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四市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侧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一场富于风雅的诵读比赛

本报实习记者 薛 帅 驻四川记者 梁 娜

《前出师表》、《岳阳楼记》、《将进酒》……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在古筝、古琴的旋律中,在朗诵者抑扬顿挫的吟唱中,越发韵味悠长、意境深远,令现场观众陶醉其中。

11月30日,由成都、重庆、昆明、贵阳首次携手开启的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总决赛在成都拉开序幕。四地的20组优秀选手悉数登场,用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精彩不断,民间卧虎藏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总决赛上,一首李白的《将进酒》被成都、昆明和贵阳三地的选手3次吟诵,相同的作品,不同的演绎,得到现场观众的赞许。成都版的《将进酒》由三位“李白”、一位古琴伴奏和一位剑舞表演共同完成,其铿锵有力的诵读和激情饱满的演绎更让全场观众如痴如醉。

除了诵读水平接近专业,选手们对参赛作品的舞台呈现也是煞费苦心,从选题到编排,从服装到道具,从配乐伴奏到舞台助演,都远远超出一场非专业比赛的规格。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来自昆明市盘龙区文广体局的陆女士与搭档们一开口立即吸引全场目光,口吐珠玑般的《九歌》,恰如其分的表达、华丽的汉服扮相、举手投足的古典韵味,令人难以相信他们是非专业人士。生活中,陆女士从事的是图书馆工作,并不与表演、舞台沾边。“朗诵一直是我的爱好,尤其是古典诗词歌赋,语言与韵律上的多重美感,白话诗歌往往无法比拟。”她说。

自今年9月大赛启动以来,4个分赛区均开展了广泛的群众选拔活动,举办各级选拔比赛上百场,参赛选手上千人。“民间诵读力量是一支庞大且极有潜力的队伍,卧虎藏龙,通过走上舞台,参赛者对国学经典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次大赛嘉宾、作家流沙河说。

全民参与,亲近传统文化

贵州省修文县实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贵州省内是较为优秀的。本次该校4位小学生表演的群体诵读《龙冈教条示新生》通过孩子们稚嫩的吟唱和动情的表演,让观众眼前一亮。节目编创指导、贵州省吟诵推广人吴非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贵州省每年都在中小学举办一系列传统经典诵读大赛。不仅如此,今年3月,贵州还在全省中小学校发放国学读本,通过专门设立国学课程,来提升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

第一次走出贵州参加国学诵读比赛,吴非说:“这对我们是一次难得的提高和学习的过程。更能让孩子们了解到,不仅是自己身边的人在诵读经典,全国其他地方很多人都在诵读经典,能够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种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固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