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寓教于乐中传播科学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暨第八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侧记

 

小朋友戴上沉浸式VR头盔,坐在智能电动座椅上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宣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为期一周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围绕传播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普及科技助力美好生活、倡导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开展。

据了解,各地广泛发动学会、学校、科研院所与科普教育基地的力量,组织开展了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企业科普联合行动、网上科普日系列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性强、全民参与的系列科普活动。如江苏、山东等地举办公益科普创作大赛,上海、湖南等地举办公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地通过科普大篷车把科学知识送到偏远地区农牧民家门口。据初步统计,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地举办1.8万余项重点科普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3亿人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表示,全国科普日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科普活动,反映了中国在科学普及方面的社会需求。该活动也是推动科学普及工作,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重要实践。

近日,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暨第八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北京科学中心、中国科技馆等地举行。作为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大型公益性、群众性科普品牌活动,北京科学嘉年华自2011年起已成功举办7届。记者在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看到,科技教育、智慧生活、文创科技等12个展区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体验。在两万平方米的活动区域内,展示了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等11个国家、113家机构的480余项科学互动体验项目。

在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中,中国科技馆设置了国际科普荟萃、感触科技前沿、创新决胜未来、放飞科学梦想、科技助力生活五大展区、232个展项,展出的内容包括国际上的科普展品、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前沿产品、改革开放4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青少年创新作品以及科技在文化、环境、交通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中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首次设立的国际科普作品展,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设计的30余项科普展品集中亮相,让观众不用走出国门就能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科普展品的魅力。

今年2月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演的“北京8分钟”冰上表演让人记忆犹新。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利用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研发的“文艺表演预演系统”与“训练参拍与数字验证系统”为演出的精彩呈现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两套系统在中国科技馆的现场展示也吸引了北京育才中学师生的目光。学生们通过导演控制台实现预演仿真操作,让“中国结”“橄榄枝”等不同元素交替呈现在大屏幕上。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场体验仪器为参观者呈现了导演和运动员两个视角:左侧的“北京8分钟”彩排和预演系统充当了导演的“眼睛”和“指挥棒”,右侧的运动员VR视角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现场氛围。

结合VR技术与沉浸式头盔、智能电动座椅,中国科技馆展区的郑和下西洋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参观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郑和下西洋”,感受郑和宝船的建造过程、主要结构与空间布局。

为拉近公众与科技的距离,引导公众感受科学的趣味和美感,在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期间,中国科技馆还首次举办了“科学之夜”活动,通过角色扮演、闯关探秘、VR体验等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形式,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活动分为“3D Mapping视觉秀”“密室逃脱”“科幻主题探秘”“Cosplay主题巡游”“科学嘉年华”“真人VR吃鸡”六大板块,配以科幻风格的环境布置、Cosplay角色扮演、故事线设置等,营造了浓厚的科幻氛围。例如,在“科学之夜”活动首日开幕仪式上亮相的“3D Mapping视觉秀”,以中国科技馆二层恐龙广场的墙体作为投影区域,为观众构建了大型沉浸式体验环境。演出以真人演出与结构投影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科幻为主题的视觉秀,展现科学史的发展历程。“作为首次在国内科普场馆应用的技术,我们通过24台31K流明的投影机,在挑空30米高、总投影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投影墙上,打造出美轮美奂、震撼逼真的视觉效果,带观众进入神秘莫测的‘科幻’世界。”中国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北三环安华桥附近的北京科学中心曾是中国科技馆老馆所在地,历经闭馆整修和建设,近日以崭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在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期间,北京市有5000余名师生来此体验,他们参观了“生命、生活、生存”、科学与艺术、“创新驱动发展 科教引领未来”三大主题展以及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从生命领域的科学知识及前沿科技研究成果到与百姓密切相关的便捷出行、衣食起居、智慧生活等内容,从传播“科学改善生活,科技引领未来”的理念,到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希望通过主题化的设计思路,从公众视角和人文情怀出发,用丰富的展陈手段增强科技展览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室外科技体验区,“两翼行动”科技酷品、“玩转科学”互动体验、“科学秀场”也让师生们直观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北京科学中心上的这堂“科学课”生动有趣,让他们回味无穷。

(本报记者  连晓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