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来源:中国文化报

 

各地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探索体制机制 鼓励社会参与

“社区里的文化乐园,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舞台上的百姓故事……”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门推出了一期聚焦基层文化馆服务升级的节目。节目播出当晚,文化馆业界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以往文化馆在这类节目中出现不多,这一变化体现了文化馆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的确,近几年,文化馆领域的创新发展卓有成效,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质量显著提升,享受服务的方式愈发便捷。各地在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其成效可圈可点。

盘活存量 提升质量

文化活动、艺术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等是文化馆系统日常开展的核心业务。然而,在基层特别是乡镇、村一层级,“这个村想编排一个舞蹈节目,找不到老师;那个镇想搞一台晚会,音响设备不理想”的情况并不罕见。人才队伍、演出设备等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基层文化馆(站)服务能力不强、文化活动的品质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如何破解?其实,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就提出:“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2016年12月,文化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也指出:“推进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浙江嘉兴是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步较早的地区。2015年底,嘉兴海宁市建成以市文化馆为总馆、12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21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支馆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两年来,通过加强对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队伍的“上派下挂”、统筹管理,以“人”为纽带,实现了全县文化馆总分馆资源的共建共享、统筹调配。2017年,海宁市文化馆总分馆三级联动下乡演出191场、举办视觉艺术巡展12场;总馆下分馆、支馆免费艺术辅导102期,培训学员4000多人;总馆以“文化有约”的形式接受分馆、支馆预约举办的“美丽海宁大舞台”下基层演出76场,参与演员5600余人次,观众超过12万人次。通过总分馆的建设,乡镇、村一级现有的文化资源被盘活了,基层文化活动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飞跃,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

做强总馆 不搞“翻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解决的就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的问题。

在2017年文化馆年会“创新实践提升效能——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主题论坛中,业界围绕有效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发展等重点问题曾展开深入研讨。专家们指出,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首先要做强总馆,总馆的业务能力要能够辐射整个县域,协调总分馆体系之间的资源配送和交流互动,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解决文化馆运行中的“设施孤岛”问题。此外,分馆的建设不能搞“翻牌”,要采取“举手制”,只有当分馆所提供的服务达到了与总馆相当的要求时才有资格成为分馆。

那么,文化馆总分馆具体应该怎么建?嘉兴的思路是通过提升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标准化,促进服务均等化,因此形成了以“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效能评估、统一下派上挂”为主要特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

无独有偶,江苏省张家港市也将着力点落在总分馆制建设的标准化上。去年9月,张家港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地方标准,量化了设施建设的各项指标,细化了人员的配置和派遣方式,明确了服务供给模式,同时在文艺团队建设、数字服务、考核评估等方面也都提出相应的规范。实践证明,细致的规定和量化要求,更有利于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实现规范化运行。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当前,全国各地已经全面开启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探索,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也形成了各自的模式。比如,嘉兴市以“人”为纽带,通过“两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重庆市大渡口区以“1+N”业务副馆长轮派制度,实现专业人才的有效流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提出“总分馆+联盟馆”的模式,促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石油石化企业文化设施的统筹利用……

由于全国各地县级公共文化建设情况不一,县级文化馆的服务和辐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或标准来推进总分馆制建设。《指导意见》也提出:“各地根据实际,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和文化基础等因素,合理确定总分馆的布局、规模和标准。”

对此,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表示:“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要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推动作用。在构建总分馆体系的过程中,‘地方特色’不应成为管理不规范的借口,财政的‘分灶吃饭’也不能成为政府不统筹的理由。”

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王全吉认为,推广总分馆制还要注意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文化馆分馆的建设不一定要按照行政层级来设置,符合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和社会单位都可以成为分馆。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力量通过赞助等方式参与文化馆总分馆组织策划的活动,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提高文化馆总分馆服务的覆盖面。

本报记者 王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