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舞台搭起来,基层“民星”圆梦了

来源:中国文化报

 

欢快红火的鼓乐、感人肺腑的小品、高亢嘹亮的演唱、铿锵有力的朗诵……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以“引领时代风采·共享文化盛宴”为主题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打造了覆盖各年龄段,涵盖多种演出形式的26项主题展演、展示、展览活动,组织了4132场群众文化活动,3388支群众文化队伍近12万人参与,惠及群众278万人次,实现了“每日有活动、每周有赛事”,为心怀艺术梦的基层“民星”搭建了广阔舞台,大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专场海选时火爆的参与情况让我们惊讶,群众想要站上舞台的热情感染了我们。在活动策划前的走访中,我们发现,缺少挖掘者、缺少展示平台是很多艺术爱好者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组织特色比赛和展示活动上,确保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太原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薛丽英说。

农民工歌手大赛是本届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清徐县常丰村村民王夏生自小喜爱唱歌,吹拉弹唱样样拿手,还自创多部“莲花落”作品,通过参加农民工歌手大赛,王夏生认识了不少和他一样的人。“擅长大鼓演奏,参加过山西卫视才艺大赛的58岁环卫工张忠诚、有一副好嗓子的货车司机‘大春哥’、在写字楼当保安的李福新、修地铁的建筑工人张双双……农民工中的高人很多,可是我们的机会很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王夏生很有感触地说。

为了让来太原务工的文艺爱好者有属于自己的平台,有关部门组织160余名爱唱爱跳的农民工成立了太原市农民工艺术团。该艺术团团长李小梅表示,艺术团成员在工作之余不仅参加山西卫视的《歌从黄河来》节目,还前往清徐县、太原地铁建设工地等开展慰问演出。“演出都是义务的,没有报酬,但所有人参与热情都很高。过去根本不敢和人提的梦想有了实现的舞台,我们也可以站在舞台上享受掌声、欢呼声,那种感觉很令人激动。现在,我们还能到筑路工地、厂矿、社区、学校、乡村,为更多农民工家庭带去精彩的节目和欢乐,非常有意义。”李小梅说。

太原市锣鼓爱好者张爱仙是当地民间文艺组织喜事多锣鼓艺术团的成员,本届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期间,太原市组织他们和山西省锣鼓队同台献艺。“我们团是锣鼓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直以来都以参加太原郊区村里的红白喜事为主,最大的舞台也不过是区一级组织的‘闹红火’,能有和省级锣鼓队同台比拼这种机会根本没想过。”张爱仙说。她告诉记者,为了练好太原锣鼓《欢天喜地》,不少成员请假调休来团里练习,累得满头大汗、胳膊敲麻了也不叫苦叫累。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他们的节目获得了“优秀节目”称号。

在舞蹈项目的设置上,太原市也充分考虑各个年龄层次,将“2018·舞动新时代”分为广场舞大赛和现代舞大赛,14支优秀团队200余名选手参加广场舞大赛,20支优秀团队180余名选手参加现代舞大赛,保证了活动的群众参与度与体验度,也为来自各县区的舞蹈爱好者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觉自己的爱好得到了认可,认识有共同爱好的人比比赛本身的意义更大。”李湘林说。太原市金花广场舞团的李湘林和读大学的儿子分别参加了两场比赛,组成了舞蹈赛场上的“母子组”。

单纯针对团体和个人的比赛尚有一定局限,太原市又采用“群众演出群众看”的形式,组织市里的文化志愿者艺术团进行百团百场展演,让群众演自己想演的、看自己想看的,灵活参与,更加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除此之外,“太原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合唱比赛、“时代新人·书香雅韵”诗乐会、“‘晋乡雅韵’非遗展演”“中国功夫武耀龙城”传统武术展演等活动也吸引了很多人参与。

“只有不断推出更多的展示平台、展示方式,并将其发展为常态化品牌,才能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圆梦。对此,太原市始终在努力。”太原市文化局副局长安俊跃表示。近年来,太原市大力扶持普通群众圆艺术梦,搭建了广场舞台、节会舞台、电视舞台、移动舞台、集会舞台等灵活多变的舞台,为普通群众或草根团体打造一个展现才艺、分享快乐的平台。组织业余文化队伍参训,为157个社区配置471台拉杆音箱,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满足社区群众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需求。在加强平台搭建和设施完善之外,太原市还加大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整合力度,对部分活跃的民间文化艺术人才进行信息采集登记,建立了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库,通过培养人才,引导他们牵头成立民间文艺团体。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星’在这些‘舞台’上一展风姿!”安俊跃介绍,2019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太原将开展“2019省城太原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将“农、文、旅、康”等相结合,并特别设置民间文化大舞台、传统服装秀台、非遗舞台等板块,力争吸引更多群众,打造适合老少同乐的民间文化活动。

(本报驻山西记者 杨 渊 郭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