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打造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本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昌吉州文化发展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地处新疆北疆地区中东部,南倚天山,北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东欧的必经之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昌吉州总面积7.39万平方千米,全州辖五县两市,共有70个乡镇、9个街道、485个行政村、143个社区,总人口140.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7.8%,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42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昌吉州地域广袤、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文化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15年以来,昌吉州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全力推进公共文化发展迈向新阶段。

覆盖城乡,优化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在较长时期内,昌吉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偏低,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受到限制。自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昌吉州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确保硬件达标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公共文化硬件提升工程,实施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510多个。

目前,昌吉州公共文化建设基本实现三个“全覆盖”:一是“一场四馆一院”达标全覆盖,昌吉州本级完成由州图书馆、文化馆、电台、电视台、美术馆、艺术剧院、体育馆组成,面积达7.3万平方米的文化发展新区建设。“一场四馆一院”的落成与投入使用,为群众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其中,昌吉州有2所图书馆和5个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二是“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通过新建、改造、置换和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昌吉州对全部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室内面积由原来平均不足300平方米提高到400平方米,配置基本实现“八个一”,即一个多功能厅(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小舞台、一个阅报栏、一个文体广场、一支以上文化活动队、一套广播电视器材。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昌吉州政府已与新疆大剧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行公益性文化活动场租优惠,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尽享高雅艺术大餐。此外,截至2018年7月,昌吉州文体设施场地总建筑面积达102.9万平方米,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32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城市15分钟,农村20分钟,牧区2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新疆大剧院

政府主导,建立健全高效体制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昌吉州政府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写入昌吉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2016年至2018年3年的州、县(市)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各级党委、政府文化建设“一号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分别制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实施方案,建立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文化部门协调组织,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还以工作清单方式明确创建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清晰的工作计划与高效执行力为昌吉州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了组织保障。

加大经费投入。近年来,昌吉州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集中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购买服务、扶持奖励和各项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昌吉州、县(市)两级全部将公共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州级每年投入800万元以上、县(市)平均每年投入300万元以上用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每年经费增幅达到10%至15%,并将乡镇每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供给标准在2015年基础上增加10万元,村级文化活动专项经费增加1万元。

加强队伍建设。昌吉州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5名专家学者,组建州政府文化建设顾问组,先后4次深入城乡一线实地调研、会诊把脉,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针对性意见,为加快昌吉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文化设施“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管理的关键必须落实到人。昌吉州整合、恢复重建州、县(市)艺术表演团体,累计调剂增加近200个非固定编制,有效增强文化供给能力。此外,为进一步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昌吉州积极落实“访惠聚”的工作方针,在这一工作方针指导下,各工作队利用入户走访的机会,发掘一批优质乡土文艺人才,建立乡土文艺人才信息资源库,纳入村级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精彩活动目不暇接,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由图书馆、文化馆、电台、电视台、美术馆、艺术剧院、体育馆组成的文化发展新区的落成与投入使用,为昌吉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宽广平台。近年来,昌吉州一直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充分发挥“一场四馆一院”的职能作用,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文化品牌活动,“我邀亲戚逛昌吉”及社火表演等民俗品牌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群众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文化馆品牌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昌吉州文化馆连续多年举办少儿、青年和中老年歌手大赛,每年都有来自全州各县市、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群众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为声乐爱好者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昌吉州文化馆还经常策划特色展览,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成果掠影展,如昌吉州文化馆连续举办了4届昌吉州“迎新春·送春联·猜谜语”展示活动。昌吉州文化馆工作人员还积极深入基层,累计辅导基层群众4000余人。

艺术剧院文化精品荟萃,名扬海内外。昌吉州艺术剧院内设创研室、舞蹈队、声乐队、培训部等10个队室,承担着民族歌舞和新疆曲子的创作任务,近年来原创精品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涌现。2013年,昌吉州艺术剧院完成了大型音乐剧《别失八里》的创排工作,2015年9月该剧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推荐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由昌吉州艺术剧院创作的首部原创儿童剧《少年与小毛驴》2018年6月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昌吉州艺术剧院还常年面向群众免费开设各种培训班,在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群众的艺术审美和情趣。此外,昌吉州艺术剧院还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达成协议,开办新疆曲子大专班,为当地弘扬新疆曲子等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年轻人才和队伍。

图书馆积极打造主题活动,保障公共阅读均等化。昌吉州图书馆抓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精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主题活动。2015年至今,昌吉州图书馆举办各类活动170余场次,参加活动10.8万人次,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世界读书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读者服务活动,包括“和谐昌吉——我的图书馆,我的精神家园”有奖猜灯谜、网络书香系列活动等。同时,昌吉州图书馆还定期举办“庭州文化讲坛”品牌活动20余场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办讲座。此外,昌吉州图书馆努力保障读者的阅读权益,以多种贴心的做法关爱特殊群体,如成立“阳光之家”视障阅读室,采购盲文读物1500余册、视障辅助设备4种13套,用来服务本地区的视障群体,还通过举办适合特殊群体的主题展览,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特殊群体阅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昌吉州博物馆始建于1994年,2008年扩建,新建成的博物馆建筑特色鲜明、古朴典雅、气势雄浑庄重,集汉族、回族建筑风格于一体,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近年来,昌吉州博物馆精心改造提升展厅条件,在原有青铜器铸造图模块上设计了一部动画专题片,以独特形式将每项铸造流程设计为一个动态场景,画风古朴又不失趣味,将青铜器的铸造流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更为奇妙的是,昌吉州博物馆以LED光线勾勒出丝绸之路的线路,表现丝绸之路的起始脉络、历史变迁,为观众清晰呈现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大大提升了观众在博物馆的艺术鉴赏水平。同时,昌吉州博物馆通过采取对展柜、储藏柜等微环境质量调控和展厅、库房小环境质量调控等措施,文物保护工作实现了从“抢救性”向“预防性”的转变。

昌吉州社火表演

民间院团活力无限、魅力四射

近年来,在昌吉州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民间文艺院团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天翼合唱团以及庭州爱乐乐团最为人称道。

天翼合唱团由昌吉州老年文化艺术协会从各团队人员中考核选拔录入,成立5年来,合唱团不断壮大,现有团员72人,平均年龄65岁。平日里,他们每周坚持到昌吉州文化馆集中排练,积极参加国内外各项文艺演出活动。2017年8月,天翼合唱团组织34名团员赴俄罗斯,在莫斯科军事博物馆与莫斯科老红军艺术团开展了联欢和文化艺术交流。除了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国内外文化交流,天翼合唱团还下社区、进医院、进兵团,深入基层开展各类慰问演出活动。

庭州爱乐乐团是一支由昌吉州文化馆、浪潮文化传媒公司及当地部分专业演职人员和业余管弦乐爱好者组建的管弦乐团。乐团成立之初,没有排练场地,购买乐器的经费也很紧张,在昌吉州文化馆支持以及乐团团长唐湘德个人出资帮助下,乐团慢慢发展壮大,也越来越专业化。如今,庭州爱乐乐团拥有了350平方米的固定排练厅,排练了《红旗颂》《春节序曲》《黄河》等经典和特色曲目,为部队、企业、基层群众演出百余场,在当地被亲切地称为“老百姓自己的乐团”。

新疆曲子演出 

典型示范, 

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给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昌吉州近年来加大投入,不断升级改造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始建于1980年,2007年国家投入45万元对其进行升级改造。该中心建筑面积443平方米,主体空间分上下两层,有多功能厅、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各类基础设施齐全。此外,该中心在室外单独设有小广场,广场面积有800平方米,配有小舞台以及以汉唐文化风格为主的背景墙和多种健身设施。农闲时节,这里平均每周有一场演出,当地村民观看演出热情高涨。

北庭镇的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之所以发展得如火如荼,除了与当地优良的文化土壤相关,还与像张进元这样的文化带头人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张进元既是吉木萨尔县文化体育旅游广播影视局文艺股股长,也是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他擅长作词、作曲,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经常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与农民深入交流、打成一片,为他们排练指导。

正是在像张进元这样的文化工作者带动下,昌吉州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正不断提高。

(吕彤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