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抗俄勇士,辛亥起义的程德全
马洪德 2018-02-16
浏览量:1432
对于像程德全这样一位处在(中国历史)清末民初时期的重要人物,系统的了解其一生是很必要的。
翻开《辞海》,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程德全(1860——1930)近代四川云阳人,字雪楼,早年以知州衔任黑龙江营务处总办,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升记名道台。1907——1909年(光绪三十三年——宣统元年)在黑龙江、奉天巡抚任内,对俄、美、日侵略者妥协屈服。1910年调江苏巡抚。1911年武昌起义后,与立宪派勾结,曾电请清政府改组内阁、宣布立宪,企图抵制革命。旋因大势所趋,又与立宪派在苏州宣布独立,自任江苏都督。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内务总长,并与张謇等先后组织统一党、共和党。袁世凯窃国后,又任江苏都督。1913年抗拒孙中山讨袁,逃居上海。
然而,我竟发现,《辞海》上对程德全的评价,同本人所了解的事实有很大的出入,现将本人所知情况介绍如下。
1860年(咸丰十年)在四川云阳程大观家中,又添了一个男孩,他便是程德全(字纯如,号雪楼),按照传统观念,家添男丁应当高兴才是。但对于程大观来说,家无余产,仅靠一人以教授私塾(训蒙童)维持一家七口生计,确也负担沉重。
幼时的程德全就是在他父亲的私塾里接受教育。好在他勤学苦读、悟性颇高,倒也学有所成。年岁稍长,为减轻家庭负担,便子承父业,外出就馆设教。
1888年(光绪十四年),二十八岁的程德全凑足盘缠来到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盼望考中举人,也好书包翻身。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程德全来说,进京后,便住进了可以免费供四川入京考试生员居住的四川会馆。
说起这座四川会馆(位于宣武门附近),原是明代著名女将秦良玉的府邸。清兵入关后,其后人将之改建为四川会馆。同住考生中,不少已是举人(进京会试是考进士),而程还不是;经过考试下来,可依然是名落孙山(仍未考中举人)。
独在异乡、举目无亲,郁闷的程德全来到陶然亭,也无心玩赏风景,只是拿出书来仔细阅读起来。
正巧一位年近而立之年的青年人,信步走来,见与自己年岁相仿者,正在专心观书,便坐在边上与之攀谈起来。
原来,此人姓袁名寿山,也是1860年出生,祖上原是抗清名将袁崇焕,(后先人入了旗籍)父富明阿(曾任吉林将军)。当时的寿山已有一官半职,两人虽不是他乡遇故知,不过,碰到一位谈吐文雅的同年人倒也颇觉欣慰。
两个同年人在亭上叙谈起来,由于志趣相同、无话不谈。原来,寿山因跟随祖、父,对关外比较熟悉,话题自然涉及到东北的白山黑水、风土人情。不料,程德全竟能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令寿山惊喜万分,当得知程并未到过关外而能如此关心边务,并立志他日报效之语,寿山非常欣赏。两人约定,日后定当交往。
1891年,程德全应聘到黑龙江副都统文全的幕府工作,(驻地在黑龙江边的瑗辉)。踏上富饶的东北大地,使他更加热爱这广阔的山川。
由于程德全勤奋干练,颇得上峰赏识,不久,被推荐至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设在省城齐齐哈尔的幕府。1894年,三十四岁的程德全被保奏,以七品(知县)衔派往安徽任职。
不满四年,到了1898年,程德全在安徽任上,突然接到吏部调任的公文。调到哪里?——黑龙江齐齐哈尔。原来,当年在北京陶然亭遇到的知己寿山,因忠于职守,被升为黑龙江将军。便要求将程调往协助自己。
到达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衙门,同年知己相聚,心中自是欣喜。不久,程即被提升为颇有实权的将军衙门营务总办。
可是,好景不长。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为转嫁经济危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其它各国此处暂不多提),其中,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任侵华军总司令,率军十七万三千多人分兵六路,大举进犯我国东北地区。
是年6月,黑龙江已是遍地烽火。程德全便协助寿山,部署兵力,抗击侵略者。不久,一支配备精良的俄军,突破防线,迂回至齐齐哈尔。由于兵力不足,齐齐哈尔被俄军攻破,逼迫寿山投降。四十岁的寿山,宁死不屈,以身殉职。(后官方为其建祠,以褒奖其忠烈。该祠现为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时的程德全,正另率一支军队督战于北大岭。顿时陷入被前后夹攻的危险境地。俄军越过北大岭,向博尔多河挺进。而河的北岸有我难民、溃兵数万人,程德全迅速连夜组织军民渡河,免受重大损失。待渡河结束,俄军已经到达北岸。
为使难民及兵丁转移到更安全的地带,混身是胆的程德全,不顾个人安危,仅带翻译一人,至北岸,与敌军前线指挥官额林干夫交涉,要其撤军。
额林干夫当然不会答应撤军。见程德全孤身前来,便顿生一计,将从寿山身上搜到的一颗将军印信授与程德全,要他接过印信,代行黑龙江将军职务,以协助俄军办理军需给养、征调民工、修路及供应骡车、马匹、粮食等。
大义凛然的程德全,声振辞严道:“未奉我大皇帝谕者,万万不能代办!”俄方又继之以威胁利诱,始终没有得逞。最后,程德全毅然奋身投入江中,以示一死保国。
为了还想利用程德全为其侵略目的服务。俄军将程救起,继续软硬兼施、逼其就范,并将他押往俄国。
身临绝境的程德全求死不能,反被押往异国他乡。其时,北地已是风雪交加,奇寒难当,加上思恋祖国大好河山被铁蹄践踏,忧伤得须发皆白。行至海拉尔,身体虚弱的程德全眼前金星直冒,跌倒在雪地。
当僵卧在帐篷内二十多日之后,程德全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身体稍有好转。后来,终因得到红十字会的帮助,获得释放,回到祖国。
对于程德全保国卫民、舍身取义的英勇行为,人民没有忘记他。一座记载、纪念这一可歌可泣事迹的纪念碑,至今仍然耸立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内。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岁末,程德全奉诏入京,慈禧太后、光绪帝亲自召见他,并被任命署理黑龙江齐齐哈尔副都统。
1905年程德全升任黑龙江将军。任命一个汉人来管理满人聚居的黑龙江地区,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1910年(宣统二年)朝廷又将程德全南调担任江苏巡抚。
在程德全奉调至苏州担任江苏巡抚前的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七月,因足疾(很可能是在抗击俄军入侵时投江、继尔又在被押途中饱受风寒所致),请假迂回至苏拜访同年好友馨山达桂(旗人),相聚于苏州网师园。好友相逢回忆起当年在黑龙江的往事,感慨万分。(同座者还有多禄竹山等)。现园内“樵风径”处有书条石数方记录其事。
程德全到达人杰地灵的苏州担任江苏巡抚,一面感到高兴;一面也深感责任之重大。面对虽称经济发达、但政治日趋腐败的局面,首先是整顿吏治,关心地方公益之事。
当年秋天,便(同两江总督张人骏)联名启事,募修著名的佛教古刹寒山寺。主持梓刻唐代著名诗僧寒山诗集等。至今,我们仍可见到当年程德全主持修葺的寒山寺内的许多名迹。
1911年10月10日,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新的时代。革命的影响也必然到达江南。
当时,在程德全属下,关系密切者,有担任苏州督练公所总参议的吴茂节、科长张驾时和南洋第九镇统制徐绍桢等人,都倾向革命。(督练公所督办由程德全兼任)。1911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三日)上海光复。吴进见程,清考虑宣布独立(参加革命)之事。
其实,早在上海独立之前,已有人来苏直接找程谈及光复之事。程已表示答应,只是考虑到南京方面张人骏、铁良、张勋等握有重兵,不得不慎重对待。上海方面来苏的主要人物先后有黄炎培、沈恩孚、李钟珏、史量才、虞洽卿、陈光甫等人。
11月5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前夜,督练公所的军官一切准备就绪,并报程:“张勋若(派兵)开苏州,便通不过镇江(已作好起义准备)……”。当晚程又接见了专程来苏的虞洽卿、陈光甫。两人携来上海都督陈英士(其美)的公函,并得知上海起义后,百姓安定,情况良好,且杭州亦已发动起义,并准备会师攻打南京等。
程德全考虑到,苏州光复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且后顾之忧亦已一一消除,为使百姓免受兵火之灾,毅然决定和平起义。
通过一应准备,黎明时,苏州书院巷巡抚衙门已改为“江苏都督府”,门前旗杆上鸣炮扯起巨幅白旗:“兴汉安民”。市内民众奔走相告,各店各户均悬白旗,赞成独立。光复运动得到百姓一致拥护,都说:“从此不再受清王朝统治的压制剥削了”。
随着苏州宣布独立,临近各州县均纷纷响应宣布光复。当时,只有南京几个人顽固不化,妄图伺机反扑。其后,沪、浙、苏、镇组成联军会攻南京,张勋等虽顽抗了一阵子,无奈人心所向,洪流难挡,12月2日,张勋等仓皇北逃,南京光复。
过后,联军总司令徐绍桢、镇军司令林述庆、扬州都督徐宝山、江北都督蒋雁行,加上沪军都督陈其美、苏军都督程德全,共议江苏都督人选。当时各人(陈其美由宋教仁代表)一致公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程自觉身体不适,力辞其职。
之后,程致电孙中山先生,请孙回国领导政府。不久,中山先生偕胡汉民等回国,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程德全被任命为内务部总长。2月16日,中山先生为顾全大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承),南京政府移往北京,程亦不再担任内务总长(仍被推举为江苏都督)。
程德全在民国初年的政坛,做了不少有益之事。特别是在维护社会安定方面,采取了不少有利于民的举措。值得一提的是,在1912年初,积极支持四川人、同盟会员彭家珍的革命活动。
其时,北方地区尚有清兵势力,反对共和。彭被委任为“东北招讨使”,以策反清军。北上后,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1月26日炸死清室党魁良弼,彭亦壮烈牺牲。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6月袁又罢免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激发了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
7月12日,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7月15日,黄兴至南京,与程德全会商后宣布江苏独立!因疾病缠身,程支持黄兴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程则赴上海养病)。紧接着,18日,陈炯明在广东独立,陈其美在上海起义;福建许崇智、湖南蒋翊武、重庆熊克武等纷纷起义,反对袁世凯。
1915年5月袁世凯更进一步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丧权辱国条约),12月更宣布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做皇帝。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起义,各省纷纷响应。袁做了八十多天皇帝梦于6月6日一命呜呼了。
程德全在退出政坛养病后,潜心研究佛学,在回云阳省亲时,将少许产业全数捐作庙产。
面对军阀混战、时局多艰,加上自身体弱多病,程德全便专心诵经,决心皈依佛门。1926年,时已六十六岁的程德全在常州天宁寺削发受戒,法名:寂照。
以后,或在庙或在家,往来于苏、常、沪之间精心修持。1930年5月29日(程德全)寂照在上海圆寂,享年七十有另。应苏州各界人士要求,其大理石骨灰盒,原放置于灵岩山塔林,现存放于灵岩山塔院(宝塔下地宫骨灰寄存处)。
程德全遗著有《程中丞奏稿》、《赐福楼笔记》、《抚吴文牍》等。
对于这样一位在清朝末年的荐任官员,升至封疆大吏,面对帝俄的侵略,毫不危惧。为使军民及时安全转移,不顾个人安危,孤身前往交涉,面对敌方威胁利诱,决不当帝国主义走狗,宁以一死相抗,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民族英雄;在革命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毅然起义,免使百姓遭受兵火之灾。当疾病缠身后,不贪恋禄位,多次让贤。程德全的功绩是众所公认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