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协会推进群文繁荣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聚合资源 聚集动力 聚焦效能

——中国文化馆协会积极推进群众文艺繁荣发展

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日渐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和行业组织微观协调相结合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作为政府与文化馆站及其工作者的纽带,中国文化馆协会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对文化馆行业实施行业自律、行业协调和行业管理,在引领文化馆行业建设和推进群众文艺繁荣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5月,文化部正式印发了《“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针对我国首个全面指导群众文艺工作的五年规划,中国文化馆协会按照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为手段,“丰富内容,聚拢资源,畅通线路,方便使用”的思路,聚合资源、聚集动力、聚焦效能,引领群众文艺繁荣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型升级。

聚合资源:引入“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

近日,“喜迎十九大·群星耀江海”全国群众文艺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10个省份的部分群星奖获奖作品为江苏群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与以往不同的是,作为拥有16年历史的品牌性广场文艺演出项目——“文化江海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办方将此次文艺演出进行了互联网式的“改造”,最终呈现在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上,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推向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去年,中国文化馆协会启动了“百姓大舞台”活动。活动依托国家数字文化网、文化共享工程·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将全国地方特色突出、区域影响力强、普惠效果好的群众艺术平台演出、培训交流、展览展示的传统品牌活动,进行优质资源采集和网络直播、展播及线上线下互动服务。据了解,共有51个品牌活动入选2017“百姓大舞台”项目,而“文化江海行”广场文艺演出正是其中之一。

“‘百姓大舞台’设立的初衷是‘打捞’全国各地的群众文艺品牌活动,但互联网的聚合作用使其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协会秘书处处长、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长赵保颖表示,将分散的群众文艺品牌活动做进一步的提炼和整合,最后转换为特色网络群众文艺资源,纳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总库,填补了群众文化资源库的空白;而线上直播又将以往的阵地活动推向了全国,进一步扩大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最值得一提的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转变了文化馆原有的服务模式,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与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各地在活动中尝到了甜头,积极申报2018年项目,初次遴选就已征集到80多个项目。”赵保颖说。

事实上,对于协会来说,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助推群众文艺工作的开展,“百姓大舞台”活动只是冰山一角。据了解,自2015年起,中国文化馆协会就开始利用网络直播、手机端、一体机等形式搭建群众文艺交流展示的平台。从“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活动,到刚刚结束的中国老年合唱节活动,中国文化馆协会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在多个示范性品牌文艺活动中探索“互联网+群众文艺”创作、展示与传播的新模式,以增强群众文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聚集动力: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繁荣群众文艺不能止步于平台搭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颁布,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馆专业人才队伍,中国文化馆协会聚焦全民艺术普及,先后策划组织了“群众文艺创作人才培训班”“乡村文化艺术普及品牌(乡村春晚)百县联盟骨干培训班”等多项培训,覆盖31个省区市的700余名群众文艺工作者。

“专业人才培养是构筑群众文艺高峰的关键。”赵保颖表示,今年,协会以全民艺术普及技能提升计划为着力点,围绕业务技能提升工作,邀请协会培训专业委员会面向各级文化馆馆长、基层业务骨干开展培训,培训内容覆盖舞蹈、书法、音乐、摄影等八大艺术门类以及文化志愿服务、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等专项工作。

目前,全民艺术普及技能提升计划已在基层群众文艺工作者之间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很多培训班常常是“一课难求”。据摄影培训班负责人段少卿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影艺术在基层群众中得到广泛普及,文化馆人如果想在摄影方面面向百姓开展艺术辅导,需要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因此,摄影培训班报名非常踊跃,通知下发仅一周,报名人数就已达到预设上限的50人。为满足群众文艺工作者的学习需求,中国文化馆协会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又联合增设了30个名额。

“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馆工作的重要方面,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中国文化馆协会舞蹈委员会主任委员、南通市文化馆馆长曹锦扬说。南通市文化馆于今年承办了全国文化馆广场舞创作与普及技能提升培训班,邀请多名业界“大腕”对全国44名文化馆舞蹈骨干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参训者还在流动人口密集区进行了快闪表演,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曹锦扬表示,未来的培训工作将更多地向县级文化馆倾斜、向乡镇文化站辐射,让更多群众文艺骨干从中受益,为群众文艺工作的开展提供不竭动力。

聚焦效能:行业规范引领文化馆提质增效

“中国文化馆协会让文化馆人找到了组织。”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表示,协会弥补了国家层级缺少文化馆的缺陷,填补了文化馆工作的网络空白,引领着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

据悉,自2015年起,根据文化馆不同的业务领域,中国文化馆协会先后设立了10个专业委员会,将触角延伸到各级文化馆。今年11月,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将于安徽马鞍山召开。近年来,中国文化馆协会将这一行业盛会打造为文化馆人的嘉年华,并以年会为抓手,围绕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的改革发展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等多个议题开展研讨活动,全行业展示、交流、研讨的大平台正逐步形成。

在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的同时,中国文化馆协会注重推动文化馆事业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各地文化馆风格不一,成立的各专业委员会把原来文化馆分散的、自发开展的工作加以规范,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广东省文化馆馆长王惠君说。广东省文化馆作为文化志愿服务委员会挂靠单位,承担了多次全国文化志愿管理者培训工作。“利用统一标准,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衡量和评价各地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对文化馆的规范管理也有所裨益。”王惠君说。

据了解,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的全方位精准对接,目前,由公共文化司牵头,中国文化馆协会组织制定的文化馆行业统一业务规范,有望于今年底在科技司立项,并发展成完备的文化馆行业标准。

“群众文艺与文化馆工作紧密相关,在最接近泥土的地方,基层文化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赵保颖表示,协会将强化行业管理的顶层设计,发挥自身在文化馆行业规划和标准制订、理论政策研究、人才培训、行业监督等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统筹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不断提高文化馆(站)的服务效能,提升文化馆行业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行业建设,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型升级。

本报实习记者 赵若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