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用文化提升百姓获得感

来源:中国文化报

 

4月18日,一场以宣传丝绸文化为主题的大型音舞诗画《千年锦绣》在位于太湖之滨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上演,拉开第五届吴江太湖文化节暨2018丝绸文化旅游节的序幕。

丝绸是吴江最美的名片之一,数千年来,吴江的丝绸业经久不衰,姑苏古韵文化得到有力传承。举办太湖文化节,最终目的是要讲好吴江故事,引领吴江百姓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节会为媒——让群众尽享文化之美

文化惠民,精品共享。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4年,经过反复论证,吴江决定整合全区文化资源,举办太湖文化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让群众尽享文化之美。

“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具有统领性、能整合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能凸显群众性的文化节庆活动,有效提升吴江文化的凝聚力。”吴江区区长李铭说。

2014年起,吴江近千个专业和业余演出团队陆续走进农村、企业、社区,把舞台搭在老百姓家门口,原生态、接地气的节目轮番上演,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能在家门口看到精彩的表演,参与文化活动,老百姓喜欢。”市民沈阿毛的话道出了吴江百姓的心声。

如今,“周周有演出,周周能看戏”已成为吴江市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2017年,吴江累计放映公益电影3184场,全区完成送戏下乡600场次;乡镇自办文体活动超过1000项,2万人次参与,惠及100多万群众。

“4年来,我们以太湖文化节为载体,建设百个舞台、激活千支团队、组织万人参与、欢乐百万市民。自文化节举办以来,我们每年都会进行调整,不断拓展其内涵,注入新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让文化福利更多地惠及普通群众。”李铭说。

标杆为导——让传承成为一种自觉

被誉为“丝绸之府”的吴江早在4700年前就开始养蚕制丝,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伏羲化蚕”“蚕神献丝”等神话传说。

吴江区委书记沈国芳认为,保护、传承、发展好丝绸业这一当地千年“历史经典产业”,既是责任传导所需,也是使命担当必为。当前,吴江已经制定了为期3年的打造“八大标杆”行动计划,而“全力打造丝绸文化传承与发展标杆”就是其中之一。

在吴江,文化传承已成为全区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在前不久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一款由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率领设计团队研发的上久楷宋锦产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巴基斯坦总理夫人。作为吴江非遗项目宋锦的传承人,吴建华始终秉承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借助其公司打造的中国宋锦文化园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宋锦的前世今生、工艺特点和产品特色,在体验中传承吴江的丝绸品牌文化。

“丝绸文化是吴江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一脉,传承与发展好丝绸文化并将其打造成标杆,对于夯实吴江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沈国芳表示,吴江将以此为导向,强化“大文化”理念,构建“大文化”格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切实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文旅融合——让城市实现共建共享

吴江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太湖百里风光带,有具有千年历史的蚕丝古镇,有生态湿地的田园风光,还有年产值保持20%以上增速的丝绸家纺产业集群。

如今,围绕“乐居、乐业、乐游融合发展”的目标,吴江把古镇、田园、产业三大旅游资源串联起来,营造了集古韵、水韵、文韵于一体的全方位体验氛围,为全区的全域旅游开拓发展空间。

位于吴江的中国丝绸小镇震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震泽有一条宽敞的庙震公路,两旁连片的桑田郁郁葱葱,素雅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身在其中有一种“人在画中走,车在景中行”的诗画意境,在节假日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不少游客。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

为此,震泽镇聘请了专业机构,对“三优三保”完成的土地进行土质检测,并以此为依据,科学规划,实现了种地与种桑效益最大化,带动百姓加入“古镇游”的从业队伍;同时,结合江浙两省古镇联合申遗,还将按照上世纪90年代风格,重拾河道、街巷、建筑物立面的历史记忆,恢复震泽的历史遗存风貌。

当然,对于吴江来说,发展旅游业不只是为了“掘金”,留住居民心中的乡愁,实现共建共享、强企惠民,才是最终目的。

未雨绸缪,方能决胜千里。“承载着吴江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吴江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实现文商旅农和合共生、融合发展,提升百姓幸福感、满意度。”沈国芳说。

史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