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改革开放步履 讴歌新时代变化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前,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主办的“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传记文学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展示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传记文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和宝贵经验,就传记文学的创作、理论研究、翻译交流等进行了探讨。

传记文学进入发展的春天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传记文学传统,作品众多、典籍丰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传记文学生机勃发,广大作家、学者创作热情高涨,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王丽说,传记文学记录改革开放的步履,讴歌新时代的变化,塑造了各行各业鲜活的人物形象。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新书出版量由改革开放前的年均几十种,上升到目前的几千种。2011年以来,传记类图书的动销品种数量持续上升,其中2015年为23390种,而2018年上半年就达到28632种。

我国第一个传记文学高峰出现在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比罗马时期的普鲁塔克创作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早约200年;第二个传记文学高峰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比英国作家鲍斯威尔创作出《约翰逊传》晚了200多年;第三个传记文学高峰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学者李健健说,如今我国传记文学在创作、理论研究方面都发展很快,传记创作者从史官、作家变为各行各业都有参与,不再为尊者讳,传主形象也从原来的脸谱化变得更加血肉丰满、立体多面。尽管传记文学进入了发展的春天,但在精品力作方面仍然数量不足。李健健认为,在信息爆炸时代,传记文学的生力军来自媒体,有条件对传主进行深入、立体的采访。

传记文学艺术再现真实人物的生平经历及性格,是某一个时期历史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切片。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典型人物的不断涌现,我国传记文学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辜也平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继承了中断多年的由梁启超、胡适、朱东润等提倡的传记文学传统,《文心雕龙》《史通》《文史通义》等著作中关于传记的论述受到重视,法国莫洛亚、英国斯特拉奇等学者的传记文学理论被介绍到国内,都丰富了当前的传记文学理论探索。

直面挑战,以“真”动人

传记以真实人物为基础,具有强大感染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目前,作家出版社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其社会效益已逐渐显现。学者杨正润认为,应更加重视对专门的传记写作、评论和研究人才的培养,为振兴传记文学事业积蓄后备力量。

在杨正润看来,目前我国的传记文学不仅缺长篇,更缺能与《史记》《汉书》相媲美的经典作品。新时期我国传记文学数量急剧增长,出现了一批精品佳作,并获得了各界的基金支持。但在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传记文学面临着对真实不同的解读和来自自媒体的挑战。真实是传记的灵魂,但如美国学者格林布兰特写的《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中就有大量想象和虚构,需要慎重对待传记文学中出现的非真实性内容和部分自媒体“快餐传记”所带来的问题。

“翻译传记呈现出品种多、风格多、数量多的现象,从单一的伟人传、英雄传,到出现企业家传、明星传、小人物传;从一人一传到一人多译本;从歌功颂德到看到英雄脸上的‘黑痣’、伟人的缺点……”学者唐岫敏认为,我国传统传记文学作品往往不注明材料出处,很多传记译本则删除了原著信息,如序跋、注释、目录索引、参考文献等。例如,国内某出版社在引进一本颇有文学史价值、可读性强的作品的时候下足了功夫,翻译也很有造诣,但却因其删除了原著的参考书目、注释、索引而出现“美中不足”,令人惋惜。

“要通过传记文学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点点滴滴收集起来、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作家王宏甲认为,“写人的成长,就是要写出传主精神、情感、性格、志向的成长。历史是人的历史,见事不见人不是好的作品。”

呼唤更多精品力作产生

在12月19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展示会”上,《周恩来最后600天》等22部长篇作品、《中国之蒿——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谜》等3部中篇作品、《绝笔家书——我们的父亲戴安澜》等3部短篇作品、《邓小平时代》等3部传记文学翻译作品以及《传记文学:观察与思考》等3部传记理论研究作品获得推荐。同时,展示会特别推荐了3部系列丛书,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和“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

主办方表示,此次研讨会是一次内容充实的经验交流、成果丰富的作品展示、研究深化的理论探索,传记文学作家将以更丰沛的创作热情投入创作,为时代立传、为国家立传、为人民立传。此次展示的优秀作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原则,对反映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新时代现实生活、塑造时代新人形象、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作品,予以重点关注,并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期待更多传记文学的精品力作产生。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好的传记文学作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本报记者 党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