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剧科班喜(富)连成传承流派汇演”圆满落幕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前,由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作为项目主体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京剧科班喜(富)连成传承流派汇演”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汇演作为重要板块内容,列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主办,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吉林传统戏剧节活动。

荟萃流派经典 云集戏曲名家

“京剧科班喜(富)连成传承流派汇演”邀请梅派、麒派、马派、高派、谭派、叶派、裘派、袁派、萧派等流派的名家名角,在长春国际会议中心、吉林省大众剧场、长春文庙广场、新时代传习所举办了13场演出,观众累计7万余人次。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大连京剧院、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等名团齐聚长春,麒派名家陈少云、谭派名家谭孝曾、裘派名家邓沐玮、萧派名家朱世慧、叶派名家李宏图、袁派名家杨赤、马派名家朱强、梅派名家张馨月、高派名家倪茂才、裘派名家刘嘉欣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相继亮相。

在为期两周的汇演中,京剧《龙凤呈祥》,袁派剧目《将相和》以及折子戏《女杀四门》《蜈蚣岭》《失子惊疯》,高派剧目《逍遥津》、谭派剧目《定军山·阳平关》,裘派剧目《大·探·二》,麒派、萧派、程派联袂演出剧目《四进士》,叶派剧目《吕布与貂蝉》,梅派剧目《凤还巢》,马派剧目《赵氏孤儿》轮番上演,群英荟萃、流派纷呈、大戏连连、精彩不断。

寻根京剧故里 扬传统文化之魂

8月24日,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组织相关戏曲理论专家及参演单位代表赴吉林市,参观吉林市博物馆“牛子厚与京剧艺术展馆”,并邀请吉林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于仁德就牛子厚生平与喜(富)连成科班创办历史等话题进行座谈。

1904年,吉林富商牛子厚创办了中国京剧史上第一家,也是最为著名的科班——喜(富)连成科班,前后共培养京剧人才计八科、近千人,涌现出侯喜瑞、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等一大批京剧表演艺术家,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艺术流派,被誉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吉林省也因此成为京剧的第二故乡。

此次汇演深入挖掘京剧喜(富)连成科班与吉林的故事,追忆京剧泰斗,不忘初心,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是一场京剧艺术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与艺术回归之旅。

活动以京剧科班流派汇演这一创新模式,促进了流派的交流借鉴,进一步开拓了京剧的传播、传承路径;通过演出各流派的经典保留剧目,传承和发扬传统戏剧的审美价值,深挖牛子厚与喜(富)连成科班这一文化名片,讲好吉林故事,传播吉林声音,坚定了文化自信。

传统戏剧+直播人民共享文化硕果

为体现“人民创造的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此次汇演在演出方式上独辟蹊径,除举办剧场演出及低票价惠民活动外,在长春德苑新时代传习所、长春文庙广场举行了3场公益演出,送经典演出到广场和社区,普通百姓享受更多实惠欣赏名团、名剧、名角的精彩演出,活动践行了艺术来自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宗旨。

本次汇演充分利用花椒直播、一直播、搜狐直播等互联网直播平台推广传统戏剧,观看者累计50万余人次,拓宽了传统戏曲的传播渠道,是一次很好的“互联网+文化”的实践。

专家齐聚 共话传统戏剧传承发展

8月29日,京剧科班喜(富)连成传承流派汇演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田志平,参演单位代表、大连京剧院国家一级编剧孟繁杰,国家一级编剧于仁德,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桂林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汇演及京剧科班喜(富)连成办学模式为切入点,总结活动成果,就科班对现今京剧流派传承发展以及戏曲教育的启示建言献策。

专家指出,本次汇演全面展示了喜(富)连成各流派传承、发展、创新的成果,是京剧传播的一种创新模式,也是一次纯粹理性的京剧教学方式展。戏曲界不仅要注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上的传承,更要将牛子厚以及喜(富)连成科班的精神延续下去,树立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信,以敬畏的态度来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仍是戏曲乃至当今教育的主题。

(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