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 八桂歌飞扬

来源:中国文化报

 

壮族三月三 八桂歌飞扬

——广西打造“壮族三月三”品牌助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演出精彩纷呈 刘创举 摄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游人如织 杨忠钰 摄

“刘三姐”用甜美的山歌迎接客人 刘创举 摄

三月三,大过年,歌飞十里乐绵绵。

连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群众乐翻了天。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今年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更是规模盛大、丰富多彩,上千项大型文化活动和各种特色小项目,吸引当地各族群众和四方客人热情参与,全区各地成了欢乐的海洋。

伴随着节日习俗的传承发展,彰显开放包容和文化自信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吸引了更多受众,成为继“刘三姐”之后广西又一张享誉全国的文化名片,有力推动了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壮族三月三”品牌建设渐入佳境

嘹亮的山歌、盛装的“刘三姐”、苗族的红伞、烟墩的大鼓、侗族的多耶舞……4月18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

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歌如海、人如潮,当天的广西民族博物馆集音乐、舞蹈、服装、美食、技艺、民俗等各类活动于一园之中,全面展现“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动人风韵,展现生态宜居、热情好客、幸福和谐的新时代广西新形象。

与此同时,广西各地纷纷举办“壮族三月三”的特色文化活动,各族人民群众穿上盛装、跳起劲舞、亮出歌喉,尽情欢庆,热闹非凡。

据了解,4月12日至5月12日期间,广西各地集中开展“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主要包括“桂风壮韵浓”“相约游广西”“和谐在八桂”等五大板块。这些活动深挖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弘扬本土传统文化,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广西,“壮族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12个世居民族中每年就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

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一些汉族地区,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蛋、杀鸡宰鸭、祭扫祖坟、踏青郊游,采取不同方式欢度节日。而其中气氛最隆重、特点最鲜明的莫过于壮族地区的赶圩对歌。“男女分行戏打球(抛绣球)”“清歌互答自成亲”,壮乡儿女以歌传情的美妙意境尽在其中。

自2014年开始,“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就成为广西全区公众法定假日。

3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统筹部署“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各种活动的开展,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全区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宾客共享民族文化盛宴。

2017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举办了430多项文化旅游活动,活动数量、参与人数、用户媒体关注度均创历史新高,这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1296.27万人次,旅游文化产业总收入约83.63亿元,民族节庆对文化旅游消费的拉动效益日益凸显。

歌舞咏盛世,八桂著华章。经过多年的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已成为广西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成为各族人民共享共乐的精神家园,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该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让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弘扬,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不断巩固,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得到生动传播,基层群众文化得到丰富,在新时代广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遗产保护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献匾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西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他认为,“壮族三月三”不仅有力促进了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促进广西民族团结局面的巩固和发展,也通过举办一系列文体活动,拉动了民族地区节庆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广西各族干部群众一直将“壮族三月三”作为全区民族传统节日,并先后有100多位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习惯节日并予以放假。

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习惯节日并放假两天。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创新载体和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

“壮族三月三”被确定为广西法定假日以来,受到全区各族人民的欢迎,各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文化主流,举行各类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的民族民俗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从自娱自乐的唱山歌到各族、各地人民的“嘉年华”,“壮族三月三”正走上一条品牌构建的阳光大道。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宁认为,通过溯源历史、重温传统,融入现代的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唤起广大群众的文化记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4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文化厅在南宁联合主办“壮族三月三”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学术研讨会,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对“壮族三月三”的文化魅力和品牌优势,以及“壮族三月三”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课题展开专题讨论。主办方希望借助此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影响力,促进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了“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莫曲布嫫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的视角,谈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造与“壮族三月三”的传承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锦芳则分享了“壮族三月三”在北京的活动情况,以及与塑造广西文化强区形象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一活动成为壮乡民族文化在北京的重要展示平台,传播了壮乡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向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展示了八桂风貌。

“‘壮族三月三’作为凝结民族群体的凝聚力和维系各民族交流的精神纽带,我们要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利用毗邻东盟国家的优越条件,发挥它的时代作用。”广西文化厅副巡视员、广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黄燕熙在研讨会主旨发言中表示,推进“壮族三月三”文化资源跨地区、跨领域、跨民族、跨国界的整合与共享,重点培育文化原创力,“讲述好广西故事,传播好广西声音”,把广西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

如何提高“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策划创新能力、如何进一步打响“壮族三月三”品牌?从2016年开始,广西文化厅在每年“壮族三月三”期间专门组织研讨会,加强对“壮族三月三”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为办好“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学术支撑。

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昌雄认为,了解广西民族文化资源状况及特点,对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施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主要任务就是充分挖掘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其次,要根据各个民族文化特性,植入先进文化内容,在保持该民族原有文化形态的前提下,创新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