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文化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文化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作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探索乡村振兴的文化要素和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

11月20日,“文化徽州高峰对话”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旨在更好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乡村文化振兴之策。与会业内人士认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作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点举措,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着力补齐农村文化建设的短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努力建设乡风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表示:“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经济议题,而且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领域。如何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如何让农耕文化的菁华成为构建农村文明的底色,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乡村振兴中有产业振兴,更有文化振兴。乡土文化里饱含传统价值观,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需要我们去保护、挖掘、利用。”

对此,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提出,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以徽州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以鼓励创新创业为核心,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

特色文化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的一个目标要求是生活富裕,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正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012年底,蒲江县委、县政府规划项目用地,引进民营资本,启动了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以筑巢引凤的形式引进文创项目和艺术设施,在竹海茶山之间打造若干个“乡村公共文化客厅”。很快,“政府搭台、公益助推、文创撬动、产业支撑、旅游合作社联动”的发展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

“文艺进乡村,是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发现被我们忽视的遗产的价值,也通过艺术家的思维开阔了村民的发展思路。”明月村的吴俊江说,村里发展文创项目,引发返乡热潮。村民或出租闲置院落,或成为文创项目员工,或自营餐饮、民宿、传统手工艺等项目……思维变革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2016年,明月村迎来游客15万人次,实现从市级贫困村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8万元的跨越。

和明月村一样,黑龙江省梅林市七里地村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通过成立影视服务公司、参与影视剧演出、开发休闲旅游文化项目和成立艺术团进行驻场演出等,实现人均收入2万多元;山西省武乡县李峪村前几年兴起学魔术热潮,并逐渐成为特色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昔日的贫困村面貌一新;河南孟津县平乐村培训农民画牡丹,年创作牡丹画40万余幅,销售额1.2亿元,作品远销国内外,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文化产业特色村”荣誉称号……

近年来,从南海之滨到北国边陲,从西部山区到东部平原,特色文化产业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腾飞的例子不胜枚举。

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人字坡屋面,红墙白线条……走进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矮寨村,一栋栋房屋屋顶上雪白的凤扳爪映入眼帘。壮、瑶等多民族文化在矮寨交融,村民建房沿袭当地房屋建筑特色,使乡土建筑工艺得到活态传承。

按照“宜居宜业宜游”思路,恭城传承“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瑶族建筑元素,全域规划建设美丽乡村,高标准完成7个集镇和500个村屯规划,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把乡土特色建设示范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依托山水环境,因地制宜推进环境改造,既留住了乡愁,又提升了旧房的居用功能。”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邓晓强说。

“通过统筹规划,把丰富多彩的岭南、边关、海洋和民族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形成富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乡容村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表示,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中,广西以广大乡村的生态之美和人文之美,彰显桂风壮韵的独特魅力。

“记得住乡愁就是要保存好乡村的文化记忆。”学者李长庚认为,一棵老树、一口老井、一座老宅子、一栋戏楼……都承载着乡愁,对乡村记忆而言,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城镇化浪潮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乡村传统文化是很急迫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发挥乡贤正能量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乡贤是一个广受尊敬的群体。自今年7月起,广东省普宁市通过党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动员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的领导干部、企业家、技术人才、文化精英和贤达人士,返回家乡,创业建设、助推公益。目前,普宁市568个村(社区)已全部建立乡贤咨询委员会,共推选出会员7814名,已成为当地乡村建设的“智囊团”、群众利益的“公道杯”、村政事务的“宣传员”、公益事业的“助推器”。

据不完全统计,普宁市乡贤咨询委员会成立以来,全市乡贤已建言献策662条;意向返乡投资项目5个,金额数亿元;收集群众反馈意见183条,其中167条已经得到落实;认捐助教、扶贫、环保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益资金近4000万元。

普宁是乡贤文化助力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2015年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在“文化徽州高峰对话”上,专家学者提出,要培育“新乡贤”和“乡贤文化”,引导乡村社会见贤思齐、见德思义,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正能量。

(执笔:宾阳,参与采写:郜磊、谭志红、付远书、张建友、郭志清、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