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焦裕禄》的深刻启示

来源:中国文化报

 

豫剧《焦裕禄》为写好“真人真事”的英模人物提供了成功的艺术范例。这是一部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戏剧作品,一般而言,这类题材往往容易处理为先进事迹的罗列展示或口号式的表达,而此剧则是紧紧围绕着主人公强烈的内心冲突来展开戏剧性书写、瞄准人物塑造的。全剧通过3个典型事件来表现焦裕禄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一是顶着压力放行老百姓外出逃荒;一是冒着风险同意偷买议价粮帮助老百姓度灾荒;一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几乎是以“政治遗嘱”的方式反对虚报浮夸,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活命口粮。在这里,主人公没有任何高大上口号,有的只是发自肺腑、掏心窝子的本能表达,“让老百姓吃上饭总错不到哪里去”的掷地有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担当精神。主人公对老百姓的三次“对不起”,不光是因他把群众放在心里,更是因为人民的疾苦和需要才是他真正的工作动力,是他情操的映照,这是他所理解的“党性原则”的真谛。而这一切,又是基于他在特定情境中善良天性、人性本色的艰难释放。是的,唯其艰难,才能绽开心灵的火花,才能完成英模人物血肉丰满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

豫剧《焦裕禄》为创作现实题材的当代“悲剧”提供了新的经验与探索路径。全剧透射出一种悲壮的气韵与崇高的情怀,这是俯身向下的悲悯和昂然向上的力量。当基层领导碍于“面子”或彻底就是懒政思维作祟而阻拦逃荒群众外出时,焦裕禄就像是岩石重压下艰难探出头的小草,羸弱而坚韧,力主放行,因为那可能就是活路。而放行逃荒之举,又是多么无奈的权宜之计,此中的悲剧内涵令人心魂悸动,从而显现出焦之行动的难能可贵。焦为根治风沙登门向敢于直言的基层知识分子道歉平反,而正当知识分子满怀热忱投入植树防风工程时却又因累饿而死,这一打击和刺痛,促使焦最终咬牙做出了对老百姓生命负责的艰难决断,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坚硬的僵化体制中,透露出一抹人性的亮色和终极的温暖,直击人心。怀抱着质朴而坚定的崇高信念,情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怕美好因之毁灭而在所不辞,他的“临终”关怀仍是在关心老百姓是否能吃得上饭。这里没有丝毫高大全的阻隔,而是悲剧人物的耿耿心念和情系父老的拳拳之心。其光可鉴人、鉴心、鉴今,这也正是悲剧美的穿透力和震撼力量——勇于荡涤灵魂中的阴暗,勇敢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向着理想的彼岸搏风击浪、勇往直前。我想,这些正是豫剧《焦裕禄》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胡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