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助残集结爱心

来源:中国文化报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校园行——走进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活动现场

日前, 陕西西安博纳新天地国际影城为包括视障人士在内的300余名残疾人及其陪侍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放映会——放映大厅里,聋哑朋友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盲人朋友通过志愿者的旁白,欣赏到了最新上映的影片。近段时间以来,陕西各界陆续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助残活动,类似特别放映会这样的场景在三秦大地比比皆是。

足足3个小时,“左手阴阳书法剪纸”、西安市非遗传承人吕国岭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剪刀,他为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学生制作了数不清的剪纸作品。这是由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与西安新城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开展的“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校园行——走进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活动上的一幕,活动旨在通过非遗展示、展演,让聋哑学生也能直接感受非遗的魅力。

陕西红拳、雁塔结绳香囊制作技艺、秦腔戏剧脸谱绘画……10多项精心挑选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其展示、展演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观看。在手语老师的协助下,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各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更能与各项目传承人进行互动交流。“‘非遗保护校园行’是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一大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0多年,尤其是每次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我们都能充分感受到非遗那种跨越交流障碍的力量。”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听说要来聋哑学校,各位非遗传承人也都特别支持,大家都希望广大聋哑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日前,在陕西安康培新小学,学校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报告会。会上,大家认识了一位身残志坚的文化工作者——安康市图书馆馆员、作家王庭德。

王庭德是一位身高不过1.2米的肌无力患者,早年父母双亡,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勉强读完初中。然而,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对写作之梦的追逐,多年来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余万字,获得了陕西省残疾人优秀作家奖,并于2012年当选陕西省残疾人作协副秘书长,其长篇纪实文学《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更是获得多个奖项。在培新小学的报告会上,王庭德以切身经历为例讲述了阅读与写作、感恩与行善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他勉励学生们珍惜大好时光,用功读书,做国家的栋梁之材。整场报告充满了正能量,赢得了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阵阵掌声。

“人生的道路是自己开辟的,生命的伟大与卑微也是由自己决定的。”一位学生家长表示,面对嘲笑、冷漠和流言蜚语,王庭德逆流而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值得所有人学习。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陕西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相红霞表示,社会各界应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扶残疾人,切实帮助残疾人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真正融入社会,共享经济文化发展成果。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