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音乐元素让《国之瑰宝》充满色彩

来源:中国文化报

 

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国之瑰宝》演出现场

用维吾尔族乐器萨塔尔演奏的《雪映花红》,朝鲜族长鼓、古筝串联一体的民谣《打令调》,云南民歌《猜调》改编的《猜嬉》,福建南音洞箫主奏的《望明月》,以京剧打击乐组合塑造人物的《长坂坡》,根据广西民间音乐创作的《壮族诗情》第四乐章《山雄》……10月30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带来的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国之瑰宝》亮相首届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汇聚在此,以多种组合形式呈现,集中展现了多元文化景深中辽阔的音乐版图。

“从形式上看,这台音乐会包含了民族管弦乐、笛子与乐队、二胡与乐队、萨塔尔与乐队等,独奏、协奏、合奏互相搭配;从内容上看,少数民族、地方乐种及融合戏曲元素的作品相结合,更是让整个音乐会充满色彩。形式与内容的丰富性,让整台音乐会看上去有特点、有亮点、有水平。”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朱昌耀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乔建中表示:“整台音乐会给人的感觉很沉稳,底气很足,演奏水平也很高。从民间文化资源寻找新的思路或者新的乐器演奏方向,这个追求在这台音乐会中得到了明显的反映。”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认为,《国之瑰宝》讲述的是中国故事,演奏的是中国旋律,作品有张力,乐曲旋律性非常强,把民乐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真正起到了继承、保持、发扬传统的作用。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栾冬介绍,此次音乐会创排期间,演奏家深入生活,分赴吉林、福建、云南等地采风,虚心向非遗传承人学习。“我们学习朝鲜族乐器,学习南音……到现在积累的曲目虽不多,但是每首我们都非常珍惜,都是捧在手心里去创排、去打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杨青认为,真正深入各民族、各地区去采风,去学习那些演奏的方式、演奏的曲目和演奏的韵味,然后拿到舞台上来,虽说不一定马上就能展示得很到位,但这种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传承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多元和多样,对《国之瑰宝》来说既是亮点也是难点。专家们指出,此次音乐会整体布局仍不够清晰,作品整体主题性还不够强。全国56个民族的音乐都可以用,但作品应该怎么选?怎么编?还需要在策划上再仔细琢磨。朱昌耀说:“《国之瑰宝》是一个非常好的名字,可以把这个名字打造成一个系列品牌。既可以有民间乐种系列,也可以有少数民族系列,还可以有戏曲音乐系列等。”“无论打造什么样的品牌,关键靠的还是作品。”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王丹红说。

(本报记者 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