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大雪”纷飞,冬日暖阳

    浅谈吴地茶文化及茶叶的现代功效

    葛正中   2017-12-09

    浏览量:675

    中国是茶之故乡,全球现有58个国家产茶,160个国家、30亿人饮茶。其它国家的茶树种质资源、栽种、加工技术和饮用方法,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输入。世界日消费量30亿杯,人年均消费量0.5kg。

    茶为国饮,清茶一杯也醉人。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林语堂说过:“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走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一、茶和天下

    李约瑟博士说过:“茶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中国是茶树故里,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王树”,树龄约2700年。茶树人工栽培始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龄约800年。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公元前59年,西汉文学家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汉宣帝时已有茶叶市场,中国的饮茶习俗最迟也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叶生产地区不断扩大,饮茶从上层社会逐渐向民间渗透。晋代开始,佛教、道教徒与茶结缘,以茶养生,茶助修行,客来敬茶成了普遍的礼仪。两晋南北朝,茶文学初步兴起,产生了《荈赋》等名篇。《茶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茶学巨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著者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茶”是“荼”字减一画而写成,始见于唐朝陆羽《茶经》。《茶经》共分十大部分:茶之源:讲述茶之本源与功用;茶之具:讲述各种制茶器具;茶之造:讲述茶的采制之法;茶之器:讲述煮茶,饮茶器皿;茶之煮:讲述煮茶的过程、技艺;茶之饮:讲述饮茶方法、茶品鉴赏;茶之事:讲述中国饮茶的历史;茶之出:讲述茶叶产地,并品评高下;茶之略:讲述茶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可省略;茶之图:将采茶、制茶、饮茶等过程绘成图,以利推广。

    《六羡歌》,陆羽: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七碗茶歌》,茶仙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喝不得也,徐徐两腋轻风生。”

    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坞:闲寻尧氏山,逐入深深坞。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

    茶人: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庭从颖子遮,果任獳师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茶筍: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茶籝:筤篣晓携去,蓦个山桑坞。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茶舍:阳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茶灶: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奇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炀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茶焙: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茶鼎: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那堪风雪夜,更值烟霞友。曾过赪石下,又住清溪口。且共荐皋卢,何劳倾斗酒。

    茶瓯:昔人谢塸埞,徒为妍词饰。岂如圭璧姿,又有烟岚色。光参筠席上,韵雅金罍侧。直使于阗君,从来未尝识。

    煮茶: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都市茶馆到了宋代更为兴盛,且装饰雅致,茶具精美,茶品众多,仙乐飘飘,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茶与文学艺术(诗、词、书、画)的融合,在宋代特别突出,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咏茶诗歌。众多反映茶事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如宋徽宗赵佶的《文会图》、《卢仝烹茶图》等。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这在茶叶加工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废团改散,饮茶和茶文化大普及。清代,西湖龙井、碧螺春、庐山云雾、君山银针等一批名茶创制成功。明代茶书著述最多,250的间出书68种。许次纾《茶疏》、张源《茶录》。清代多为编制茶书,如陆延灿的《续茶经》。明清二代爱茶嗜茶的文学艺术家很多,最著名是文徵明、唐寅、仇英、徐渭、郑燮等。

    二、吴茶史话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陆羽第三次来到了苏州,结庐虎丘北——陆羽楼,著了一卷书:《水品》,挖了一口井:天下第三泉,栽了几棵树——虎丘白云茶。

    《茶经?八之出》载:“浙西,茶以湖州上,……润州、苏州又下“。当时,苏州茶叶产地主要是长洲县洞庭山。据《苏州府志》记载,由于陆羽的大力倡导,“苏州人饮茶成为习俗,百姓营生,种茶亦为一业。”

    洞庭碧螺春的前身:水月茶。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云:“洞庭山出美茶,旧入为贡……。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明陈继儒《太平清话》记载:“洞庭小青坞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寺,即贡茶院也。”

    明代,虎丘白云茶独步天下。明代文学家谢肇淛在其笔记《五杂俎》中载:“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明代文学家、著名茶人屠隆在其《茶说》中盛赞:“虎丘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又说:“天池,青翠芳馨, ……诚可称仙品”。

    明正德元年(1306年),大学士王鏊(号震泽先生,吴县人)撰写《姑苏志》。在该书土产条目中写道:“茶,出吴县西山,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

    公元1699年,康熙南巡至苏州,江苏巡抚宋荦以东山碧螺峰“吓煞人香”茶以进,康熙赞不绝口,因嫌其名不雅,于是赐名"碧螺春",并列为贡品。清代诗人龚自珍盛赞: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

    三、吴山新绿

    解放后,碧螺春持续位列全国十大名茶。碧螺春茶中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闻名中外。1954年,周恩来总理曾携带2斤东山西坞村碧螺春茶叶,赴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

    碧螺春林果间植特色茶园中,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吴山新绿:虎丘白云茶、天池茗毫、阳山白龙茶、树山云泉茶、贡山茶、穹隆春茶、虞山宝岩春茶。

    四、茶叶分类

    茶分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其本茶分:①绿茶、红茶②乌龙茶、白茶③黄茶、黑茶。再加工茶类分花茶、保健茶等。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绿茶的特性,较多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了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

    西湖龙井是十大名茶之冠,外形挺直削尖、扁平光滑、色泽绿中显黄。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首先萎凋,再揉捻,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部分溶于水,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滇红工夫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工夫茶最大特点为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并且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香气滋味依然浓烈。

    乌龙茶,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色泽青绿,汤色金黄。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泡法也最讲究,也被称为工夫茶。主要品种: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等。

    以武夷大红袍为代表,半发酵茶,有“茶状元”之称。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岩石峭壁上,日照短,多散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泉水浸润。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具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香气馥郁,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厚,饮后齿颊留香,“岩韵”明显。

    白茶—中国特产。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被覆白茸毛的芽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叶底嫩匀。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白茶汤色浅黄,鲜醇爽口,令人回味无穷。

    白毫银针产于福建政和、松溪及福鼎等地。白毫银针满披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当地居民常作药用。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为“黄芽茶”(君山银针)、“黄小茶” 、“黄大茶” 三类。

    黑茶,属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一般以较粗老的茶青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黑茶是很多紧压茶的原料,压制成的紧压茶有茯砖茶、青砖茶、康砖茶、普洱茶等。以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为主要产区。历史上以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主,又称为边销茶。

    五、茶叶功效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据不完全统计,有16种中医古籍记载茶保健作用20项,219种药效。

     《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本草拾遗》: “茗,苦,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茶叶的主要营养成份。蛋白质(20%-30%):主要是谷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精蛋白;氨基酸(1%-4%):已发现26种,主要是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糖类(20%-25%):主要是纤维素、果胶、淀粉、葡萄糖、果糖;维生素(0.6%-1.0%):主要是维生素C、A、E、D、B1、B2、B6、K、H和肌醇;类脂(8%左右):主要是脂肪、磷脂、甘油脂、硫脂和糖脂;矿物质主要是钾、磷,其次是钙、镁、铁、锰、锌、氟等。

    茶叶的主要药效成份。茶多酚(24%-36%):主要是儿茶素,占总量的70%以上;生物碱(3%-5%):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茶色素:茶黄素;茶氨酸;芳香物质;茶多糖。

    茶叶八大现代保健功效:

    1、抗衰老延年益寿

    茶叶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因而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诸多研究显示:茶叶中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维生素C、维生素E。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团队首次发现人类Notch受体作为茶叶没食子酸儿茶素(EGCG)的早期作用靶点。统计表明广东是我国最长寿的省份,专家们认为这与广东人普遍嗜茶有关。

    2、预防心血管疾病

    饮茶可以减少人体对食物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从而达到降血脂的作用。饮茶还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抗血小板凝集,有部分ACEI活性等,因此,经常饮茶的人群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3、抗癌抗辐射

    茶多酚可以辅助阻断亚硝酸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资料显示,茶多酚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有一定的预防功效。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中,不少人因辐射而相继发病并陆续死亡。但随后调查发现,迁移到茶区居住并大量饮茶的蒙难者不仅存活率高,而且体质良好。

    4、杀菌抗病毒

    饮茶对杀灭肠道有害病菌有持久的效果。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证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阻止病毒附着在细胞上。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WHO专家曾推荐绿茶作为预防非典的十种食物之一。

    5、提神益思

    研究证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咖啡碱还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乳酸排泄,消除疲劳,振奋精神。

    6、利尿解毒

    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饮茶者在实验时间内排尿量是饮水者的1.5倍,排出氯化物为饮水者的2.5倍。咖啡碱能吸附重金属并沉淀分解,减缓现代社会食品及饮水中污染物的危害。

    7、减肥作用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茶水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及多种芳香类物质等,都能调节脂肪代谢。以绿茶和乌龙茶的减肥效果较为显著。

    8、固齿防龋

    茶叶中含有较高的水溶性氟元素 ,因此,饮茶就如同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对龋齿有明显的防治功能。儿茶素可明显降低牙菌斑和牙周病的发病率,而对口腔内其他无害的微生物则没有影响。浙江医科大学曾做过让学生用茶水漱口的实验,结果长期用茶水漱口的儿童,龋齿率降低80%。

    绿茶的特色功效: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包括预防癌症、改善心血管健康、抵御电离辐射等。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功效。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茶类。与其他茶类相比,抗癌功效较好,特别是减少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

    红茶特色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蓄养阳气,生热暖胃。茶黄素、茶红素为红茶中最主要的药理成分,有很强的抗脂质氧化作用,有助于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力,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乌龙茶特色功效:乌龙茶具有抑制脂肪过度吸收和将脂肪排出体外的作用。减肥效果优于其他茶类,且副作用较小。某些乌龙茶品种富含“甲基化儿茶素”,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护肝等功效。

    白茶特色功效:

    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欧美等地区被用于面部护肤品的开发。黄酮类物质保留较多,且随贮存年份的延长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与其他茶类相比,抗菌效果比较好,有天然“抗生素”美誉。

    黑茶特色功效:黑茶性温,有助御寒,适合冬季及虚寒体质者饮用。研究表明,黑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改善肠道功能等保健功效。黑茶的矿物质种类丰富,有很多种含量高于其他茶类。

    正因为饮茶有诸多现代保健功效,有日本学者誉之为“健康、美容、长寿、防癌的佳品”。

    六、冬日饮茶

    春饮花茶:缓解春困。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花茶集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花引茶香,相得益彰”,又以茉莉花茶最为有名。

    夏饮绿茶:消暑降火。绿茶性寒,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消炎杀菌。对口腔溃疡等有加速愈合的作用。绿茶还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

    秋饮乌龙:清肺润喉。乌龙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清肺、生津、清除体内积热以及突出的抗疲劳功效。

    冬饮红茶:生热暖胃,增强人体御寒能力。红茶甘温,可涵养阳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既能生热暖胃,又可增添营养,强身健体。

    合理搭配,给健康加分。乌龙茶+桂花,更开胃;红茶+生姜,更暖身;红茶+玫瑰,更养颜;熟普+蜂蜜,更护胃;绿茶+柠檬,更护心。

    冬日饮茶十大禁忌:①忌空腹饮茶。②忌喝烫茶。③忌喝浓茶。④忌喝冷茶。⑤忌冲泡次数过多。⑥忌冲泡过久。⑦忌饭后立即饮茶。⑧忌用茶水服药。⑨忌饮隔夜茶。⑩忌酒后饮茶。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