:走远路后,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用手轻揉之后会缓解。这个现象提醒:该开始保养关节了。50岁以上:膝关节会感觉到明显疼痛,关节炎已经产生。这时候应该节约使用关节,减少剧烈运动,尤其是上下楼梯和爬山,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
膝骨关节炎的阶梯化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年龄、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对预后生理上的期望值。阶梯化治疗方法:
1、非药物性治疗:对膝部的轻、中度骨关节炎有效
减轻体重、加强锻炼、改变生活方式、采用辅助器具、理疗、饮食……
尽可能维持标准体重,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要预防膝关节疼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别以为增加3公斤没什么,外表也看不出来,实际上每走一步就增加6公斤,上下楼梯则是增加12公斤。持续肥胖对膝关节的压力更不用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胖子的膝关节都不好。此外,如果膝关节已经不适,尽可能少背、少提重物,减轻整体的重量。
减少负重,年轻时激烈冲撞,关节曾经因车祸或运动受伤,可能在中年就出现关节退化的结果。货运或搬家工人等的退化性关节炎,是长期外力加重了全身关节负荷。
膝关节炎该不该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运动能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在关节组织的流动,促进新组织再生。规律的运动能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负荷,进而减少关节的磨损,降低退化性关节炎的发生。已有关节炎的人,应该从事走路或其他活动前,增加温和的肌力训练,增强肌肉的能力,保护关节。关节炎的病人如果还能走就走,但要循序渐进。例如走10分钟休息5分钟,不要勉强。如果还能爬山,走斜坡会比走阶梯好。下坡或下阶梯比上山辛苦,可尽量坐车下山。
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就要善于“节约”和“保养”膝关节。首先,不做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并避免上下楼梯以及搬重物等活动,当膝关节觉得不舒服时就应立即休息。其次,由于蹲下时膝关节负重最大,平时要尽量减少和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势,尤其要注意,别在膝关节屈曲时做腿部的旋转动作,以降低半月板受损的风险。再次,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保证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并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子,这样可以减少运动时膝关节承受的撞击与压力,从而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
要运动多久?美国疾控中心的推荐是每周有氧运动2个半小时,或者中等强度的运动1小时15分钟。同时加上肌肉伸展活动。每周至少两次。哪些运动适合老人呢?稍微快速的走路,骑自行车,游泳,整理花园,门球,社交舞蹈,太极,倒走等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增强这些肌群,可增加膝盖的稳定性,减缓关节的磨损。平常可以多做抬腿的动作,或是室内脚踏车,都可以训练到这些肌肉。
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方法一:直腿抬高。身体平卧,尽量使膝关节伸直。缓慢抬起下肢。抬起后维持5-10秒。注意膝关节保持伸直。这样股四头肌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放回床面,短暂放松肌肉后重复刚才的动作。15至20个为一组。
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方法二:空踢腿。
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方法三:靠墙静力蹲。
股四头肌伸展锻炼方法:扶着一较固定的物体或侧身站于墙边以作支撑。面向前,再用另一侧手抓紧受伤下肢的踝部并拉向臀部。不要弯曲或扭转腰部及背部。保持30-60秒,回到原来姿势并重复3次。
股外侧肌锻炼方法:侧抬腿。健侧侧卧,收紧患侧大腿的肌肉,并抬起约20-25cm,保持伸直5秒,慢慢地放回原来位置并重复20次。
爬山十条:①最重要的一条: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②尽可能减少负重。③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关节、肌肉、韧带等。④使用护膝和登山杖。⑤不要有炫耀的心理。⑥是什么体力就先爬什么样的山,挑战新难度要循序渐进。⑦穿适合爬山的鞋。⑧不要“锁关节”。⑨加强腿部肌肉的力量锻炼。⑩最后一条,如果膝关节损伤已经比较严重,就不建议你再登山了。
蹲和跪,膝负重是8倍,—少做长期蹲跪的动作。建议家庭主妇,尽量别蹲着做家事或跪着擦地板。至于深受许多人喜爱的太极拳,建议年纪大或膝关节已不舒服的人,不要勉强自己蹲太低,站着打高位太极拳就好。
该不该使用护膝?如果需要,一般人在从事激烈或长时间运动时穿戴护膝保护膝关节。但不需要选特别昂贵或功能特别强的护膝,因为愈强的护膝,保护支持效果愈好,但影响的活动范围也愈大,而且用久了会减少锻炼肌肉的机会。不同形式的护膝也有不同功能。直统包护式的护膝,具有保暖、支撑的效果,但对膝关节前方的髌骨压迫较大。而前面有镂空设计的护膝,则能让膝关节露出来,对髌骨压迫较小,适合常做蹲站动作、膝关节经常弯曲的人。护膝也不需要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使用,而是间歇性使用。例如,一开始爬山的前30分钟不要戴护膝,戴上之后每30分钟要拿下来休息几分钟。或是当膝关节不舒服时穿上,状况好时拿下,不要一直依赖护膝,才有机会训练肌肉。
骨关节炎患者在饮食上注意以下几点:多吃含钙较高的食物,以确保老年人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应比一般成年人多出50%左右,可以多吃牛奶、蛋类、 豆制品、紫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补充钙剂等。蛋白质的摄入应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进钙从体内排出;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要少一些,以免引起其他病变;还有要低钠饮食,主要是减少食物中氯化钠的含量,避免水潴留。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尽量避免吃海鲜,避免摄入太多的糖分特别是蔗糖,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对于较瘦的人来说,要摄入适当的热量,保持理想的体重;超体重者应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有饮酒习惯者,一定要保持适量,或者不喝。
2、药物治疗:对轻中度有效
①抗炎药物:如新一代的抗炎药物—COX-2特异性抑制剂。
②口服软骨保护剂:如葡萄糖胺和硫酸软骨素。
③补充粘性注射剂:如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盐。
④关节内注射类固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病,以老年人尤其女性居多。同一性别随年龄增长发生相应的变化,35-40岁以后骨矿含量出现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尤为显著。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症,在注重锻炼、加强营养调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减少骨质流失,防止症状恶化。运动和饮食对人体骨矿含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摄入钙相同的情况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不活动的人可保持较高的骨骼健康状态。研究表明高钙饮食的妇女其平均桡骨骨量高于低钙饮食的妇女,活动量大而低钙饮食的妇女可保持较好的骨骼指数。所以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含钙量多的食物,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可以减少骨量丢失和骨折的危险性。
老年人要增加钙的摄入量,可使负钙平衡转为正钙平衡,有利于骨重建,且正钙平衡骨量增加,可减少骨折的发生。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比较差,饮食摄入量不足,最好额外补充钙质,且年龄越大,补充的钙质应越多。65岁以上,每日补充钙应在1500~2500毫克。每天服用4000mg能够导致钙中毒,如高钙血、严重的肾损伤与钙的骨骼外沉积。钙的最高摄取量不能超过2000~2500mg。
钙的摄取:主要是通过膳食来源,再加上钙强化的食物与钙制剂。钙的膳食来源最主要的是乳制品。一般半斤牛奶可供钙250~300mg。每天一斤牛奶基本上能满足需要。奶中的脂肪含量太高,为了不摄取太多的脂肪,可用低脂奶或脱脂奶。豆类、用钙剂凝结的豆腐、鱼、坚果与甘蓝、大白菜等蔬菜也富含钙。服钙制剂:一般一片钙制剂的含量应在600mg以下,并且要在两餐之间服用。美国农业部和卫生部提出一天吃5次蔬菜和水果的健康行动计划,用吃天然膳食的方法来满足钙的需要。
选择钙剂产品的标准是否具有五个特点:“四高一低”①含钙量高。②溶解度(水溶性)大。③肠道吸收度高。④生物利用度好。⑤重金属含量低。
钙剂分两大类:①无机钙和无机酸钙:含钙高,溶解度低,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40%,但对胃肠有刺激。如碳酸钙、磷酸钙及氧化钙,或来自经过机械加工动物贝壳骨骼即活性钙。②有机钙和有机酸钙:易溶于水,不需胃酸酸化,直接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同时口感好。如:葡萄酸钙、乳酸钙、枸缘酸钙、醋酸钙。第三代钙剂,钙靠配位键螯合,溶解度高,生物利用度高,>90%,血钙水平稳定,如氨基酸螯合钙、L-苏糖酸钙。
碳酸钙,含钙量高,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吸收率高,可以达到40%,与牛奶相似,易于接受、广泛应用。
磷酸氨钙,日本常用的补钙品种,含钙23.3%,相对较高,我国成都药厂也有生产,每片含钙量70毫克,含钙量与药品价格属中等,但它的缺点是药片崩解和吸收较难,加之它含磷高,对肾功能障碍者有害,因此应用较少。
活性钙,生物钙(贝壳类)高温煅烧而形成的钙混合物,钙含量高,但其水溶液是强碱性,对胃肠刺激性大,不适合老年胃酸缺乏者。与食物同食可减少胃肠刺激。由牡蛎、蚌、贝等的壳经过高温活化后,磨细而成。这种沿海软体动物吸附能力很强,能将近海的污染物,铅、汞等重金属吸附。因此这种活性钙中有重金属。
乳酸钙,我国传统的钙补充剂之一,其优点是容易溶解,缺点是钙含量低,含钙13%。
葡萄糖酸钙,含钙9%,制成片剂后含量更低,要达到成人每日补充钙1000毫克,需服用太多药片。
枸缘酸钙,含钙量为21.1%,水溶性好,其吸收不依赖胃酸,有泡腾片,更适合老年人服用。
有些老年人喝不了牛奶,原因是一喝牛奶就腹胀拉肚子。有这些问题的老年人就需要适当选择一些钙来补充。此外食品如豆腐、虾皮、鸡蛋、酸奶中都含有大量的钙。
影响钙吸收最主要因素:1,25-二羟维生素D。食物中的维生素D与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再合成维生素D3,再在肝脏,尤其是肾脏中经羟化反应而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促进钙在小肠甚至在结肠中的吸收。如果人体缺乏1,25-二羟维生素D,钙的吸收只有10%。如果补充了维生素D,并在肝脏与肾脏合成了1,25-二羟维生素D,钙的吸收率会增加到60~75%。所以,促进钙的吸收,钙制剂的不同类型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含量是否丰富。
怎么补?1,25-二羟维生素D。外源性:口服骨化三醇。内源性:晒太阳。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促进肌体肌肉协调性、防止摔倒导致的骨折。补多少?0.25-0.5ug/d。
严重骨质疏松,会出现腰背酸痛、四肢酸软、驼背、抽筋、骨折等。可以用降钙素,它除了能抑制破骨细胞,减缓骨质流失,还有中枢镇痛作用,能帮助缓解疼痛。骨质疏松的规范化用药: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口服福善美、静脉密固达),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一些补肾壮骨的中药也有不错的效果。骨质疏松随访:半年到一年复查骨密度。
3、外科治疗:中重度
①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适用于轻、中度骨关节炎,对于半月板损伤型和游离体型骨关节炎效果较好。
②软骨修复。组织工程技术,目前技术尚不完全成熟。
③截骨术。适于轻、中度骨关节炎有膝内外翻者。
④膝关节置换术。适合于重度膝部骨关节炎,包括单髁及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