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校园舞蹈的春天·中国舞蹈家协会‘高参小’项目后沙峪中心小学研讨会”近日在北京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举行。会上,40位专家学者对舞蹈走进小学课堂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后沙峪中心小学在第一学期取得的阶段性实验成果给予了肯定。
“高参小”项目是指从2014年9月开始,北京市20余所高校及社会力量正式参与140余所小学的体育美育发展工作。据中国舞协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黄俭介绍,中国舞协去年8月接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后,专门成立了“‘高参小’工作办公室”,由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亲自监督、指导。之后,办公室组织专家多次走访调研,并9次召开研讨会,对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以及完善教材编写、教学计划、课程安排、预算经费、聘任管理等10余项具体工作进行专项研究。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线舞蹈教师创编了一套既包括素质教育因素,又包括舞蹈技能教学内容的独特舞蹈教学模式,将快乐舞蹈的理念、尊师的舞蹈礼仪以及将音乐、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学内容融入舞蹈教学中,在培养提高青少年舞蹈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刘 淼)