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举办期间,国家公共文化云正式开通

来源:中国文化馆协会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11月29日,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正式开幕。开幕当天,经过5个月的精心筹备与试运行,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指导、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具体建设的国家公共文化云正式开通。与此同时,与国家公共文化云相关的专题展览、论坛、应用推广相继展开。作为文化部主导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总平台、主阵地,国家公共文化云开通后,全国各地群众可以通过该平台享受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国家公共文化云是以文化共享工程现有六级服务网络和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为基础,统筹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惠民工程升级推出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总平台、主阵地,包括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站(www.culturedc.cn)、微信号、移动客户端,突出手机端服务功能定制。具有共享直播、资源点播、活动预约、场馆导航、服务点单、特色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核心功能,通过电脑、手机APP、微信、公共文化一体机提供服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精神,按照《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文化部等7部委《“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以及文化部领导“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占领手机客户端”的指示要求,发展中心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的指导下,于今年9月上旬正式推出国家公共文化云(试用版),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统筹文化惠民工程,聚拢、整合全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超市式”平台,打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端菜”与“群众点菜”相结合,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基层的丰富性、便利性和可选择性,是着力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平衡、服务效能发挥不充分的矛盾的重要举措。

国家公共文化云(试用版)推出后,在9月15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农歌会上进行了试运行,超过30万人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共享直播实时收看了本届农歌会的开幕式盛况,受到当地政府和基层群众的好评。

目前,国家公共文化云正在进行推广应用。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推广应用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试点阶段,拟选取若干具备较好工作基础和一定代表性的省、市、县为试点地区,先行开展工作对接、试点应用;第二个阶段为示范推广阶段,拟重点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贫困县进行分阶段推广;第三个阶段为全面应用阶段,2020年底前逐步将国家公共文化云拓展应用至全国。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发展中心将在基层设立“文化共享边疆超市”不少于1万个、“文化共享扶贫超市”不少于8000个、“文化共享藏区超市”不少于2000个,部署一批“文化共享武警超市”,借力文化睦邻工程推动“文化共享睦邻超市”走向海外,促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此外,国家公共文化云专题展览集中展示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总体定位、核心功能、重点应用、推广计划,聚焦文化艺术普及、少儿教育、精准扶贫、文化馆服务等应用场景,探索形成新时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模式。由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文化馆协会数字文化委员会承办的国家公共文化云论坛通过文化共享工程黑龙江省分中心、上海市群艺馆、宁波市文化馆等7个单位的经验交流及专家点评,围绕“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与推广应用”主题,进行广泛交流。

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工作基础

从2002年开始,为了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与均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启动实施,借力互联网,将数字化的优质文化资源免费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家里、手中。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建立了覆盖中国城乡的服务网络设施,在全国设立了3217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70万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服务于13亿人,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十二五”以来,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按照“三个转变”发展思路,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机遇,搭建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打造心声·音频馆、大众美育馆、社区文化生活馆、戏曲动漫等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开通运用以“文化共享直播”为特色的中国文化网络电视服务渠道,改版推出国家数字文化网,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门户网站与传播主渠道作用;通过数字文化馆建设,推动文化馆服务理念和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启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带动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提档升级与效能发挥,并在军民融合、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公共文化云的进展情况

在公共文化司、专家组的指导下,发展中心自今年7月起开展国家公共文化云的筹备与试运行工作,主要进展包括:

编制方案进行论证

今年7月下旬,发展中心认真落实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对“文化上海云”等地方平台建设与服务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总结分析了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建设工作,研究形成了《关于总结上海经验,建设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云”的报告》。在此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实施方案》。9月30日,公共文化司会同发展中心召开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实施方案专家研讨会。来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李国新、巫志南、杨永恒、倪晓建、杨乘虎以及国家图书馆代表组成专家组,一致认为,针对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平台重复建设、资源分散、服务不能共享、功能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急需通过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总平台、总枢纽、主阵地、主渠道。会后,发展中心落实专家意见,着手编制了《国家公共文化云使用手册》、《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工作规范》、《国家公共文化云资源手册(第一册)》。

对平台进行功能开发和优化

积极协调、统筹有关方面力量,以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和优化功能,在完成功能内测与联调基础上,推出国家公共文化云(试用版),包括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站、微信号、移动客户端,突出手机端服务功能定制。9月上旬,互联网域名www.culturedc.cn获批启用。

开展试点应用与系统对接工作

9月15日,国家公共文化云(试用版)在第六届中国农歌会举办地安徽省滁州市的全椒县试运行,超过30万人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共享直播实时收看了本届农歌会的开幕式盛况,受到当地政府和基层群众的好评。9月16日,雒树刚部长在全椒县襄河镇八波村农民文化乐园调研、检查了国家公共文化云试运行情况并予以肯定。10月17日,公共文化司会同发展中心召开了北京市试点应用国家公共文化云工作会,北京市文化局及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文委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10月20—25日,发展中心领导带队分别前往海淀、东城、石景山、朝阳区文委,开展实地调研,明确了活动预约、场馆导航、共享直播、资源共享、数据分析5个方面的对接要求、对接内容、对接方式,制定了对接进度时间表。10月27日,公共文化司会同发展中心在京召开了国家公共文化云推广试点工作部署会,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安徽省全椒县、江西省井冈山市、河南省焦作市、广东省佛山市狮山文化站、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文化部门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北京、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广西、四川省级分中心14个省市县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发展中心就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操作使用下发了材料并开展了上机实操培训,并与14家单位就文化资源共享、活动发布预约、场馆信息加载、服务点单等工作明确了对接方式与时间表。

国家公共文化云的主要功能

共享直播

共享直播包括直播预热、实时直播、直播互动、直播回看等版块,实现“生鲜文化节目”全国同步共享。

资源点播

依托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丰富资源,开设艺术视界、少儿乐园、健康养生、共享讲堂、扶贫园地等专栏,进行专题资源推荐,提供资源菜单,方便群众按需点单。

活动预约

整合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有关社会文化机构发布的艺术普及培训、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等公益性群众文化服务项目,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参与。

场馆导航

整合发布各地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对外开放的场馆信息,提供定位导航服务,打造“公共文化地图”。

服务点单

文化行政部门联合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力量发布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菜单,社会公众和有关机构可以点单,供给主体根据点单情况,按需提供。

特色应用

汇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题资源、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专题资源以及地方特色文化应用等,形成文化APP超市。

大数据分析

为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活动、场馆、服务等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各地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我的收藏

注册用户可以收藏自己喜爱的直播、节目、活动、场馆、应用等,形成个性化的“文化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