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说话 让家园芬芳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保护和发展侧记

 

让每一座古建筑都会说话,让每一处人文景点更加芬芳。多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的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做好南浔古镇保护和发展工作,使南浔古镇成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走出了一条遗产整体保护、文化活态传承、产业创新发展的古镇文物保护发展利用新路子。

以“家园复兴”彰显古镇魅力

金秋时节,走进南浔古镇,小桥、流水、人家,仿佛一幅清丽秀美的人文诗画。

近年来,南浔区从优化空间布局入手,形成多层次保护框架,以“家园复兴”彰显古镇魅力,编制规划《南浔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大运河南浔段遗产保护规划》《南浔古镇部分历史水系修复项目》,投入3亿元资金对古镇237处传统民居、名人故居、园林古桥等历史建筑集中进行保护性修缮。

南浔将运河保护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实施,以清末古镇风貌图为蓝本,采取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等方式计划对古镇13公里现存及历史市河进行疏浚和修复,重现古镇内运河与市河“十字相交、外环内通”的历史水系风貌。对古镇34条主要历史街巷根据历史意义、完整程度等分类实施保持、整理、修补、重构保护,并严格控制商业化区域,全面整治临街临河建筑特色,完整保存了运河城镇“井字骨架、水路并行”的历史格局和传统街巷。

“坚持依法保护,秉持历史真实、风貌完整、功能延续原则,采取违建清零、疏解人口、功能置换等方式,先后对保护区内5000人进行疏解,约1.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全面清零,古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古镇的魅力也日益显现。”南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长海说。

以“人文复兴”延续古镇活力

为加强传统文化挖掘,南浔区专门成立了南浔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四象八牛”后裔联络会和“南浔学研究会”。南浔古镇还被授予“中国报告文学之乡”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辑里村历来就有“辑里湖丝甲天下”的美称。“辑里人家”客栈主人王一士是土生土长的辑里村人,也是古镇的“文化名人”。王一士说,每逢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出洋龙”“祭蚕神”“船拳”等具有南浔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让古镇好不热闹。

“辑里湖丝馆可以看煮茧缫丝技术表演、嘉业藏书楼可以体验拓版印刷、土特产商行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湖笔,到辑里村,还可以剥绵兜、搓草绳、摇柴龙,可以观蚕、采桑葚……”王一士表示,今天的南浔古镇,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客栈生意也一年比一年好。

以“产业复兴”提振古镇实力

截至目前,南浔区已累计引进、提升文创演艺类精品业态200多家,建成钱币馆、唱片博物馆等6个文博馆区。2017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2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2亿元。

产业复兴是古镇兴旺的根本。据了解,2016年,湖州地区的湖丝产量和本地生丝用量都占到了全国的30%,绸缎出口占全国的20%。以“善琏湖笔小镇”建设为载体,湖笔产业进一步向文房全产业链延伸,与电商、旅游现代服务业融合,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到20%。同时,“丝绸小镇”和“湖笔小镇”双双入选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

“南浔古镇在城市有机更新和乡村振兴计划中,积极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新路子,有效地促进文物与生活、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在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许建跃看来,南浔古镇的文物保护和发展实践为古镇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南浔样本”。

“做好古镇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振兴乡村的具体举措,更是南浔古镇‘聚力大赶超 实现新跨越’的现实需求,必须一以贯之。”南浔区委书记夏坚定表示。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