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18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中山举行

来源:中国文化报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让新时代更美好

 

 

2018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开幕式

专家主题发言

2018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分主题研讨会

与会人员参观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日前,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中山市文广新局承办的“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18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孙中山先生故里中山市举行。来自广东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公共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代表,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镇区文化工作者近300人与会,围绕“公共文化,新时代更美好”的主题,热烈讨论、畅所欲言,为广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见解,共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

这次研讨会既是广东公共文化界对过去实践与思考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未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新时代更美好的一次动员。广东文化人将以此为新起点,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用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广东文化建设结出丰硕成果。 

理论研讨高地, 行业交流平台

为加快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文化厅从2015年起组织举办了以“公共文化建设现场”为主题的年度公共文化研讨会,积极打造公共文化理论高地。

以往三届研讨会先后在东莞、深圳福田、佛山举行,就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汪一洋表示,经过三年的打造和积累,“公共文化建设现场”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已成为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交流高地和行业交流平台。

“本次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中山举办,既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公共文化建设的交流和探索的平台,也为中山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中山市副市长徐小莉说,中山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供需对接、特色鲜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兴城美、文产融合的文化引领型城市。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现代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阮可表示,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公共文化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和创新,坚持了四年,已成为品牌。通过一年一度的研讨,可以更好地思考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特别是聚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这个形式非常好,对其他省也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研讨会的规模逐年扩大,既有文化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也有基层一线的文化工作者,还有学者、其他行业人士,各方都参与进来。论坛是开放、包容的,邀请了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互学互鉴。文化一定要交流,一旦打开这个窗口就会发现外面也很精彩,其他地方也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从2015年参与筹备首届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开始,每年的研讨会都是东莞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科科长许垂龙的一门“必修课”。他认为,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从2015年东莞创办以来,主题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是广东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创举,也是广东公共文化在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积极探索。

精准把握关键问题, 

适应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的时间节点赋予文化人新的使命,也赋予了本届研讨会比往届更为重要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让新时代更美好?面对这一时代之问,群众翘首以盼。广东文化人作为时代的答卷人,带着职责与使命,在中山总结经验,印证理论,碰撞观点。

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公共文化新时代更美好”这一主题,提出了“改革创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综合效益”“人才引领,用好公共文化第一资源”三个分主题。汪一洋认为,这与新时代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特征相契合,探讨当前公共文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难题的解决之道,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和热切期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要求和广东省委建设文化强省要求的具体举措,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方向性和前瞻性。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在三场论坛分主题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安排非常有层次,也有重点。”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靖表示,三场论坛中,第一场讲供给,第二场讲建设,第三场讲人才。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人才。

现场与研讨结合, 

公共文化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

2018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延续前三届“现场+研讨”的模式,既承前启后,又开拓创新;既有现场参观,又有主题演讲、开放式讨论、提问交流、专家点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家、省市专家与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互动,文化行业与非文化行业的跨界融合,让与会者既有现场的直观感受、理论的深入思考,也有第三方的跨界启发。

这是一场以需求为导向的思想盛宴、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年度峰会,也是一次互相交流、碰撞、启发的头脑风暴。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如闫晓东、阮可、刘晓清、毛少莹等,从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使命,让与会者受益匪浅;也有来自基层文化单位的负责人,如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馆长郑启超、中山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建华、佛山市图书馆馆长屈义华等,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分享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心得与体会,让与会者产生共鸣;还有来自其他领域的代表,如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张朝晖,数字广东公司市场运营部总监张旭东,讲述不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为与会代表打开了另一扇窗。

广东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毛凌文说,这次研讨会的“金句”很多,让研讨会充满吸引力。“感谢来自公共文化领域的诸多有识之士来到台前分享经验,使我们看到不同的角度、听到不同的声音、引发不同的思考。”

本届研讨会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广东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示范地区颁牌仪式。广东省自2016年启动全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建设以来,共有两批12个地区获得试点建设示范地区的称号。研讨会还面向全省征集了论文和案例,经过专家的评审,共有16篇论文和16个案例分别获得“优秀论文奖”和“优秀案例奖”。

感受中山公共文化火热现场, 

点赞公共文化服务“中山模式”

作为2018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的举办地,中山市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精心设置的议程,圆满地完成了会议承办工作,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火热激情、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路径创新,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和好评。

9月18日下午,与会代表先后参观了中山市南区良都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大涌镇红博城、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领略了近年来中山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成就。在南区良都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代表们了解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三三”的工作模式。在大涌镇红木文化博览城,代表们感受了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融合的魅力。当晚,代表们来到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参加“星期二艺术沙龙”,体验当地全民艺术普及的成效。

研讨会上,中山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建华以“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以中山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样本,深刻剖析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分享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引起了与会代表的认同和共鸣。

汪一洋表示,中山市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是广东深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排头兵之一。通过参观中山市城南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红博城等文化设施,观看“星期二艺术沙龙”、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共同感受到中山市公共文化的建设成果。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继续发挥工作主动性,取得更好成绩。

阮可认为,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中山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纷呈,成绩突出。中山不仅有深厚的底蕴,也有热心于公益文化事业的人群,更有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使命感的文化工作者。如今,中山在推动文化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公共文化领域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这个点抓得非常好。中山有能力和条件创新机制,为东部其他地方形成经验和模式。

“感谢中山市星期二艺术沙龙,让我可以欣赏到一场纯粹的音乐盛宴。”许垂龙说,中山市“星期二艺术沙龙”连续举办了五年,形成了品牌,让市民与艺术零距离接触,为艺术培养未来,以艺术反哺大众。

(谭志红/文   陈立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