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苏州民间传统婚礼

    蔡利民   2005-12-11

    浏览量:969

        一、苏州传统婚礼的历史信息——婚礼探源

        1.婚礼的发端

        2.抢劫婚时代留下的遗痕

        3.婚礼的成熟定型

        二、苏州民间婚礼中的膜拜对象

        三、苏州传统婚姻礼仪

        1.繁褥的六礼

        2.传统婚礼中的吉祥文化意蕴

        3.传统婚礼中的求子习俗

        4.苏州传统婚礼的操办人

        四、苏州婚礼文化的变迁

        1.传统婚礼的蜕变

        2.聘礼、妆奁的时代特征

        3.多彩的现代婚礼文化

        婚礼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人生礼仪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一个是婚一个是丧。我重点的讲四个问题。一是苏州传统婚礼里的历史信息、婚礼探源。二是苏州民间婚礼中膜拜的对象。三是苏州传统婚礼中的礼仪。最后是苏州婚礼文化的变迁。

        人类的婚礼实际上是对两性关系的限制、制约。人类两性关系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人类早期,没有婚礼,男女性行为也没有限制,我们把那个时代叫做杂婚时代或者乱婚时代。到后来有一定限制,是指子女一辈不可以和父母一辈发生性行为,那就叫辈婚制,只允许同辈的人有性行为。再后来发展到族外婚,在同一个族里的不可以通婚,接着发展到现在叫个体婚,即有一个固定配偶。为什么叫婚礼?原来是没有女字旁的,因为以前举行婚礼是在黄昏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古代,我国有种理论叫阴阳理论,太阳是阳,月亮是阴;白天是阳,晚上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

    阴。人们把世界万事万物都用阴阳来解释。男女结婚是阴阳的相交相配,黄昏是日将尽,夜将至的阴阳交替的时候,所以结婚要在黄昏举行。实际上,这个解释是不科学,黄昏结婚不是观念的产物,它有更深的历史原因。黄昏结婚是和古代抢劫婚有关系。以前是辈婚制,但后来发现血缘太近有很多弊病,于是就演变为族外婚,这种族外婚起先是男的到女家去落户,到死了再回到自己原来的氏族里埋葬,所以考古系专家发现,在母系氏族的时候,坟墓里是没有男女合葬的。社会发展到后来,从母系社会变为父系社会,男人的地位提高了,婚姻就变成把女子娶回男家。这是个很大的变化,当时的女子都不愿意去男方,于是就产生了抢婚。要抢婚往往要借助黄昏的这个环境,男方总是在那个时候抢新娘。恩格斯讲,抢劫婚是人类历史上非常激烈的、巨大的一次革命。我们还能从一系列的图片资料上看出结婚都是在黄昏进行的,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另外以前娶亲的娶也没有女字底,取字在古代象形文字里是一只手去抓一只耳朵。“取”字最早的本意就是古代打仗的时候抓到俘虏,割一个耳朵来证明。娶亲其实也有抢的意思,所以大家才会一直说娶媳妇。还有一个痕迹,我们讲娶亲是一件喜事,但是男家的迎亲队伍到女家的时候,女家是大门紧闭的。这也是当时抢结婚遗传下来的痕迹,只是到了现在,它变成了一种形式。还有一个就是哭嫁。其实结婚是喜事大家都知道,可是新娘却要哭,以前大家认为是女子没有权利来自主婚姻,所以要哭,其实不是。有很多嫁了如意郎君,她还会哭,其实那也是古代抢劫婚遗留下来的。在苏州传统婚俗里,妇女出嫁是不会自己走进花轿的,都是父亲、哥哥来背的,这也是一种影子。抢劫婚发展到后来,就成了假抢真娶。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有些少数民族还流传有假抢真娶。所以说,在我们苏州的传统婚俗里,还能看到古代的婚俗的影子。

        后来,婚礼成熟定型于什么时候呢?我们通常把婚礼又称为周公之礼。在周代的时候,周文王的儿子,封地叫周,称为周公。因为是他制定了婚俗的礼仪,所以人们把结婚也叫做周公之礼。周公对婚礼的最后完善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婚礼的形成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决不可能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完成的。婚礼的成熟是历史的必然,社会发展是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到了父系社会,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有财产的产生,使结婚变成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个

    体婚的产生是对老百姓而言的,那些统治者还是三妻四妾,他们执行的是“嫡长制”。君王娶妻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地位、财产、权利的继承,所以婚礼也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周公就是在那个时候对婚礼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规范,在周代就制定了“六礼”,一直延续到建国。

        这就是第一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苏州婚礼有膜拜的对象,首先是天君地司,人们觉得天地包罗万象,永远不会老、不会改变,所以值得尊敬,到后来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就变成天公地母。苏州人拜天君地司的意义除了刚才的一个,还有就是人们觉得天地能洞察一切,即要天君地司来监察人们的婚姻,所以我们往往用“拜天地”来代称婚礼。其次,苏州人还要拜和合二仙,因为他们被看作是婚姻之神、团圆之神。第三个苏州人还要拜喜神,因为这个神会给人带来吉利、喜乐,所以大家都崇拜他,在立春的时候,大家也会迎喜神。另外苏州人结婚还要拜祖先神。以前女儿出嫁或者娶媳妇一定要向祖先汇报,有的女孩子在上花轿之前要由喜娘搀扶着到大厅和祖先告别,娶媳妇的人家也要在婚礼以后拜见祖先。苏州人结婚以后的第一个清明夫妻双方要去上坟,我们叫做上花坟。还有就是“轿神”、“灶神”、“床神”。

        第三个问题是苏州传统的婚姻礼仪。一是苏州婚姻的“六礼”。在古代,婚姻的礼仪很多,主要有6个,1纳采(即提亲,男方请媒人带着征求帖和征允帖去女方家,如果同意,就是把征求帖留下,把征允帖让媒人带回男方)2问名(一个孩子出生3个月,父亲都会帮他取名并记下他的生辰八字。媒人去问名就是去要姑娘的八字帖)3纳吉(请到了姑娘的八字帖,要把自己儿子的八字帖一起交给算命先生,让他排八字,看看这两个人是否相配、不冲)4纳征(即定亲,下聘礼)5请期(定一个举行婚礼的日期,基本是男家定了日子,征求女家意见,这个礼仪到现在还有影响)6亲迎或者叫做迎亲(大量的礼节都是在这里的)。六礼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比如:定了日期以后还要催妆和发妆等等。二是传统婚礼的吉祥文化。苏州人在结婚这样的喜事中都会有求吉、驱邪的心理,比如:结婚人家到处贴喜字,在古代还要挂喜帐;新房里要挂吉祥的图画等等。这是求吉,那么驱邪呢?比如:事先把轿子里里外外都点了蜡烛,这叫“亮轿”。第二天到了女家,女方要拿镜子照一下轿子,这叫“照轿”。花轿到了男家,花轿还要在火堆上穿过。另外,以前还要在喜堂里

    挂“龙”字和“虎”字。最熟悉的就是放鞭炮,等等这些都是为了驱除妖魔鬼怪。在婚礼中还有很多寄予吉利的器物。比如:以前结婚都有一支笔、一个金锭或银锭、一个如意,这三个放一起就是寄寓“必定如意”。还有一个是“柔糯甜蜜”。特别是苏州农村结婚时,必定要把糯米和12或20束稻草放在床上,而且房间里要放甘蔗。还有就是“节节高”、派喜糖、放花烛、坐床、挑方巾、喝交杯酒等等。第三,婚礼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求子。古代劳动生产力低下,生产的发展主要靠增加人员,家庭里人越多往往经济力量越大。人们用增加人口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古代人们都是“养儿防老”的,所以结婚就要生孩子,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在婚姻里有很多习俗是为了求子,比如:在嫁妆里有子孙马桶。这个马桶是用来生孩子的,人类早期妇女生孩子是站着生,人类越进步他的体位越低,现在是躺着生,两者之间的过渡就是坐着生孩子,那就是坐在马桶上,所以苏州人把这类马桶称为子孙马桶。另外在结婚前新郎要请自己的朋友一起在新床上睡一下,这叫压床,这个用意也是希望以后生男孩。还有新人进洞房的时候脚不可以直接踩地上,要用三块麻袋一路铺过去,其意味着“传宗接代”。

        由于时间关系,第四个问题来不及和大家讲了,总而言之,在苏州传统婚礼里有很多求吉、辟邪、求子的习俗,希望以后有时间和大家一起探讨。

        主讲人简介:蔡利民,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副研究员;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苏州民俗博物馆原副馆长

    【返回】

    投诉建议:0512-65227889    咨询电话:0512-65226989
    网站维护:苏州图书馆 技术信息部 0512-6522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