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国博,领略大唐盛世风华

来源:中国文化报

 

观众观赏鎏金银龟盒、金银丝结条笼子等展品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世人眼中的大唐,不仅有扬鞭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社稷的壮怀激烈,也有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宜人风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我们不曾见识过大唐真容,但通过丰富的文物及古迹,足以领略到当时的盛唐气象。”一名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展时说。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观众通过策展方精心甄选的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沿着全新梳理的时空脉络,可以“穿越”回盛唐。

“在中国历史的广袤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星辰。她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商周秦汉以来文化的优良传统,广泛吸收和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分,以惊人的创造力成就了影响广泛、绵延至今的盛唐文化,并且始终饱含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世界精神与宏大气魄,散发着永久的文化趣味和精神魅力。”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介绍,本次展览的展品均为能反映盛唐发展水平的代表性物证,它们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

展览分“文武安天下”“皇室的珍宝”“长安多丽人”“骑猎散歌尘”“大唐异乡客”“学理共归真”六个部分。步入展厅,首先以“文武兼修”点明一个朝代的壮伟气韵:三彩文官俑、深斑白玉带、“翰林”盖罐等文物表现唐代文臣风貌,三彩武官俑、水晶缀十字铁刀、彩绘贴金骑马俑等展现唐代武将群像。第二部分“皇室的珍宝”选取了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的一组炼丹用具和法门寺地宫的一组茶具作为展示重点,同时配合展示地方官员进奉的银盘、银盒、银铤等器物,显示出唐朝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

“不求面面俱到,希望充分发掘文物的内涵,以一些新角度切入主题。同时,以数件唐代壁画和墓志为线索和重点,配合展出相关文物,从而达到展示唐代艺术、文化和生活的目的。”本次展览策展人、国博工作人员赵永说。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透露,展览中许多精品文物均为首次出馆展出,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韩休墓的高士图、武惠妃敬陵壁画,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苏谅妻马氏墓志、米继芬墓志,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智藏禅师舍利函具等。“无论是极尽工巧的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珍宝,或是展现唐代时尚风俗的壁上丹青和勒铭存记的墓志,还是表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不仅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文利说。

“这几年,清宫剧大火于荧屏,像今年的几部作品更把点翠、绒花制作、京绣等非遗技艺用于服装、道具等设计中。我心目中最喜欢的是唐朝侍女的‘唐妆’和‘唐服’,满心期待着唐宫剧能‘回归’荧屏。”观众王菁坦言,看完展览第三部分“长安多丽人”后她对唐朝再增好感。“尤其是唐朝的女性,她们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自由、奔放、热情和勇敢的特点。”王菁说。

“长安多丽人”这部分展览以韦浩墓出土的携婴饲鸟出行图、武惠妃敬陵出土的捧包裹侍女图、持如意侍女图、男装捧盒侍女图等众多壁画,以及永泰公主墓石椁拓片为中心,展出众多唐代女俑和梳妆用具,展示了唐代女性的别样之美。“她们不但修仪容、理丝竹、善吟唱,刻画着美丽人生;又追求自我、露髻驰骋,肆意张扬着个性;甚至还参政议政、入释入道、舞文弄墨,凸显着女性的魅力与价值。”观众李琳娜看后感言道。

第四部分“骑猎散歌尘”以胡人打马球图壁画、含光殿毬场石志等文物展示唐代的打马球活动,以带猞猁狩猎胡女俑展现唐代的狩猎,以伎乐纹八棱金杯、彩绘陶腰鼓女坐俑展示唐代的乐舞。而第五部分“大唐异乡客”的展品既有“胡人备马图”壁画,也有众多的胡人俑、骆驼俑,展现出唐代海纳百川的胸怀。“从‘长安多丽人’到‘骑猎散歌尘’再到‘大唐异乡客’,一幅大唐风俗画徐徐展开。沿着这条时空脉络,唐代社会生活开放和多种文化习俗融合的时代特色呈现于眼前。”观众孙寅出说。

据悉,作为国博新时代国内交流系列展览之一,该展览也是继“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地方兄弟博物馆之间又一次深度合作。“今年以来,我们本着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基本理念,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文博机构交流合作,共同推出地方古代精品文物展览系列。”王春法说。

“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有所启迪和激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成军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够通过对盛唐历史的简要回顾,既激发人们思古之幽情,又启发人们深入思考民族复兴的艰难曲折,携手共创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薛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