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民间文艺队伍有三大好处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元旦前夕,冒着严寒,济南市文化馆群星艺术团的演员们在为基层群众演出。

他们是普通老百姓,因为热爱文艺走到一起;他们的“文艺素养”可能不很高,但参与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专业人员。他们便是基层文艺战线上的民间骨干。近年来,得益于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各界关注,山东基层的文艺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精神得到弘扬,已成为全省群众文化的一抹亮色。

参与活动有“心劲”

元旦前夕,济南市冬春文化惠民季启动仪式在济南市西营镇小南营村举行,济南市文化馆群星艺术团的文化志愿者们负责舞蹈演出。小南营村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距离市区几十公里。为保证节目演出质量,志愿者们当天早晨不到6点便集合出发,由于时间紧张,很多演员在车上便化起了妆。

“她们平均年龄都60多岁了,可你看这劲头,哪像?”在小南营村演出现场,济南市文化馆馆长马迎春告诉记者,群星艺术团的演员都是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他们通过在馆内接受公益培训进而加入团队。只要有演出,她们的精神头就很大,并且表演不求回报。

冒着严寒,没有收入,这些民间文艺团队图什么?威海市环翠区的文艺爱好者马俊梅的回答颇具代表性。

2014年退休后,马俊梅在威海市群众艺术馆报名参加了舞蹈培训。学习一年之后,马俊梅得到一次下乡演出的机会。“给村民演出完,他们激动地起立鼓掌。由于天冷,热心村民还提来了暖壶,特别有成就感。”

马俊梅退休前在一家制造企业的工会工作。“上班时我就坚信,文艺节目能给人鼓劲,能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她说,现在国家倡导全民艺术普及,既能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喜欢参加公益活动,图的是乐呵,图的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高兴。”

山东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刘显世说,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言,基层民间文艺团队及文艺爱好者是非常关键的群体。“可以说,他们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既消化吸收专业的文艺技能,又将其教授给身边的人。他们是群众文化的燎原星火。”

壮大群体有“干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何丰富?除了有效的引导与扶持,培养更多基层文艺骨干也十分重要。

在烟台莱州市,当地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村文艺团体的帮扶力度,组织专业人员进村庄、进社区,手把手教农民秧歌、广场舞、民族舞等。同时,莱州市还定期组织文艺展演,对优秀农村文艺团队进行表彰,并给予资金扶持。到2017年底,莱州市常年活跃的农村文艺团体超过1200个。

莱州市的情况,在山东很有代表性。最近5年,山东各地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过去的硬件设施欠账逐步得到弥补。但新的问题随之涌现:很多地方缺少文艺带头人。

“没有场地,可以争取财政支持;缺少带头人,确实比较棘手。”据潍坊市文广新局局长孙俐君介绍,根据近年来当地文化部门的调研,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强烈。但培训、辅导供需不足的矛盾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于是潍坊市开始大力培育民间文艺团队。

比如2017年11月,潍坊市文广新局举办全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民营团体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培训中,有关专家围绕十九大精神与繁荣发展艺术创作、潍坊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民营团体如何拍戏演戏等进行了讲解。“现在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有800余家,他们已成为城乡文艺舞台不可或缺的力量。”孙俐君说,不能因为他们是民营团体就舍不得投入,应充分认识到其对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的“带头”作用。

创新机制有“闯劲”

山东群众文化“草根队伍”的蓬勃发展,有着时代背景和民众现实需要,同时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与扶持。

比如在平台搭建层面。为让更多热心文艺的群众走上舞台,山东各地涌现出了不少品牌。其中有山东省文化馆的“新六艺学堂”“百姓大舞台”、菏泽市的“农村艺术节”、泰安市的“歌手大赛”、烟台市的“庆新春秧歌大赛”等。

2017年6月,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中心在济南成立,“山东文化志愿服务网”同步开通。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在成立大会上表示,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给文艺爱好者创造舞台和平台,让他们乐于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近期,2017—2018年度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拉开帷幕。山东省文化厅在活动内容上明确要求各地组织文化下乡,着眼基层阵地队伍设施建设,注重培养农村本土人才。

在李国琳看来,大力发展壮大民间文艺队伍有3个好处。一是有效对接需求,因为来自群众身边的文艺骨干更知道百姓需要什么。二是满足民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给群众更多提升自己的舞台和平台。三是促进基层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她同时建议,应加强对民间文艺队伍的演出导向把握,强化培训,真正发挥其激活群众文化的作用。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