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正确看待小儿性早熟
陈临琪老师 2006-02-19
浏览量:200
一.正常青春发育生理进展
● 体格和体态的发育
● 生殖器官和性征的发育、成熟
● 行为和心理的改变
一.体格和体态的发育
生长突增
起始期
快速增长期 PHV 男性 28cm±
减慢增长期 女性 25cm±
身体各部位长度生长突增的时间差 肢体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肢体远端先于近端体态发育
正氮平衡
雄激素 肩胛带软骨 男性身较高、肩部较宽、肌肉发达
细胞增殖反应
脂肪合成
雌激素 骨盆带软骨细胞增殖反应 女性身材较矮、臀部较宽、体脂丰满
高浓度促进骨骺融合
二.衡量骨骼发育的实验室指标
● 骨龄(BA)根据X线片上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估算代表骨骼的成熟程度、判断身高增长的潜力
● 骨矿含量、骨密度(BMC、BMD)
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桡骨中下1/3交界处的骨组织得出骨盐沉积状况的定量指标、青春期出现增长速率的峰值
三.生殖器官及性征的发育、成熟
1.睾丸增大是男孩青春发动的最早征象
睾丸增大—阴茎增大—阴囊皮肤变松、着色—阴、腋毛出现—胡须、喉结、变声,首次遗精平均发生在15岁±
⒉乳房发育是女孩首先出现的第二性征
乳房发育—大、小阴唇发育、色素沉着—阴道分泌物增多—阴腋毛出现
月经初潮平均发生在13岁±
初潮是开始性成熟的标志,并意味着身高快速增长期的结束
青春发育的正常年龄范围
目前以女孩10周岁后开始乳房发育、13周岁左右出现月经初潮为正常
男孩青春发育比女孩迟2年,以12周岁左右开始出现睾丸、阴茎增大等性征表现为正常
正常青春发育生理
1. 青春期生长特征:第二性征出现和生长加速(pubertal growth spurt)
2. 青春期身高突增(peak height velocity ) (PHV)历时1—2年
3.PHV女孩在乳房Tanner2—3期,男孩在睾丸3-4期出现,以BA计,女在9-10岁,男在12-14岁
4.PHV女孩约8cm/yr,男孩约9cm/yr.
5.影响终身高的因素:基础身高;PHV峰值; PHV持续时间.
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
● 青春期各年龄组身高与过去比较每10年男孩增长2.3cm、女孩增长2.1cm、女孩初潮年龄每10年提前3~4个月
● 促进因素
营养的改善、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卫生知识普及等,主要是外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 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有一定的限度
性早熟及其研究进展
●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
●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已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
●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地区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为 1000 / 10万
● 女 :男 = 4~5 :1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一)真性性早熟
1.特发性性早熟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异常
CNS的兴奋性因素提前占优势
下丘脑视前内侧核、弓状核提早产生过多的GnRH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功能亢进
女孩多见,占女孩性早熟的80%
绝大多数在4~8岁出现
发育顺序与正常青春发育相似,但提前并加速
智力与心理状态与实际年龄相称
生长加速为先兆、骨龄提前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CNS的器质性病变累及下丘脑-垂体,使其促性腺机能提前活跃
● 下丘脑错构瘤(hamartoma)
先天发育异常:第三脑室底灰结节与乳头体之间,异位的神经组织过度增生形成。异位的GnRH神经元脉冲释放GnRH,不受正常的负反馈机制的抑制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脑外伤、鞍上蛛网膜囊肿、脑积水
● 颅内肿瘤 视交叉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微腺瘤、松果体瘤等
男孩远多于女孩,占男孩性早熟的60%
先出现性早熟表现,至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方出现中枢占位性症状,故应警惕
3.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 T3、T4 ↓ TRH ↑ TSH ↑ 、FSH↑、LH↑ PRL ↑
● 部分甲低病例,女孩乳房发育、男孩睾丸增大,但生长仍缓慢,骨龄仍延迟。
● T4替代治疗后,早熟表现可逆转。
(二)假性性早熟
1 .McCune-Albright 综合征
体细胞的Gs蛋白a亚基的基因突变 → 第201位精aa为组aa或半胱aa替代→ Gs蛋白a亚基内在的GTP酶活性显著降低→腺苷酸环化酶的持续激活→ cAMP水平增高与累积→ 激素反应 细胞的增殖及自主性功能亢进
几乎皆为女孩,性早熟伴同多种内分泌腺功能异常
单或双侧长骨的骨纤维结构不良,同侧肢体皮肤牛奶咖啡斑
性早熟是由卵巢黄体化的滤泡囊肿自主性的产生过多的雌激素所致
2.家族性高睾酮血症
● AD ,仅男性发病
● 睾丸轻微增大,阴茎增长增粗,阴毛早现。骨骼生长加速,骨龄提前
● 血清睾酮显著升高,但对GnRH兴奋试验无LH、FSH升高的应答反应
● LH受体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受体第6跨膜区
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 因肾上腺皮质21羟化酶或11b羟化酶缺陷引起脱氢异雄酮(DHEA)分泌过多所致
●酶缺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控制这些酶合成的基因突变所致AR,单基因遗传病,纯合子发病
编码21羟化酶的功能基因为CYP21B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基因突变类型:点突变 67%,30kb大片段缺失 19%,基因转化 8%,其它少见类型 6%
● 男性引起同性性早熟,但睾丸不增大;女孩引起异性性早熟(假两性畸形)伴原发性闭经
4.卵巢肿瘤
● 因瘤体自律性分泌大量雌激素所致
● 乳房发育、乳晕及小阴唇有显著的色素沉着,阴道分泌物增多并可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 恶性—卵巢颗粒细胞瘤、泡膜细胞瘤 /良性—卵巢囊肿
● 肿瘤切除后阴道出血停止,第二性征可完全消退
5.外源性
● 因摄入含性激素的药物或食物,如避孕药,含蜂皇浆、花粉、鸡胚、蚕蛹等的制剂所引起,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 摄入的雌激素过多,可致乳房发育、乳晕色素沉着,女孩还可出现小阴唇色素沉着、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阴道出血
● 发病除了与摄入量的多少及时间长短有关外,还与小儿本身的体质有密切关系
● 停止摄入后,上述征象会逐渐自行消退
(三)部分性性早熟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 女孩为主,多在4岁以前出现,2岁以下更多
● B2多见,双侧。无乳头、乳晕增大或色素沉着
● 不伴有其他性征,无生长加速及骨龄提前
● 因患儿下丘脑稳定的负反馈机制尚未建立而有E2及FSH均一时性的增高所致
● 病程呈自限性,大多于数月或数年内回缩,或持续存在,个别的发展为真性性早熟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一)诊断思路
● 性征特点—同性抑或异性
● 确定发育程度
● 区分真性、假性还是部分性
● 病因系特发性抑或器质性
(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测定
1.性激素测定
● 性激素分泌有显著的年龄特点
● 性早熟患儿性激素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促性腺激素测定
● 对鉴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意义较大
● 在青春早期其分泌特点为睡眠诱发的脉冲式释放,故一次血标本往往不能反映其真正的分泌水平
● 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免疫放射、免疫荧光、化学发光 法),以睡眠时采集的系列血样来检测,更有鉴别诊断价值
3.GnRH兴奋试验
● 反应垂体Gn储备情况,对鉴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很有价值
● 对真性性早熟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重要意义
● 以LHRH100mg/m2 iv , 于0 ’、30’、60’、90’分别采血,测定FSH、LH
(三)盆腔B超
● 了解内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考核疗效
观察子宫形态 管型、中间型、琵琶型
测定子宫卵巢体积,卵泡直径、数量
测定子宫内膜厚度
● 确定卵巢有无占位性病变
(四)头颅MRI
对CNS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真性性早熟的病因诊断很有价值
● 多方位成像
● 不受骨骼伪影干扰
● 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率
● 无放射性损伤
● 顺磁性造影剂可提高对微细病变的检出率
(五)其它
● 肾上腺B超及放射性核素显像
● 长骨X线摄片
真性性早熟的临床分类
快速进展型
病程较长,病情较重
乳房 > B2期
子宫、卵巢明显增大
血清E2 > 20 μg/L
GnRH兴奋试验 LH峰值>10 IU/L,LH/FSH >1
骨龄提前2年或更多
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发育的时相明显偏短,大多在乳房发育后1.5年甚至更短即出现月经初潮。如果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随着病程的进展,患儿的骨骼成熟加速、骨骺提前融合的趋势更形加剧,约有半数患儿最终身高不足150cm。
缓慢变化型
● 病程较短、病情较轻
● 乳房为B2期
● 卵巢较同龄儿稍增大,子宫无明显增大或稍有增大
● 血清E2 < 20μg/L
● GnRH兴奋试验 LH峰值<10 IU/L,LH/FSH <1
● 骨龄提前 < 2年
患儿病情发展较慢,骨骼生长加速、成熟提前的趋势较缓和,对最终身高的不良影响相对较轻。
生长相对迟缓型
● 生殖器官及性征的发育提前,但骨骼的生长、成熟相对滞后,身高比同龄儿较矮,身高增长速率较慢,未体现出进入青春期应有的身高快速增长,骨龄提前不明显甚至落后于实际年龄,骨宽度、骨矿含量及骨密度较低
● 垂体-生长轴与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不同步,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较活跃,但垂体-生长轴的功能显著滞后,骨骼的生长环节中存在障碍。如果未经恰当治疗,最终身高往往明显较矮。
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药物治疗
1.GnRH agonist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拟似剂是目前治疗真性性早熟最有效的药物
● 作用机理 降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表面的GnRH受体
使GnRH受体与Gq蛋白-磷脂酰肌醇系统解偶联
使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分子发生变构
从而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生物活性降低
● 抑制作用是高度可逆的
GnRHa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适应征
1.女孩7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一项或两项性征者
2. GnRH 刺激实验中LH浓度(LH峰/FSH峰的比值)已经达到青春期水平
3.青春期发育进展迅速:身高增加快速、第二性征进展迅速、骨成熟加速
4.用骨龄预测成人期身高<2 SD 或在后期随访中缺乏明显的生长潜能
5.心理或行为因素
GnRHa治疗的时限
治疗主要抑制骨龄特别是骨龄在11~11.9岁时骨龄的进展
改善10~11.5岁之间的Ht SDSBA
停止治疗时成人身高的预测值(PAH)显著高于最终身高
建议12岁左右停药
2.孕激素衍生物
● 反馈抑制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使性激素水平降低,性征消退
● 对延缓骨骼成熟、控制骨骼生长过速无效,不能防止身材矮小
● 长期使用在部分患儿会引起体重增加及垂体ACTH分泌受抑制安宫黄体酮 (Provera)甲地孕酮 (Megestrol)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所致的假性性早熟
需终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糖皮质激素首选氢化可的松.
盐皮质激素首选9a氟氢可的松.
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17 aOHP、尿17KS及
浆肾素活性以指导药量的调整.
如出现真性性早熟则可予LHRHa治疗.
(二)性早熟的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身高增长的规律,治疗的时机与疗效密切相关,未治疗者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
2.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患儿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不一,应针对不同的病程及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3.生长激素联合治疗的时机
凡在初诊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身高、身高增长率或骨矿含量、骨密度低于同年龄儿童的性早熟患儿,特别是生长相对迟缓型的真性性早熟患儿,应及时采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与控制性早熟的药物联合治疗
4.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
凡骨矿含量及骨密度低于同年龄儿童的性早熟患儿,应同时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
(三)手术治疗
1.下丘脑、垂体、松果体部位肿瘤所致真性性早熟的患儿,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g刀或高能粒子加速器等)治疗。
2.确诊为性腺、肾上腺肿瘤引致假性性早熟患儿,应尽早手术切除。
3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所致的女性假两性畸形 ( 异性性早熟)患儿宜在6个月~1岁行阴蒂切除术,并于青春期后进一步做外阴、阴道整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