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中医养生话食疗

    张蕾   2018-05-18

    浏览量:1507

    视频播放

    《尚书.洪范》中指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3点与健康长寿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左传》说“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人的天年应该是两个六十年运气周期。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概括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中医养生观:

    1、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2、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所以,中医养生贵在健体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

    3、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诸方面综合调养。

    中医食疗养生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饮食养生、预防(食养)和治疗疾病(食疗)。《夫为医者,当须先动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思邈

    中医食疗养生历史悠久,“药食同源”、“医食同源”。《周礼.天官》“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黄帝内经》“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有50余种食物。唐.孟冼《食疗本草》,元.忽思慧《饮膳正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共1892种药,谷、菜、果部300多种,虫、介、禽、兽400多种。

    中医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平衡阴阳,强调食物的四性五味,辩证(质)施食,调理脏腑气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时时注意顾护脾胃,注意饮食禁忌。

    治未病---《黄帝内经》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请大家记住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的食物,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毒药。

    要辩证施食:

    1、根据疾病的属性、体质类型选择不同的食物。

    2、合理运用食物之间的关系。

    食物的性能各不相同,有相互协同作用,也有相互克制作用,利用好食物之间性能相协相克,对人体有益,利用不当,会发生矛盾,影响健康。

    3、合理运用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

    协同作用:增加药物疗效,如羊肉加当归、生姜同煮,能加强药物补血作用。相反作用:降低药物疗效,如萝卜有消食,耗气作用,与参类滋补药同服,失去补气作用。

    食物的分类:

    1、热性食物:狗肉、葱、姜、蒜、韭、胡椒、辣椒、肉桂、白酒、榴莲等。

    2、温性食物:鸡肉、牛肉、羊肉、牛奶、虾、海参、糯米、桂圆、荔枝、芒果、杏、桃、杨梅、樱桃、木瓜等。

    3、寒性食物:大部分瓜果及生冷蔬菜,如荠菜、西蓝花、冬瓜、苦瓜、丝瓜、黄瓜、萝卜、豆腐、绿豆、番茄、马蹄、海带、西瓜、梨、猕猴桃、柿子、香蕉、甘蔗、兔肉、螃蟹、田螺等。

    4、平性食物:红薯、猪肉、玉米、黑豆、鸭肉、鸡蛋、苹果、葡萄、土豆、胡萝卜、白菜、鲫鱼、青鱼、鸽子、鹌鹑、香菇、木耳、菠菜等。

    5、油腻硬固类:动物油脂及煎炸硬固食物,如猪油、熏鱼、炸排骨、炸薯条、油条、花生、腰果等。有损脾胃运化,外感、黄疸、及脾胃有病,均属禁忌。

    6、海腥类:各种海产品,多食易损伤脾胃,食用多需要合理烹调。

    7、发物类:公鸡、鲤鱼、猪头肉、鹅、蘑菇、竹笋等,能诱发旧疾。

    根据人体气血阴阳亏虚进行饮食调理。虚证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气虚补气,血虚养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

    血虚证的主要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女行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

    常见的补血药物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鸡血藤、桑葚子、白芍、桂圆、胎盘等。常见的补血食物有:动物血、肝脏、脊骨、黑芝麻、黑木耳、发菜、红糖等。

    杞枣汤,枸杞、桑椹子、大枣各等份,加水煎汤。具有补血养颜的功效,适用于女性血虚所致的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者。

    根据体质进行饮食调理,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形态结构(形)、生理机能(气)和心理状态(神)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1、平和体质(健康型:要保持)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阔,嗅觉、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是患病较少。

    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适宜运动: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调养方式: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平和质的食疗养生原则:平和质的人应力求五味调和,不可偏嗜,五味各有所归之脏,兼有寒热之性,欲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盛,脏腑协调,必须均衡地摄入五味,不使五味有所偏胜,以保正气旺盛,身体健壮。

    平和质者饮食要寒温适中,不宜过于偏食寒性或热性的食物,以免日久影响机体的阴阳平衡,引起体质的变易,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选择平性或稍具温、凉之性的食品,也可以利用相反的食性面调节食物的寒温之性,如水产品鱼、鳖之类多有寒凉之性,烹调时多佐以葱姜等调味品,或加料酒,可借其辛温之性以消除水产食物的寒性。

    2、阳虚体质(怕冷型:保暧最重要)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易患泄泻、阳痿、水肿等。

    重点人群:东北地区多见,可能与东北寒燥的天气有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长期偏嗜寒凉食物也会形成这种体质。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受夏季,不耐受冬季,易感受湿邪。

    常见表现:总是手脚发凉,胃脘部总是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房间的冷气,喜欢安静,吃(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量多,舌淡胖嫩,脉沉迟。

    适宜运动: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

    调养方式: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服金匮肾气丸。

    常见补阳药有:附子、鹿茸、海马、海狗、鹿鞭、狗鞭、蛤蚧、冬虫夏草、九香虫、杜仲、续断、狗脊、补骨脂、苁蓉、锁阳、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韭菜子等。

    常见的补阳食物有:麻雀肉、狗肉、羊肉以及动物的肾、骨髓、蹄筋等。

    推荐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沙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此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50克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克摘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可补肾助阳,温暖腰膝,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

    3、阴虚体质(缺水型:不宜洗桑拿)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瘦长。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糖尿病、闭经发热等。

    重点人群:在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的地区容易产生这种体质的人。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时不耐暑热干燥,耐受冬季,不耐受夏季。

    常见表现: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皮肤干燥,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眼睛干涩,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

    适宜运动: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

    调养方式: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平时多听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常见补阴药物有:西洋参、天门冬、麦冬、沙参、玉竹、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百合、生地、黄精、龟甲、鳖甲等。

    常见补阴食物有:豆腐、鳖肉、龟肉、兔肉、猪肺、蜂蜜、银耳等。

    推荐药膳:莲子百合煲瘦肉,用莲子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质见干咳、失眠、心烦、心悸等症者食用。

    蜂蜜蒸百合,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均匀,蒸至其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4、气虚体质(气短型:要防反复感冒)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患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重点人群: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容易气虚。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常见表现:容易呼吸急促,接不上气,喜欢安静,不喜欢说话,说话声音低弱,容易感冒,常出虚汗,经常感到疲乏无力,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适宜运动: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常见补气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山药、刺五加、白术、莲子、白扁豆、大枣、甘草等。

    常见补气食物有:牛肉、鸡肉、乳鸽肉、海参及猪牛羊肚等。

    推荐药膳: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山药粥,将山药30克和粳米180克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发,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饭时食用,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强身健体的作用。

    5、痰湿体质(肥胖型:必须控制体重)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痪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心理特征:性格温和,处事稳重,为人恭谦,多善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糖尿病、中风、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

    重点人群:喜欢吃甜膩食物、不爱运动爱睡觉、生活安逸的中老年人,男性多。

    常见表现: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粘粘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

    适宜运动;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为原则,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可服用化痰祛湿方。

    常见祛痰湿药物有:陈皮、半夏、杏仁、象贝、桑白皮、苍术、紫苑、款冬、茯苓、桔梗、蚕沙等。

    常见祛痰湿食物有:萝卜、冬瓜、丝瓜、西瓜皮、赤小豆、荸荠、茨菇、玉米须等。

    推荐药膳: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放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可健脾,益气,利湿。

    赤豆鲤鱼汤,将活鲤鱼1尾(约800克)去鳞、鳃、内脏,将红小豆50克、陈皮10克、辣椒6克、草果6克填入鱼腹,放入盆内,加适量料酒、生姜、葱段、胡椒,食盐少许,上笼蒸熟即成。可健脾除湿化痰,用于痰湿体质症见疲乏、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胸闷眩晕者。

    6、湿热体质(长痘型:适合高强度大运动量锻炼)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胖或苍瘦。

    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证。

    重点人群: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的人群。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常见表现: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适宜运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常见祛湿热药物有:薏米仁、莲子、茯苓、冬瓜、西瓜、丝瓜、葫芦、等。

    常见祛湿热食物有:萝卜、冬瓜、丝瓜、西瓜皮、赤小豆、荸荠、茨菇、玉米须等。

    推荐药膳:泥鳅炖豆腐,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可清利湿热。

    绿豆藕,藕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可明目止渴。

    7、血瘀体质(长斑型:提防心脑血管病)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瘦人居多。

    心理特征: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出血、中风、冠心病等。

    重点人群:南方人、脑力工作者,女性多见。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

    常见表现:皮肤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紫瘀斑(皮下出血),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面色晦暗或有色素沉着、黄褐色斑块,眼眶经常黯黑,眼睛经常有红丝(充血),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

    适宜运动:太极拳、太极剑、舞蹈、步行等。

    调养方式: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柚、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并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起到缓解疼痛、稳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的作用。

    推荐药膳: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

    8、气郁体质(郁闷型:要防抑郁症)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发病倾向:易患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

    重点人群:该体质的人多是年轻人,而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秋冬天和阴雨天。

    常见表现: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心跳快,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

    调养方式:多吃小麦、蒿子杆、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可以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调节。另外,要多参加集体性的运动,解除自我封闭状态。

    推荐药膳:橘皮粥,橘皮50克,研细末备用。粳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煮10分钟即成。

    菊花鸡肝汤,银耳15克洗净撕成小片,清水浸泡;菊花10克、茉莉花24朵温水洗净,鸡肝100克洗净切薄片备用,将水烧沸,先入料酒、姜汁、食盐,随即下入银耳及鸡肝,烧沸,打去浮沫,待鸡肝熟,调味。再入菊花、茉莉花稍沸即可。

    9、特禀体质(过敏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无特殊,或有畸形,或有先天生理缺陷。

    心理特征:无特殊。

    发病倾向:凡遗传性疾病者,多表现为亲代有相同疾病,或出生时即有缺陷,若为过敏体质,易出现药物过敏、花粉症、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即使不是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适宜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避免情绪紧张。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生肉、鹅肉、茄子、浓茶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可服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

    推荐药膳:固表粥,乌梅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放沙锅中加水煎开,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卜,用汁煮粳米100克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

    葱白红枣鸡肉粥,粳米100克、红枣10枚(去核)、连骨鸡肉100克分别洗净,姜切片,香菜、葱切末。锅内加水适量,放入鸡肉、姜片大火煮开。然后放入粳米、红枣熬45分钟左右。最后加入葱白、香菜,调味。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见鼻塞、喷嚏、流清涕。

    人分九种体质:平和体质——健康、阳虚体质——怕冷、阴虚体质——缺水、痰湿体质——肥胖、湿热体质——长痘、气郁体质——郁闷、气虚体质——疲乏、血瘀体质——长斑、特禀体质——过敏

    根据时节变化进行饮食调理。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气候温暖,阳气升发,属肝主令时,肝藏血,主疏泄,养生应注意养肝为先,宜疏肝养血,顾护阳气,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食性宜清轻升发,宣透阳气,但应注意升而不散,温而不热,不过用辛热升散之品,少酸多甘,补益脾胃。

    春季的饮食调理首推大枣和山药,也可选薏米仁、莲子、芡实、扁豆、山芋、杏仁、百合、鲜藕等煮水喝。宜多食蔬菜如韭菜、菠菜、芹菜、春笋、荠菜、香椿头、枸杞头、马兰头等。

    ①水炒香椿鸡蛋:配料:鸡蛋、香椿苗、盐、味精。制法:锅内加入一勺水、烧开,调味。加入打好的鸡蛋,炒熟装盘。撒上焯好的香椿苗。

    ②鲜笋老鸭汤:配料:老鸭200克、鲜笋150克,玉米粒、枸杞子各少许。盐、味精、胡椒粉、姜片、清汤、料酒、植物油。做法:将鲜笋去壳洗净切片,焯水备用,老鸭处理干净、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用沸水焯透。锅放油烧热,放姜片、鸭块炒干,加入清汤、料酒、盐、移至高压锅烧15分钟。将鲜笋、玉米粒、枸杞子加入老鸭汤,用盐、味精、胡椒粉调味,烧沸即可。服法:佐餐食用。功效:清热去火、补血养阴益气。

    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气候炎热,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属心主令时,因而养生要注意养心,顾护心气,精神欢畅、晚睡早起、运动适度,避免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夏宜清补,应选用清热解暑,清淡芳香之品、健脾而不宜滋腻,多食苦酸食物,忌贪凉冷饮过度伤人阳气。

    夏季食补宜选用清热解暑、清淡芳香之品,如莲子、荞麦、绿豆、白扁豆、冬瓜、黄瓜、丝瓜、西红柿、豆腐、豆芽、鸭肉、鲫鱼等,多食新鲜水果。酌情选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芹菜、莴笋、百合、莲子、生菜等。

    ①丝瓜美颜汤:丝瓜两条,玫瑰花10克、菊花10克、茯苓10克、红枣10枚、瘦肉250克,调味适量。做法:丝瓜削皮,切成块;玫瑰花、菊花、茯苓用水浸洗;瘦肉切片;先将瘦肉、红枣、茯苓、丝瓜加水煮约一小时,加入玫瑰花、菊花及调味品,煮片刻即成。功效:抗皱消炎,美颜淡斑。

    ②清络饮:丝瓜皮、西瓜皮、鲜竹叶、鲜金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边各等量,煮水加白糖适量。

    ③翠衣茅根饮:西瓜翠衣100克、鲜茅根50克,煮水喝。

    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气候干燥,阳气始敛,阴气渐长,属肺主令时,养生应注意养肺,肺喜润恶燥,宜收敛精气,保津养阴,饮食宜濡润养阴而忌燥热。

    秋季食补宜选用濡润养阴食物 :银耳、百合、鱼、虾、甲鱼、藕、梨、甘蔗、蜂蜜、阿胶。

    ①参竹老鸭煲:沙参、玉竹各50克,老鸭一只,加调味品煮汤(有条件者加冬虫夏草)。

    ②润肺银耳汤:西洋参3克、沙参、天冬、川贝、白芨各6克、干银耳25克,白糖、生粉适量。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气候寒冷,属肾主令时,肾主封藏,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养生应注意养肾,宜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俗话说: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宜温补,选用温热助阳之品,以扶阳散寒。

    冬季食补宜选用姜、桂、胡椒、鸡、羊、牛肉、鱼、蛋、甲鱼、龟、鳝鱼、海参、桂圆、荔枝、核桃、松子等。多食补肾食物如黑豆、黑米、黑枣、黑芝麻、核桃。

    ①当归生姜羊肉煲:当归50克、生姜25克、羊肉(带皮带骨的羊腿或羊排)1000克。做法:羊肉、生姜洗净切块,当归洗净。羊肉沸水烫去血水,加姜块炒热炒香,加水放入当归同煮约2小时至皮肉皆软,最后加盐调味即可。功效:补气血、暖肾腰。

    ②山药芡实粥:山药、芡实、粳米各50克,加水煮粥,加适量调味即可。功效:补虚劳,强心智,抗衰老。

    ③膏方进补正当时。

    十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鸡肉、低脂牛奶、樱桃。

    十种天然又经济的排毒食品:黄瓜、荔枝、木耳、蜂蜜、胡萝卜、苦瓜、海带、茶叶、冬菇、绿豆。

    十种吃了促进睡眠的食物:香蕉、温牛奶、土豆、杏仁、全麦面包、菊花茶、蜂蜜、燕麦片、亚麻油、火鸡。

    目前,国际国内公认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蔬菜依次是:红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金针菇、雪里蕻、大白菜。水果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狝猴桃、芒果、杏、柿子、番茄和西瓜。

    常见药食同源的食物:

    桑椹:5-6月份桑椹成熟呈紫黑色时,女性朋友可以常食些新鲜的桑椹果,桑椹具有滋补肝肾、清热养血的作用。治疗女性肝肾阴亏、头晕腰酸、手足心热、心悸失眠、月经紊乱等。

    银耳:味甘性平,有滋阴润肺、益气清肠、补脾开胃的功效,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有滋阴补肺、润肤养颜的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樱桃加冰糖做羹。

    燕窝:性平味甘、有滋阴润澡、益气养血、添精补髓、美容养颜等功效。如《本草求真》所言:“燕窝,入肺生气、入肾滋水、入胃补中、其补不致燥,润不致滞”,对体质虚弱,肺肾阴虚,或表虚多汗的女子,宜常食之。

    核桃:具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者。

    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的作用,被视为滋补圣品,营养丰富,含有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及黑色素,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百合:是一种清补食品,有润肺、补虚、安神作用。治疗女性心神失常、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失眠不安。《日华子本草》就曾说它具有安心、安胆、养五脏的功效。

    枸杞:性平味甘,是中医最常用的滋补肝肾的中药之一,民间也习惯用枸杞泡茶喝,以调补肝肾。凡女性肝肾阴亏、阴虚火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者,食之颇有裨益。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益肺脾、补肾固精的功效。能滋补健身,延缓衰老、减肥美容、护肤养颜、降血糖。

    芡实:性平味甘涩,归脾、肾经。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

    莲子:性平味甘涩,有益肾气、养心气、补脾气的功用。《本草纲目》中说,“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适宜女性心神不安、烦躁失眠、或夜寐多梦、体虚带下者食用。

    红枣: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滋补身体的功效,红枣中含有大量的、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后、术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红枣可煎水服,或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桂圆: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心悸者,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

    三七:活血养血、祛瘀生新、美容养颜、祛斑抗衰,生吃熟食皆可。熟食---三七炖鸡,适用于跌打损伤、产后虚弱、失血过多者生吃---三七粉一日3克用温水冲服,间断服用。外用---三七粉调和牛奶蜂蜜做面膜外。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