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苏州道教音乐

    沈石老师   2006-05-21

    浏览量:2595

        一、苏州道教音乐的历史

        (一)说说苏州的道教和玄妙观的历史

        苏州道教活动起自汉魏时期中国道教初创之时。玄妙观(真庆道院)在晋代就建成为颇具规模的宫观。

        苏州玄妙观属于正一派, 正一派“重醮仪,近民俗”,在它的醮仪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流传于民间的原始宗教、荆楚巫俗、神仙传说等都曾对其有重大影响。

        (二)苏州道教音乐的历史

        1.苏州的民间音乐

        春秋战国时期吴地音乐已成为一方代表,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2.苏州道教音乐的历史  

        道教把音乐看做可以感天地、通神灵、安万民的重要手段:“乐,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乐太内地”。“天乃有三气,上气称乐,中气称和,下气称刑。故乐属于阳,刑属于阴,和属于中央。阳兴则阴衰,乐则五方道德悉出。”。

        道教音乐是伴随着斋醮科仪的出现而产生的。

        魏晋南北朝,陆修静等人制定斋仪规制,达到基本完备阶段。

        北朝道士寇谦之改直诵为音诵,创制了经韵韵腔。

        明末清初,上真观施亮生真人辑成《斋天》、《忏悔》、《全表》、《全符》等科书。清嘉庆吴县道士曹希圣重订了 “曹谱”。它们至今仍是玄妙观从事斋醮法事的规范。

        明末清初,叶梦珠在《阅世篇》中描述:“斋醮坛场无不庄严色相,至于诵经宣号,疾徐抑扬,似有声律。然而鼓吹法曲,更唱叠和,独多率真。今道场装饰靡丽固不可言,至赞颂宣扬、印商刻羽、合乐笙歌,竟同优戏”,说明了当时道教音乐已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水平。

        二、苏州道教音乐的形式和内容

        (一)苏州道教音乐分器乐和声乐两大部分。

        1.道教的器乐,民间称为吹打,也就是十番吹打中的“道家吹打”。

        (1)内容,主要有笛曲、鼓段和由两者连缀而成的套曲。

        笛曲是整个演奏的主导。

        鼓段在演奏和韵腔吟诵中具有控制、调节和掌握节奏气氛的作用。

        (2)器乐使用的传统乐器  

        吹奏类:曲笛、笙、箫、海螺;

        拉弹类:曲弦、双清、提琴;

        打击类:同鼓、单皮鼓、手鼓、磬子、钲子、大小翁钹、铙钹、铴锣、云锣、木鱼、引磬、铃主、金钟玉磬、绰板。

        近代又增加了吹奏乐器大小唢呐、长尖、号筒;弦乐器二胡、南方板胡、中胡、琵琶、秦琴、阮等。

        (3)道教音乐的演奏方式有“坐奏”、“行乐”。

        2.道教的声乐  为道教的经韵(唱腔)。

        有韵腔的经韵包括“赞”、“颂”、“偈”、“诰”、“咒”、“符”等诸种形式。

        道教音乐的演奏与斋醮法事是浑为一体的整体艺术。它根据法事内容的需要而演演唱不同的规定乐曲,从而为醮坛营造等不同的氛围。

        三、苏州道教音乐的特色和价值

        (一)苏州道教音乐的主要特点

        1.古典音乐的承传。苏州道乐至今仍用工尺谱;所用的乐器中如提琴、双清、曲弦等都是古典民族乐器;所奏笛曲仍依照“曹谱”。

        2.醮事活动中音乐的多样性。根据各种不同的醮事活动,采取多种表现方式,表现不同气氛。

        3.宫廷音乐的发挥。苏州道乐在演奏中一方面承传了古谱的规范要求,一方面注重转、承、接、合等仪式性的严格要求。基本上保持了古代宫廷音乐的特色。

        4.演奏的独特风格。在丝弦乐和鼓段演奏中以及两者的结合中有淋漓尽致的发挥。

        5.采用合奏形式,形成了特有的音韵。它根据各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有不同的要求,使之尽量发挥各自的性能以达到丰富的效果。

        6.与民间音韵融为一体。吸收“堂名音乐”和江南丝竹、昆曲、吴歌等艺术的熏陶。

        (三)苏州道教音乐的价值

        1.艺术价值  苏州道教音乐是一种成熟的、被评价为堪与天主教弥撒、基督教神剧媲美的宗教艺术。其结构的完整性、强弱的对比性、表现力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音乐语汇和风格的民族性、典型性,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形成了在全国道教音乐中独树一帜的风格。

        2.文化上的历史见证价值  苏州道教音乐继承了古代“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保留了唐代庙堂祀典、宫廷乐舞的遗韵。从它的内容和演奏中,至少还可以领略到明清时期古典音乐的信息。

        3.社会价值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重要方面,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也深受民众的喜爱,并曾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玄妙观作为苏州文化以至我国宗教活动的一个窗口,吸引了海内外人士的目光。

        四、濒危的现状

        (一)苏州道教音乐兴衰的原因

        苏州道教音乐的兴起和衰落,都可以从其生态环境找到原因。 

        1.自然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了一方文化。为苏州道教音

        乐的风格特色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被誉为独树一帜。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特别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以来,一些自然风光有所消失,水乡的一些生活发生变化,也必然会影响道教音乐的韵味。

        2.经济环境  苏州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苏州道教也为道教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代苏州经济逐渐衰落。民间文化受到经济萧条的影响,到解放前玄妙观也已经出现衰败的景象。

        3.政治环境  宗教的兴衰和政治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

        4.文化环境  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文化生态环境为苏州道教音乐提供了营养和生存环境。  

        传统民俗的淡化,加上近年来现代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传统文化包括道教音乐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 

        (二)苏州道教音乐的濒危状况

        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苏州道教音乐目前醮事仪式的水平与20世纪30以至60年代初期相比已有极大的变化,处于濒危的状态。 

        1.表演内容简化、规模缩小和时间缩短;2.个人技巧水平降低

        3.表演机会减少 ;4.队伍萎缩  

        造成苏州道教音乐濒危的具体原因,还有:

        1.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青年一代观念的变化、醮事仪式与群众特别是城市青年日益疏远。醮仪活动的减少,不仅进一步缩小了苏州道教音乐的影响,更减少了它的实践机会,妨碍了它的技艺保持、提高。

        2.老道长转业改行,导致技艺的青黄不接和人才的断层。市场经济的兴起、流行音乐的普及、浮躁心理的泛滥等,影响着新一代道士的成长。

        3.传承主体的缺失  苏州道教经韵须用吴语诵唱,但在人民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社会水平的苏州,已难以吸引当地青年人的参加。

        主讲人简介:沈石,原任苏州歌舞团、苏州群众艺术馆领导,现从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