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发展建设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近日陆续召开的各省区市“两会”中,“推动文化发展改革”成为高频词汇,“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

山西:文化发展要走出去、请进来

过去5年,政协山西省十一届委员会共征集提案4930件,立案办复4312件。其中,文化建设类提案1070件,占24.81%,涉及廉政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传承等。关于推动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提案、关于利用全省廉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廉政教育的提案、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强文化保护传承……一份份提案和建议,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尽心履职,为山西文化发展改革积极建言献策的生动注脚。

1月27日,在山西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针对如何更好地挖掘、推介山西文化,多位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闫卫平建议,在小学增加讲述山西历史、山西文化的课程,做好文化的“传”;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提出,要为山西文化找到阵地,可以成立非遗展示馆、戏曲博物馆、省级美术馆,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吸引青少年了解山西文化。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认为,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推动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陵川县人民文化馆副馆长申莉萍、十二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彪等认为,应该加强卡通形象、表情包的设计,更好地推广山西文化。

1月30日,在山西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大同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山西省人大代表、大同市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建议,山西和内蒙古要联合发力,纳入邻近的35处历史文化遗迹,开拓整条古道,建设北方边塞文化区,打造云冈峪晋蒙古道文化旅游长廊。“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皇室主导开凿的石窟,景区附近还有很多文化遗迹,特别是石窟西通山西省的左云、右玉两县,再到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县和呼和浩特市一线,不仅是北魏平城时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前段,更是元朝以来茶马贸易的重要通道。”张焯说。

安徽:保护文化遗产留住乡愁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美协副主席朱志武调研后发现,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此,他建议,要注重保护地方自然和人文等特色文化,让群众在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留住乡愁。

青少年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参与和分享群体。安徽省政协委员、芜湖县黄梅戏剧团团长曹帮萍建议,要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让国有剧团和民营剧团共同发挥作用,在演出中发展壮大。安徽省政协委员、共青团阜阳市委书记程晓醒建议,要把人才培养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开展以团组织和学生社团为依托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精心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徽省人大代表、怀远县常坟镇综合文化站副站长马彩娣说,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文化站学习花鼓灯,但热情有待提高。“希望政府部门推动花鼓灯走进中小学课堂,让更多孩子欣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马彩娣说。

“非遗传承和保护需要更多青年人加入。当选省政协委员,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在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的周东红说,自己将通过各种平台、会议、媒体,进一步呼吁社会对非遗的关注。

安徽省政协委员姚中亮表示,近年来安徽的博物馆越来越多,部分博物馆规模很大但馆藏文物有限,或者馆藏丰富却常年封存。姚中亮建议,应加快实现全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资源共享,建立覆盖国有、非国有博物馆的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激励机制、财政补贴制度,让文物“活”起来。“鼓励所有国有、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等收藏单位将丰富馆藏借出去、引进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良性自主循环。”姚中亮说。

河北:文化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沧州如何利用丰富的《诗经》文化遗存推动河北绿色发展,是河北省人大代表、沧州美术馆馆长石磊一直思考的问题。石磊建议,应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集中智力、财力,打造沧州“诗经文化”群落。在沧州献县、河间、沧县、泊头等地,有大量与《诗经》有关的文化遗迹。石磊提出,河北应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诗经文化园为中心打造“诗经文化”群落,通过推出“诗经文化旅游”专线、录制诗经诵读标准版本、设立“中国沧州诗经文化周”等多种方式传播《诗经》文化。

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表示,石家庄书法资源丰富,如与鹿泉区息息相关的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平山县的中山国篆书、正定县的隋代《龙藏寺碑》、元氏县的封龙山汉碑等,使石家庄与中国书法关系密切。寇学臣建议,石家庄应进行科学论证,理出“战国(篆书)—汉代(隶书)—隋唐(楷书、行书)”的书法文化精品路线,打造北方书法圣地(遗址)公园,建设“北方书法圣地”。

(参与采写:郭志清、王焕伟、杨渊、邹文姣、郜磊、李秋云、任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