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落幕。本次大赛历经一年多的征稿和初评、复评,共评出15首曲目进入决赛。其中,黄德兴创作的高胡、箫、古筝三重奏《春与荔枝湾》和马伟雄创作的合奏《浩气黄花》获得大赛一等奖,卜灿荣、马伟雄、李勇、黄奋鹏的作品则获得二等奖,余乐夫、朱俊英、陈文萃、黄奋鹏、李复斌、何绍儒、田再励7人的作品获得三等奖。
参赛作品“粤韵十足”
大赛主题立意鲜明,内容积极向上,突显了广东音乐旋律、技法特点,粤韵十足。参赛曲目有的温婉细腻,有的清澈明快;既有气势磅礴的大乐队合奏,又有精致灵巧的小组奏。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进行了现场点评,认为本届大赛参赛作品艺术水平较高,演奏形式多样,使用乐器包容性强兼具地区代表性。
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黄德兴是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室主任,黄德兴怀着对广东音乐的深情,历时数月完成了这首《春与荔枝湾》。黄德兴说,荔枝自古是岭南的符号,荔枝湾更是广州的著名景点。和谐的春风吹满岭南人家,这是岭南人幸福生活的写照。“作曲家只有艺术、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发现,才能触动人心,因为只有情感能打动情感。”在黄德兴看来,广东音乐从来都是海纳百川,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从前中原、江南等地的小调,经过广东语言的改造吸收,就成为了广东音乐的一部分。
同获一等奖的马伟雄则肯定了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在比赛环节,提交参赛的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的名字,让参赛者感受到干净纯粹的大赛环境。
二等奖获得者中,卜灿荣在第四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中获奖的作品《小鸟天堂》已经在世界多国巡演过,效果很不错,所以他对这个比赛有着很深的感情。李勇身为广西北海人,而几百年来,粤曲在北海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因此,他对广东音乐有着非常浓厚的情结。而黄奋鹏是一名中阮演奏家,他笑称自己并不是专业作曲家,却对创作充满了兴趣,尤其是利用弹拨乐做出动感的效果,他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获奖却是意外之喜。
十年之后重拉大幕
作为岭南文化的亮丽名片,广东音乐清新流畅、雅俗共赏,其悠扬动听的旋律早已传遍全国,走向世界。《步步高》、《娱乐升平》、《赛龙夺锦》、《旱天雷》等乐曲常被选作重要场合的背景音乐。
1995年,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广州市文化局拨出专款300多万元设立广东音乐发展基金。10年间,先后举办了4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基本上每届都有200多首原创曲目参加比赛,有40至50首优秀作品被选出,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如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和广东音乐省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何克宁,广东粤剧音乐设计名家卜灿荣等等,作品《春满羊城》、《荔湾琴趣》、《小鸟天堂》等成为国内专业文艺团体和民间乐社演出活动的保留曲目。
2006年5月,广东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广东音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充分肯定。2013年5月,经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以及执行会长杨资元、黎子流向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倡议,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得以时隔10年后继续举行。
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是由广东音乐曲艺团发起,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州市文广新局牵头,报市政府经市长批准举办的大赛。为了体现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大赛成立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大赛的日常工作,评委会主持评审评奖工作,聘请我国广东音乐界具有代表性的专家担任评委会成员。
举办广东音乐创作大赛的宗旨是为了在民众中普及推广广东音乐,促进创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经过半年的筹备,于2013年9月5日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标志着大赛工作正式启动。征稿时间从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时间跨度将近一年,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港澳乃至海外地区的参赛作品共69首。2014年8月至9月,大赛评委会分别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初评与复评工作,最终评出15首作品进入决赛。2014年10月16日,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在广州市星海音乐厅成功举行。10月17日,在岭南会展览馆召开了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研讨会。至此,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可谓圆满落幕。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大赛将陆续展开相应的惠民演出活动及出版发行大赛获奖作品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